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视频云及半导体产业链市场格局分析

新能源汽车,视频云及半导体产业链市场格局分析
参考文献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XAzoBcm5tlAM8IJ0t_u9Q
https://mp.weixin.qq.com/s/QDYcVqQELNz7hr9NhMagJg
https://mp.weixin.qq.com/s/HeLYQ50khqvRK9FYzYgMnQ
视频云,困境与破局
报告显示,2021下半年视频云市场规模达到50.4亿美元,同比增长32.7%。预计2022年视频云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2026年视频云市场规模将达364亿美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视频云需求强劲,但视频云产品细分且多,不同视频能力组合使用却充满挑战,市场呼唤能够保障最终效果的视频云解决方案。
一视频云的困境
一家传统媒体的技术负责人,随着视频越来越热,他们最近计划执行直播互动战略。希望能够结合云+端的能力,做到抖音同款的用户体验,云是指视频的云上处理,能够做到低延迟、高画质,端是指在通过集成客户端SDK,为用户提供美颜、智能特效、连麦等更多互动方式。经过初步对市场上视频云产品调研,发现要实现直播战略落地面临效果难以保障、投入多、周期长的巨大挑战。
效果难以保障方面,经过调研市面上视频云产品很多,但是大多都专注在某几个领域内,比如有擅长转码和AI效果的,有擅长CDN加速的,但是没有厂商能为最终效果负责。如果是几个产品组合起来实现功能,如何组合、碰到问题谁来解决都是挑战。尤其是端的方面,如何快速上线,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如何精细化运营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投入多方面,已有技术团队需要至少一倍的扩充。虽然已经有了网站和APP,实现了基本的点播功能。但是市场部门反馈,随着直播功能上线,配合营销推广流量会上升好几倍。保障用户的直播体验是重中之重,特别是上线第一个月如果体验不佳,好不容易引流来的用户会大量流失。算了下,如果纯靠自研,自己的技术团队规模在短期内必须大幅扩张,如何向老板申请人员预算,如何短期内招聘到大量的视频专业研发工程师,都是巨大的挑战。
周期长方面,做了初步的项目排期,发现就算老板愿意不计成本的投入,人员顺利到位,每天加班加点。要达到预期,也需要6个月时间,而公司给的时间是2个月内必须高质量的上线。
视频是风口,许多企业都在利用音视频手段扩大影响力和营收。困境也是目前很多企业技术负责人的困境,同时也是视频业务发展的困境,即需求强劲的同时却难以保障用户最终要求效果。
正是洞悉到了用户对最终效果的强烈需求,基于字节跳动多年音视频能力沉淀,推出了音视频云端一体解决方案veVOS,以Video in One Solution的整体方案与服务交付的理念,为用户的最终效果负责。我们来看看音视频云端一体解决方案有哪些特点。
二音视频云端一体解决方案,
为用户体验负责
笔者对音视频云端一体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总结下来有三个特点。首先是整体方案服务交付,为用户体验负责。音视频云端一体解决方案能够让企业一站获取端到端完备音视频能力,实现业务创新的敏捷落地。整体方案服务交付是保障用户体验的有效手段,相反如果分别采用A公司的RTC、B公司的美颜SDK,因为交付团队不同,不同功能模块因为协同,导致开发周期长、交付时间慢。还可能会因为兼容性导致黑屏、卡顿等问题,类似的案例笔者时有耳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案整体优势方面,基于字节跳动的抖音、西瓜等亿级DAU APP的能力沉淀,在技术能力、联合交付、商务策略、全场景DEMO、完善的质量平台数据体系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和其他产品比起来在视频云各项QoS指标更优、美颜特效效果更佳、智能剪辑功能更全。
服务交付方面,理念是问题不设产品边界,统一高优解决,更专业的交付支持、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完善的工单体系。
方案整体和服务交付的优势,目的是为用户的体验负责。基于强大的技术和经验,有能力提供整体方案,并通过服务方式交付,最终达到客户满意的效果。
第二是方案成熟,有技术特色,极致体验。具有以下特点:
能够做到低代码集成端上SDK,美颜、智能创作、端上超分等功能快速上线,一站式获取成熟的技术方案。AI应用赋能内容生产、审核等视频创作全流程,客户只需要专注于业务创新,快速跟进甚至创作新的视频玩法。
以字节跳动大规模实践验证的能力,为用户提供更低延时、更高画质、更强互动的音视频体验。
