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二十七(经济学):经济解释第四卷之五常学经济

本人按:第四卷为张五常自传,写他从幼年开始到求学的经历,在一生的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的人给他的帮助,和对他一生成就的帮助,正如谓:一切经历,都非无用,总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带来助益;张五常教授个性独立,青少年时学习差甚至为学校开除,是一个问题少年,但当他一旦觉悟,想看看认真学习会有什么结果,后来花了区区三四年时间就读完本科到博士,可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崇尚实证,走到生活中去,用经济学解释现象,这和大部分理论经济学家有重大区别,治学严谨,爱好广泛,专业之余,更学习摄影、书法和写作,也都是领域内的专家;读完这本《五常学经济》以及三卷本的《经济解释》,感受到张五常先生是一个有温度的经济学家,有着鲜明的个性,经历过传奇的人生,脑际闪现的是其眼神炯炯、白发飘飘、干劲不输年轻人的精干老头形象......

最近几位读者说,读了《经济学要怎样学才对》,使 他(她)们对我那三卷本的《经济解释》的理解有明显的帮助——其中一位甚至 说使他豁然开朗。灵机一触,我决定把这本《五常学经济》编为《经济解释》的 「卷四」。

结集书名《五常学 经济》,分六章:一、求学奇遇记(十一期,○五年发表);二、老师的启发—— 艾智仁(六期,九○年发表);三、老师的启发——赫舒拉发(四期,九○年发 表);四、佃农理论的前因后果(十期,○○年发表);五、我是怎样研究经济的 (三期,○五年发表);六、经济学要怎样学才对(五期,○六年发表)。 上述的安排,编辑整理后,加上小标题,反复重读,觉得天衣无缝,是一本 完整的求学传记了。

日本侵占香港,母亲带着几个子女到广西一路逃难; 平南再逃是向山间步行十个小时,来到一个今天无法找到的名 为拿沙的小村落,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这些在田园荒野觅食的日子,使我对中国的农村生活与农植操作知得多而深 入。后来写《佃农理论》时,我对中国农业资料的处理驾轻就熟。

一九四五年从广西回到香港,九岁半了。战前的富裕家境,不再,但香港当 时满是商机,父母刻苦耐劳,翻身指日可待。

可能是广西拿沙培养出来的个性。我喜欢来去自如,独自思考,老师说的我 不喜欢听就魂游四方。同学上课,我自己会跑到佛山的田园呆坐到夕阳西下。

后来自己走经济研究的路,发觉很多行家才智过人,但对世事知得少,以理 论推断容易有偏差。是的,可取的经济理论不多,也不湛深,只是运用起来可以 搞得很复杂。以真实世界为范,我走的路是判断不同局限条件的重要性及其变化, 推理永远是向浅中求:世界复杂,理论不够简单处理不了。

多年以来,我坚持一个假说的验证,一定要有两个或以上的可以观察到的变 数才有机会成事。无从观察或看不到的变数,方程式写得怎样漂亮也是白费心思。 以真实世界的局限条件起笔,考查虽然不易,但拿得准时对解释世事如有神助。

是的,无钱求学就有这样的好处:你要逼着自己想出来。这是创作,不一定 比专业训练的好,但没有成见的左右,新意来得容易。太宁街遇到的怪才都是这样的人。武艺不同,他们谈得来是因为 大家都达到很高的境界。大门常开,来者不拒,有不少好奇或要偷师的人混集其 中,当年太宁街二十七号是个很热闹的地方。

今天不少经济学的朋友认为我是他们知道的最有创意的人。如果是对的话, 那么我的秘方是先学创作然后求学,不是先求学然后尝试创作。求学一般求成见, 是创作的大忌。

关大志认为不平凡的景物摄得不平凡的作品,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困难是从平凡的景 物摄得不平凡的作品。后者要讲思想,讲内容,而有时略为转换角度,作品会说 很多话。

我是一九五七年七月三十一日坐邮轮到北美去的。船程十八天,加五天火车 到多伦多。是替父亲遗留下来的生意去商谈看似重要但后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留在多伦多是要补修一下中学课程,希望拿得一纸商业的什么文凭。空余时间到 那里的公立图书馆去,因为该馆有非常齐备的关于摄影大师的书籍。

