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tm32定时器定时周期计算

1.TIMx(1-8),在库设置默认的情况下,都是72M的时钟;

名为TIMx的有八个,其中TIM1和TIM8挂在APB2总线上,而TIM2-TIM7则挂在

APB1总线上。其中TIM1&TIM8称为高级控制定时器(advanced control timer).他们所在的APB2总线也比APB1总线要好。APB2可以工作在72MHz下,而APB1最大是36MHz。

定时器的时钟不是直接来自APB1或APB2,而是来自于输入为APB1或APB2的一个倍频器。

下面以定时器2~7的时钟说明这个倍频器的作用:当APB1的预分频系数为1时,这个倍频器不起作用,定时器的时钟频率等于APB1的频率;当APB1的预分频系数为其它数值(即预分频系数为2、4、8或16)时,这个倍频器起作用,定时器的时钟频率等于APB1的频率两倍。

假定AHB=36MHz,因为APB1允许的最大频率为36MHz,所以APB1的预分频系数可以取任意数值;当预分频系数=1时,APB1=36MHz,TIM2~7的时钟频率=36MHz(倍频器不起作用);当预分频系数=2时,APB1=18MHz,在倍频器的作用下,TIM2~7的时钟频率=36MHz。

有人会问,既然需要TIM2~7的时钟频率=36MHz,为什么不直接取APB1的预分频系数=1?答案是:APB1不但要为TIM2~7提供时钟,而且还要为其它外设提供时钟;设置这个倍频器可以在保证其它外设使用较低时钟频率时,TIM2~7仍能得到较高的时钟频率。

再举个例子:当AHB=72MHz时,APB1的预分频系数必须大于2,因为APB1的最大频率只能为36MHz。如果APB1的预分频系数=2,则因为这个倍频器,TIM2~7仍然能够得到72MHz的时钟频率。能够使用更高的时钟频率,无疑提高了定时器的分辨率,这也正是设计这个倍频器的初衷。

 
对定时器周期公式的理解:
T=(arr+1)*(PSC+1)/Tck  其中TCK为时钟频率,PSC为时钟预分频系数,arr为自动重装载值。
f=Tck/(psc+1)*(arr+1)
Tck/(psc+1)即为时钟频率,1/f为机器周期,乘以(arr+1)即可得出定时器周期。
例子:TCK=72MHZ,psc=71.时钟周期=1us.(arr+1)值为多少,定时器周期就为多少毫秒。


 
例子: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5;        // 2.5ms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36000;    // 分频36000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TIM_CKD_DIV1;  // 时钟分频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计数方向向上计数
    TIM_TimeBaseInit(TIM2, &TIM_TimeBaseStructure);

1.定时器2时钟频率为72M/36000=2KZ。

2.最大自动重装载值为5,则每隔5*1/2=2.5ms产生一次定时器中断。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9962651/article/details/8117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