面向体验,基于抖音集团业务服务经验,建立QoS和QoE数据体系,打造质量平台,实现一站式质量监控、根因分析、单点追查等,帮助客户快速建立起质量指标体系、故障分析能力,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精细化指标统计、实时数据监控和指标下钻分析。
在具体的体验指标上,有以下技术优势:
低延迟
目前大规模分发的直播延时进入1秒大关,最快可达到500毫秒。而基于覆盖全球的RTC网络,目前RTC可以实现300ms超低首帧耗时,200ms极低延时。
高清化
在日前的JPEG AI (智能图像编码)标准平台响应比赛中,获得主观评测第一名;而基于智能学习算法的客户端超分SDK,经过实验,等价带宽成本下降15.3%,且卡顿用户占比下降2.2%,人均播放时长增加0.9%。
强交互
智能美化特效SDK,整合抖音同款音视频互动能力与特效贴纸,打造完善的美化方案;而智能视频创作SDK涵盖剪辑14类近20万的资源商城,让用户的内容创作更个性;智能音频SDK通过多模态音频技术赋能内容创作和互动,让内容消费和创作变得更简单、愉悦和多元。
播放稳定
实时音视频SDK通过不断技术迭代“0”黑屏、“0”闪屏,打造极致平滑的上麦体验;自研播放器SDK,可以实现“0”首帧播放,崩溃率低于0.001%,核心场景功耗优化30%以上。
从技术上看,音视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成熟的特点就是能够用指标进行衡量和指导,仅看体验指标划分的细致和具体,都足够让用户用起来放心。
第三是音视频云端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不同阶段的客户业务提供不同的业务价值。
0-1起步期:能够支持快速上线。提供完整的音视频客户端能力,覆盖生产、处理、播放、互动全场景,快速接入上线,免去多供应商协同产生的开发周期和成本。
1-N发展期:火山引起能够协助体验提升。能够移植抖音的最新特效和互动玩法,提供零首帧的播放体验。同时能够适配低端机。
成熟期:分为精细化运营降本增效和创新探索。
精细化运营:基于质量平台与策略中心,可以帮助客户快速定制符合的播放策略,实现精细化运营,通过AB测试,快速定制符合客户自己的策略,做到成本和体验的最佳平衡。
业务创新探索:帮助客户打造独特的特性,比如目前已经帮助Vskit打造非洲专属的美颜/美妆/特效功能;帮助来疯完善风格妆、完全挡脸的效果优化;帮助酷狗打造了虚拟主播、宠物脸等新玩法。
从对客户视频业务不同阶段的划分及能够提供的价值来看,对视频业务有独到的理解和技术。更重要的是的音视频云端一体解决方案经过了海量用户的验证和筛选,提供出来服务的都是效果不错的,能够帮客户业务获得价值,极大的减少客户的探索成本。
三提供独特价值,视频云破局
在没有增加人手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了直播功能,上线以后用户体验效果良好。同时基于质量平台的QoS、QoE数据,能够帮助客户快速建立起质量指标体系、故障分析能力,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了精细化指标统计、实时数据监控和指标下钻分析。战略转型的这场硬仗,在帮助下顺利打赢,也获得了高度肯定。
音视频云端一体解决方案有三点独特价值,第一是提供端到端的全链路整体解决方案,让客户更专注业务创新。目前大部分服务上提供的是单点的视频能力,理念是Video in One Solution,全方位覆盖企业各种需求,通过技术方案、服务交付的打通,大幅缩减服务上线时间,解决兼容性问题,让企业更多专注在业务本身的创新上,为用户体验负责。
第二是解决方案经过技术验证,保障客户使用到成熟技术,并且能够用到最新技术。视频云的多媒体团队在国际多项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同时技术经过抖音、西瓜等App的亿级用户打磨与沉淀,成熟稳定不拿用户做小白鼠,并且在抖音上经过验证的一些创新技术可以迅速进行移植,能够保障用户在成熟稳定和新技术之间获得最优解。
第三是视频领域的新玩法、新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业务价值。所有解决方案都是为业务服务,对内支撑抖音集团在视频领域的探索与结果是有目共睹的。通过端上SDK,视频的新模式、新功能、新玩法还可以一路升级,让客户一直获得业界领先的技术支持,助力用户业务发展。
综上所述,视频化是内容创新的重要方式,视频业务玩法、模式、功能的创新也是内容创新的催化剂,但企业在打造新的视频业务时往往面临单一视频产品能力分散、综合接入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等困境。从用户体验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依托字节跳动的技术和经验沉淀,以一站式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提供独特价值,助力企业实现云上新增长。
英特尔亏麻了
对于英特尔来说,上周是个充满跌宕起伏的一周。
对于英特尔的股东来说,上周是又想骂娘的一周。