加拿大的大学当时享誉国际,但收生保守,王子春要我尝试美国的大学。当 时我不知道,美国好些大学收生对超龄的比较宽容。我超龄,到了洛杉矶加州大 学才知道超相当多:同学平均十八多一点,我差三个月二十四。一九五九年秋季入本科,一九六二年六月获硕士。

自己平生最高的荣誉,不是什么院长会长,或 什么大教授,而是行内任何知道艾智仁与赫舒拉发的人,都知道我是他们的学生。 少人知道的,是我没有选修过他们的课。我是他们的旁听生,每个旁听了三年。 我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是在他们的指导下写成的。

早就听到艾智仁厉害,不少人说他是价格理论的天下第一把手。我当时开始 意识到,经济学其实只有价格理论,只要掌握得好,什么宏观、货币等都可以变 化出来。

博士后我转到芝加哥大学。那是个很可怕的地方。名家云集(当年那里的朋 友后来有六个拿得诺贝尔奖),各争上游,互不相让。讲座或研讨会议天天有, 午餐一定谈学术,晚上酒会不醉无归

衷心说实话,我喜欢学,学得快,但绝对不是个喜欢跟人家研讨或辩论的人。 从广西拿沙的日子起我喜欢独自游玩,有自己的世界,而长大后喜欢独自思考, 不管外人怎样说。我可以一连数天足不出户,有时一整天呆坐书房。

芝加哥学派名不虚传。这学派不是外间说的高举自由市场,或是大捧货币理 论,而是他们重视理论或假说的事实验证。洛杉矶加大的经济系也同样重视,只 是远不及芝大那样人多势众,「思想斗争」远不及芝大那样热闹。

我认为经济学除了解释现象没有其他用途,就是提出政策建议,经济学的贡 献是解释政策会引起的效果。我走经济解释(事实验证)的路走了整整四十年, 洛杉矶加大与芝加哥大学的影响先入为主。这方面我可能比他们还要坚持,而向 浅中求、简化理论的法门,也是他们的影响,但我可能走得比较极端。

一九六九我从芝大转到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时,《佃农理论》已经发表了。 我带去还要修改一下的,是一篇题为《合约的结构与非私产理论》的文稿。该文 一九七○年发表,三十多年来影响有重量,虽然很多关于implicit contract与 incomplete contract的文章,作者没有提到出自该文。

一九六九年在香港搜集了香港租金管制的资料,要研究价格管制,目的是要 推出当一个价受到压制,竞争的行为会怎样。肯定的初步答案,是当价作为一个 决定胜负的准则被压制,其他准则会出现,而这些其他准则会导致租值消散。

三个庞大题材把我弄得筋疲力尽。其一是上文提过的香港租金管制,文件数 十箱,单是阐释数十年的法例演变就用了两年。这个题材我只做了一半,太累停 手,发表过三篇文章,一篇拿得美国某机构的最佳法律论文奖,一篇刊登排头, 最重要就是那篇《价格管制理论》。 第二项庞大题材,是发明专利与商业秘密的产出、界定与租用。第三更庞大,是为石油公司做的因为一件反托拉斯案而要解释的石油工业合 约。文件占了大半个车房,花了六年时间,研究做得好,但是雇主之物,不能发 表。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被称为「新制度经济」的学问,起于六十年代初期,我自 始就身在其中。调查局限及其转变需要很大的魄力,我比高斯与艾智仁年轻二十 多岁,落手落脚的工夫做得比较多。可能是这个原因,巴赛尔认为在产权界定与 交易费用的研究上,一九六九年我就是行内的第一把手了。

跟着一九八○年动笔一九八一年完稿一九八二年发表了 《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推断了中国会走今天见到的路。该文的重 要地方,不是作出准确的推断,而是文内提供了一个理论架构,让我能以之作为 基础,继续观察及分析中国的发展。

我在六二年获硕士后,尚要选修的主要科不 多,旁听就成了习惯。价格理论是经济学的重心所在,我当然特别关心。在艾智 仁回加大之前,我旁听的主要对象是赫舒拉发。后者毕业于哈佛,曾在芝加哥大 学任教,价格理论中他专研投资理论,近二十年来举世商学院大行其道的「财务 学」,赫氏是开山鼻祖。

艾智仁的教学方法自成一家,要学也学不来。他对课程不整理,讲解时没有 大纲,题材与科目不一定有关系,而他提出的问题,连他自己也往往没有答案。 他的本领是提出新的角度来,诱发学生对明显不过的答案要重新思考、衡量。在 他的引导下,我们不敢肯定自以为「知道」的,再浅显的答案我们也要再次地想, 一层层地想下去。他教我们不要放过一个术语的任何意义,而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是解释行为。

