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起点(一): 事实与判断

事实与判断是思考的主要组成部分,深入理解事实与判断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应用可以提升个体的思考质量;

关于事实真相

事实是认知的基础
1.很多事情没有真相, 或者说真相陷入历史的迷雾中, 无法被发现;
2.世界不需要真相,真相往往都是复杂又残忍的, 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 即便你把真相和价值呈现在他面前, 他也接不住。所以, 绝大部分人追求的并不是真理或真相, 而是各种情绪安慰, 各种心灵鸡汤, 各种被编织的谎言。
3.自己所坚信的未必是真理, 我们所知道的信息可能是被人灌输的, 如果信息出错, 三观就会出错, 所以自己坚信的未必是真理。世界是复杂的, 信息是多元的, 当你知道的越多, 你坚信的越少;
4.超出自己的认知范畴, 就可能不辨是非, 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5.不要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 正确认识自己大脑的局限性, 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概念理解(分辨事实与观点)
观点:我们对一个事实的看法, 是纯粹的个人看法, 不存在对与错之分, 它和我们的观念、习惯、偏好、经验有关。
立场: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 屁服决定脑袋, 立场往往来源于身份;
信仰:精神层面比较抽象, 简单说是坚信的真理。
事实:最现象层面的东西和信息, 谁也无法否定的内容(客观性)
判断(推断):基于事实加上经验或先入之见的内容(主观性)

事实 判断
他带着领带 他因为戴着领带所以是白领
这个房间的温度是25度,湿度是70% 这个房间很闷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实认知混乱
习惯性认知混乱通常指:只讲立场, 不讲是非; 只讲敌我, 不讲事实; 只讲成败, 不讲对错; 只论利害, 不讲因果;
以权力崇拜来代替独立思考, 以精致的利己主义来代替独立人格, 以狂热狭隘的民族主义来代替自由和人道主义, 以集体的美学来代替真正的审美;
国人三类逻辑问题: 第一, 问态度, 不问事实; 第二, 问动机, 不问是非; 第三, 问亲疏, 不问道理。
走不出自己的观念, 到哪里都是自己观念的囚徒。

逻辑判断

只有逻辑才能得到真相
有且只有根据经验与逻辑, 我们才能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

1.逻辑的四大公理
同一律:每个概念或命题都具有自己的特定属性和定义,而不可能同时具备与自身矛盾的属性或定义。
矛盾律:矛盾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真。如果一个命题为真,则与之矛盾的命题必定为假;
排中律:对于任何一个命题,它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命题既不为真也不为假的情况。
充足理由律:每个论证都需要有充足的理由和证据支持

2.逻辑推理的方式
或然性推理:
·类比推理:对比/类比分析法
·归纳推理:归纳法

必然性推理:
·简单命题推理:充分/必要条件, 因果分析
·复杂命题推理:演绎法

3.思考的逻辑:
<1>.事实判断:真假/是否, 逻辑、常识(确保信息的多样性)
<2>.价值判断:得失/好坏/远近/喜好(个人价值观没有是非对错、社会价值观有是非对错)

  • 是非判断:善恶、良知: 常识/逻辑/普世价值(是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一部分)

对公共事件的判断
当一件事情发生后, 第一要先学会弄清事实, 这是’真伪判断’; 然后才能讨论是对是错, 这是"是非判断"(也是价值判断的一部分)
可惜国人的思维习惯, 往往是反着的。事情还没弄清楚, 道德批判就先开始了。(易中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判断一场战争的正义性的标准
1、战争是谁先发起的
2、战争在谁的国土上进行
3、是哪个国家死伤的平民
4、被侵略国家的人民是支持还是反对战争
5、国际社会主流舆论的立场
6、联合国大多数会员国的立场

信息影响判断

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 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长期生活在单一的信息里, 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的, 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味且自信的最大原因。