首先梳理一下时间线。
7月15日,英特尔FPGA芯片通知客户涨价,幅度为10%~20%不等。这个消息源自网上流传的一份文件,它是英特尔FPGA部门VP Patrick Dorsey给客户的涨价通知。其中绝大部分较新的FPGA涨价10%,较老的FPGA涨价20%。涨价原因是“供应链成本压力和持续旺盛的需求”。不过英特尔最新的Stratix10和Agilex系列FPGA并不在这次涨价名单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月25日,联发科宣布与英特尔合作,将使用英特尔的代工服务IFS制造芯片。虽然不知道这单究竟有多肥,但它的象征意义已经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了:毕竟这是英特尔IDM2.0战略部署后的又一个最新的成果。有了敢吃螃蟹的人,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这个游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月29日,黑色星期五,英特尔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根据GAAP统计标准,英特尔这个季度亏损了5亿美元:这是英特尔30多年来首次出现亏损,也是历史性的时刻。受此影响,当天英特尔股价再次暴跌,跌幅最高超过11%。

7月29日,英特尔宣布,放弃傲腾(Optane)业务。这个有感而发多说两句吧,傲腾诞生于2015年,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能很好的填补内存和硬盘之间的沟。用人话说,就是比普通硬盘要快很多,又解决了普通内存断电数据丢失的问题。性能没的说,唯一的缺点就是小贵,普通人可能用不起。之前王思聪装机的时候,就无脑上的傲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英特尔的发家业务,并不是CPU,而是存储。早在1970年,英特尔就推出了世界首个商用DRAM内存芯片1103,这颗芯片也帮助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这些大神赚到了成立英特尔后的第一桶金。
50年过去了,2020年英特尔宣布出售存储芯片业务,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工厂在内的所有东西,都打包90亿美元卖给了韩国SK海力士。这里面唯一的例外,就是傲腾。
保留傲腾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是现金牛,或者有大量已有业务。事实上,傲腾是个连年烧钱的货,2020年傲腾业务的亏损就高达5.76亿美元。但傲腾的这个非易失性技术本身,对于未来的芯片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高性能云数据中心场景。
按我个人不负责任的猜测,或许目前仍然处于傲腾商业化探索的早期阶段,学术界和工业界其实都能看到傲腾在未来的巨大想象力,但仍然在摸索降低成本、以便大规模部署的方法。英特尔和美光在前几年在合作3D Xpoint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的研发,但去年初美光就宣布放弃,这无疑直接给傲腾的商业化来了一记重拳。而这个季度的“灾难性”财报,就是压垮傲腾的最后一棵稻草。
继续说时间线。
同样在7月29日,历史性的时刻:股市收盘之后,英特尔市值锁定在1480亿美元,而AMD市值来到1530亿美元。几年前还在地上被按着摩擦的AMD,如今市值已经完成了对英特尔的超越,令人不胜唏嘘。
7月30日,英特尔宣布涨价:包括CPU在内的所有主要产品定价都会上涨,从今年10月份开始执行。客观来说,涨价原因肯定有很多,包括最近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应该也是重要因素。之前写过,台积电也在短期内连续两次上调代工价格,大客户还需要交数十亿美元的预付款锁定产能。所以英特尔的全面涨价也在意料之中,只是宣布涨价的时间节点略显微妙。
梳理完时间线,再来看看这季英特尔的财报,到底哪里拉了。
先是三个传统强势业务:
o 个人电脑业务CCG,营收下降25%、营业利润暴跌73%、利润率14%。
o 数据中心与AI业务DCAI,营收下降16%,营业利润暴跌90%,仅有2亿美元,利润率5%。
o 网络与边缘计算业务NEX,营收增长11%,营业利润暴跌60%,利润率10%。
还有三个新兴业务板块:
o 代工业务IFS,营收下降54%,从去年同期盈利5.2亿美元,到这个季度亏损1.55亿美元。
o GPU显卡业务AXG,营收上涨5%,但亏损从1.68亿扩大到5.07亿。
o 智能驾驶Mobileye业务,应该是唯一稳健的部门,营收上涨41%,利润上涨4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句话总结,每个部门都拉胯了,而且拉了不止一星半点。
问题就很明确了,为什么?
