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读书笔记

可以参考:
https://blog.csdn.net/u011414200/article/list/4?t=1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896480

软件工程中地一些英文缩写:https://www.cnblogs.com/vimmer/articles/2521519.html

下面笔记是进行补充。

第3章 软件工程师的成长

工程师的核心技术和扩展知识:
这里写图片描述

怎么提高技能呢?
通过不断地练习,把那些低层次地问题都解决了,变成不用经过大脑地自动操作,然后才有时间和脑力来解决高层次的问题。
这里写图片描述

断言assert:
如果你觉得某事肯定如何时,就可以用断言。使用断言可以创建更稳定、品质更好且不易出错的代码。如果你认为某事可能会发生,这时就要写代码来处理可能发生的错误情况。如:

if()
{
    ...
}
else
{
    ...
}

第4章 两人和作

1.在复审前:

  • 1.代码必须成功地编译,在所有要求的平台上,同时要编译Debug|Retail版本。编译要用团队规定的最严格的编译警告等级。
  • 2.程序员必须测试过代码。什么叫测试过?最好的方法是在调试器中单步执行。
  • 3.程序员必须提供新的代码,以及文件差异分析工具。用Windiff或VSTS自带的工具都可以。VSTS中可以通过Shelveset来支持远程代码复审。
  • 4.复审者可以选择面对面的复审、独立复审或其他方式。
  • 5.在面对面的复审中,一般时开发者控制流程,讲述修改的前因后果。但是复审者有权在任何时候打断叙述,提出自己的意见。
  • 6.复审者必须逐一提供反馈意见。注意,复审者有权提出很多看似吹毛求疵的问题,复审者不必每一件事都要亲自调查,开发者有义务给出详尽的回答。
  • 7.开发者必须负责让所有的问题都得到满足的解释或解答,或者在TFS中创建新的工作项以确保这些问题会得到处理。
  • 8.对于复审的结果,双方必须达成一致的意见。(打回去/有条件地同意/放行)

2.在代码复审中还要做什么?
好的复审者不光是要注意到程序员修改了什么,还要把眼光放远,问一些这样的问题:

  • “这么修改之后,有没有别的功能会受影响?”
  • “项目中还有别的地方需要类似的修改么?”
  • “有没有留下足够的说明,让将来维护代码时不会出现问题?”
  • “对于这样的修改,有没有别的成员需要告知?”
  • “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以后如何能自动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出现?”

有些修改看似聪明有效率,实则可能会加大以后的开发和维护的难度。

3.在代码复审后要做什么?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程序员不能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在代码复审后,开发者应该把复审
过程中的记录整理出来:

  • 更正明显的错误。
  • 对于无法很快更正的错误,要在项目管理软件中创建Bug把它们记录下来。
  • 把所有的错误记在自己的一个“我常犯的错误”表中,作为以后自我复审的第一步。

第5章 团队和流程

团队模式:

  • 主治医生模式
  • 明星模式
  • 社区模式
  • 业余剧团模式
  • 秘密团队
  • 特工团队
  • 交响乐团模式
  • 爵士乐模式
  • 功能团队模式
  • 官僚模式

开发流程:

  • 写了再改模式(Code-and-Fix)
  •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 Rational统一流程(RUP)
  • 老板驱动地流程(Boss-Driven Process)

    其他章节可以参考上面给出链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4465934/article/details/8091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