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

尤瓦尔.赫拉利

20220702164043.jpg

一句话总结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塑造历史的,往往是一部分向前看的创新者,而不是向后看的大众。

脑图

yuque_diagram.jpg

详情

第一章:人类的新议题

  • 几千年来,人类都面临着三大问题:饥荒、战争、瘟疫。但是如今的科技发展已经让这三座大山得到了缓解。
    • 生物贫困线:几千年来饥荒一直是人类的头号敌人,但是过去几百年间科技、经济、政治的进步打开了一张日益强大的安全网络,让人类远离生物贫困线。事实上,现在饮食过量死亡的人类比饥荒死亡的人要多的多
    • 看不见的舰队:瘟疫与传染病是人类第二大敌人,川流不息的商人、朝圣者、探索者连接起来的繁华都市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流行病在流行程度及影响方面都大幅降低。这是因为 20世纪的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卫生条件与医疗基础设施
    • 打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核武器发明之后,超级大国之间如果还想挑起战事,无异于集体灭亡。同时全球的经济导向从物质经济转移到知识经济,过去可以靠战争快速扩大财富规模如今战争带来的获利已经大幅下降
  • 新的议题:历史不会允许真空:如果饥荒、战争、瘟疫的发生概率不断减小,必然出现其他的事情成为人类新的议题。接下来的目标可能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成神(拥有神的权利可以自己改造任何事情)
    • 死亡的末日:现在的基因工程、再生医学、纳米科技让不死的预研越来越趋向于乐观。但是这会导致老一代的人不会给年轻人让路,一些既得利益者或者陈旧的观点得不到推翻(物理学家马克思.普朗克说过:科学在一次一次的葬礼中进步——思考:突破历史的牢笼,不要被历史包袱禁锢
    • 幸福快乐的权利:人类的第二大议题可能是要找到幸福快乐的关键。经过万年的进化,仅有物质成就很难获得长久的满足感(为了繁衍与生存,生化系统不会让你持久的满足)。不论我们得到多少的幸福、兴奋的感觉,都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人性。
    • 地球的神:人类在追求幸福与不死的过程中,事实上想把自己升级成神。几千年来、科技、经济、社会、政治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有一件事情始终未变:人类本身。但是未来的议题可能就是要打破死亡的约束,让人类持续快乐。即:获得神性(古代只有神话传说才能做到的事情),把智人进化成智神。
  • 人类的发展是无法暂停的
    • 没人知道刹车在哪,就像全球变暖,如果一个国家不遵守减排,其他国家再怎么减排都没用
    • 如果停止发展,经济就会崩溃: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石是经济不停的发展,让每个人分到更大的蛋糕
    • 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加分”:比如某公司研究了能治愈记忆力减退的药物可以帮助患病的患者治愈疾病,肯定有家长会给正常的孩子吃这种药物用于考试
  • **知识的悖论:知道的越多,能预测的反而越少。**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那就毫无用处,如果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立刻失去了意义。比如马克思写了资本论语言资本主义世界要崩溃,但是资本家也会看书,他们会及时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让马克思的语言无效
  • 一段关于草坪的历史:草坪最早诞生于中世纪晚期的英法两国贵族的城堡,草坪本身没有经济价值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工与水,所以只有贵族才能养得起。后来慢慢的变成了身份的象征。以至于好多人都要在门口种草坪。研究历史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要摆脱过去,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受到过去的影响,但是只要部分自由就比在历史的牢笼中无自由好得多。——避免从众心理。
  • 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变化

