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路-做研究与发论文之己见分享总结

昨天参加了来自昆士兰大学周晓方教授的《学术之路-做研究与发论文之己见》经验分享会议,在这里借花献佛将我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一篇优秀的论文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目标明确
怎么做到目标明确呢,当我们打算开始一项研究时,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是否能够清楚的阐述工作的目的?
你的目标是否是实际的、可实现的?
你是否清楚实现目标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我们踏入一个新的领域,为了树立明确的目标,可以采取的途径
问老师、问领域内的资深专家、不断质疑假设、从文章和应用中找依据。当我们把目标设立为新,做一个新的,史无前例的研究,那么必须要想清楚,为什么会是新的,在研究界百花齐放的今天,新有两种可能性,1、这不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解决;2、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准备充分
你是否对本领域现有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是否有相关的工作,是否存在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有类似工作,是其他的命名方式,而自己并没有充分了解
完成本项工作需要的技能有哪些?你是否具备这些技能?
完成本项工作需要的资源有哪些?你是否拥有这些资源?比如设备、数据、源代码等。

方法得当
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
你是否有效的运用方法解决?
你是否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方法?
对于方法的要求:非临时的、不应该有过多假设、可解释的、非凡的。方法研究时应该具有开放性思维,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兼收并蓄

成果显著
你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你是否对本领域做出了贡献?取得显著的成果
你是否可以继本项研究开启新的研究方向进行进一步研究?着眼于领域而非一篇文章

表达有效
你是否运用合适的形式、有效的组织表达工作成果?失败的表达会毁掉整个工作;可以模仿成功的例子,不断的提问和回答,文章本身的价值不大,但是如果文章没有发表,那么工作就没有完成。
你的表达是否完整、清楚?
你是否向他人介绍过自己的成果并获取反馈?

批判反思
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自己是否已经做的充分,是否和他人很好的配合,是否推动领域的发展。

如何开启一项研究

在我们开启一个研究之前,先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写一个清楚的描述、针对一个具体的例子给出解决方案,然后进行三个测试:自我测试、外行测试、导师测试

自我测试:这是一个问题吗?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解决?为什么我来解决?解决效果如何评估?
外行测试: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终我能带来什么样的不一样?
导师测试:是否有基本解决方法?基本解决方法有什么问题?相关工作都有哪些?你的解决方法的非凡性?

学术界研究一个问题的出发点,站在领域的至高点,更好的解决领域问题,推进本领域理论创新和技术发展,所有开启一个课题之前,老师都会建议大家找一篇最新的,写的比较好的综述论文进行深入研究。而产业界的出发点则是以最小的投入,达到预设的目标,在产业界我们解决一个问题时同样要看综述,还需要看专利技术,从综述论文中找到可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从专利中找到相关技术的应用现状,然后根据自己的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改进、优化。近几年来,各大企业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使得企业发展为面向领域和产业的先驱,以产业问题驱动领域创新,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转化过程中贡献力量,创造价值。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7801695/article/details/8117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