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师讲区块链之分布式账本概念

区块链1.0时代是以比特币 、莱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具有支付、流通等货币职能。

2008年末,中本聪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文中首次提到了“blockchain”这个概念。简单说就是对区块形式的数据进行哈希加密并加上时间戳,然后将哈希广播出去,使其公开透明而且不可篡改,这解决了电子现金的安全问题。

随着中本聪的第一批比特币被挖出来,区块链1.0时代也开启了,可以简单理解为区块链1.0时代和比特币、莱特币这些老牌数字货币挂钩。1.0时代做的不多,但是把区块链带入到了现实社会中,这就足够了。

最有名的莫过于八年前,一位名叫Laszlo Hanyecz的程序员用1万枚比特币购买了两个披萨。这被广泛认为是用比特币进行的首笔交易,也是币圈经久不衰的的笑话之一,很多币友将这一天称为“比特币披萨日”。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次的行为将电脑中挖的那些虚拟货币与现实中的实物联系起来,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因此是无价的。

区块链技术脱胎于比特币,在区块链1.0时代提炼出的四大理念

1.分布式账本

2.价值转移

3.信用成本

4.技术创新

首先来看分布式账本,分布式账本技术是用于构建可复制和共享账本记录系统的协议。该系统可以用于记录大量的事项,诸如资产所有权、资产转让交易和合同协议。虽然其账本功能类似于传统的基于纸张或基于 电子的账本系统,但其功能更加先进。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构建安全记录系统的新方法,为利益相 关者提供更多透明度,并鼓励成员共同协作增强透明度。

分布式账本技术随着比特币的流行而受到关注。比特币是分布式账本技术最知名的应用之一,最 早由匿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推出。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资产,用户利用P2P支付系 统可以直接进行交易,不再需要一个中心化的控制和管理系统。所有交易都需要由网络节点进行 验证,并记录在全球级的分布式数据库中。

在传统上,支付业务需要作为中介(例如银行或清算中心)的中心化管理机构来证明付款人或付 款银行具有足够的钱,以及处理货币及其在不同帐户之间的转让。与这些常规交易不同,比特币 将分布式账本技术的维护责任分配给整个网络。只要验证节点能验证交易并将其发布到帐本,每 次交易都将被添加到分布式数据库,并使其状态显示为已验证。因此,不需要中心化的机构来管 理、控制或授权参与者之间的交易。

与传统的账本系统不同,“分布式账本”系统由该系统的所有参与者而不是由一个中心方(例如银 行或清算中心)进行维护。每个参与者都是分布式账本系统的“节点”。从部分上来说,节点是单 个参与者的计算机,每个节点包含一组完整的交易记录。从全局来说,节点参与建立和维护分布 式账本。由于在每个节点中(而不是由某一方集中控制和管理)都能够维护和开发相同账本 的“本地”副本,因此该系统被称为“分布式”账本系统。

概念很好理解,所有参与记账的人,人手一个账本,人人都有权在这个账本上进行记录,基于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且能互相验证真假。

这里不得不提《图说区块链》P11 里所说的区块链技术防止做假账问题,

以下为原文提炼:

到了19世纪之后,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往往可能不是同一个人,企业所有者常常会聘请职业经理人帮他管理这个公司,但是他怕经营者对公司账面进行篡改,削减了自己的收益,所以雇佣一个第三方协会认证的会计负责记账。但是这样也不能完全保证事务所和公司勾结做假账。区块链技术貌似给了这个问题一个解决方案:

运用分布式共享的账本

作者抛出了区块链共享账本的三个特点:

1.可以无限增加的巨型账本,每个区块链都可以被视作是这个账本的一页,每增加一个区块,账本就增加一页,这一页中可能会包含一条或多条记录信息;
2.加密且有序的账本,账目信息会被打包成一个区块链加密,同时盖上时间戳,一个个区块按时间顺序链接形成一个总账本;
3.去中心化的账本。这个账本由网内用户共同维护,它是去了中心化的;

可是单靠一个分布式共享的账本就能防止做假账了吗?

