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创业之思勰:走到最后留下的还是价值观一致的人

私募创业之思勰:走到最后留下的还是价值观一致的人

新浪财经 08月22日 18:22 关注
编者按 “东方证券杯”私募梦想创业营,由拥有“大投资”金字招牌的东方证券与全球华人首选财经门户新浪财经跨界联手,打造私募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创业“黄埔军校”,致力于帮助机构培育品牌力,提升影响力,帮助个人放大天赋,走上稳健从容职业投资道路。

本场活动期间,新浪财经携手东方证券,推出“私募访谈”栏目,如实呈现作为私募大佬成长导师和优秀机构参赛选手的投资理念与求知之道。

上海思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私募梦想创业营第一场的十家优秀机构之一。总经理吴家麒在私募梦想创业营上海专场答辩和尽调环节,赢得评委认可,引起主办方东方证券和新浪财经的关注。本期访谈,让我们一起走进思勰,了解思勰三个“同心圆”。

私募创业之思勰:走到最后留下的还是价值观一致的人

文/新浪财经郭金霞

仅两岁半的思勰几乎经历了裂变式发展——办公面积从不到20平到200平随后又到600平;员工数量从最开始的3个创始合伙人到如今的24人;并开始控制CTA日内策略规模保持10亿动态平衡,同时新推出CTA中长期与股票策略产品线。

“争取只放当年的奖杯”,5月21日再次搬家那天,吴家麒把放满奖杯的玻璃柜拍照发朋友圈写下这句话;而他在知乎上则稍显克制:“2017年可能是自从有了量化私募以来最困难的一年,至少我们算是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的量化私募之一。”

2017年期货市场大幅震荡,私募管理期货指数全年仅2.7%的收益,思勰以量化私募黑马出现,其CTA策略不仅实现正收益,且平均收益高达27.52%,最大回撤为4.13%。所以今年上半年很多私募颁奖典礼上,都能看到思勰的身影。

而外界最为关心的是,在创造高频CTA策略规模容量行业记录后,如何延续思勰的低波动和高夏普?在强化业界对思勰CTA高频优势标签后,如何实现快速迭代进化将优势延续到新策略?毕竟在这个行业,从不缺黑马与传奇。

“我并不认为未来会一直持续那么高的夏普,随着市场进化也可能夏普会回落到1.5到2,但我们一定会尽力做到比同行好一点”,吴家麒希望外界想起思勰,首先认可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量化团队,“不是打着做量化的幌子,有稳健的风险收益比,IT和量化策略水平比较高,我希望把思勰做成一家精品量化公司。”

“2016年以前的量化是满地金子,比的是谁捡得更快、谁销售能力强、谁迅速做起多策略总有一个能赚钱;2016年以后,金子都埋在了地底,这时候就要比谁挖的更深,谁的技术更强”,在他看来,量化1.0比拼的是策略的短平快尽快发现市场的弱点,拼的是销售能力扩大规模;而量化2.0比拼的就是执行力和实打实的量化能力,能不能把策略做到极致。

“未来量化私募行业也会进入成熟期,唯一的问题在于当行业出现数家头部公司的时候你是其中之一还是被甩了出来。这条路上怎么走就要靠自己、靠团队的努力。”

“如果没有陈磐颖2016年你会出来创业吗?”吴家麒放下水杯想了想:“他来肯定是很大的一个因素,但我觉得早晚还是会自己出来,这个行业最后自己做私募是一个最终的路线。”

思勰投资总经理吴家麒
思勰投资总经理吴家麒

思勰的三个同心圆

“去年以来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过去类似单靠个人主导的量化私募成功概率越来越低,而越来越多的量化私募靠的是团队合伙人的模式脱颖而出”。2016年1月28日,吴家麒与高中同学陈磐颖、前同事李苏苏一起创办了思勰。