从财报公布的解释来看,营收和利润暴跌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需求下降,另一个是先进制程的投入。需求下降不必多说,先进制程的投入才是要命的点。Pat上台之后力推IDM2.0,这并不是一个CPU或者GPU这样的具体产品,也并不是一类产品,而是一系列基础设施,包括晶圆厂、供应链、研发销售服务一条龙。Pat野心很大,要从根本上改变英特尔的现状。
但问题是,这一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上个季度财报的时候写过,Pat对短期财务表现已经麻了,但这并不代表投资人和股东对财务表现麻了。特别是这个季度,英特尔的财务表现已经有些突破“底线”:

再怎么玩,不能亏损啊。
Pat在接受Bloomberg采访的时候竟然表示,这个季度的财务表现是英特尔“咎由自取”:We deserve to be down today。
英特尔大举进入代工领域,带来的是长期利润和增长。但如果短期都没了,如何谈长期?傲腾已经被挥泪斩掉,下一个会是谁?
新能源车产业链究竟谁在挣钱?
分析了5年的财务数据之后,我们发现最挣钱的既不是造电池的,也不是挖矿的,更不是造车的
2022年7月底,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这是国内目前举办的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动力电池会议,全球主流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企业基本都参加了此次会议。贯穿整个会议的最大热点,就是围绕新能源车产业链究竟哪个环节最挣钱的争议。
电池占掉我整车60%的成本,那我不是在给打工吗。上游的资本炒作使得(电池原材料)价格脱离了合理轨道。
此后的多场分论坛中,针对新能源车产业链近两年的价格波动,几乎所有与会代表都发表了观点,其中不少针锋相对。《财经十一人》在会议现场与多位业内专家沟通之后,发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在说自己不挣钱,各方观点都有其片面性。因此本文将尝试以数据为基础,说明新能源车产业链究竟哪个环节盈利能力最强,以及为什么?数据样本将按照以下方法选取:
• 1、将新能源车产业链分为六个环节:整车制造、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及电解液、矿业开采及回收、制造设备。
• 2、每个环节选取不少于3家,一般5家以上A股上市公司,选择标准综合参考市值、营收、市场份额。(清单见文尾附录)
• 3、以过去5年的营收、净利润、净利率、毛利率为主要数据样本。
整车制造
整车制造行业过去5年的利润率水平走低,这并不出人意料。虽然整车厂都在抱怨动力电池等上游供应商的价格上涨给它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但从毛利率和净利率上看,这种影响尚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这些大型汽车集团目前的营收和利润依然主要来自燃油车,受动力电池价格变动影响有限。但电池成本上升对新能源车制造商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但2022年一季度,这种改善停下了脚步,利润率或明显下滑,或仅有勉强增长。管理层在说明情况时,都提到了动力电池和多种关键材料的涨价对盈利状况影响巨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2017年-2022年一季度的毛利率水平分别是18.90%、18.83%、16.56%、21.02%、25.28%、29.11%,前三年和车企的平均毛利率水平相当,但从2020年Model3大批量交付开始,毛利率水平开始显著超过同行,而且在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并未受到原材料价格飞涨的影响,毛利率水平达到历史新高。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公认比较重要的有三个:
• 1、电动车的零部件数量少,实现大规模制造后,规模带来的降本效应比燃油车更显著。
• 2、一体压铸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 3、车辆线束系统的优化,降低了车辆制造环节对人工的依赖程度,自动化程度提升带来了生产效率提升。规模大带来了和上游供应商更强的议价能力,效率的提升则有效抵消了原材料涨价的影响。
作为对比,足以证明盈利能力下滑的整车厂,虽然有原材料涨价的原因,但根本还是在于规模、技术的不足。目前国内有部分整车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追随引领的先进制造趋势,比如一体压铸技术。此前采用的是6000吨压力铸造机,而国内已有9000吨压力的一体压铸机建成投产。采用新平台,新技术的新能源车型也在轮番上市,力争在规模上实现从年销十万辆向百万辆的迈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自2019年开始净利率高于毛利率是因其所得税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均为大额负值
电池制造