第一部分:智人征服世界

第二章:人类世

  • 科学家将地球的历史分为不同的“世”,比如:更新世、上新世、中新世。过去的7万年间,可以把地球称为人类世(正式的说法是全新世)
  • 智人改变了进化的规则,过去的7万年间让全球生态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物种都遵循进化论进行选择,不管生物进化出什么外形,都没有逃出有机领域,但是人类正准备用智能设计取代自然选择,将生命的形式从有机领域延伸到无机领域。智人突破了地球上各个生态之间的阻碍,第一次将全球变成了单一的生态
  • 蛇的孩子:远古的狩猎采集者很可能是泛灵论者,认为世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其他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处于工业化时代的我们来说都会觉得泛灵论很不可思议,我们觉得人在本质上就与动物不同,其他动物都是低等的。书中引用《圣经》中夏娃(Eve也是母蛇的意思)来说明这些经典的宗教书籍都有泛灵论的痕迹,但是他们都不承认泛灵论。
  • 祖先的需求:农业革命后,人类导致一大波生物的灭绝,但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家畜。无论动物或人现在进化成什么形态,其深层的感官及情感架构都与石器时代差不多没有多大的改变(比如现在看到糖果仍然是想多吃一点,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远古的基因告诉你只有多吃才能增加活下去的可能)。进化论心理学的基本一课:几千世代之前形成的需求,就算已经不是今日生存与繁衍的必须,仍然会存留在主观感受中(比如奶牛不需要来回的奔跑躲避敌人,但是我们把它关起来,他的主管感受仍然很难受)
  • 生物也是算法
    • 算法是指进行计算、解决问题、做出决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
    • 人类有 99% 的决定都是由进化形成的算法决定的,我们把这些算法称为:感觉、情感、欲望。所有哺乳类动物都是通过同一种算法控制的,所以不管是人还是猴子,收到兴奋、惊吓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或者十分相似
    • 哺乳类动物要活下来不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情感链接。但是现在的畜牧业都是以打破哺乳动物的情感链接为基础的(奶牛不停的怀孕但是无法让小牛吮吸自己的乳汁)
  • 农业交易
    • 农业革命后,有神论兴起,农民把剥削其他动物变得合法化。有神论认为人的生命才是高贵的,人们可以任意杀死其他动物。作为交换,人需要把祭祀等贡品给神
  • 五百年沉寂:农业革命中,人类删去了动物的台词,有神论打败泛灵论。科技革命后,人类把神的台词也删除了(因为一切都是遵循物理及化学原理的,世界上没有神),人文主义打败了有神论

第三章:人类的特质

  • 心灵、灵魂不是人类特有的:心灵是脑中的主观体验(痛苦、快乐、愤怒等),灵魂是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的故事。
  • 智人征服世界的关键因素在于能够大规模而灵活的合作。只有智人能够与无数个陌生个体进行非常灵活的合作,而正是这种实际的能力决定了智人是地球的主宰而不是什么灵魂或意识
  • 革命万岁:历史已经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胜利的永远属于合作更顺利的一方。如果你想发动一场革命,不要问“有多少人会支持我的想法?”而是要问:“我有多少支持者能有效合作?”。这就是为什么财富永远集中在少数的精英阶级手里。——思考:团队建设也应该采用这个理念,不求多,但求精
  • Tips:经济学著名的“最后通牒博弈”:两名参与者,其中一个人会得到100美元,可以自由的分配给自己与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在不知道被分到多少钱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如果他拒绝对方的分发,两个人就空手回家
  • 人类之所以能进行大规模而灵活的合作,原因在于我们都基于想象的秩序(比如国家、宗教、信仰、价值观等)。这一套又一套的规矩虽然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但是我们却认识这些规则会想重力一样神圣不可侵犯。——思考:团队建设应该建设统一的信仰,这样团队才能更高效的合作
  • 意义之网:现实有三种:主观、客观、互为主体。互为主体的现实并不是因为个人的信念与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的沟通互动而存在。比如所有人都信任美元,你的父母、朋友、甚至陌生人都愿意把自己的所得换成这张绿色的纸。所以金钱本身就是互为主体的存在。神、国家、价值观都是互为主体的体现,但是这些组成了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意义,所以很多人就不会挑战这些是虚构的了。不过,经过很多年,这些意义的网也可能忽然解体而由一张新的网取而代之。读历史就是在见证这张网的编织与解体。
  • 大同世界:智人能统治世界是因为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法律、约束力、公司实体、地点都存在于他们的共同想象之中。基于这些共同想象,智人可以快速与某个陌生的个体进行大规模而灵活的合作。

第二部分: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第四章:虚构的力量

  • 智人生活在一种“三重”现实之中:除了树木、河流、恐惧、欲望还有关于金、神、国家、公司的虚构故事
  • 文字的力量:没有文字与货币之前,所有的决定都是在人的大脑中形成。有了文字以后,人类就能组成网络,每个人完成庞大算法里的一小部分,而最后的决定由整个算法得出。这正是官僚体系的本质。有了这种算法架构,你在医院中谁是挂号人员、护士、值班医生无关大局。他们的人格类型、政治信仰也无关紧要。你的命运其实是操纵在“系统”手里,而不是某个具体岗位上的有血有肉的人。
  • 纸上的生活:文字并不只是温和地描述客观现实,他逐渐变得威力无穷,因为他能够重塑现实。随着官僚体系掌握的权利越来越多,他们变得即使犯错也无动于衷。他们不再改变虚构的故事来符合现实而是通过改变现实来符合他们笔下的故事。
  • 虚构的故事本身没有错,而且有时还有其必要性。如果没有货币、国家等虚构的故事,人类社会就不可能高效的运转。但是这些故事只是工具不该成为目标和标准,一旦我们忘了这些只是虚构的,就会开始与现实约来越远。——思考:团队要有共同的目标及理想,实施过程以事实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不要为了特意为了某些规则而把大量精力浪费在过程上。

