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社区社交产品功能分析报告:知乎圈子广场vs百度贴吧

以下的分析内容,是我作为一名产品小白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如有疏漏,请多指教。


一、竞品分析目的

通过对竞品界面和功能的分析,找到知乎“知乎圈子”模块的不足,优化知乎“知乎圈子”的功能模块,吸引新用户,并且增加老用户的粘着性,调动老用户的活跃度,实现读者到创作者的过程。

二、体验环境

产品版本:知乎6.32.0百度贴吧11.2.1

设备型号:iphoneX

系统环境:ios 13.3

三、直接竞品

APP名称: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是百度旗下的独立产品,全球最大的社区网站,结合搜索引擎建立的一个在线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展开交流和互相帮助。贴吧是一种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它与搜索紧密结合,准确把握用户需求,为兴趣而生。

——摘自《百度百科》

3.1背景

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在过去网络不发达的时代,认识的人、所知的事是有限的,而认识与自己趣味相投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随着网络的发达,QQ、博客、论坛的出现,人们活跃于网络之中,便逐渐衍生了网络社区。在网络社区里,我们可以将脑海里的“为什么”发表于网络社区中,待网友解惑,或是发表内心的想法,表达自己有趣或是孤寂的灵魂,寻找有共鸣的人。网络社交社区逐渐成为人们汲取信息、分享信息的媒介,是当代大部分年轻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2竞品市场分析

图3.2.1 知乎vs百度贴吧在通讯社交类别中排名对比(截取“TalkingData”)

图3.2.2 知乎vs百度贴吧在通讯社交社区类别中排名对比(截取“TalkingData”)

如图3.2.1是知乎和百度贴吧在通讯社交app类别中排名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到百度贴吧的排名一直高于知乎的排名。无可非议,百度贴吧从2003年创建至今,经历了多个版本更新迭代,成为了通讯社区社交类产品的龙头。百度贴吧作为百度旗下的独立产品,从搜索引擎到百度贴吧,有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具备深厚的用户流量基础。

而作为后起之秀的知乎,始于2011年。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知乎比百度贴吧晚八年推出,却毫不逊色于百度贴吧。在通讯社交社区类app中,排名仅次于百度贴吧。

知乎不同于百度贴吧,百度贴吧是将兴趣分类,基于一种关键词的主题交流,而知乎是网络问答社区,基于一个问题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虽然他们的本质都是论坛,却以不同的方式将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

在2019年11月29日,经历了两个月的内测,知乎在6.10版本中添加了“圈子广场”功能。在圈子广场中,知乎根据不同的兴趣分类,用户可以以一种关键字为主题进行交流,与百度贴吧类似。由此可见,近几年内,这两个社交社区类app都必将要发挥自身优势,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以及占据竞争主动权。

四、产品分析

4.1用户分析

图4.2.1 知乎vs百度贴吧用户性别和年龄对比图(截取“TalkingData”)

表4.2.2 知乎热门圈子vs百度贴吧热门吧(数据仅做参考)

从图4.2.1知乎和百度贴吧用户的性别和年龄对比图可以发现知乎和百度贴吧的用户群体还是有些许差异。从性别上看,知乎的女性用户占比比百度贴吧的女性用户占比要高,知乎的用户男女比例差异不过0.6%,而百度贴吧男女比例差异将近5%。从年龄上看,26岁到35岁的用户是两者的主力军,占比超过40%。

表4.2.2是截止至2020年3月17日知乎热门圈子和百度贴吧热门吧的统计以及对比。由表格可以看出,知乎情感类的圈子“随手解救单身汪”位居榜首,百度贴吧位于榜首的是“李毅吧”,虽然两者用户的年龄都集中在26到35岁,知乎玩圈子广场的用户更注重情感生活,而百度贴吧的用户更追求轻松诙谐文化,这一点符合社会现象,26到35岁正是承受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在压力下人们一边寻找与自己合拍的另一半,一边从内涵段子中享受着短暂的快乐。

知乎的目标用户是社会受教育群体,建立在一问多答的机制上给予用户分享彼此经验、见解和知识的平台,而贴吧的目标用户80后90后群体,给予了用户在同一兴趣上交流的平台。而知乎的“圈子广场”只是知乎内的一个附加功能,而且存在时间不长,使用用户基数不大,因此用户更倾向于选择百度贴吧来进行兴趣交流。

图4.2.3 知乎和百度贴吧区域热度图(截取“TalkingData”)

由图4.2.3知乎和百度贴吧区域热度图可以看出,使用两个app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而广东使用知乎人数占比高达8.09%,使用百度贴吧人数占比高达8.03%,这是因为广东拥有广州和深圳两大一线城市,外来人口多,人口基数也大。此外在一线城市生活的人们更追求教育素质高追求,同时压力也大,更加需要在网络社区中发泄,寻找认同感。