我隐约地意识到教授们的争论,是因为我「击中」了一些重点。我后来才知道, 佃农理论在我之前已有二百年的发展了。我完全没有考查过前贤之见,只以为要 解释农业经济,应有一个佃农理论,就自创了出来,殊不知其结论与传统的相反。

在赫舒拉发与艾智仁的指导下写论文,一年之中我学习到的,比此前在研究 院的几年还要多。上课、读书、研讨、考试等都是学习,但没有机会运用。学而 不用,自己所学的怎样明白也不能真正地登堂入室。用上了,才会知道哪些理论 其妙无穷、得心应手,哪些理论中看不中用。用得多了,就可将五花八门、复杂 无比的理论简化。

于求学之道,曾经失败过的人,真的可能比 那些从小就考第一的或成绩特优的知道多一点。单知成功,不知失败,对求学的 认识似乎没有那么全面。

我少年时在香港及大陆读书不成,但其它环境却打下了我后来求学的基础。 家中兄弟姊妹众多,家里人没有时间管我,让我有很多独自思想的机会。抗战期 间逃难,在广西一带虽然生活艰苦,但见到很多不同的事,培养了我的好奇、求 知的兴趣。其后在香港的街头巷尾结交了不少奇人异士,有下象棋的,有踢足球 的,有唱粤曲的,有打乒乓球的,有打功夫的,有写文章的,有吟诗作对的……。 这些「三山五岳」的朋友使我能在多方面发展,脑子变得灵活了。在佛山华英小 学读书不成,但有一位吕老师;在湾仔书院不成,但有一位郭老师;在皇仁中学 不成,但有一位黄老师——这些老师没有教我什么,但他们没有见我成绩不好而 看低我。这使我对自己有了自信。

这里转谈另一位老师赫舒拉发(Jack Hirshleifer)。赫 氏也是我的老师,他教我的时间比艾智仁还要多一点。我和赫氏的师生关系,虽 然行内很多人知道,但不及我和艾智仁的关系来得那样「众所周知」。这很可能 是因为:赫氏的文章,通常都用上很多数学方程式,而我却少用。在文体上艾氏 和我的远为相近。

我思考的方法,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从他那里学来的。赫氏在脑中怎样想,口中 就怎样说;而同时他又很高兴学生能跟着他的思路去想,提出问题,作出反应。 从来不固执己见,客观地聆听他人的观点,如果觉得对方稍有新意,他就大加赞 赏。这是大宗师的风范了。

格理论是经济学的灵魂,有决定性的 作用——单以这项理论在操纵上所达到的程度如何,就可以衡量懂不懂经济;所 以凡有高手讲解价格理论,我必定不会放过。

在赫舒拉发的课堂上,我学会了怎样判断问题的重要,学会了怎样把问题的 重点弄清楚,也学会了怎样从多方面「进攻」问题而获取答案。在他不断的鼓励 下,这个学习过程进展得很快。起初他显然超我几级,但过了不久,自己就觉得 可与他并驾齐驱,甚至大有抢先之概。

明师都一定有如下的特点:他们不坚持己见,从来不把自己的观点加上一分 一毫的重量,对任何提议都一视同仁地作出反应、判断。艾智仁如是,高斯如是, 史德拉如是,赫舒拉发也如是。

在本世纪经济学界内,教出最多优秀学生的是奈特(F.H.Knight)。他有四位 学生获诺贝尔奖(佛利民、史德拉、布格南、森穆逊),很可能还有一两个会获 得该奖的。奈特本人是如假包换的一代宗师。他自己不能获取诺贝尔奖(该奖在 经济学成立颁发了七届他才逝世),被行内人认为是该奖的一个大污点。

《佃农理论》是我学生时的论文习作,大约一九六六年五月动工,一九六七 年四月交卷。那时在加州长堤大学任职,每星期要教十二课,又要在长堤艺术博 物馆开什么个人摄影展览,所以真正下功夫的时间不到六个月。

此前我曾经在英语行文上下过数年苦功,懂得舞文弄墨,但艾师的评语使我 恍然而悟,知道舞文弄墨是大忌!模棱两可的字一概不能用,术语一定要有所解, 思维要连贯,文字要简单,也要直写。