三个人属于土洋结合,有九年量化从业经验、七年华尔街经历的陈磐颖,做过卖方也做过买方;还有七年量化从业经验、五年华尔街经历的李苏苏;而吴家麒一直在国内各金融机构历练。

2007年吴家麒复旦数学研究生毕业先是去了一家期货私募做套利,还用Excel表格做了一个商品行情套利小工具被老板奖励一万块,后来到东海证券股票自营做投资经理、在量化数据提供商恒生聚源当研究总监、川财研究所量化负责人,兜兜转转,又回到私募。入行后就遇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见了太多高楼起又高楼倒,感慨“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后反而什么都没有”。

李苏苏浙大软件工程本科毕业后又去北卡罗来纳大学计算机读硕士,毕业后先是在法国巴黎银行APS股票高频交易组,主要从事回测系统开发,股票高频统计套利策略的研究开发,后又在美国Linden Advisors基金参与高频股票交易系统开发、高频套利策略研究与开发实现,, “擅长多种计算机语言,建模经验丰富”。

保送北大后出国、又在马里兰大学物理博士毕业后,陈磐颖发现资本市场是一个更大的竞技场:“大概从小参加各种竞赛,我觉得这是一群最聪明的人为了某一个东西来竞争,如果我能够发现一些人家发现不了的事情、做得比人家好,对我来说就比较有意思。而投资就像你不停地在考竞赛一样,他也能给到最直接快速的反馈:要么挣钱要么亏钱。”

三个人能力上互补配合,性格差异也不小。作为女生的李苏苏,有些时候考虑更为细致和周到,被评价“虽是85后但做事很成熟,很有大局观”。

“在投研上追求完美”的陈磐颖自认为“很不善于跟人打交道”,陈磐颖极少对外,他对外发的还是他没来得及用完的老名片,上面办公地址依然写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555号”,那里曾是思勰第二个家,距这里有着3公里的路程。

在他眼里,吴家麒在对接业务是“我们所有的人里做得最好的,我完全信任他可以把这些事情全都摆平”。

同样是与资金方沟通,陈磐颖可以聊着聊着,在墙上写起公式来,完全不顾有人一脸迷茫;吴家麒则擅长讲故事类比说明,可以从贝叶斯模型聊到打麻将:“概论里面分成贝叶斯派和频率派,后者认为概率是客观存在不以人意志而转移,前者则认为通过对市场的信息调整自己对概率的判断——所有打麻将的都是贝叶斯派。”

三个人之间也常拍桌子,但每次争论之后都能迅速达到认同为着大家共同的目标去执行。“这几年,我也见识了不少同行团队的拆伙,从此公司开始走向下坡路,好可惜。有时候互相之间的争论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通过争论才能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对方,最怕的反而是平时和和气气到最后突然爆发不欢而散。”

在思勰业务逐渐步入正轨后,三人分工越来越明确:陈磐颖负责核心策略开发、李苏苏负责IT模型和算法交易,而吴家麒负责公司运营管理及对外所有的沟通:市场、产品、招聘等等,还有投资者教育等。

“思勰”这个名字是陈磐颖起的,“勰”的三个“力”寓意着三个创始合伙人齐心协力:“思是代表思想的思,勰是代表协同的协”。

相对“铁三角”,吴家麒更愿意把团队类比“同心圆”:“陈磐颖负责策略开发在最核心,为了保证他的精力更聚焦,李苏苏是从建模和算法交易层面‘专业填坑’,我是从更外围的层面承接公司具体运营和外部沟通合作的杂事。”

陈磐颖把自己比喻为沙滩上捡贝壳的小孩:“挖出来一个贝壳觉得很好玩,你就不停地挖,我可以换两根冰棍吃,但是这个不是目的。”延伸到另外两位,李苏苏负责提供铲子、桶等工具,而吴家麒则负责把贝壳运到集市去卖并反馈市场需求。