4.3人群画像

姓名:李晴   年龄:27    婚姻:未婚   居住地:广州

李晴是一名新媒体工作者,平时喜欢关注娱乐圈的新闻。近日,她从某选秀节目了解到一名参与选秀的小鲜肉,小鲜肉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寂寂无闻到闯入前30强。虽然李晴是新媒体工作者,但是身边关注这个选秀节目的人并不多,很难引起共鸣。在节目播出的时候,她打开了知乎,在搜索框中输入这名小鲜肉的名字,并没有这个小鲜肉的话题,于是她去圈子广场创建了以这个小鲜肉为名的圈子广场,并且利用自己新媒体工作者的身份对这个圈子进行宣传,吸引了该小鲜肉的粉丝加入。

4.4功能规格

表4.4.1 知乎圈子和百度贴吧的功能对比

4.5关键功能对比

4.5.1创建圈子/贴吧

图4.5.1.1 知乎创建圈子流程图

图4.5.1.2 百度贴吧创建贴吧流程图

创建圈子/贴吧是知乎圈子和百度贴吧共同的功能,顾名思义,创建一个主题吸引有着相同兴趣的用户加入讨论。

①从流程图来看,两者从创建到结束都需要提交审核,这样做确保了主题的健康性,防止用户恶意创建。

②知乎在创建圈子的过程中,需要用户的盐值大于450,盐值用于知乎评判一个用户的“道”和“术”。知乎的盐值要想达到450,需要基础信用(绑定手机号、完善个人资料、完成个人认证等)、内容创作(活跃度)、友善互动和遵守公约,与百度贴吧的实名认证相比,更加完善,对用户的评判更加全面,更有益于圈子的建设,同时也鼓励用户保持活跃度,积极参与问答,但是用户是多样性的,往往沉默是大多数,在“盐值大于450”的条件限制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百度贴吧,因为贴吧的流程更简单,更符合用户需求,只需要填写贴吧信息以及实名认证即可创建主题。

③知乎在对盐值进行评判后,方可输入圈子信息,而百度贴吧恰恰相反,在输入贴吧信息后再进行实名认证。在操作的过程中,知乎更胜一筹。用户在输入圈子信息前,就能快速、清晰的得出创建圈子的条件,而百度贴吧容易激起用户的不满,在信息输入后方知需要实名认证,给用户造成挫败感。

④用户申请创建的圈子审核成功后,便成为圈子的管理者,拥有管理贴子的权利,但在百度贴吧中,创建者不一定能成为管理者,人人皆可竞争吧主的位置,百度贴吧会根据竞争者在该吧中的活跃度、是否违规等来筛选吧主,这一点就类似于知乎要求盐值大于450方可创建圈子的操作。贴吧的做法可以撩起用户的激情,鼓励用户发贴,保持了贴吧的活跃度,而知乎的做法鼓励用户提问、分享经验,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圈子广场的热度。

4.5.2发表贴子

图4.5.2.1 知乎发表贴子流程图

图4.5.2.2 百度贴吧发表贴子流程图

网络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用户发表言论。从图4.5.2.1和图4.5.2.2可以看出,在知乎的圈子广场中,发表贴子前必须加入相应的圈子。这个流程容易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于用户而言,浏览圈子不一定是因为兴趣,但当看到能够激起自己兴趣的贴子时,会有回复、跟贴的冲动。而每一次的回复就意味着加入一个圈子,长期以往,圈子积累的越来越多,却不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人的灵感往往是一闪而过,而贴吧无需关注贴吧即可发表贴子的功能更迎合用户的需求。

图4.5.2.3 知乎发表贴子-个人信息修改

但是存在即有理。

在圈子广场中,用户可以设置与自己的知乎账号不关联,可以完全以一个匿名的身份参与话题,在话题下发表个人见解。如图4.5.2.3“知乎发表贴子”界面可见,用户可以编辑自己在当前圈子中的基本资料,并且可以关闭显示自己的知乎个人主页链接。用户可以在圈子里畅所欲言,放下生活中的包袱,在圈子中经营自己的人设。

4.5.3点赞/拉踩

图4.5.3.1知乎贴子列表(左)vs百度贴吧贴子列表(右)

图4.5.3.1是知乎的贴子列表(左)和百度贴吧的贴子列表(右),从图中可以看出,知乎的贴子点赞拉踩功能与百度贴吧有着很大的差异。作为社交产品,百度贴吧、微博、QQ空间等的点赞功能同工异曲,都是采用一个“竖起来的大拇指”来代表称赞,而知乎的圈子广场点赞功能异于传统的社交产品的点赞功能,他采用reaction表情快捷回复的方式来表达读者的心情,通过这种方式,迎合了用户的惰性思维,无需通过文字、图片回复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只需要动一下手指点一下reaction表情即可传达自己的意思,比如点击“柠檬”reaction表情,即表示内心羡慕之情,但是目前表情个数太少,像“伤心”、“生气”、“无语”等心情无法用当前所拥有的reaction表情表达出来。从用户分析来看,虽然知乎的用户年龄大部分集中在26到35岁,但是仍然存在大于35岁的用户,像“哭笑不得”reaction表情容易引起误解,部分用户容易将“哭笑不得”reaction表情误解为“大哭”。而百度贴吧的点赞拉踩功能有着更明确的意思,更能正确引导用户,没有过多的选择,结合了现实行为——“竖起拇指”是赞许,“倒下拇指”是鄙视。

