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总结

2018.10.28

自从开始ACM之后还没有认认真真的写过一次总结。趁现在在火车上写一下总结吧。

--------------------------------------------------------------------------------------------------------------------------------------------------------

真正接触到ACM的时候是大一寒假,队长(第一任队长)组织了一次寒假集训,自愿报名的,我当时就是兴高采的去报了名,当时其实还是很纠结是应该学习算法还是直接去写工程,因为自己当时已经加入了学校的一个专门写工程的一个机构,但由于老乡太能忽悠(被教练带的QWQ),对算法很是心动,所以就直接把那边的退了,毅然决然去参加集训了,当时寒假留校大一的一共有6个人,从那开始我才慢慢开始真正喜欢上ACM了,由于到大学才接触到这个,并且自己也开始的很晚了,加上不知道怎么训练,所以一路上自己摸索,大一寒假加上开学的一段时间做了120道水题,差不多打代码有了一点点的手感吧,之后大一下半学期一直刷的吴永辉数据结构编程实验那本书,大一下半学期完了,差不多把吴永辉数据结构这本书刷完了,确实书挺厚的,但现在发现确实深度不够,这中间读了一本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那本数论书,现在看来这些书都只能当入门使用,赛场上想要真正的解出来题光靠这些远远不够,不过现在发现从大学开始的ACMer要想取得好成绩紫书这本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自己认识的人还有别的ACMer的博客,很多刷下紫书的大佬,非常厉害,就拿我们ACM队的现任队长来说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紫书+kuangbin专题,已经非常厉害了,所以这几场比赛下来就打算更换策略,对于刘汝佳书上的不懂的的那些知识,要看上一遍,然后认认真真的给kuangbin的专题刷一遍。

第一次去外面打比赛是在大一那年快放暑假期间,去宁夏理工学院参加了人上的第一次ACM比赛,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性质的ACM比赛,但体验感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拿了个铜牌,其实全靠宁夏理工最后增加了几个铜牌名额,所以才拿了个铜牌,水平还是很菜的。第二次出去参加比赛是在前两天,去杭州参加了今年的CCSP,这个就比较伤心了,到了下午四五点自己还是0分,因为自己第一题题目读错了,题目要走完了后输出,我看成了一回合输出一次,一直0分,到下午都自闭了,都想提前交卷走了,所以开始水分(因为是按照测试点给分),但还是0分,万般无奈下,好好读了遍题目(其实当时都有爆零的心理准备了),才发现自己题意读错了,QWQ,  完全没有心情了,当时都已经下午两点多快三点了,心态爆炸,但是更改后还是没有分,于是从头开始,重新打一遍,交上去改了改,过了两个测试点,终于有分了,没有爆零那么难受了,但就是这,到比赛结束也没有再得分了(思维混乱QAQ),见了老师,都不好意思说话了,自己应该是太理头菜吧,打完这个就去参加徐州的区域赛了,1题拿银,第一次参加区域赛,成功的水了个牌子,而且还是银牌,全靠队友yy(意淫题意,因为我们三个的英语都不好,题目读不懂,也确实这次徐州的题意真的是晦涩难懂呀),很快yy出了A的意思,上去拉个最小生成树的板子,AC,有点激动,当时排名都十几名了,其实也是因为大佬队英语太好,第一题全被坑惨了,导致很多大佬队都爆零了,就比如我们旁边的福大跟南开还有浙大,热身赛都是冲进去金区,然而除了浙大其他都爆零了,浙大在封榜后A了两道题,现场见了上海大学的蔡队,一直感觉很厉害,然而却被坑惨了,也是最后一个小时解出来了A题,不过我们还好,一题A的较早,成功拿了个人生第一个区域赛银奖。纵观自己这两个ACM牌子,全靠了运气。可以说没有一点实力。因为就拿徐州区域赛来说,剩下题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都解不出来了,还有一个关键点是英语太差,题目读不懂,这点长远来说总归对自己有缺陷。

连着这两场比赛下来,水题都偏向图论,而自己图论学的不好,另一个队友是图论大佬,自己也就瞎弄弄了,然而像CCF-CCSP这种比赛,想要成绩不差,模拟题跟图论必须得很好才行,而这两个都是我的弱项,回到学校得好好补补了,(徐州区域赛跟杭州CCSP比赛自己都拿出啊哈算法看了看图论,因为那些简单图论算法看啊哈会回忆的比较快,不过太丢人了),以后再也不要这样了。

在徐州见了上交ACM班的大佬,聊天过程中人家跟我说到大学没怎么刷过题了,真羡慕大佬,不刷题也能拿牌子。

剑未配妥,面前已是江湖。

加油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0679299/article/details/8348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