在吴家麒看来,这样的团队搭配,可以避免投研核心人物并不会因为规模扩大团队扩充后,分身无术而不在策略迭代进化的第一线。遇到投资方提出要见陈磐颖,吴家麒基本婉拒:“这个岗位确实需要非常专注,想一个问题需要连贯性,随时被打断不太好,切换状态成本非常高。”

“我自己也是做策略出身,所以和投资人沟通起来在专业度没有违和感;在产品设计上,我们也应该属于为数不多能深刻理解资方需求的量化私募之一;加上做过卖方,路演沟通也不是问题”。

思勰投资的三位合伙人
思勰投资的三位合伙人

做私募本质上是一门生意

与其他量化私募强调自己的模型、因子不同,吴家麒觉得思勰能有这样的开局以及未来走的更远,不是靠某一个人、某一策略,是靠团队、靠投资体系,还有生意。“做私募本质上是一门生意,而投资本身只是这门生意中的一环而已。”

在吴家麒看来,出来创业都是对自己策略比较自信的,一门心思觉得只要做好了业绩就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定会成功,恰恰就忽略了“生意”这个关键。

“我们一定要在原有的已经形成特色,站稳市场脚跟的基础下再去开发下一个策略,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谈及很多量化私募上线多策略产品,吴家麒觉得,没有成功的企业开始就是多元化的,一定是在一个行业扎稳脚跟以后再开始多元化的,“多策略也是一样,你所有的策略都有但没有特色就等于没有,还会让投资人一头雾水。如果你每个策略只做在市场的70分、80分,资方为什么选你?”

未来思勰可能也会考虑复合策略的产品,但只是针对一些超高净值客户:“因为他们对单一策略的要求又不是特别高,但是他们对稳定性这个事情要求高。”但对于机构投资者,还是会主推单策略产品:“我会非常清楚地告诉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择时这件事情让他去做,你才是厨师,我是你的配菜之一。”

在让市场对思勰的中高频策略标签清晰后,还开发出CTA中长期产品,也已经实盘在跑股票量化策略产品线。

“这几年下来一个深切感受,业绩确实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投资人预期管理和根据客户需求的产品设计,不同的客户对你的风险收益分析、对你产品特征会有不同要求。”

今年思勰业绩整体比去年表现相对较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胜率较低的时候模型降低了仓位。所以两个月前吴家麒和客户沟通一轮下来,发现不同的投资人反应完全不一样——有机构投资者说,我投你的原因就在于你CTA策略与股票多头没有相关性,有效降低了我投资组合的风险,所以低仓位符合我们对你的预期,只要维持相对较高的收益回撤比;也有代销渠道和高净值用户反映低仓位导致了收益率水平较低,他们不在乎相对较高的波动,你可以在盈利的时候适当提高你的仓位:“你得了解他们投你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机构客户追求的是他整体FOF的投资收益回撤比,会关注你和其他资产的差异性,而个人高净值客户追求的是在风险可控下的收益最大化,用量化专业术语来说叫做客户目标函数不同。”

思勰价值观:力图保证客户、员工、股东的利益一致性

“长期来看,也只有价值观一致的人才能在一起共事,不管是创业团队、合作伙伴、客户,都是如此”,当问及创业成功因素时,吴家麒觉得还是价值观。

在他看来,刚参加工作时总觉得企业文化是很虚的东西,后来越来越体会到:不同的企业文化造就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不同的结果。

在东方证券总裁助理、财富管理业务总部总经理徐海宁看来,看起来虚的价值观,恰恰在遇到风险、诱惑要做重要抉择时,反而显现更为充分:“作抉择时你的天平会倾向哪里?你把什么看成是最重要的?”

