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即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经济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因为这就是贸易的基础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经济: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纸币后,物价上升,即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通货膨胀会带来失业率的下降

 

生产可行性边界就是生产各物品的最佳选择

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表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贸易通常使两个国家在所有领域都获得更好的好处

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越小代表它通过交易的方式获取会更佳,在描述两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时,用比较优势:根据社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别导致了贸易的好处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与互补品

供给定理: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较于一点,成为均衡,这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这时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叫做弹性

物品往往随着时间边长而更富有弹性

租金控制引起住房短缺

价格下线引起过剩

税收往往由弹性较小的一方承担

税收缩小了市场规模

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

市场上供求均衡可以驶买者和卖者得到总利益的最大化

人体器官市场是否应该存在

为什么必须要提倡无偿献血

非常高的税会大大减少市场规模,会有非常大的无谓损失,并使资源配置背离了最优水平

供给和需求越富有弹性,该市场上税收对行为的扭曲就越大

进口配额和关税都提高了物品的国内价格,减少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国内生产者的福利,并引起了无谓损失

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的问题

受益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能力纳税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交纳更多税的思想

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形成本:是机会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隐性成本也是相当重要的

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与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征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

边际收益 :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如果生产能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可变成本,企业就会停止营业

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的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编辑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正常物品与低档物品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当物品降价时,一个看作自己的收入增加了,一个看作另外的物品更贵了,实际上都是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道德风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是代理人和委托人完成一些工作时出现的问题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孔多塞悖论:多数规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数学结论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

中值选民定理: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选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规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折旧是经济中设备和建筑存量的磨损或消耗。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实际GDP的变动只反映生产的产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实际GDP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是反映价格的变动,而不是产量的变动

GDP是衡量福利的一个好指标

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率: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约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实际利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的存量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追赶效应: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

金融市场:储蓄者可以通过它直接向借款人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金融中介机构:储蓄者可以通过它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

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预算盈余:税收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额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引起的税收收入短缺

挤出:政府借款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当政府通过预算赤字而减少了国民储蓄时,利率上升并且投资减少,由于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很重要,所以政府预算赤字降低了经济的增长率

现值:用现行利率带来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

未来价值:在现行利率为既定时,现在货币量将带来的未来货币量

复利:货币总量,比如说银行账户上货币总量的积累,这时赚到的利息仍留在账户上以赚取未来增加的利息

风险厌恶者:表现出不喜欢不确定性

特有风险:只影响一个经济主体的风险

总风险:同时影响所有经济主体的风险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一种资产所公开的,可获得信息的理论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在成年人口中的百分比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找到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得到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而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美联储:美国中央银行

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货币乘数是准备率的倒数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货币中性: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实际变量的观点

通货膨胀税: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一对一的调整

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净出口: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贸易余额

资产净流出: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实际汇率:个人可以用一国物品与劳务交换另一国物品与劳务的比率

购买力平价:一种汇率理论,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

衰退:实际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

萧条:严重的衰退

资本出逃会引起利率上升和货币贬值

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物价水平越低,家庭购买他们想要的物品与劳务需要的持有的货币就越少。因此,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家庭通过把一些钱借出去而努力减少货币持有量,由于家庭努力把自己的一些货币换为有利息的资产,所以,就会使利率下降,反过来,较低的利率又鼓励想为新工厂和设备的企业和想为新住房投资的家庭借款,因此,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于劳务的需求量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美国的物价水平越低,美国的利率就越低,因此,一些美国投资者通过在国外投资而寻求更高的收益。当共同基金转向国外资产时,它就增加了外汇市场上美元的供给。美元供给的增加使美元相对于其他通货而贬值,由于每一美元购买的外国通货单位少了,外国物品相对于国内物品变得更昂贵,这种实际汇率(国内与国外物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增加了美国物品与劳务的出口,减少了美国物品与劳务的进口,净出口等于出口减进口,因此净出口也增加了,因此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

粘性工资理论强调名义工资在某一时期内调整缓慢,粘性价格理论则强调,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也是缓慢的,价格的缓慢调整,部分是因为调整价格要付出成本,即所谓菜单成本,由于这些成本,短期中价格和工资可能都是粘性的

滞涨:产量减少而物价上升的状态

流动偏好理论: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

 

美国经济大萧条

在1937年到1975年,由于欧佩克,石油价格几乎翻了一番,世界石油进口国都经历了同时出现的通货膨胀和衰退,在美国,按CPI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几十年来第一次超过了10%,失业率从1937年的4.9%上升到1975年的8.5%,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欧佩克国家

再一次限制石油的供给以提高价格,从1978年到1981年,石油价格翻了一番还多,结果又是滞涨,1986年欧佩克成员之间爆发了争执,成员国违背了石油生产的协议,在世界原油市场上,价格下降了一半左右,结果美国产量迅速增长,失业率减少,而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菲利普斯曲线:证明高通货膨胀与低失业率有关,低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有关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eroIsUseless/article/details/113097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