企业账务必须真实,这是每一个会计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但是少数企业以做假账等手段寻求利润最大化,性质是相当恶劣的!增加利润让公司看起来好极啦;减少利润让公司老板少缴税,萌萌哒~~真是这样吗?如果你这样做了,轻者罚款、重者恐有牢狱之灾!下面参考21种做假账常用的手段:

一、成本费用互化

定义: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举例:如某企业将应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的无形资产摊销计入了“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分配制造费用时,将其计入了“生产成本”账户,这样就造成少计期间费用,虚增利润的结果。

二、费用资本(产)互化

定义: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举例:如某企业新建厂房,确认为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之后的费用本应计入当期损益,但却计入初始成本计提折旧。

三、费用名目转化

定义: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举例:如某企业工会经费扣除额度已超过限制比例,于是将其计入职工福利费扣除。

四、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

定义: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或为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

举例: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人为调整各期应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五、成本名目转化

定义: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举例:如某企业将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混淆。

六、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

定义: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举例:如跨会计年度期间不据实结转成本, 人为调整当期损益。

七、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

定义: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举例:如跨会计年度期间不据实结转收入,人为调整当期损益。

八、收入名目转化

定义: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

举例: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九、收入负债化/支出资产化

定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流动负债,通常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但由于其他应付款业务复杂,有的企业将其作为逃避纳税的工具。

举例:将收入长期挂账为其他应付款,造成借款经营的假象,达到推迟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或将支出长期挂账为其他应收款;将超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额度的费用(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等)虚做借款,使企业费用虚减,影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十、收入、成本、费用虚增/减

定义:人为虚增或虚减收入、成本、费用,造成进行差错调整的依据,达到纳税期拖延或其他目的。

举例:如报销虚假费用票据、人为捏造增加销售成本等。

十一、转移定价

定义:在经济活动中,不按照公予价格,而是根据企业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产品定价,以达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举例:如将亏损企业的产品高价销售给盈利企业,以达到关联企业整体税负最小化的目的。

十二、资产、负债名目转化

如将固定资产中的资产类别名目转变,改变其折旧年限;将应收账款挂其他应收款,或预收账款挂其他应付款等手法避税。

十三、虚假交易法

如以不存在的交易合同入账,造成资金流出,增加本期费用,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

十四、费用直抵收入法

在确认收入时,以虚假发票入账(如广告费、业务招待费),将虚假费用税前扣除,达到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的目的。

十五、重组转让法

利用股权转让、资产转让、债务重组等进行资金或收入转移达到避税的目的。如将公司的资金转移,达到破产赖账等目的。

十六、私人费用公司化

定义:将私人的费用转变为公司的费用,既达到降低私人收入个税应纳税额的目的,又达到增加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费用的目的。

举例:将个人车油费在公司处理,将个人房租费在公司处理。

十七、收入/成本/费用转移法

定义:分立合同,将收入、成本或费用转移至其他公司或个人。

举例:某工厂以自己的钢材向某汽车制造厂进行投资,账务处理为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这样一方面加大了产品成本,减少利润,另一方面也隐瞒了投资收益。

十八、虚增/减流转过程

定义:在流转过程上下工夫,多一道流转过程,收入额多一道,将可扣除费用的范围增大。

举例:将资产由公司借款给个人买下,再以公司租赁其个人资产的名义,无形增加租赁费用。

十九、利用金融工具法

定义:利用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工具进行难以控制未来价格的交易。

举例:如某公司卖出股票时将价格控制在低水平,而当实际收入时,股票价格已上涨,却仍然以低水平价格确认收入,避免部分流转税。

二十、集团化操作

定义:利用集团化操作,达到国家批准的部分集团化统一纳税公司的操作模式的目的。

举例:如将集团内各公司的费用平衡分配,达到统筹纳税的目的。

二十一、其他

如将借款作为收到其他公司的定金处理,从而达到避免利息产生的税金等目的。

综上所述:做假账不可取!按照我国《刑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会计法》相关条例均有规定,做假账轻则处以罚款,重则追究刑事责任呢。金税三期上线后,一切有异常的数据将纳入重点监控,所以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因此,合法经营才是王道! ‘】

用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想到达到防止做假账的目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来看看区块链中分布式账本的一些原理:

(1).账本是如何更新的?

与传统账本类似,每当交易发生时,分布式账本都会更新。然而,交易信息是在节点之间(例 如,在两个系统参与者之间)交换,并且被添加为新的账本条目,而不是重写之前的记录(如在 传统分类帐中)。

在没有可信任中心方的情况下,更新分布式账本的过程依赖于关于添加到账本的所有新信息的节 点之间实现共识(或“分布式共识”)的过程。实现“分布式共识”又要求发生两个重要的过程:对 每项交易的验证,以及将验证结果在分布式账本的所有其他节点进行“广播”。

