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读书《灰犀牛》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Julialove102123/article/details/84844268

导读

《灰犀牛》是一本由[美] 米歇尔·渥克 (Michele Wucker)著作,作者企图创造一个媲美黑天鹅”的现象级词汇。这本书是当代危机管理领域的一颗石子,其造成的涟漪效应或许现在定义还为时过早,但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与案例,几乎囊括了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经济、金融危机,流行性疾病,颠覆性科技发展,城市基础建设,美国移民问题等等,研究大量案例后闪现出的危机预设、管理智慧,对个人和企业而言都极具指导意义。本书旨在告诫读者跳出“当前”,提早审视未来

《灰犀牛》给我们剖析了一种状态:我们心里知道但是行为上没有做到,对于大概率危机,从认知上我们心中明白此类事件是迟早要来的,但我们又没有足够重视,心里总存有侥幸:最好它不要来,但等它狂奔过来时,我们只剩下恐惧,往往是作了最不应该的选择:站着不动,等着灰犀牛的踩踏和碾压。

2016年是黑天鹅频繁出现的一年,我们用黑天鹅来比喻一种小概率事件,但影响很大, 那些是不知道的未知。不知道的未知具有不可预见性。

黑犀牛事件:

那些“知道的已知”和“知道的未知”才是我们面对高概率威胁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类事件就是灰犀牛事件,是大概率事件,有很大的影响。它与黑天鹅是有区别的,书中提了六个方法来应对这些事件

  • 第一,承认危机。
  • 第二,扭转思维,使人性和利益趋于一致。
  • 第三,尝试归纳,提升危机预防能力。
  • 第四,提高恐慌指数。
  • 第五,致力于活在未来,树立远期作战理念。
  • 第六,着眼于未来,拒绝修理选择更换。

《黑天鹅》告诉我们:人们总习惯于拿着问题找解决方案,但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拿着解决方案找问题。那些我们并没有想到去解决,可以解决,甚至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的问题,有时候比你当时想解决的更为重要。

1 我们的生活中都中了哪些枪?

灰犀牛是指概率极大、冲击力极强的风险:一个我们应该意识到的风险就像一头两吨重的犀牛将牛角对准我们全速向我们进攻。灰犀牛是比喻---明明如此醒目庞大的危机就在我们面前,却由于我们没能正确的认识、及时有效的回应而产生的高概率的破坏性极强的灾难发生。

拒绝承认明显的灾难性的威胁,就是灰犀牛理论所要探讨的现象之一,智者都非常明白,未雨绸缪总好过亡羊补牢。新闻学行业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做“无流血、不头条”指的是不作为的或滥作为导致的危机升级为灾难。换而言之正是未能消除的危机,才更易引起舆论讨伐。这个现象一语道破了灰犀牛理论产生的实际原因---人类趋利避害的心理。

  • 烟民:全国媒体大街小巷的公益广告,都明确指出吸烟引发肺癌。但就是有老烟鬼不听劝,到最后真的得癌症了,才傻眼。根本救不回来。
  • 拖延症:接到一个任务,原本给的期限足以完成。结果就是拖,就是懒。非要等到最后几天才开始动手,本来可以做好的任务,结果由于拖延,时间大幅压缩,质量难以令人满意。学生党也是一样,大学期末考试本来都挺简单的题,一学期的课就是玩手机不好好学,非要考试前一周才开始预习。结果挂科。
  • 股民:中国股市风险极大,人家券商开户的时候,都告知了中国散户大多都是亏,没有金融知识不要随便入场。自己也明明知道要低吸高抛。结果一入场完全刹不住车,到头来又不舍得割肉离场。更离奇的案例是前两天,乐视网复牌,居然还有很多股民在买入,完全不把如此明显的危机放在眼里啊。
  • 蛀牙:要好好刷牙呀,牙没了不好吃东西,也长不回来。有的人就是没意识到啊,结果本来好牙齿,变得虫牙了,得花200去补牙。变虫牙了也不注意,烂了,得去做根管治疗,得花1000块。甚至到最后保不住了要拔掉,再植入,这花费就大了去了,痛苦也大。牙膏才十几块钱,为什么就不好好保护呢。
  • 明明知道,就是不做:这个案例就更多了。有做坏事型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自己道理很清楚,就觉得自己安全没事,结果往往比较惨。还有稍微缓和一点的。比如说从小就被教育知识改变命运,要多读书,多运动。欸就是不听,结果到最后跟别人差距越拉越大。

我们的思维障碍致使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会对于潜在危险视而不见,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在崇尚整体一致性的思维意识里,首先发出清晰危险预警信号的聪明人会被群体归类为“唱反调”,谁也不愿意去做“他人的公敌”聪明人不会,普通人更甚。

2 灰犀牛危机五阶段

上面的那些案例,都是常见的灰犀牛式危机。怎么样,很常见吧?
我们是怎么陷入这样的危机的?作者米歇尔·渥克,总结提出了灰犀牛危机的五大流程,一起来看一下。套用在你的生活里,你是不是也常犯这样的错?