信息苗房效应:如果你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 如果你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 如果你只关注使自己愉悦的东西, 久而久之, 便会像蚕一样, 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 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事实判断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客观实际进行的判断, 价值判断是依据一个未来想达到的目标(公平、正义、善恶)进行的判断。

信息来源于思考维度, 信息来源的五个方面:
内部:媒体、谣言或对立面
外部:左、右派
自己看过世界, 有体验、有常识

思维问题的五个维度:
空间2(你的维度、世界的维度)、时间(过去现在)、立场2(你的维度、别人的维度)

关于常识
常识就是不与人性冲突, 不与自然法则对抗的结论和方法, 被无数人的漫长经验所验证的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识。

常识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常识隐含了知识和考虑了运用知识的约束条件。不违反常识做事做人, 往往能够成功。知识只考虑理性、客观和一般, 常识还考虑非理性、主观和具体, 常识是运用知识的智慧。

中国人不知识缺常识: 用知识分析问题; 用常识判断是非; 用见识引导世人; 用胆识主张发声。

基本常识
1.不义之财不可取;
2.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3.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4.不贪图小利、不贪图虚荣
5.不做超出能力、认知之外的事
6.不投机, 只挣靠勤奋赚来的钱
7.天上掉馅饼, 不是窟隆就是陷阱
8.风险和收益永远成正比, 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理解基本概念

普世价值
已经存在的, 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基础的, 并不具有广泛争议的公共秩序以及风俗习惯称为普世价值。包括但不限于: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等。

国家有义务捍卫国民与生俱来的权利, 如生存的权利、免于恐惧的权利、生育的权利、获取知识的权利、免于匮乏的权利、思想的自由、表达的自由。

文明
文明是指人类历史积累的文化成果中沉淀下来的精华部分, 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 是一种能被人广泛接受的普遍秩序, 天然具有可拓展性、正当性。

文化
文化是历史性的, 是对生存结构的特定表达, 任何文化都会构成了一个自洽的封闭结构系统。这个系统能带给共同体想象中的安全感, 因此, 与文明有所不同的是, 文化是历史的结果, 天然具有特殊性、遮蔽性, 以及对抗性。
文化具有遮蔽性, 若不想走进死胡同, 更不能以特殊为由, 拒绝普世文明。文化只有融入文明, 才有生命力。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
文明表现为各个民族共性, 文化则体现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性, 文明有更多的一致性, 而文化则多姿多彩。
文明是一种高于蒙昧和野蛮时代的人类社会的高级形态。文化通常指相对低一等的生活修养和各种非物质爱好。
把文化看得重要的国度更重视传统, 把文明看得更重要的国度更重视进步。
中国不仅要站在中国看中国, 更要站在世界看中国

凡事不要抱绝对肯定的态度
不要试图隐瞒证据, 因为证据最终会被暴露;
不要害怕思考, 因为思考总能让人有所补益;
不要用权力去压制你认为有害的意见, 因为如果你采取压制, 其实只说明你自己受到了这些意见的压制;
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 因为我们现在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 也一定要做到诚实, 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启蒙
启蒙就是人从他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走出
启蒙的本质是敢于质疑并运用推理能力来决定该相信什么
愚味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理智的状态

客观看世界
认知越高的人, 看事情就越客观, 他们遵从本质和规律办事。
认知越低的人, 看事情越主观, 容易被表像迷惑, 容易有偏见, 喜欢盲众, 容易被撑控。
人的认知一旦得到突破, 思维就会彻底地打开, 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更加透彻真实的世界, 还能一眼看到本质, 瞬间抓到要点。

人不能失去两大情怀: 对爱和自由的追求; 对不公的愤怒和对弱者的悲悯。没有这两种情怀, 人就不是思维健全的人。

一个完整人的三个属性
自然属性:高矮、胖瘦、美丑
社会属性:钱、权、名望、能力
超越属性:对理性、正义、自由、艺术、信仰等的追求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ang1fei2/article/details/134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