第五章:科学与宗教之争

  • 科学非但没有摧毁互为主体的现实,反而让他比以往更能控制客观现实与主观现实。在计算机与生物工程的帮助下,人类可以重塑现实以符合心中的幻想。虚构与现实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 宗教的定义不应该只被局限在迷信、守旧等概念中,任何信仰都可以被定义成宗教。比如资本主义就是一种宗教。宗教认为世界上有一种道德法则系统,这个系统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马克思就认为资本主义宗教存在阶级矛盾,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 灵性之旅:在人生的旅途中质疑各种世俗的惯例与契约,并前往未知的目的地,我们都会称为灵性之旅(挑战权威、跳出思维牢笼)。但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灵性之旅总是失败,因为这是一条孤独的道路,只适合个人,不适合整个社会。人类要合作,就不能只有问题,而是需要坚定的答案。
  • 至少目前为止,如果没有宗教的元素作为引导,就不可能维持大规模的社会秩序。宗教的目标就是创造与维持社会结构——思考:团队要有相同的愿景

第六章:与“现代”的契约

  • “现代性”就是一项交易,所以人都在出生那天签署了一份契约。这份契约简单到不可思议:人类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即不相信有什么万能的神或者永恒的自然规律只求增长,这就导致人们会为了增长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投入大量的资金促进技术突破,加速科技进步而不是去膜拜什么神灵)
  • 信贷是现代的一个奇迹:人们相信未来是增长的,因此愿意将自己的钱投出去。这些投出去的钱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托付,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力量
  • 现代性的观点:几乎任何公共或者私人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把饼做大”来解决——思考:拒绝内卷
  • 现代政治、经济必须依赖经济增长的三个原因:
    • 生产越多消费越多,更多的人就越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 人类的群体想要繁衍壮大,即使是维持现状也需要经济增长(比如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1%,必须要有 1% 的经济增长才能让多出来的这些人有饭吃)
    • 贫困的人口如果想生活的更好,经济也必须增长(即使富人、中产阶级对现状满意)
  • 传统观念把世界堪称一块大小固定的饼,隐藏的假设就是世界上只有两种资源:能源、原材料。但是事实上资源有三种:能源、原材料、知识。前两者都属于零和博弈(有人有的多、有人用的就少),但是知识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增长也可以带动能源与原材料的增长(比如不断的有新的石油被勘探出来、风能、太阳能等新的能源被利用)
    • 科学最大的发现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这才有动力去探索新的世界(旧时代生产力没有突飞猛进的原因是人们认为宗教的经典著作已经解释了世间一切,神知道所有的事情,人们只需要向神祈祷就可以获得风调雨顺)
  • 为什么我们想要更多?
    • 造成我们压力大的原因是现代契约,这个契约造就了一场竞赛,所有人都想跑的更快。前现代人就像低端岗位的职员,每天只需要定时打卡就行了,现代人类每个人都成了需要承担责任的老板,也就时刻感受到压力。

第七章:人文主义革命

  • 以人为本:传统认为,是伟大的宇宙计划赋予人类生活某种意义,但是根据人文主义的观点,是人类体验为宇宙赋予意义
  • 人文主义的影响:
    • 为个人提供生活上的意义,人类存在的意义不再是由神来主导
    • 人文主义政治:民主选举而不是信奉教皇与典籍
    • 人文主义美学:人们觉得美就是美,而不是追求高于人类的标准
    • 人文主义经济:所有的王公贵族、议会都被顾客的自由意志代替
    • 人文主义教育:所有意义与权威不再是来自于外部,现代教育不再是教学生们顺从而是如何自己思考
  • 获取知识的方式:
    • 中世纪:知识 = 经文 * 逻辑(从经文中找符合当前事实的依据)
    • 科学革命:知识 = 实证数据 * 数学
    • 人文主义革命:知识 = 体验 * 敏感性。体验:知觉、情绪、想法。敏感性:注意到自己的知觉情绪想法,并允许这些因素影响自己。对新的体验保持开放态度。
  • 分裂:人文主义有三大分支:
    • 正统派: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声音
    • 社会人文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为代表。社会主义认为人不应该过分注重自己的感觉,而不顾及他人感受。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要主义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的体验,实现全球和平。——思考: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讲究奉献。
    • 进化人文主义:纳粹为代表。认为冲突不是祸,胜者更体现当今世界的自然法则。
  • 传统宗教在面对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的挑战上已经越来越落伍了,我们应该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文中举例:苏联领导人信奉马克思在蒸汽机时代的构想,导致了苏联解体,如果马克思在世,他可能会告诉苏联领导人多研究一下计算机或人类基因组)塑造历史的,往往是一部分向前看的创新者,而不是向后看的大众——思考:挑战舒适期,保持新事物的敏感