“验证” - 节点共同确定交易区块中的新条目是否有效,以及交易区块是否可以被允许进 入账本。 具体来说,参与者(节点)需要对区块中的每项交易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内 容是合法的。例如,必须对交易中发件人是否为正在售出资产的真正所有者进行验证。 对于包含合同执行指令的交易,验证节点还将执行已由共识机制接收和确认的指令。

“广播和共识” - 这是使验证节点能够在分布式分类帐中实现与新条目的一致的过程,它 在验证节点已经验证一个或多个交易并启动将它们添加到账本的程序时开始。 验证节 点首先向其他验证节点广播关于新区块的信息。 其他验证节点也可以验证相同的集合 或不同的交易集合,但是共识机制允许它们在其本身之间进行通信并且商定要添加到账本的公共验证交易集合。

(2).挖矿— 在验证过程中重要而又高消耗的任务如上所述,需要以分布式账本的“开放”形式实现分布式的一致性,即任何人都可以将交易添加到

账本里,并且没有人可以要求其作为中心信任机构对账本进行控制(通常称为 “无中心分布式账 本”或“去中心分布式账本”)。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是进行“工作证明挖掘”。该过程涉及所有验证节点,需要消耗大 量的电脑运算能力。用以解决计算问题的第一个节点,也有助于建立一个交易区块。

然而,“挖矿”过程至少面临两个问题:

首先,挖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计算资源来执行计算。因此,参与者需要制定激励措施作 为对参与挖矿活动以及最终维护账本所需的资源的投资。(以比特币为例,解决算法 问题(并因此成功建立一个交易区块)的第一个节点的奖励是一定数量的比特币的。)

第二,挖矿过程通常需要时间解决复杂的问题。当验证节点对已验证的一组交易进行计 算并试图将它们添加到区块时,不能同时对另一组新交易进行处理并将其加入到另一 个新区块中。从这个角度说,挖掘过程会减慢交易处理速度。

(3) 用中心第三方塑造分布式账本针对在无中心账本挖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已经开发了另一种类型的分布式账本。

通常被称为“有中心的”账本或“私有账本”可以由中心信任方或者联盟群体参与者拥有、控制和管 理。只有被信任或已被审查的参与者才能对有中心的账本进行控制和维护。与账本相同的分布式 副本由所有参与者保存。经注册或授权的参与者对账本共享有更强的控制力,可以跟踪资产所有 权、机密文档的移动、清算状态及其他交易的行业级记录系统。

有中心的账本与无中心的账本相比,一个重要优势在于,验证过程不涉及计算密集的挖掘过程, 不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和计算资源。验证节点只需简单地检查交易是否有效,而不需要执行挖掘 任务。这意味着账本的更新方式更快且更节能。如果只有受信任的参与者享有账本管理权限,且 能够减少劳动力需求和减少重复,有中心的分布式账本受到网络攻击、出现安全漏洞的风险及操 作成本(例如,需要较少的计算资源)也会较低。

基于传统中心化数据库或系统中的交易

为了更好地理解分布式账本技术网络的特性,我们接下来将会对该技术网络处理房产交易(包括 交易之后的产权变更)的潜在应用进行一些解释,包括随后的财产权利变更。

假设爱丽丝以1千万港元的价格将一个公寓卖给鲍勃。发生产权变更的关键事件如下:在签订买 卖协议后,鲍勃从B银行获得抵押贷款。B银行然后在约定日期代表鲍勃将资金转移到A银行 。 此后,该房产的所有权变更便会提交至土地注册处进行注册。

现实生活的例子会涉及更多的当事人,例如需要一名鉴定人在鲍勃获得抵押贷款之前,向B银行 提供房产价值评估,以及需要一名律师处理所有法律文件。

因此,上述例子只是一个简单但典型的产权交易,其基于对可靠的中心管理机构的信任,特别是 政府部门向我们保证财产的合法所有权已被转让,而银行则确认我们的资金已经转移到指定帐 户。

分布式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明和共识机制来作为建立信任的一种替代方式,参与者通过参与合 作共识过程来构建分布式账本,并记录和验证账本中的每个条目。

如何在分布式账本中完成交易工作?