“我每天大量的工作都在做选择做平衡,需要尽量的满足多方的诉求,有客户还有合作伙伴如经纪商等的。而价值观就是指导我做出选择——要兼顾短期,但更重要的是追求中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这样的价值观也正是“东方证券杯”私募梦想创业营一直寻找的,“我们希望可以发现那些有理想、能尽责、够专业,具备优秀价值观和职业操守的管理人,探索实践新型财富管理商业模式,努力为客户创造长期安全稳定的价值。发现一种力量,凝聚一种精神。”徐海宁说。

思勰在创立之初就给自己定下了很多原则,比如说不接受一些过分的费率风控交易条件等等。吴家麒坦言,因为这些原则思勰失去了很多资金,但回头来看因为坚持了原则,业绩上有回报,其实并没有失去。

“我们也不做自营,虽然自营也很重要,但你如何保证在时间上没有倾斜?所以我们把自己的钱全买了产品。投资人把钱投给你是基于信任,但这个行业离钱太近诱惑太大,从一开始就必须形成机制防范,要尽可能的保证股东、客户、员工的利益一致性。”

也看到身边朋友做比特币大赚一笔,权衡下来“短期内有收益,但与长期不那么一致,就不能做”,吴家麒还觉得尽量让不同的产品净值曲线走势一致,“如果我走多策略路线,让某些产品业绩特别好,某些产品业绩不好就也无所谓。我对外是不是就只提那只表现最好的?这对投资者可能有误导。”

对于量化策略的投资人,吴家麒说圈内曾有人调侃:10个做量化里面大概7个做的是假量化,两个人觉得是自己在做量化,实际他不是在做量化,剩下1个人才是真正在做量化。

所以当有投资人质疑“上半年有品种表现不错为何只给净值贡献2个点?干嘛不把这个交易品种的交易仓位加上去?”吴家麒只能耐心解释:“这个品种只占我们总的交易值100%里面的7%,你问我为什么不把7%变成40%,那2个点岂不是就变10个点了?我觉得这不是量化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的绝大多数产品做到没有封闭期,那些抱高预期的客户也慢慢会退出”,在吴家麒看来,这样能逐步沉淀一批能认可思勰价值观的投资人。“我们也拒绝过一部分钱,比如一些资方设置严苛的风控条件和附加条件,以致影响我们的策略收益甚至动作变形,最终影响的还是思勰的口碑。”(李文航亦有贡献)

采访实录精编:

陈磐颖:思勰投资董事长

吴家麒:思勰投资总经理

新浪财经:这是第几次搬家?

陈磐颖:最初只在众创空间租下17平的办公室,几个合伙人挤在一起,机房服务器就占了一大半地儿,几个工位几台电脑还有一张床,也奢侈的买过一台空调,不过不是给周末加班用的,要优先给服务器散热。

2017年1月创业团队发展到10人,再一次搬家到浦东200平的办公室,刚搬过去觉得地方还蛮大的,所以还花了几千块做一个玻璃屏风的思勰logo墙,但很快地方不够用,只好忍痛拆掉以增加一排工位;仅一个会议室时常出现排队分拨用现象;以前我还觉得会议室没有什么用,有一次上门尽调呼啦啦坐不下,我自己是觉得办公环境无所谓的,但这对公司业务很重要所以我们又搬家了。

新浪财经:创始合伙人之间的沟通如何?

陈磐颖:所有的东西都是一起讨论的,策略方面也好、市场方面也好,很多重大的决策大家是要一起决定的。总是要有一个人来做,并不是说大家互相之间就完全是黑盒子那样的,互相协作的程度很深。

吴家麒:我们也会经常拍桌子吵架,但都比较坦承的说出来自己的考虑原因,大家评估下对思勰的利益最大化,很快有了一致意见。

我们是有一些分工,但对其他人做的事情非常信任,就比如我,哪怕业绩出现波动我也不会亲自上场,我仍会相信陈磐颖可以做好,大家一起想办法改进策略,优化策略我们一直在路上。

新浪财经:为何会选择2015年底辞职?如果多待几年不是学到的东西更多?三年卖方、三年买方就足矣让你出来单干了吗?

