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乱七八糟的符号(三)

版权声明:本人所有博客,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原博客网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071135/article/details/80296518

电磁学乱七八糟的符号(三)

@(study)[Maxe, markdown_study, LaTex_study]
author:何伟宝


这里重点是针对各种入射反射折射,chapter5 电磁波的传播

review

1.上两张图说明一下极化是怎么回事
jihua
line
2.行波与驻波
1.驻波
zhubo
每一个点都在等相位震荡

借了,平面电磁波,理想介质to理想导体,垂直入射 讲了一下
 
2.行波(没找到好一点的图,凑合着看吧)
hangbo2hangbo

每一个点都在等幅震荡
 

平面电磁波,理想介质to理想介质,垂直入射

这里借一个最普通的情况,说明基本概念:

反射系数R

R = E x 0 r E x 0 + i = η 2 η 1 η 2 + η 1

定义为边界上反射波 电场分量与入射波 电场分量之比

折射系数T

T = E x 0 + t E x 0 + i = 2 η 2 η 2 + η 1

定义为边界上折射波 电场分量与入射波 电场分量之比
可以观察到有:
T R = 1

合成波场量

看书的图看书的图看书的图看书的图:

E 1 x ( z ) = E x o + i ( 1 R ) e j k 1 z + 2 R E x 0 + i c o s k 1 z

H 1 y ( z ) = E x 0 + i η 1 ( 1 R ) e j k 1 z + 2 R E x 0 + i η 1 e j π 2 s i n k 1 z

对于折射波:
E 2 x ( z ) = T E x 0 + i e j k 2 z

E 2 y ( z ) = T E x 0 + i η 2 e j k 2 z

平面电磁波,理想介质to理想介质,斜入射

1.垂直极化波

1.垂直极化波:电场强度分量与入射角垂直的波称为垂直极化波

斯涅尔反射定律

θ i = θ r

斯涅尔折射定律

s i n θ i s i n θ t = k 2 k 1 = n 2 n 1

其中

折射指数,折射率

n = c μ ε = c ω k

垂直极化波的反射系数和折射系数

R = η 2 c o s θ i η 1 c o s θ t η 2 c o s θ i + η 1 c o s θ t

T = 2 η 2 c o s θ i η 2 c o s θ i + η 1 c o s θ t

对于非铁磁性媒质, μ 1 μ 2 μ 0 ,则有 η 1 η 2 = ε 1 ε 2 s i n θ t = ε 2 ε 1 上式可改为

R = c o s θ i ϵ 2 ϵ 1 s i n 2 θ i c o s θ i + ϵ 2 ϵ 1 s i n 2 θ i

T = 2 c o s θ i c o s θ i + ϵ 2 ϵ 1 s i n 2 θ i

2.平行极化波

2.平行极化波:电场强度分量与入射角平行的波称为平行极化波
平行极化波的发射系数和折射系数:

R / / = η 1 c o s θ i η 2 c o s θ t η 1 c o s θ i + η 2 c o s θ t

T / / = 2 η 2 c o s θ i η 1 c o s θ i + η 2 c o s θ t

对于非铁磁性媒介,上两式可改写为

R / / = ( ε 2 / ε 1 ) c o s θ i ϵ 2 ϵ 1 s i n 2 θ i ( ε 2 / ε 1 ) c o s θ i + ϵ 2 ϵ 1 s i n 2 θ i

T / / = 2 ε 2 / ε 1 c o s θ i ( ε 2 / ε 1 ) c o s θ i + ϵ 2 ϵ 1 s i n 2 θ i

显然,斜入射就是可以分解成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而被介绍.

3.全反射

当 |R|=1时,入射波全部反射走了:
显然让 R R / / 都等于1时会有全反射:

(5,1) s i n θ i = ε 2 ε 1

对于非铁磁性媒质, μ 1 μ 2 μ 0 ,有:
s i n θ i = ε 2 ε 1 s i n θ t

显然当 θ t = π 2 时全反射,但这个不是重点,因为自变量是 θ i ,所以这只是一个现象而已.
所以有:

临界角 θ c

满足1.1的 θ i 记作 θ c 有:

θ c = a r c s i n ε 2 ε 1

θ i = θ c : s i n θ c = 1 , θ t = π 2

全内反射

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之后,可以求出:

s i n θ 3 t = ε 1 ε 2 s i n θ 3 i > s i n θ t = 1

可以看出这个角用平面已经没办法解析了,应该放成复平面再用欧拉公式展开才能探看,但是所幸的是:
c o s θ 3 t = 1 s i n 2 θ 3 t = ± j ε 1 ε 2 s i n 2 θ 3 i 1 = ± j ( ε 1 ε 2 ) 1 2 s i n 2 θ 3 i ε 2 / ε 1 = ± j a

可以代入反射系数公式,还是可以得到 | R | = | R / / | = 1 ,还是达到了全反射的条件
但是这个时候,可以代入折射系数可知, T 0 , T / / 0 ,此时随便带入一个方向的折射波方程得(以垂直为例):
E t ( r ) = a y T E 0 + i e j k 2 x s i n θ 3 t e j k 2 z c o s θ 3 t a y T E 0 + i e a z e j k 2 x s i n θ 3 t