现在,有关该房产的交易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被土地注册处全部存储在常规的中心化的数据库 中,可以由不同方(例如,爱丽丝,鲍勃和银行)付费访问。

将来,该过程可能在分布式账本技术网络中发生,该技术网络旨在跟踪资产所有权权属,并且该 技术网络会存储关于该公寓的交易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

为了保持简单,我们假设使用有中心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网络,因为只有有限的受信任参与者能加 入这样的网络(例如土地注册处和银行)。在这样的网络中,这些参与者将成为节点。

A银行(作为节点)将创建一项包含一组信息(例如,爱丽丝和鲍勃的个人详细信息、交易日 期、地址和房产价格)的交易记录以及卖方的数字签名 (签署电子记录时需要)。

数字签名对于交易至关重要。它是一种用于证明交易中发件人的真实性和信息的完整性这两个核

心要素的数学方案。这里使用的技术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其提供用于创建和发送交易所需的安全 级别。 

交易广播和网络节点验证

A银行向所有其他节点(即土地注册处和其他参与银行)广播交易(附有签名),使得交易可以 由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进行验证。

由于每个节点拥有一组完整的关于房产的历史交易数据记录账本的本地副本,所以节点能够查 看其自己的链和对检查交易的有效性(即确定爱丽丝真正拥有房产所有权)的历史进行记录。

当该特定事务由DLT网络的节点验证时,很可能会有其他交易同时发生。例如,Cathy可能从 David购买房产,并通过C银行向D银行结算付款。

然后节点将所有尚未记录的包括由爱丽丝达成的交易在内的新创建的交易分组到有中心的账 本,并将这些交易编译为“交易区块”。

新交易区块

一旦交易区块已由验证节点编译,则验证节点就会将该交易区块广播到分布式账本技术网络内的 所有其它节点。其他验证节点也可以对相同的一组或不同的一组交易进行验证,并且共识过程允 许它们在其自身之间进行通信,并且对要添加到账本的一组公共验证交易达成共识。 然后,依此类推。

现金付款的结算

付款怎么办? 这取决于分布账本络技术网络的设计。

由于分布账本络技术网络只是一个包含数据记录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因此不会转让任何实际资 产,只有新的记录或条目不断被添加到分布式账本系统网络。因此,可以在分布式账本技术网络 之外(即,通过单独的支付系统)或通过相同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网络来结算用于财产交易的款 项。在后一种情况下,支付过程将被记录为参与者之间的数字货币活动。换句话说,产权转让和 相关付款行为理论上可以在“交付与付款”的基础上实时完成。

分布式账本技术的防篡改性

众所周知的分布式账本系统的防篡改性有助于在参与者之间建立关于系统完整性的信任。其防篡 改性通过两个元素实现:验证系统和加密技术。

从概念上讲,分布式账本技术是区块组成的链。每个区块包含一组称为交易的条目。通过验证节 点将新条目收集到新区块中,然后将新区块添加到链中。当收集更多的新条目时,创建更多的区 块,链的长度也会随之增长。

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保证这个链被篡改的难度会很大。图谋不轨者若试图对链做任何修改,都需 要提供证实修改真实性的证据。而生成这样的证明需要执行冗长的加密操作,并要付出高昂的成 本。此外,捏造的证据很容易被分布式账本技术网络内的其他验证节点检测出来。

链中的区块通过使用哈希函数构建的链接连接在一起。区块的链接与其内容整体相关。任何试图 改变链中区块内容的做法都会导致其哈希链接的值发生变化。这就打破链的整体性,剩余的链比 原来的短得多。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其他参与者立即检测到,其他参与者将永远拒绝改变这些链并 继续使用原始链。

哈希函数是一种单向数学函数,将数据转换为称为哈希的一系列随机字符。对数据的改变,无论 多么微小,都会大幅度地改变哈希。 此时再想从哈希中导出原始数据已经不可能了。

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不可更改性和透明性

分布式账本系统是透明的,因为所有交易都是公开的、可追踪的,并永久存储在分布式账本技术 网络中。虽然私有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网络可以对交易添加访问限制,但是它保留了对利益相关者 对其公共交易具有公共访问权限的特征。

当任何人开始在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上交易时,所有的交易历史开始被记录在系统中。这种历史 是永久记录、不可改变的,并且可供公众或利益相关者访问。这种高透明度和高可靠性是建立对 网络完整性的信任的重要因素。

智能合约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合约”逐步出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增加了更多的应用领域。参与者被允 许写入自行起草的协议(即智能合约),并将其嵌入到分布式账本技术网络的记录中。此类合同 是以计算机代码开发的,使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在严格遵守合同条款的情况下自动执行。可以将 触发事件设计和构建到智能合约中,以在发生指定事件或接收到某些数据时激活某些行为。典型 的示例就是在到达指定日期时触发支付。

这项研究确定了一些可能的子用例的概念验证工作,智能合同概念将包括在这些子用例中,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智能合同的潜力。参考:《香港金融管理局 分布式记账白皮书》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602968956/article/details/8487255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