陈磐颖:基本上在买方很多时候你一直都是在单干的,大多数时间你也是自己在研究一个策略,就算你是在一个大的买方机构。

平台这种东西说到底,取决于你做的策略是不是需要很严格的风控,或者说很复杂的计算,或者研究支持才有效?

比如说在华尔街有很多很优秀的交易员,他们可以赚很多钱,他们也很可怜,有的一年可以给公司赚10亿以上美元,公司很可能会只给他几百万的奖金,很多交易员都会觉得这个很不爽。凭什么我给你赚了10个亿,你只给我几百万?千分之一就把我打发了?很多交易员自己就跑出来单干了,但成功的人不是很多。其实他没有意识到有些东西可能是一个平台给你的优势。

但量化研究可能依赖于信息的成分会少一些。而如果是做复杂衍生品比如抵押债券等,可能更依赖于平台给他进行对冲,以及锁仓等操作,可能他更依赖于很多时候平台;但如果是交易一些比较简单的东西比如期货,这种东西它可能对平台的依赖性很低。总之就是说我们交易的东西越简单,以及你决策的过程越量化,我觉得对平台的依赖性会低一些。

新浪财经:思勰起家的时候做的就是CTA。

陈磐颖:是的,第一是流动性好,第二是它的交易量很大,所以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个东西的品种很少,它的维度比较低,当然,它比较容易建模,因为它相应来说流动性越好越容易建模。

新浪财经:为何中高频CTA策略作为创业初期突破口?

吴家麒:这个跟我们当时的环境是有关的。比如说当时我们如果去做股票,但问题在于:第一,股票对技术的要求会比较高,因为数据量很大,而且当时交易接口比较难拿了,你前期技术投入会比较大。而且2016年股票量化贴水是很厉害的,由此影响你的收益率无法脱颖而出。

假设老牌量化私募一年挣8%,你可能做的比他好,假设你一年挣12%,资方也不会去选你,他会选老牌的,他会说你也没有经历过2014年12月份债市黑天鹅的影响,你也没有经历过2015年股灾、2016年熔断这些东西,反正你只多了4个点,我为什么要选你?所以股票当时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期权整体量是比较小的,你养活不了团队,只剩下CTA。

CTA里面又牵扯到长周期和短周期的,周期越短你的业绩效果肯定就越好,越明显,但是它对规模容量影响就会越大,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是一家新的私募,我一开始没有规模,所以它是有一个选择的过程。

但我CTA优势确立,而股票市场容量更大,那我们还是会去做股票。而且现在思勰已经度过生死存亡线,即便我股票量化策略不断优化要半年、一年甚至两年做不出来,我公司也能生存下去。

CTA策略在市场波动较大时会有较好收益

新浪财经:怎么让投资者快速去了解CTA策略?

陈磐颖:CTA策略是通过统计量化的手段对各类价量数据进行挖掘,得到有效的指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假设,通过对历史行情数据的分析验证,对未来标的的涨跌进行预测,从而进行交易。

我们的量化投资理念寄语以下三个原则: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历史能说明未来、所有的事件都是概率事件。

CTA策略的特点在于,持有期货品种分散度高、持有时间短、与其他策略的相关性低、在市场波动较大或者趋势性较为明确时期会有较好收益。

2018年资金的集中度在降低

新浪财经:在你看来,今年市场结构和去年市场结构有什么不一样? 今年的市场和去年相比有没有变化?

陈磐颖:我觉得今年有一个挺大的特点,其实去年就开始了一个趋势:集中都在降低,这就意味着期货品种同涨同跌这种资金集中度现象在去年到今年是持续地在降低。然后这个降低实际上对于高频这块是好还是坏我就不是很确定了,我只能告诉你我关注到这么一个现象,这可能是说明资金更加地聪明了,大资金的入场和出场更加地不会留下痕迹了。我认为整体来说,市场的有效性在增加,赚钱难度肯定是越来越增加的。

新浪财经:对于成交量活跃度流动性你的感受如何?

