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敏问答[博弈][3] #20210629


本专栏主要作个人复习自测,有相关知识预备的同学也可作复习用。不保证无相应基础的人士能看明白。
万一考试考到了,或者对你的学习有较大帮助,一键三连不过分吧(斜眼笑)

不完全信息与声誉

  1. 连锁店悖论是说连锁店按照()法计算应该选择对进入者采取(),但实际上()。
  2. 多重均衡中存在帕累托优劣,为什么导致惩罚不再可信?
  3. 如果A具有完全信息(知道B一定理性),B不具有,那么谁有积极性建立声誉?
  4. 双方不完全信息中合作可能存在的证明:采取冷酷战略(非理性)的最小期望收益不小于(),则合作就可以达成。这里的最小是什么意思?
  5. KMRW定理和无名氏定理有何异同?
  6. 用声誉解开连锁店悖论时声誉具体是什么意思?
  7. 用前述内容解释“站好最后一班岗”、“大智若愚”、“既没有民主也没有君主的政府最糟糕”。
  8. 贝叶斯法则中什么极端情况可能导致一次做好事就让人认为他一定是好人?
  9. 举例说明关联性产品(对他的需求取决于客户的质量)。
  10. 法院裁决之后,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舆论战有何意义?

答案(仅供参考)

  1. 逆向归纳,默许,竞争。(注:有限次重复博弈)
  2. 此时惩罚别人也是惩罚自己。
  3. A
  4. 采用总是背叛战略的最大期望收益。假设对方如果理性,一定一来就背叛。
  5. 相同:足够耐心。有合作现象。不同:KMRW是不完全信息,有限次,且算出的合作程度不是任意的。
  6. 低成本。
  7. 提示:民主有惩罚和约束,但往往博弈次数少。封建君主博弈重复次数多。
  8. 坏人无论如何不会做这件事。
  9. 大学。(注:大学的声誉积累较慢,与之有关。)
  10. 提示:构建和打击声誉等。

逆向选择

  1. 什么叫事前的非对称信息,什么叫事后的非对称信息,哪种是逆向选择?
  2. 二手车市场失灵对于买方对车评价以及市场上好车比例有何要求?
  3. 逆向选择怎么让车贷保险市场坍塌?
  4. 为什么不是愿意支付利息就能得到贷款?
  5. 为什么说“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我们才需要市场”,而不是需要“计划”?
  6. 信息甄别是处于信息()(选填“优”“劣”)势一方设计激励方案以()。信号显示是()。商品的声誉和品牌的建立更加接近哪种?
  7. 解释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在不同行业的重要性不同。
  8. 产业链中,为什么说最终产品、销售服务部分品牌价值高?为什么中国在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9. 为什么技术进步让没有品牌的传统产品有了品牌?
  10. 为什么高收入者看重品牌?
  11. 用图像表示“十分货十分钱,九分货不值钱”。
  12. 政府管制(政府对企业行为进行法律和政策约束)为什么可能失效?
  13. 为什么信誉的“供给曲线”(或称“市场反应曲线”)不单调?

答案(仅供参考)

  1. 事前的非对称信息:交易关系发生之前,交易一方拥有但不被交易另一方知道的信息。如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胜优汰)
  2. 买方对车评价比卖方高得不多,好车比例不高。
  3. 太多恶意逃债(逆向选择),导致保险赔付太多,保险公司不愿提供保险,银行不愿提供贷款,市场坍塌。
  4. 比如高风险项目: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根本就赔光了的问题。银行当然不愿意给这样的项目提供贷款。(注:所以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因为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
  5. 完全信息下计划和市场都能解决问题。部分学者认为:不完全信息下计划难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机制(如品牌等)更有利于解决。
  6. 劣,让处于信息优势一方提供信息,处于信息优势一方通过一种有成本的方式向处于信息劣势一方传递自己的真实信息。信号显示。(注:所以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的行业,品牌的价值越大)
  7. 提示:信息不对称则成本优势作用低,品牌优势作用高。产品优势:在一些“中间地带”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家电、汽车。
  8. 原材料购买者有信息。消费者很少有信息。略。
  9. 提示:增大信息不对称。
  10. 可能是做“信号显示”给其他人。可能是时间宝贵不想收集信息。
  11. 提示:收入水平提高后,消费者支付意愿关于产品质量的函数凸性增强。
  12. 举例:无知、无耻、不可置信威胁(垄断)。(统计数据说政府管制越严重,腐败程度往往越高)
  13. 同上(即:过度管制的问题)。

信号传递

  1. 为什么说即使教育不培养人,只选拔人,对社会也是有作用的?
  2. 信号传递成本太低会导致什么?
  3. 接0.,为什么说临界情况是高能力者与低能力者生产率水平之差等于低能力者接受教育的成本?
  4. 分离均衡中,不同类型的参与人选择不同的均衡策略,行为可以传递信号。分离要求()约束,即()。同时为了交易发生还需要()。
  5. 对于什么样的产品,企业花钱做广告即使没有实质性内容(比如产地、产品质量等)也能传递信息?
  6. 为什么说负债率高反而可能是好企业?为什么发行股票反而可能传递“坏消息”?
  7. 由部分学者观点,如果认为当企业家是完全自由的,那么为什么说个人财富越高,当企业家的临界能力越高?
  8. 用信号传递的观点解释“沉默成为国王的名字”。
  9. 如何理解“任何一个具有成本且可以被观察到的行为都可以传递一种贴现因子的信号,促进合作”,即“千里送鹅毛”?
  10. 为什么彩礼、婚礼、结婚证、以身相许都是信号?
  11. 繁文缛节和浪费性消费有何共同点?
  12. 用行为相关假设解释和女友去旅游时保持素质。
  13. 以惩治腐败为例说明信息透明程度的变化可能把混同均衡或准分离均衡转化为分离均衡。

答案(仅供参考)

  1. 传递信号。(先天能力)
  2. 所有人都想传递信号,信号没有作用,形成都不传递信号的混同均衡。
  3. 理想情况下生产率水平之差就是工资收入之差。如果等于,则低能力者选择接受教育利益恰好为0.
  4. 激励相容,没有动机冒充,理性参与约束。
  5. “经验品”:使用过之后才知道好坏,难以从广告上直接判断。此时广告是信号传递。
  6. 效率高才敢举债(信号传递)(前提是企业是私有的,破产要承担责任)。只有市值被市场高估才有积极性发行股票。这传递了“坏的信号”。
  7. 亏的时候承担责任大。
  8. 没有信号本身也可能是信号。
  9. 需要其它参与人有适当信念(“送鹅毛是好人”)(注:因此从传递信号角度来讲,礼物对送礼人的成本非常重要)(注:还能解释礼尚往来时,礼品必须“毁灭价值”)
  10. 提示:离婚成本提高。
  11. “浪费”没有实质作用但能传递信号。
  12. 略。(某个场合的行为方式会传递更为本质类型特征的信息,因此一次性博弈中人们也不一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13. 设好人表示违法“心理成本高”的人(但未必完全不违法)。坏人反之。准分离均衡举例:坏人可能做好事,好人不会做坏事,做坏事能传递信息。如果腐败违法必究,信息透明程度高,那么可能让原来选择违法的“坏人”变得不选择违法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ritone/article/details/11832969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