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设计模式 - 分类&设计原则

1.定义: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经过分类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

2.目的:

为了提高代码可重用性、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使代码编写真正工程化, 是软件工程的基石脉络

3.分类:

常用的设计模式有23种,可分为三大类:

(1)创建型:共五种,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2) 结构型:共七种,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3)行为型:共十一种,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4.优缺点:

(1)优点 :更弱的耦合性,更灵活的控制性,更好的扩展性

(2)缺点:几乎所有设计模式的通病就是类的膨胀,大量衍生类的创建

5.设计原则

在介绍设计模式之前,首先要了解面向对象的六大设计原则, 这是所有设计模式,和实际软件开发的基础

(1)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要写程序要遵循 高内聚,低耦合; 而耦合度过高往往就是因为职责扩散引起的, 如果一个类的职责过多, 那么这些职责就被耦合在一起了,一个职责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职责的变化, 会使程序变得臃肿,降低复用性

(2)开闭原则:即 开放封闭原则, 对扩展是开放的,对修改是封闭的

对扩展开放,这意味着其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当需求改变时,可以在不改变现有代码的基础上,引入新功能

对修改封闭,这意味着后期的迭代,不会影响到已经引用到该模块的功能,不用担心软件系统中原有组件的稳定性

(3)里氏替换原则: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子类替换父类后,程序的行为是不受影响的;一个子类的实例应该能够替换任何其超类的实例

(4)依赖倒置原则:细节依赖于抽象

模块间的依赖通过抽象发生,实现类之间不发生直接的依赖关系,其依赖关系是通过接口或抽象类产生的,面向接口编程,降低耦合度(例如,方法的参数类型,应尽量使用接口或抽象类)

(5)接口隔离原则:建立单一接口,尽量细化接口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提高内聚,减少对外交互,使调用者只能访问它所依赖接口的方法,不能访问到不应该访问的方法

(6)迪米特法则 (最少知识原则):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

尽量降低一个类的访问权限,减少与其他实体间发生相互作用,其初衷在于降低耦合,使系统功能模块间保持相对独立

我是今阳,如果想要进阶和了解更多的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今阳说“接收我的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o118abcdef/article/details/11166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