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高速缓存

目录

Code:

public class Main { 
    static long[][] ar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 = new long[1024 * 1024][8]; 
        // 横向遍历 
        long marke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0; i < 1024 * 1024; i += 1) { 
            for (int j = 0; j < 8; j++) { 
                sum += arr[i][j]; 
            } 
        } 
        System.out.println("Loop times:"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marked) + "ms"); 
 
        marke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纵向遍历 
        for (int i = 0; i < 8; i += 1) { 
            for (int j = 0; j < 1024 * 1024; j++) { 
                sum += arr[j][i]; 
            } 
        } 
        System.out.println("Loop times:"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marked) + "ms"); 
    } 
} 

会发现横向遍历时间远远小于纵向遍历

物理结构:

二代i5处理器:

  • CacheLine size:64 Byte //缓存行
  • L1 Data Cache:32KB //L1数据缓存
  • L1 Instruction Cache:32KB //L1指令缓存
  • L2 Cache:256KB
  • L3 Cache:4MB

Martin和Mike的QCon演讲演讲中给出了一些缓存未命中的消耗数据,也就是从CPU访问不同层数数据的时间概念:

从CPU到 大约需要的CPU时钟周期 大约需要的时间
主存 约60-80ns
QPI总线传输(套接字之间,未绘制) 约20ns的
L3缓存 约40-45周期 约15ns的
L2缓存 约10个周期 约3ns的
L1缓存 约3-4个周期 约1ns的
寄存器 1个周期

CPU <--- > 寄存器<--- > 缓存<--- >内存

可见CPU读取主存中的数据会比从L1中读取慢了近2个数量级。

L3是每个处理器里面核心共享的,处理器之间不共享

主存是多个处理器共享的

缓存行Cache Line

缓存行(Cache Line) 便是CPU Cache 中的最小单位,CPU Cache 由若干缓存行组成,一个缓存行的大小通常是64 字节(这取决于CPU),并且它有效地引用主内存中的一块地址。一个Java 的long 类型是8 字节,因此在一个缓存行中可以存8 个long 类型的变量。

试想一下你正在遍历一个长度为16 的long 数组data[16],每一个long类型为8字节,原始数据自然存在于主内存中,访问过程描述如下

  • 访问data[0],CPU core 尝试访问CPU Cache,未命中。
  • 尝试访问主内存,操作系统一次访问的单位是一个Cache Line 的大小— 64 字节,这意味着:既从主内存中获取到了data[0] 的值,同时将data[0] ~ data[7 ] 加入到了CPU Cache 之中,for free~
  • 访问data[1]~data[7],CPU core 尝试访问CPU Cache,命中直接返回。
  • 访问data[8],CPU core 尝试访问CPU Cache,未命中。
  • 尝试访问主内存。重复步骤 2

CPU 缓存在顺序访问连续内存数据时挥发出了最大的优势

伪共享:

概念:

通常提到缓存行,大多数文章都会提到伪共享问题(正如提到CAS 便会提到ABA 问题一般)。

伪共享指的是多个线程同时读写同一个缓存行的不同变量时导致的CPU 缓存失效。尽管这些变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由于在主内存中邻近,存在于同一个缓存行之中,它们的相互覆盖会导致频繁的缓存未命中,引发性能下降。伪共享问题难以被定位,如果系统设计者不理解CPU 缓存架构,甚至永远无法发现— 原来我的进程还可以更快。

果多个线程的变量共享了同一个CacheLine,任意一方的修改操作都会使得整个CacheLine 失效(因为CacheLine 是CPU 缓存的最小单位),也就意味着,频繁的多线程操作, CPU 缓存将会彻底失效,降级为CPU core 和主内存的直接交互

解决办法:

处理伪共享的两种方式:

  1. 字节填充:增大元素的间隔,使得不同线程访问的元素位于不同的缓存线上,典型的空间换时间。
  2. 在每个线程中创建对应元素的本地拷贝,结束后再写回全局数组,相当于线程各自操作自己的数据

字节填充:

Java8中: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FIELD, ElementType.TYPE}) 
public @interface Contended { 
    String value() default ""; 
} 

Java8 中提供了字节填充的官方实现,这使得CPU Cache 更加可控了,无需担心jdk 的无效字段优化,无需担心Cache Line 在不同CPU 下的大小究竟是不是64 字节。使用@Contended 注解可以完美的避免伪共享问题。

但是这个功能暂时还是实验性功能,暂时还没到默认普及给用户代码用的程度。要在用户代码(非引导类加载器或扩展类加载器所加载的类)中使用@Contended注解的话,需要使用- XX:-RestrictContended参数。

比如在JDK 8的ConcurrentHashMap源码中,使用[@sun.misc.Contended]对静态内部类CounterCell进行了修饰。

/* ---------------- Counter support -------------- */

/**
 * A padded cell for distributing counts.  Adapted from LongAdder
 * and Striped64.  See their internal docs for explanation.
 */
@sun.misc.Contended 
static final class CounterCell {
        volatile long value;
        CounterCell(long x) { value = x; }
}

Thread中:

/** The current seed for a ThreadLocalRandom */
@sun.misc.Contended("tlr")
long threadLocalRandomSeed;

/** Probe hash value; nonzero if threadLocalRandomSeed initialized */
@sun.misc.Contended("tlr")
int threadLocalRandomProbe;

/** Secondary seed isolated from public ThreadLocalRandom sequence */
@sun.misc.Contended("tlr")
int threadLocalRandomSecondarySeed;

内存屏障:

内存屏障提供了3个功能:确保指令重排序时不会把其后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之前的位置,也不会把前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的后面;

强制将对缓存的修改操作立即写入主存;

如果是写操作,它会导致其他CPU中对应的缓存行无效。

屏障的策略:

在每个volatile写操作前面插入storestore屏障;

在每个volatile写操作后面插入storeload屏障;

在每个volatile读操作后面插入loadload屏障;

在每个volatile读操作后面插入loadstore屏障;

其中loadload和loadstore对应的是方法acquire,storestore对应的是方法release,storeload对应的是方法fence。

理解:

工作内存可以看成是CPU高速缓存、寄存器的抽象

主内存可以看成就是物理硬件中主内存的抽象

参考:

Java併發編程-volatile

CPU Cache與緩存行

JAVA 拾遺 — CPU Cache 與緩存行

聊聊高并发(三十四)Java内存模型那些事(二)理解CPU高速缓存的工作原理

细说Cache-L1/L2/L3/TLB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hongdada/p/1027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