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禅》读书笔记--(13)策略模式

定义

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类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Context 封装角色

也叫上下文角色,起承上启下封装作用,屏蔽高层模块对策略、算法的直接访问,封装可能存在的变化。

Strategy 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算法家族的抽象,通常为接口,定义每个策略或算法必须具有的方法和属性。

ConcreteStrategy 具体策略角色

实现抽象策略中的操作,包含具体的算法。

实现

抽象的策略角色:

package com.sigalhu.strategypattern;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策略模式的运算法则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具体的策略角色:

package com.sigalhu.strategypattern;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1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1的运算法则");
    }
}
package com.sigalhu.strategypattern;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2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2的运算法则");
    }
}

封装角色:

package com.sigalhu.strategypattern;

public class Context {
    //抽象策略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 null;

    //构造函数设置具体策略
    public Context(Strategy _strategy){
        this.strategy = _strategy;
    }

    //封装后的策略方法
    public void doAnything(){
        this.strategy.doSomething();
    }
}

高层模块:

package com.sigalhu.strategypattern;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声明一个具体的策略
        Strategy strategy = new ConcreteStrategy1();
        //声明上下文对象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strategy);
        //执行封装后的方法
        context.doAnything();
    }
}

优点

  • 算法可以自由切换。只要实现抽象策略,它就成为策略家族的一员,通过封装角色对其进行封装,保证对外提供可自由切换的策略;
  •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使用策略模式后,可以由其他模块决定采用何种策略,策略家族对外提供的访问接口就是封装类,简化了操作,同时避免了条件语句判断;
  • 扩展性良好。在现有的系统中增加一个策略,只要实现接口就可以,其他都不用修改,类似于一个可反复拆卸的插件。

缺点

  • 策略类数量增多。每一个策略都是一个类,复用的可能性很小,类数量增多;
  • 所有的策略类都需要对外暴露。上层模块必须知道有哪些策略,然后才能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与迪米特法则违背,但可以使用其他模式来修正这个缺陷,如工厂方法模式、代理模式或享元模式。

使用场景

  • 多个类只有在算法或者行为上稍有不同的场景;
  • 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 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注意

如果系统中的一个策略家族的具体策略数量超过4个,则需要考虑使用混合模式,解决策略类膨胀和对外暴露的问题,否则会对系统维护造成困难。

源码:https://github.com/SigalHu/DesignPatterns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1475134/article/details/7971174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