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孤独前是迷茫,孤独后是成长

我是灼灼,一只初学Java的大一金渐层。
向往余秀华和狄兰·托马斯的疯狂,时常沉溺于将情感以诗相寄;追逐过王尔德、王小波的文字,后陷于毛姆和斯蒂芬·金不可自拔;热爱文学的浪潮,白日梦到底却总在现实里清醒;艳羡平静又极度渴盼奔跑的力量。
欢迎与我交流鸭· QQ:1517526827;
个人博客:https://blog.csdn.net/weixin_52777510?spm=1001.2101.3001.5343

——《百年孤独》读后感

PS:读后感的内容不在这里噢~

今天给《百年孤独》写读后感才发现自己其实没有深刻地体会到这本书的意义。只是单纯的喜爱或者说是浅薄的理解了。

作为一本带有名著光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书籍,初次听闻这本书是因为它让人望而却步,连第一章都看不下去,即使能勉强着读下去也会因为那些重复率巨高的人名吓得连连后退。不得不说这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也使我由此开始了一段孤独而奇妙的旅途。

因为一开始抱有这样的心态,所以我的阅读之路倒显得并不崎岖,反而始终对书里的小世界“马孔多”怀有兴趣,好奇那个地方在哪里,会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了,提前看过书的简介的坏处就是,激励我继续阅读的是它,迫使我停止阅读的也是它。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只读了半本,在读到那17个重名的儿子的时候,我有预感它会让我接下来的阅读之旅受阻,所以就停止了阅读,开始着手写一份族谱(当时真是奇奇怪怪),其实只写了大致的框架,因为只读了半本,不要害怕,这17个儿子并不是重点噢;在回忆的过程中再次对作者的描述所吸引,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堪称凝练,都饱含着作者的心血。

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这句话初始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直到书的最后一页我才再次见到这句话,也才终于明了这句话。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整个布恩迪亚家族从发展到没落的兴衰史。从一无所有,到飞黄腾达,最后再到一切归零,是跨越了七代人的恩怨情仇。我想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即使你知道本是如此,在读完整本书之后,你也会觉得本该如此。七代人的家族起起落落,书外之人被一幕幕快速划过的兴衰震撼,却始终无法体会那个家族上上下下所有人无法掩饰的孤独。

或许读完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希望能把这种极致的魔幻主义作品用文字保存下来,细细品味。所以又再次冲动的去写了读书笔记,那应该是第三次看这本书了,震撼之余,体会了一下语言的妙用。

总的来说,相较于《霍乱时期的爱情》,除去其他因素外,我还是更喜欢这一本,无论是对于马孔多这个小世界的构造,还是对于无穷多个悲剧人物的刻画,恢弘而震撼,超现实魔幻主义,不谈梦想,只看虚无。在某些人物心理的描写方面,《百年孤独》或许不如《霍乱时期的爱情》那样长篇叙事,真切深刻,但它用无比凝练的语言和较快的节奏,字字珠玑,情感绵长,把对于孤独的魔幻刻画发挥到了极致,没有一句话不是经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喜欢的话不要忘记一键三连噢~
谢谢鸭~

初次编写于2021/2/26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52777510/article/details/114113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