电池企业一直被认为是新能源车产业链当中话语权最强的一环,但是利润率却并不支持这一判断。从2017年至2022年,主要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率、净利率水平都在持续下滑。除去孚能一家数据异常波动外,其余所有电池企业的毛利率、净利率的下滑趋势都高度一致。当然,毛利率和净利率的下滑并不意味着电池企业盈利能力就不行,规模的快速扩张与利润率的下滑是同步发生的,动力电池企业都在用利润换规模,这是高增长市场当中的常规做法,此时抢占市场份额,要比赚取高利润更为重要。动力电池在这一轮的原材料涨价当中承受了较大压力。客户这边是强势的车企,供应商这边因为严重的供不应求,电池厂商的议价能力极为有限,两头受气的电池厂只能接受盈利能力持续下滑的现实。其中,行业龙头毛利率从2017年的36.29%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14.48%,净利率从2017年的20.97%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4.0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正负极
正负极是动力电池重要的上游产业。该产业在这轮动力电池市场热潮中的收益颇丰,但这种收益是建立在此前的低起点之上的。放大到5年为周期,会发现2022年一季度代表性正负极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与2017年的水平基本相当。5年时间,以2020年为最低点,正负极企业的利润率呈现V形曲线。利润率恢复到2017年的水平,并不意味着这5年正负极企业就在原地踏步,它们的规模早已跟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经过2018年-2020年的这一轮市场疲软,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行业内的优质公司。如今多家企业都拥有了全球影响力,特别是负极产能,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几家龙头企业垄断了全球市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隔膜、电解液
隔膜与电解液是动力电池上游产业链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如果不是因为2020年下半年,六氟磷酸锂率先拉开锂电池原材料涨价的序幕,多数外界人士都没听说过这个行业。隔膜更是如此,由于体量较小,在动力电池的整个产业大盘中占比很小,隔膜通常也容易被忽视。但是利润率数据表明,隔膜与电解液才是闷声赚大钱的典型,特别是隔膜。作为隔膜的两家龙头企业,恩捷股份是湿法隔膜的霸主,占据45%以上的市场份额。干法隔膜的龙头星源材质同样拥有近乎垄断的优势,占据全国近半市场。而这两家企业的利润率数据十分亮眼,毛利率超过40%,净利率在20%-30%,且十分稳定,几乎未受到近几年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电解液是这一轮原材料价格飞涨的起点,目前看也是价格高涨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公司的利润率数据都从2020年开始快速上升。但与正负极企业类似,电解液企业也在2018年开始的市场疲软当中受损严重,这两年价格暴涨,利润猛增对多数电解液企业来说,是在恢复元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矿业开采及回收
矿业开采企业是近两年动力电池产业链当中最受人瞩目的明星,碳酸锂价格暴涨十倍,相关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几十甚至上百倍,都让新能源车产业链最上游的这一环节备受争议。从利润表现看,锂矿企业的确收获巨大,2022年第一季度天齐锂业的毛利率超过85%。工作人员不无调侃地说:“看到了天齐的财报,就觉得以后有兄弟可以分摊炮火了。”对于碳酸锂价格的争议最近越来越多,有说资本炒作抬高价格的,有希望国家部门出面引导价格回归理性的,总之都是希望有强有力的外部力量来限制碳酸锂的高价。对此业内反对的声音也不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就是碳酸锂的价格完全是供需错配导致的,不在扩大供应上想办法,而指望价格管控,只会适得其反。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目前碳酸锂近50万的价格到底有没有资本炒作的成分?目前全球的碳酸锂现货市场主要依靠澳大利亚的几大矿场。而从2021年7月,澳大利亚开始采用拍卖形式确定价格会后,碳酸锂就开启了起飞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每次BMX拍卖(即澳大利亚锂矿拍卖电子平台)的数量都不大,但拍卖的最大作用在于锚定长协价格,西澳的几大矿业集团与大部分客户签署的长期供货协议均是基于BMX拍卖价格确定成交价,如果以2022年6月和7月的两次拍卖价格计算,西澳的锂辉石精矿运抵到岸价格,折合成碳酸锂价格后每吨已超过40万元,这与现在国内的碳酸锂售价相差无几,资本炒作抬高碳酸锂市场价格的空间几乎不存在。碳酸锂的价格如何才能回归理性,在《财经十一人》发表过的《锂资源正在成为白色石油》一文中曾有过论述:“碳酸锂的价格回归,要指望盐湖提锂。