可以看到,此时的TEM波已经变成了
振幅往+z方向衰减,方向沿+x方向传播的非均匀平面波,综合反射折射来看,就可以说是很像光纤了
guangxian
画了个小图,自己了解一下.
从图都可以得出,反射和折射的表面波之间是存在光程差,也就存在着相移,考虑该波等相面:
k 2 x s i n θ 3 t ω t = C

求导得相速:

慢波&&表面波

v p x = ω k 2 s i n θ 3 t = v p s i n θ 3 t < v p

所以称该波为慢波,或者是表面波

建议看书P147-148

4.全折射

同理,入射波全部折射进理想介质2,但理论上我们只考虑 R / / = 0 具体原因可以看书!
整理得:

布儒斯特角&&极化角 θ b

s i n θ i = ε 2 ε 2 + ε 1

当存在 θ i 满足上式时,记作布儒斯特角 θ b :
θ b = a r c s i n ε 2 ε 1 + ε 2

此时会有垂直极化分量剩余,也就是说,发生全折射的时候,会剩下垂直极化分量
所以这过程也会被称为极化滤波.所以布儒斯特角也称为 极化角

平面电磁波,理想介质to理想导体,垂直入射

由于良导体存在趋肤效应,所以研究折射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这里只需要研究全反射条件.

由前文的垂直入射的反射系数和折射系数可以看到:

R = 1 T = 0

也可以由理想导体的边界中,电场强度切向连续得到,代入前面的垂直入射分析中得:
E 1 x ( z ) = E x 0 + i ( e j k 1 z e j k 1 z ) = j 2 E x 0 + i s i n k 1 z

E 1 y ( z ) = E x 0 + i η 1 ( e j k 1 z + e j k 1 z ) = 2 η 1 E x 0 + i c o s k 1 z

改写成瞬时形式:

E 1 x ( z , t ) = R e [ E 1 x ( z ) e j ω t ] = 2 E x 0 + i s i n k 1 z s i n ω t

H 1 y ( z , t ) = R e [ H 1 y ( z ) e j ω t ] = 2 η 1 E x 0 + i c o s k 1 z c o s ω t

由公式可以看出:
1. 在固定一个x-y平面(z固定),波幅只会因为t而改变,这个改变是通过改变相位而来的
2. 在固定一个周期中(t固定), 相位不会因为z的传播而改变
3. 在固定一个周期中(t固定), 波幅会因为z的传播而震荡

直观一点来说,只要你固定x-y平面,固定看一个周期,想着z往着图里投射波形,就可以看见blog开头的

纯驻波

还可以在时均能流密度 S a v 中:

S a v = 1 2 R e [ a z E 1 x ( z ) H 1 y ( z ) ] = 1 2 R e [ a z j 4 | E x 0 + i | 2 η 1 s i n k 1 z c o s k 1 z ] = 0

可以看出驻波并不会传输能量,只是周期地把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交换了而已.

平面电磁波,理想介质to理想导体,斜入射

跟之前是一样的,斜入射分成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来分析
也是只研究全反射

垂直极化入射

垂直极化入射情况下的合成波:

E 1 ( r ) = E i ( r ) + E r ( r ) = a y j 2 E 0 + i s i n ( k 1 z c o s θ i ) e j k 1 x s i n θ i

H 1 ( r ) = H I ( r ) + H r ( r ) = [ a x c o s θ i c o s ( k 1 z c o s θ i ) a z j s i n θ i s i n ( k 1 z c o s θ i ) ] 2 E 0 + i η 1 e j k 1 x s i n θ i

可以看出(统一看电场,因为几乎所有定义都是用电场定义的):

x方向上的行波性

e j ( k 1 x s i n θ i ω t ) 给出,而且传播相速为慢波:

v p x = ω k 1 s i n θ i = v p s i n θ i < v p

z方向上的驻波性

s i n ( k 1 z c o s θ i ) 可以得到

振幅非均匀性

振幅往+z方向做周期性变化,方向沿+x方向等相面 传播的非均匀平面波

以上者三点都有点类似于全内反射

横电波性(TE波)

平行极化入射

E 1 ( r ) = [ a x j c o s θ i s i n ( k 1 z c o s θ i ) + a z s i n θ i c o s ( k 1 z c o s θ i ) ] 2 E 0 + i e j k 1 x s i n θ i

H 1 ( r ) = a y 2 E 0 + i η 1 c o s ( k 1 z c o s θ i ) e j k 1 x c o s θ i

同上分析,依然有:

x方向上的行波性

行波因子 e j ( k 1 x s i n θ i ω t )

由行波因子表示,而且传播相速为慢波:

v p x = ω k 1 s i n θ i = v p s i n θ i < v p

z方向上的驻波性

驻波因子 c o s s i n ( k 1 z c o s θ i )

由驻波因子表示

振幅非均匀性

振幅随z变化的非均匀平面波

*横磁波(TM波)

在x的传播方向上电场分量不为0,磁场分量为0

结语

第五章算是写完了,剩下的内容课上也没有介绍了,
开始从单纯的抄写公式到以公式入手理解意义了.也开始配了简单的图
但是万万不足的是,blog上大多其实还是结论,
真正要处理的波动方程除了难一点的之外都没有写出,还需要大家好好看书!
 
 
特别鸣谢:某女士为了督促我,坑我KFC的狗血操作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8071135/article/details/8029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