陈磐颖:我觉得交易量而言没有什么显著的降低。其实市场上是有一些钱是在追寻一些波动率最高的,流动性最好的品种,实际上他们也在不停地换。比如说前一阵子市场上是有一些游资吧,他们并不在乎他们炒的是什么东西,他们只在乎说这个东西很便宜,很便宜地可以炒作,并且波动率很高,他们就会涌入到这一些品种里面,以前会发现市场会有一个大规模的同步的走势。但是现在来看,只是集中在一两个品种里面,并且变化很快。但是总的来说,整体市场的流动性我不觉得是降低了。

新浪财经:思勰上半年业绩表现比较平,明显不如去年,背后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是策略容量出现瓶颈了么?

陈磐颖:容量我认为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所以所谓的瓶颈我觉得其实我们的杠杆是变低了一些,是因为按照模型提示认为市场的整个波动率降低了;另外觉得我们的交易成本有一些高。现在看起来似乎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可能以后会考虑要调整,但肯定通过一个比较量化的决策,再来决定会不会调整杠杆,以及是不是要加上新的策略。

我们也回测过,我们的夏普并没有降低,降低的实际上是一些杠杆和品种之间的选择,比如说这当中也有一些主观、客观方面的原因,比如期货公司交易规则。 吴家麒:今年的问题在于今年只有少部分品种有比较大的波动,绝大部分的品种波动会小很多。我们做量化和做主观的人不一样,做主观的人来说,比如说一年有十几次机会,他只要逮到那两三次就够了,你看今年做得好的全都在做苹果,只要把苹果一个机会逮到就行。

对我来说比如说举个例子,比如说像苹果,苹果的话大概上个月给我们贡献了大概2个多点的收益,其实苹果就占我们总的交易值100%里面的7%,你为什么不把7%变成40%,那乘个5,2个点就变10个点了,我说做量化的人不可能去干这个事情。

你可以认为CTA你可以把它拆成你的收益=夏普*波动率。夏普这个东西代表了你的策略的胜率,这是一个长期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定的一个数值.我们今年夏普还是在1以上,那就说明我们的策略并没有失效。波动率可以认为代表你的仓位的高低,我们今年明显仓位降低是因为我的波动率比去年小很多,我们给银行的产品年化波动不到4%,这是个什么概念?类似货币基金。

新浪财经:中高频策略容量上限是多少?

吴家麒:我的策略的容量等于说我会换算出我的交易量不要超过市场1%,比如说股指期货,假设一天它就只有一万手的交易,一万手交易的1%就是一百手,一个账号最多开二十手,所以最多5个账号,大概2个亿的容量就结束了。但是对于商品来说容量会大一些,按照我们的测算15亿的话问题不大,但是我们只想把规模控制在10亿左右。

新浪财经:所以可以理解你策略容量是跟市场整个流动性完全挂钩的?

吴家麒:对对,是的。这就是为什么今年大家做CTA的其实都不怎么挣钱。为不不多的那几家其实也都是在靠小品种挣钱,但我并不认为当他们在规模体量增大还能这么挣钱。

新浪财经:你中高频策略的容量已经开始整体控制?

吴家麒:对,我们一直在控,其实去年10月份到了10个亿以后,我们就没有大规模的接钱,其实我们是最早市场控制容量的量化私募之一。

新浪财经:为什么?

吴家麒:我们如果按照1%算的话,15个亿肯定没有问题,但我不希望我自己站到这个市场的边缘区,你也不知道市场会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基本上控制在10个亿的规模。我对所有的客户都不设封闭期,每个月可申赎的,动态管理维持10亿的总规模。

新浪财经:你的CTA长期策略和中高频策略,交易思路有什么不同?