(1)否认与抵触情绪:否认问题的存在,是未知的已知,或者是我们刻意拒绝承认的事情(抵触否认危险的存在)。

人们很难摆脱对共识的渴望。说白了就是随大流。大家都想跟别人差不多一样,别太特立独行。所以说,当群体陷入危机的时候,当事人还毫无察觉。这时有人提醒了他,他反倒觉得这是异端邪说,本能的拒绝,保护自己不被“打败”。

我们在拒绝这些好心的意见的时候,基本很少会认真考虑对方的意见。大家总是过于自信,不愿意承认失败。

我们还容易陷入集体思维,对群体外的任何信号都视而不见。还有源头效应,一股脑听专家的,也不分辨真假对错。逆反效应,听到意见相左的观点,更加坚定自己是对的。

(2)混日子得过且过 :拒绝行动的理由,或者叫“得过且过”阶段,我们已经意识到事件的性质,但是仍然无法或不愿意正视它.

混日子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办法,来逃避危机的压力。就像鸵鸟把头伸进沙子里一样,假装自己看不到危机。

有的时候,也是因为主动采取行动,带来的成本与不确定性,代价比较大,自己没有毅力和定力去投入做改变。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一拖再拖,是因为我们以为自己还有足够多的时间能摆脱困境。我们很容易看不到局势正在一点点恶化的事实。

(3)诊断,想掌控局面:有迟缓的、判断性的行为

这时候,想必应该能看到危机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不愿面对事实的真相。已经知道了,那又怎样,不行动还是空。且抵触情绪还是强烈,而且希望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这样就根本没法主动应对危机。

这时候,有的人可能会站出来想做一点改变了。但是他们所做的,可能只是隔靴搔痒,只在表面上做做文章,实则没有触及问题根本。案例参考清末的各种维新运动。

好了,这么拖下去,这只灰犀牛就越来越近了,近到你几乎躲不掉。

(4)惊恐:惊恐阶段

当这只灰犀牛就要在眼前的时候,逼迫我们马上要做决策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选择机会已经很少了,谁让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行动呢?

在这个阶段的行动结果,大部分都是与我们的预期相差甚远,因为你已经没有太多机会得到较完美的结果了,90分拿不到,能60及格就很不错了。

这时候你的大脑急的在快速运转,没有机会通盘审慎的思考。我们认为自己能很好的处理已经被自己成功预知的灾难和威胁,但实际上我们不能。面对危机时的恐惧会促使人们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这样会越来越糟糕。

(5)崩溃、行动:行动阶段或是崩溃阶段

最后总该行动了吧。这时候就基本分两种情况了。救回来了的,与没救回来的。即使是救回来了,情况也不甚乐观。我们看看生活中的案例,在第一步就能及时采取行动的,大部分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果。
看看你身边的学霸,人家考高分,并不是聪明,可能只是比你更早一点发现问题把。

3 应对策略

所以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解决掉生活中的这些“灰犀牛”危机。作者提出六大原则,供我们参考:

  • 承认危机的存在
  • 定义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性质
  • 不要静立不动
  • 不要浪费危机
  • 站在顺风处
  • 成为发现灰犀牛式危机的人,成为控制灰犀牛式危机的人

如果你能早点认识到你的危机,就能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并开始行动。多去采纳别人的意见,遇到不同观点,多思考一点。要会估算危机的风险,确定每个危机的优先级排布,哪个损失更大?哪个收益更大?最重要的是,别不动,行动起来才是关键。一次危机过去之后,是个反思的好机会,自己哪里有漏洞,才导致这次危机,以后如何应对?可能有的危机,是历史潮流,无法逆转。所以就别守旧了,站在风口上迎接未来吧。

总结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更好的危险信号预警机制。我们需要的是如何把危险信号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行动是非常有效的来破解这一现象的办法,就算是小小的向前走一步,也会让我们从上面的五个阶段的怪圈中跳出来。

我们有了好的预警机制,发现了灰犀牛,我们接下来就是需要行动,没有行动,前面所有的预警机制就等于零。有句俗语叫做:睡在苞谷地里,苞谷还是让野猪给拱了,也是形象的说明有预警,已经睡在苞谷地里看守了,但是野猪来了时候,你睡着了,没有行动起来把野猪赶跑。

战神韩信敢于背水一战,他就是深深懂得战士的心理,置之死地而后生,没有退路了,必须拼死战斗,让战士心里不要再有坐船退回去的打算,直接把恐惧送给对手,以少胜多,冲进敌阵中如入无人之地。有时候没有选择可能也是更好的选择,头脑简单向前冲,用行动去验证,不臆测、不犹豫,用最小的成本,最快速度,先做起来再说。等迷雾慢慢消退,如果行动方向正确,可以扩大规模继续干,如果错误,及时回撤。

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心中多少有些焦虑,如果我们掌握了灰犀牛的现象,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大概率危机,规避风险,转危机为机会!从生活中的小事做好,解决好自己的灰犀牛危机,才有能力挑战更大的机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ulialove102123/article/details/8484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