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为公交车装上聪明“大脑”【楚才国科】

日前,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数量略微领先美国和日本,三国占全球专利公开数量的74%。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到1011家,仅次于美国的2028家。

在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的公共交通工具就是公交车了,上班高峰期几乎每辆公交车都达到了饱和状态。在有限的公交运力下如何实现科学的调度,以尽量满足乘客的需求,这就是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主任陶文源是智能公交项目的技术牵头人,他告诉记者,他们的研究利用数据挖掘与数字学习技术,为公交车装上了聪明“大脑”——公交车智能调度系统,人多时,车次多,人少时,车次少,而且来的很及时,不用人们花长时间等候。

天津通卡技术顾问靳展介绍,搭建智能公交系统主要分三步:数据采集、建设公交行业数据中心、让公交学会自我调度。只有为公交系统建立起四通八达的智慧神经网络,“大脑”才能指挥各个终端机动灵活准确地运转。

在公交数据信息采集阶段,技术人员在车辆上安装了“神秘小黒匣”——系列智能车载装备和传感器来收集海量数据。车辆定位、客流量、单程运行时间、行驶线路、到站准点率、消费方式……这些数据都实时存储到“小黑匣”里,并上传到车辆所属的公交场站指挥调度中心。
海量数据除了进入到公交场站的调度指挥中心之外,还会同步进入天津通卡搭建在天津超算中心的公交行业数据中心。如果将整个智能调度系统比作公交的“大脑”,那么数据中心就是大脑里的“记忆区”,所有的数据都在这里完成储存和分析。

相信在不久后,人们都不用在寒风瑟瑟发抖的冬天苦等公交车了,可以应对不同天气及突发事件对交通的影响。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092451/article/details/83273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