陈磐颖:还是有一点点区别吧,我当时做低频有一个优先要考虑的东西,实际上我不希望做出一个单纯趋势策略。或者说我是在尽量地减少它跟趋势策略的一个相关性,这样对客户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风险。

吴家麒:低频会更多考虑一些基本面的东西,量化的本质是你需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进行预测。高频是对比如说小时级别的价格进行预测,低频是对这种一周左右的频率进行预测。那我关心的就是什么东西能对这个东西预测得准?你越短时间的预测,一定是价量盘口的一些东西;越长周期的预测,一定是一些基本面的东西。你就可以这样子理解:今天日内的变化对我明天的日内的变化肯定是很大的,但今天日内的这些盘口变化对我一年以后的盘口变化有什么影响?肯定没有影响。所以基本面的东西肯定是更长周期的。

新浪财经:因子或者是信号有什么不同?

吴家麒:一般来说是那种越高频的信号越短周期的预测,它的衰减会越快。但是,它的短期的有效性,或者说夏普它会越高。你越是长周期的信号,你的衰减会越慢,但是你的短期的有效性也会变得差。所以你看越长周期的产品,它的夏普一般来说会比较低。

新浪财经:如何对待失效的因子?

陈磐颖:失效的也没有什么办法,就好像人死掉了对吧,不能让他活过来。那么我们只能说我们要么去找新的因子,要不然我们可以看一下能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这个策略,找到它失效的原因。实际上这个和开发一个新的因子也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一般是开发一个新的策略,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市场,像比如说最简单的我们可以先从量价的角度,渐渐地肯定会有很多很多新的维度的东西进来。所以说我们还是希望现在我感觉到市场里面信息还是很多,信息是远多于你能够处理的信息的。怎么样有效地用这些信息构建新的策略,实际上还是一个远远做不完的事情。就是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现在我们只是觉得我们需要努力地去做。

新浪财经:你的CTA长期策略还可以每日申赎,怎么做到的?

吴家麒:每日申赎就是因为我们的流动性控得好,你想我现在中高频我能做10个亿,中长周期的策略交易频率大概是高频率日内策略的1/15,理论上来讲,那边就可以做150个亿对不对?打个折吧,就算50个亿,取个零头。但这个产品我们的想法也就发10个亿,你说对一个有50个亿容量的东西,你只发10个亿,那你有什么流动性的风险?我当然可以每天地进出。

新浪财经:你们近期也在开发股票量化策略?如何能把你的CTA优势延续过来?

陈磐颖:内部实盘刚跑了没有多久,现在还是在非常小规模地跑,目前肯定是赚钱的,但是规模太小,可能我并不能放心,我们还在研究一些别的策略在往上加。

我要空口说这个东西我为什么会做得比人家好,很难让你信服,虽然我自己是很有信心对吧?我认为我的模型、方法论是非常严谨,我认为我能够找出来的信号并不是人家都能够做出来的,或者说我认为市场上并没有大规模地在做我这个信号,我的信号比较有效。

新浪财经:今年很多人在股指期货上挣钱了,你们呢?

吴家麒:我们也挣了,两个月赚了10%多。

新浪财经:你们会把这个单发一个产品吗?

吴家麒:没有单发,混在所有的里面。规模小的时候我可以告诉别人说我有股指期货赚钱,你来投我这个吧。但我现在10个亿的盘子,我告诉客户说你看我单发了一个股指期货的策略很赚钱,但这个策略容量可能只有2个亿或者3个亿,客户就会觉得你是不是把一个比较好的东西抽出来了?在不同的体量规模上决定了你做事情的方法不一样。

新浪财经:你对思勰的定位?

吴家麒:我们把公司做成一个精品化的公司,更多去考虑一些比较长远的利益。你看我们做一个策略的选择,可能你看到我今年在做CTA,明年在做CTA,可能5年、10年以后我还在做CTA,这个框架是我当年搭起来,就像造房子一样,你造了一楼、造了二楼、造了三楼,继续往下造。而不是像有些,你看今天像数字货币很火,那房子我先不要了或者先放那,我先去搞那个了,我们是不太喜欢这样去做事情。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owotuo/article/details/8195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