4.6特色功能分析

4.6.1心有灵犀

图4.6.6.1知乎圈子圈友在线-心有灵犀

心有灵犀是知乎的特色功能。通过圈友A出题和提供奖励来吸引圈友B答题拉进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圈友B答对了,除了可以查看圈友A的惊喜照片或是小纸条(想说的话),还可以与圈友B私信交流,增加了交友的趣味性。但是圈子中人与人的关系都是陌生的,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关乎个人,用户B很大概率靠猜来获取奖励,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心有灵犀。

4.6.2结论

除了心有灵犀功能,知乎圈子在“排行榜”功能上做的很完善,可以查看排前10名的热门贴子和圈子,一方面引导用户加入圈子或是看热门贴子,另一方面鼓励已加入圈子的用户积极发贴或是回复,将自己兴趣所在的话题或是圈子推向大众。

4.7交互设计对比

图4.7.1知乎圈子广场首页(左)和百度贴吧进吧首页(右)

如图4.7.1为知乎圈子模块首页图和百度贴吧进吧模块首页图对比。它们都在该界面中显示用户关注的圈子/贴吧。

知乎采用当前流行的“卡片式设计”来罗列当前用户所关注的圈子,“卡片式设计”呈现出较好的视觉效果,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但是随着用户加入的圈子逐渐增加,列表就会显得很臃肿,而且卡片中圈子的主题名字仅占据卡片的小部分,不够突出,背景是圈子的图片,当关注的圈子足够多时,甚至会出现相同的图片,用户在滑动的过程中,容易眼花缭乱,导致审美疲劳。除了罗列用户关乎的圈子外,知乎的圈子广场首页还展示了用户动态,丰富了页面信息,更加吸引用户。而百度贴吧采用“列表式布局”罗列展示用户关注的贴吧,图片、贴吧名字、贴吧描述分开展示使得内容清晰明了,界面简洁大方,但是“列表式布局”占据了页面大部分空间,显得界面信息很单一。因此,在用户关注的圈子列表中,知乎可以学习百度贴吧图文分离的方式展示,使得圈子名字清晰可见,更加明了。

图4.7.2 知乎圈子广场(左)和知乎搜索功能(右)

圈子广场和百度贴吧相比,缺少了搜索文本框。知乎的搜索功能依赖于知乎首页,当用户不了解圈子广场的情况下搜索感兴趣的问题时,搜索结果有利于圈子广场的宣传,但是在用户仅仅希望于使用圈子广场,用户便只能通过首页去搜索圈子,增加用户的点击行为,对用户很不友好,不利于用户搜索圈子。

图4.7.2知乎(左)vs百度贴吧(右)贴子列表对比

对比知乎贴子列表和百度贴吧列表。

①于界面总体设计

知乎的贴子列表线条较多,采用了“分割线设计”,贴子与贴子之间采用了比较粗的灰色线条分割,有利于信息的区分,但是当用户看到这个页面的时候,会感觉满眼都是线条,而百度贴吧的列表采用了“间隔设计”,简化了界面的细节效果,提高界面的美感,使用户更容易抓到界面的重点,注意力集中在贴子上。

②于界面细节

①关于“置顶”。百度贴吧的用意比知乎圈子广场更加明显。“置顶”即将贴子置于列表最顶端。百度贴吧采用“卡片设计”将置顶内容凸显出来,与“置顶”的用意更加贴切。反观知乎圈子广场的“置顶”,与其他普通贴子的区别微乎其微,仅仅是多了一个较小的“置顶”标识,一眼望去不易于区分。

②知乎圈子通过“选项卡式布局”列出“在线”、“发贴”、“通知”、“我的”,而百度贴吧将“发贴”功能隐藏为一个图标。相比而言,知乎圈子的功能一目了然,百度贴吧的发贴功能增加了趣味性。从图4.7.2来看,知乎圈子的“选项卡”固定位置遮挡了部分内容,用户需要滑动方可查看被遮挡的内容。

五、结论

虽然从知乎圈子广场上线至今仅仅短短4个月,从创建圈子到发表贴子到阅读到回复功能上基本成熟。但是和百度贴吧相比,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发表贴子的时候无法@好友等功能细节需要完善。总体而言,知乎圈子的发展空间很大,用户可以在提问回答的同时,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交圈。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1808899/article/details/106023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