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教师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课本知识,不能再当唱独角戏的演员了,而是要当“导演”,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认真观察、有序实验、积极思考。要交给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思维,以达到掌握学习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内因,形成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现实的成分之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必须从兴趣开始。例如,我在教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一节内容时,课前我准备了质量相同的几个物体:一个小木块、一只瘪的废旧牙膏袋、一只气鼓鼓的废旧牙膏袋。开始,向学生介绍传说中关于死海的神话故事,并强调这个故事与新课的内容——浮力有关。然后,让一学生到演示台上把小木块和瘪的牙膏袋放入一个盛水的烧杯中,并问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牙膏袋深入水底。”再问原因,学生答:“牙膏袋是金属,密度大,而木块密度小。”让学生把气鼓鼓的牙膏袋也放入水中,结果发现也肖在水面。学生对实验现象非常感兴趣,对自己分析的结果产生了怀疑,又对解开最终结果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连平时调皮淘气的学生都能集中精力听课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迪学生思维、引导思路、发展智力 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完成观察→思维→想象、识记→理解→记忆、分析→概括→综合直到提取信息解决问题这样三个层次的思维过程,把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通过分析、说理,理清思路,使问题简单化。例如,在夏季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常常会感到灯泡的光线很暗,有的日光灯不能起动正常发光。为什么?对于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线索:灯光暗→支路电压低→干路损耗电压增大(假设干路总电压不变)→干路电流增大→总电阻减小→支路增加→用电器增多。然后要求学生反向思考。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大部分同学都能落实到并联电路中的支路电压与支路的多少有关的问题上。老师总结为“对于同一干路来说,支路增加越多,支路电压越低。”老师再问学生为什么在炎热夏季的晚上家里电扇转得特别慢?为什么在中午家里做饭的时候,如果附近有人使用电炉,常会出现停电事故?这类问题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都能回答得较为轻松,达到引导思路的目的。

    3.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观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学习物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通过观察才能获得进一步思考的感性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分析物理结果。例如,在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及课堂演示实验的同时,指导学生记录观察的点滴及心得,时间一长,自然就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感生电流的方向,椤次定律”一节的演示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首先在观察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对实验观察记录进行分析,通过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这一高度概括的规律。另外,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还要引导学生观察所用实验器材的型号、规格、构造、作用及说明书等,掌握器材各部分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采用边教边实验及问答的方式,逐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其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性,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等综合能力以及提高实验技能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演示实验,教师要严格规范操作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积极开动脑筋,对实验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并要求其他同学作记录。对于学生实验,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鼓励学生不要被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案束缚了手脚,另外寻找新的实验方法,大胆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实验器材,指导学生遵守实验仪器的使用规则,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做到“三到”,即手到、眼到、脑到;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即使学生学会了获得物理知识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达到实验的目的,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充分体现自己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好“导演”的作用。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一步一步的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地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563129582/article/details/794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