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实战】 Bayes

贝叶斯公式:

P ( H | D ) = P ( D | H ) P ( H ) P ( D )

先验概率:P(H),在得到新数据前某一假设的概率
后验概率:P(H|D),在看到新数据后,该假设的概率
似然度:P(D|H),在该假设下得到这一数据的概率
标准化常量:P(D),在任何假设下得到这一数据的概率

在贝叶斯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在给定条件中,哪个是先验、哪个是后入的条件。以垃圾邮件分类为例:


注意,以下推断有误。


一封邮件是垃圾邮件的概率为 A ,其中包含的文字信息概率为 B。根据推断可以得到,是先有了构成邮件的文字,才可以引出这封邮件是不是垃圾邮件的问题。因此,B 是先验概率,A 是标准化常量。


更正:
的确是这么个逻辑, 文字➡️邮件➡️邮件性质, 但是我们无法通过文字来判断这是不是垃圾邮件,因为判别依据单凭文字的无法产生的,因为原本一些毫无“负面“的文字信息组合起来可能就变成了“垃圾信息“。

因此,正确的逻辑是这样,邮件性质➡️统计不同文件的文字信息➡️根据这些文字信息判断新的邮件性质。

所以,垃圾邮件概率 A 是先验概率,而文字信息 B 是标准化常量、即支撑作判断的信息。

为了与上面的贝叶斯公式中的字符对上,也便于程序实现:

  • 事件 H 视为 垃圾邮件
  • 事件 D 视为 邮件中的文字信息
  • P(H|D) 是由 D 构成的文档是垃圾邮件概率
    • P(H|d0) 是由 非垃圾信息 构成的邮件概率
    • P(H|d1) 是由 垃圾信息 构成的邮件概率

在已打标签的邮件中,统计词频 ➡️ 建立“垃圾词“ 和 “非垃圾词“ 的词向量空间 ➡️ 录入新邮件文档 ➡️ 比较在两个向量空间中的概率 ➡️ 取概率最大类别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7392582/article/details/8044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