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档之家|中国式的伪理性消费,比冲动消费更可怕

搭档之家今天来跟大家讲讲当今社会的中国式伪理性消费。
搭档之家相信,消费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小到在早餐店买包子,大到买车买房。都离不开把刚到手还没捂热的工资花出去。买买买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增加很多乐趣。不少人脑子一热,就冲动消费了。对于这种冲动型消费,理性的人多少都会投去蔑视的眼神,认为他们的钱太好骗。但奇怪的是,有不少自认为理性的人,依旧避免不了消费过度?
搭档之家观察到BBC纪录片里面《无节制消费的元凶》那一期里就提出了一个现象——计划报废。意思就是人为地控制商品的寿命,到时间就报废,让你不得不换新品。早在1924年,几家全球最大的电气公司,就偷偷签了个机密协议:缩短灯泡使用寿命,从2500小时缩短到1000小时。要是谁生产的灯泡使用寿命长,还要被罚款。这样的操作,就是为了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次数。所以,这就导致我们买的一些东西不怎么耐用,一旦过了保修期就容易坏。
不早也不晚,这就是“计划报废”陷阱,很多时候,“计划报废”打乱了我们的消费理性。搭档之家发现包括洗衣机中的加热元件、打印机的墨盒、无法更换的电动牙刷,都有这样的属性,这些产品早在生产的时候,就冲着不让你重复利用去的。
一直以来,人类都有模仿上层阶级生活方式的倾向。这种模仿上层阶级的方式搭档之家也不例外,对别墅、豪车、奢侈品会有一种天然向往。理性的人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变成富人的机会非常渺茫。但如果稍微进步一层,到达中产呢?似乎还是有可能的。那么,怎么才算中产?这个问题,不仅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就连不同学科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搭档之家认为,要按个人或家庭收入划分。由于无法清晰界定中产的标准,市场上出现的各种营销手段,就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被中产”。
“被中产”的可怕之处,不在于购买某种具体商品,而是把你裹挟在定制的消费中,让你不得不持续按照所谓“中产”的方式生活。对于“被中产”的人来说,工作和赚钱,不但没有成为摆脱奴役,获取自由的手段。还可能当整个链条出现意外,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失落。
搭档之家相信,我们一直向往的“自由”与“独立”,就是保有选择的权利。而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要有足够的本金,希望大家不要被伪理性蒙蔽双眼!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adangzhijia88/article/details/10806999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