非产品经理的产品论

版权声明:原创博客,未经本人许可,勿用于商业范畴;欢迎阅读,转载请附加作者信息 https://blog.csdn.net/lucky_fly/article/details/88364560

         产品经理一职通常设在互联网公司,主要工作内容也分为几个层面:市场用户研究、产品规划设计、项目开发管理、产品运营、市场推广等。这些工作内容中既有市场销售的影子,好像也和项目经理的角色有关联;既是对沟通、协调、传达、调研等职场通用技能的要求,也要具有研发、运维、管理等技术性能力。偶像型的产品经理感觉就是CEO+CTO的结合体,诸如steven jobs、以及我们熟知的“微信之父”。

         在toC为主的互联网企业,其产品的风靡度以及用户粘度,当然也有其他描述性词语如 “月活”,“日活”,“流量”等,是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关乎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其不仅要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也需要保持庞大的活跃用户数;一夜爆红固然耀眼,但是其更需要保持长期的曝光及活跃度。不仅需要让大量C端用户知道,但是,仅仅知道,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用户长期保持激情使用,这才是产品经理更需要关注和提高的地方。从iphone4一直到iphone x,感觉苹果都是被用户赶着往前走......

       在C端用户日趋挑剔和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互联网领域,明星产品的流量有时都像过山车一般,高峰之后就销声匿迹;有些甚至还未推出市场,生命周期就结束了。因此,数据分析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就是工作日常了,需要绞尽脑汁研究流量下滑背后的机理,以及如何提高。造成流量下滑的原因千奇百怪,我觉得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家产品品质低下的原因,产品功能不全,性能和稳定性低下,产品易用性差等产品技术性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相似竞品跑的太快,别人家的产品用的更多,用户确实不需要装那么多,有一个就差不多满足了;再一方面就是产品挖掘的是伪需求,用户确实不太需要这个产品。有时候有些产品貌似可以提供给用户满足其相应的使用需求,时间证明,这只是很小范围人群的需求,或是超低频的需求,甚至仅仅只是炒作的需求。

       总之,在我看来,互联网属性的“产品”,为了达到吸引流量、排挤竞品、占据市场的目的,其除了实现真正的用户需求(不管是功能性需求还是娱乐性需求等其他需求)外,还需要标新立异,富有创新、艺术、设计甚至是极客的特点,做到用户想不到、竞品想不到才能一直领跑。当然,有些产品,因为其已具备了时间的沉淀,高强粘度的用户群,已经是店大欺客,用户很难摆脱掉,这类产品短期内很难会被颠覆性的取代,诸如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等。你很难说它这么多年,到底是一直创新还是一直停留在原本。

      对于产品,我不是极客,也不是狂热粉,我认为好产品的核心是要解决需求的,而不是宽广无边,攘括万象。借用百度Robin推崇的企业文化语“简单,可依赖”,就是我的产品观。简简单单,可以让我依赖,就是一个我需要的产品。作为一个在ToB端工作多年的程序员,B端产品推广使用的经验,更让我觉得,B端需要的就是简单可依赖的产品。

      B端,也即是企业用户端,在使用产品时,其第一要务就是解决业务需求,更要紧的是解决痛点需求;存在痛点,说明用户端当前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需要,需要借助企业外部的第三方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经过招投标,择优选择了一个乙方产品后,首先,用户需要验证的是,这个产品是否能够解决我的痛点;这是第一层面的产品体验,也是最重要的。在经受住这个考验之后,用户其次验证的是,这个产品是否足够稳定;是否能够一直解决我的痛点问题,而不需要我过多的操心;如果当前产品足够稳定,并且能够持续满足我业务不断增长带来的挑战,好产品的印象将会一点点加分;可依赖的产品印象初见曙光。在满足可依赖后,我相信用户所期待的就是“简单”了。简单,包括了产品的易用性、易维护、易管理、易学习,当然也包括了“美”;

       这里的产品“美”,就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了。漂亮的界面、完善的文档,哪怕是文档中的一个漂亮的架构图,都是美的。所见即所得,文档中描述的参数符合产品实际运行的情况;美,当然不包括,当你使用en控制输出英文提示时,实际中却包含了中文输出.......我觉得,B端产品不像C端产品,为了吸引流量,需要附加很多,附加一些非核心; 好的B端产品,附加的应该都是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立异而立异。

      简单可依赖,持续而精进,打造核心B端好产品,这就是我的产品观。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ucky_fly/article/details/8836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