第三部分:智人失去控制权

第八章:实验室的定时炸弹

  • 新时代的科学技术打开了智人身体的黑盒,没有什么自由意志,一切都是大脑里某种生化过程创造出来的感觉(书中描述:科学家给大鼠脑子里植入电极,可以控制大鼠爬梯子。对大鼠来说,他没有感觉到是被人操控了,而是自己的想去爬梯子。这个时候的自由还是自由吗?)
  • 实验告诉我们,人体内至少有两个自我:
    • **体验自我:**每时每刻的意识,愉快、愤怒的感觉
    • 叙事自我:记录记忆。叙事自我对某个体验下判断并记录在案时只会采用峰终定律:记录最高点与终点的均值,其他的过程会忽略。(比如给小孩打针的时候,打针很疼(9分疼痛),打完针后给孩子一块糖(1分疼痛),孩子的记忆就只记住5分疼痛而自动忽略其他的过程)

第九章:大分离

感受:有点杞人忧天,忽略此章节吧

  • 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自由主义面临三大挑战
    • 机器代替人类,人类将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图
    • 社会系统仍然肯定人类整体的价值但是个人无价值
    • 不平等再升级:社会系统会认为某些独特的人有其价值(不被算法掌控的人),这些人会形成一个超人类的精英阶级
  • 智能与意识正在脱钩,比如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意识肯定比无人驾驶更丰富,但是对于开车这件事情上,我们只需要出租车司机的智能而不是意识。因此无人驾驶更合适。

第十章:意识的海洋

  • 就像社会主义承诺以蒸汽和电力为世界提供救赎一样,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新的科技宗教也承诺以算法和基因为世界提供救赎进而征服世界。新的科技宗教分为两类:
    • 科技人文主义:仍然认为人类是造物的巅峰之作,也坚守许多传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他们相信我们所知的智人已经成为了历史,以后不再那么重要,因此我们应该运用科技创造一个智神:一种更优秀的人类形式
    • 数据主义:人类已经完成了自己伟大的历史使命,接下来应该把接力棒交给不同的实体
  • 心智的差距:现代的心智研究的样本基本都是用次规范群体以及WEIRD(western educated industrialised rich and democratic即:来自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赋予、民主),人们心智的差距可能比光谱(人类看不见的光在光谱中所占的比例是可见光的10万亿倍)的差异还大
  • 错过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总在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所以就一直拿着手机。虽然手中的选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是选了以后又很难全意对待
  • 科技人文主义的两难:
    • 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
    • 现在的技术正在向可以操纵意志的方向发展

第十一章:数据主义

  •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组成,任何现象或者实体存在的价值就是对数据处理的贡献。数据主义指出:同样的数学定律同时适用于电子算法与生物算法,于是两者合二为一打破了动物与机器间的隔阂
  • 数据主义把传统的学习金字塔彻底翻转。传统的学习金字塔:获取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智能。数据主义者认为数据的流动量已经大到非人所能处理,每个人只是庞大的系统中一小部分。一切应该交给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 美与苏联可以看成是对数据流的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分布式、一种是集中式
  • **数据主义认为:体验如果不分享就毫无意义,人们必须向系统证明自己仍然有价值(生存问题)而且价值不在于单纯的拥有体验,而是将体验转化成自由流动的数据。**数据主义事实上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们去动物园中看到大象后不是感受此时此刻的心情而是掏出智能手机一顿拍然后发圈求赞。
  • 18世纪人文主义从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人为中心,把神推到了一旁。21世纪数据主义可能从以人为中心走向以数据为中心,把人推到一旁。

猜你喜欢

转载自juejin.im/post/711565917896202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