盐湖是锂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但不同盐湖的自然资源禀赋完全不同,提锂工艺也完全不同,一湖一工艺,不具有可复制性,这直接造成盐湖提锂的产能建设进度慢,投产速度慢。但好在碳酸锂的持续高价促进了南美和盐湖提锂建设提速,据几家锂矿企业的反馈,预计明年初,南美的盐湖提锂有望步入正轨。”锂矿企业的高利润,其实完全建筑在高风险之上,利润率图表中,盐湖股份和天齐锂业净利率的两个深沟触目惊心。矿产开采一直具有这样的特征,矿场运转顺利,利润就非常丰厚,但每一个矿场都是金额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大项目,只要其中一个项目出问题,就会出现巨额亏损。盐湖、天齐都曾经挣扎在生死边缘,尽管他们最终活了下来,但有大量锂矿企业倒在了黎明之前。除了锂矿企业,其他电池相关矿物原料的开采企业利润状况并没有显著变化。镍、钴曾经都被认为是动力电池容易发生紧缺的金属元素,但现在看,因为事前准备充分,这些金属元素虽然供应情况不甚乐观,但并未引发如碳酸锂一样的供需严重错配,导致涨价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备制造
动力电池的设备制造是一条小而美的赛道,技术含量高,行业门槛高,竞争对手进入难度大,因此领先企业的优势比较稳固。从利润表现上看,设备制造企业的利润普遍较高,特别是毛利率,均值接近40%。净利率与毛利率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制造设备正在加速从百万分之一缺陷率(PPM)向十亿分之一缺陷率(PPB)迈进,设备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巨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究竟谁最挣钱
现在来回答究竟哪个环节最挣钱的问题。将每个产业链环节中的样本企业在2017年至2022年一季度的净利润总额相加,再除以总营收,得出这一产业链环节5年时间的平均净利率,再计算单一产业链环节所有样本企业5年的毛利率均值,最终得出的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毛利率方面,设备制造排名最高,隔膜、电解液稍稍落后,矿业开采也超过30%,这三个环节属于高毛利水平。其中设备制造得益于高技术门槛,拥有技术的企业,产品溢价自然高。矿业企业毛利高属于意料之中,而且随着盐湖提锂产能的提升,锂矿企业的平均毛利水平还有望继续提升。但与超过30%的毛利率相比,矿业开采及回收企业的五年平均净利率仅有1.23%,是各个产业链环节中最低的。天齐锂业和盐湖股份2019年的巨额亏损是主要原因,而这种巨额亏损正反应了矿业开发企业高风险的特点。隔膜及电解液是本次统计之后最大的发现,平均毛利率排名第二,平均净利率排名第一。大多数人都认为电池或者挖矿最挣钱,但数据告诉我们,隔膜及电解液才最挣钱。隔膜与电解液的利润高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隔膜市场高度集中,恩捷和星源在各自领域都是无可动摇的霸主,议价能力强,利润水平自然不会差。电解液属于化工行业,规模是这类行业降本增效的不二法门。全球市场的旺盛需求促使电解液企业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大肆扩充产能,掌握成本优势的电解液企业还将继续扩大自己的盈利空间。至于在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吵得最凶的整车制造和电池,平均毛利率一个倒数第一,一个倒数第二,平均净利率倒数第二和第三。挣钱的能力在新能源车产业链各个环节当中属于敬陪末座。本文以五年为周期,以利润率为核心指标来观察新能源车产业链,为的是对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不同特征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比如矿业开采的毛利率很高,否则无法应对矿业投资的巨大风险。比如正负极、矿业都对资源价格的波动非常敏感,但隔膜、电解液则相对稳定。当然,仅仅以利润率为指标评价新能源车各个产业链的企业肯定是不够全面的。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虽然利润率水平不高,但因为体量大,资金实力雄厚,依然是新能源车产业链毫无疑问的链主,掌握着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而且不论是车企还是电池企业,都在挥舞着支票本入股、收购优秀的上游企业,进一步巩固自己链主的地位。

参考文献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XAzoBcm5tlAM8IJ0t_u9Q
https://mp.weixin.qq.com/s/QDYcVqQELNz7hr9NhMagJg
https://mp.weixin.qq.com/s/HeLYQ50khqvRK9FYzYgMnQ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ujianing_110117/article/details/12613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