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半途而废”?

李笑来老师在得到APP的专栏《通往财富的自由之路》讲到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这个话题,我觉得讲的很棒,顺便做下笔记。

若是某件事你觉得需要努力、需要坚持才行,那这件事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 因为需要努力、需要坚持,说明你骨子里不愿意做啊!

我们碰到内心不想做的事,但是理智告诉我们自己应该去做,这时候就需要调动我们的意志力去和身体本能做对抗,压住不想做、逃避的念头,强行去做。

结果往往就是没做一会就感觉很累了,因为我们为了对抗身体的惰性,消耗了很多能量,这时候我们就想停下来休息会,然后就干别的事去了,这事自然也就做不成了。

“坚持”这个词本来就有失败的味道,一件事如果要我们坚持去做,说明我们做的不开心,很痛苦,违背我们本身的意愿。

没有人需要“坚持”玩游戏,“坚持”刷短视频,“坚持”出去玩;我们更多是要“坚持”学习,“坚持”锻炼身体,“坚持”工作等等。

我们要找那种“真好玩”,“根本就停不下来”,“谁不让我做我跟谁急”的事,说白了就是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如果你喜欢干的事情同时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能对他人和社会都要好处,那么恭喜你,好好的把这个兴趣发展下去,做强做大。

如果你的兴趣比较无聊,甚至有害,比如:抽烟,喝酒。那么就要控制自己,去转变自己的兴趣,去寻找更有意义的目标。

我们做事的时候,如何把前面的“坚持”两个字去掉呢?

李笑来老师提供了几个思路:

1,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比如,我们做某件事情是为了国富民强,对整个社会都有好处,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这种奉献的精神是很多人辛勤工作的源动力。

比如,马斯克的愿望是把人类带上火星,不管这个说法是真是假,这个目标的意义已经足够重大。

2,当你决定习得某项技能的时候,在你已经“想办法赋予了它很多正面意义”之后,还可以想尽一切办法为“没有它的存在”赋予很多负面意义。

你可以列张清单:

  • 如果我没有这项技能,那现在有什么事儿我根本做不了?根本没有机会?
  • 进而,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怎样的机会?
  • 如果我最终竟然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样的?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么凄惨?

这张清单充分利用了人们损失厌恶的心态,先预想我们拥有了某项技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然后我们回到现实,目前我们还没掌握有这项技能,以上的好处自然都得不到,为了挽回“损失”,我们要拼命地学习这项技能。

这也是从后往前看的“终局思维”,假设我们已经到了终点,已经获得了成功,我们再一步步倒推回去,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事情,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事情?

“终局思维”厉害之处在于,我们心中已经看到了成功之后的样子,目标已经是具体的了,达成目标的路径也是明确的,我们只要按着路径一步步实现就行了。这样就能很好的指导我们的行动,当然,我们假象的路径也许不对,我们可以在做的过程中慢慢修正。

我们要把“坚持”,“努力”,“毅力”这些词从我们的字典里删除,把我们要做的事情转化成自己的兴趣爱好,达到那种“谁不让我做,我跟谁急”的境界,想不做好都难。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anyd/article/details/12211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