无论什幺合约,一订下来,卸责的意图就存在。不同的合约安排会有不同的 卸责意图,而订约各方的卸责意图的比重,也会因为合约的形式不同而有所转变。 要是交易费用是零(这包括监察履行合约的费用是零),卸责的行为不会发生。 因此,卸责是在有交易费用的局限下,大家要争取个人最大利益的结果。卸责如 是,欺骗如是,取巧、偷盗、恐吓等行为皆如是。

以香港的租管为例,分租与僭建的现象正好是减低租值消散的行为。同样, 所有价格管制引起的行为,都是由于在局限下要减低租值消散而起,而这些行为 的本身在某程度上导致租值消散。

三十多年来,我用得的经济理论只有简单的两招。其一是 个人争取在局限下最大的利益,其二是需求曲线向右下垂。在这两招中,只有局 限条件是真实世界的事,若子虚乌有地作出来,其命中率是近于零的。

大家研讨后,同意所谓「均衡」者,是指有可以被 事实推翻的验证含意,而「不均衡」则是说理论无从验证,没有解释力。后来自 己再想几年,得到的结论,是不均衡起于局限条件指定得不够,要达到理论的均 衡点,我们要把有关的局限条件加上去,直至可以推出被事实验证的含意——那 就是理论逻辑所说的均衡了。

经济——经济解释——回报率最高,也用不着天才,但要在真实世界到处跑。实 证经济我是专家,告诉你怎样入手,怎样发展下去吧。 搞实证经济的第一步,是要找到一个需要解释的现象或例子。一定要是实例, 虽然在推理时想象的例子可以用。这入手的实例要有趣味,要奇异,要没有人成 功地解释过。

后来在街头巷尾的真实世界跑了三十多年,把经济理论简化得只剩需求定律 与局限变化,解释现象得心应手,引以为傲。这发展过程不幸地惹来非议。不少 人说我放弃了学术,到处跑街赚钱,或说我的数学不成,没有学报发表我的文章。 皆胡说八道。

我自己因为台湾的土地改革,政府管制农业产出不跌反升,想出了佃农理论; 因为母亲没有见过父亲而嫁给他,使我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的传统盲婚 合约;因为香港战后的天台木屋怪现象,创立了价格管制理论;因为花中的糖浆 可以成交,发表了《蜜蜂的神话》;因为中国不让恐龙蛋出口,推出了贪污的一 般理论;因为公海捕鱼的租值没有全部消散,提出了合约结构的理念……如此种 种,以英文动笔的有十多篇,大约十篇看来会传世。

回头说自己的经济学着重于实用性,是指解释力,解释人的行为,解释因为 人的行为而引起的各种现象。我认为解释现象是经济学的唯一用途,没有其它。

「某些情况」的指定是重要的。科学方法称之为验证条件(test conditions), 经济学则称为局限条件(constraints)。这就带来推测与预测之分。推测是要指定 条件的。条件是真实世界的条件,可以观察到。条件不对,推测的效果往往不同。 推测与解释是同一回事。

科学是有法则的,逻辑的法则,科学的方法(The Methodology of Science) 是也。逻辑属哲学系,可能是人类最湛深的学问,深得有点发神经,不主张同学 们钻进去。然而,基本的「方法」逻辑重要,尤其是对中国的青年来说,多多少 少总要知一点。

经济解释是解释人的行为,以及人的行为引起的各种现象。史密斯 的伟大传统说人的行为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我们接受,而加上小孩子也能明白的 数学理念,「在局限条件下争取极大化」这个公理就成为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这公理直白,浅的,没有玄机,困难是概念的掌握:极大化的量度价值概念与局 限变化的概念。局限是约束,经济学翻为成本、代价、价格等,牵涉到资源、产 出的边际下降,而在社会中则要加上最难处理的产权及交易费用。

经济学的结构 是简单的:局限怎样变,人的行为一定会跟着怎样变,而约束这「一定」的规律, 主要是那大名鼎鼎的需求定律(The Law of Demand)。经济学有不少定律,或有 不少理论,但大部分可有可无,只有需求定律不可或缺。没有需求定律就没有西 方经济学,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我掌握的经济学,没有微观与宏观之分。永远起于个人的选择行为,局限下 争取极大化,要受到需求定律的约束。看社会整体就是宏观,我们要懂得怎样把 社会成员的个别行为加起来,从而达到一个经济理论可以推断的整体效果。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3923762/article/details/8742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