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项目团队,就得这么干

在一个真正的项目团队中,团队成员以共同的目标(完成项目任务)为导向,按共同的行为规则做事,按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原则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拥有共同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就像一个交响乐队,要演奏好一首曲子,成员必须按指挥的要求和乐谱的提示演奏各自的乐器,实现相互协调。乐队的成就是属于所有成员的。

以工作和结果为导向

真正的团队必须是以工作和结果为导向的,并且能够把结果做得符合要求。项目团队必须基于项目工作任务来建立团队成员的共同成就感,使大家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只有具备了共同成就感,团队成员才能自觉遵守共同行为规则,成员之间才能够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尽管可用于激励团队成员的因素很多,如高收入、高地位,但是最终的因素还是成就感,其他许多因素都要归结到成就感。

真正激励人前进的是自心的成就感,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这里故意使用“自心”而不是“自身”这两个字,那是因为成就感主要是自己心里的一种感受,而不是身体上的感觉。

对自己所做的事、所完成的工作,来自别人的良好评价固然重要,但这些评价也是通过提升你自心的成就感才能够起到激励作用。有些事情,哪怕别人没有给你足够好的评价,但你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你自己心里对做好它们有足够的成就感,那你也很乐意去做这些事情。

优秀的组织、优秀的个人,往往比别人看得远一点,做一些自认为有价值而别人尚未看到其价值的事情。例如,PMI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致力于项目管理的职业化建设,率先制定项目管理标准,率先推出PMP资格认证。

我在1990年就有了出国学习项目管理的想法。当时,周围的一些朋友对这个想法很不理解。有个朋友就这样说:“鲁布革的项目管理只是一种炒作,你去学什么项目管理,还不如去学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固然是一个好专业,但是我认为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空间更大,学习和应用项目管理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成就感,所以就坚定地选择了项目管理。

强烈的成员意识

在真正的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成员意识,都以自己的成员身份为荣,从内心对团队有高度的认同,愿意尽力使团队的利益最大化。这里所讲的,其实是成员对团队的忠诚问题。管理学界借用社会学的理论,对员工的组织承诺有相当多的研究。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组织的忠诚,更通俗地讲,就是员工为什么要留在某个组织。

有一个比较著名的三维度模型,把组织承诺分成感情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道德)承诺。感情承诺是指员工留在某个组织,是因为他想要留在那里,他对该组织有感情;继续承诺是指员工留在某个组织,是因为他不得不留在那里,如果离开该组织,他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规范承诺是指员工留在某个组织,是因为他觉得应该留在那里,对该组织有道义上的责任。

这个组织承诺的模型也适用于项目团队。如果所有成员都是因为想要留在项目团队而留在团队中,那么团队就很牢固。相反,如果许多成员是因为不得不留在团队而留在团队,那么这个团队就很可能不是真正的团队。当然,上述三种承诺并不完全相互排斥,而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全方位的沟通

在真正的团队中,成员之间会开展全方位的沟通,充分共享信息。而在假的团队中,成员往往尽量滞留信息,不把信息告诉其他成员,以便利用信息使自己具有某种独特的优势。例如,某三个人知道了某个信息,他们关起门来说“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这就表明他们与别人之间根本就不属于同一个团队,不属于同一个利益共同体。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不同。物质资源通常具有独占性或消耗性,我有你就没有,或者用一次就没有了。信息资源则具有非独占性和非消耗性,可以重复利用。我不会因为与别人分享信息,而减少自己所享有的信息的份额。我与你分享了信息,当你有相关信息时,也就会愿意与我分享。这样,不仅能使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且能促进大家之间的合作。

一个愿意与别人分享信息的人,才是真正自信的人。如果你不敢与别人分享信息,就说明你不自信。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当你每一次与别人分享知识时,就是对自己的知识的一次再加工,会导致自己知识的增值。

每个人都是核心

在真正的团队中,每个成员都会在某个时候或某个方面成为团队的核心,不会有任何一个成员总是处于附庸的位置。如果总是以“精英”为核心,总是由少数“精英”起支配作用,而其他人都处于附庸的位置,那就不是真正的团队。在真正的团队中,能力较强、岗位较重要的成员固然有很多机会起核心作用,能力稍差、岗位稍次的成员也应该有机会起核心作用。

团队领导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反思一下,在这个时期是否有某个成员根本没有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起核心作用。如果是,那就要故意给这个成员创造一个机会,请他来起核心作用。

例如,团队外出郊游,就可以交给平时没有机会在工作中起核心作用的某个员工来组织。在组织这个活动时,他就是团队的核心。再如,组织团队座谈,给每个成员完全等同的时间,在同样的聚光灯下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梦想,让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成为团队的核心。

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时候成为团队的核心,对创造、维持和加强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是非常重要的。那些能力稍差、岗位稍次的人,也是项目团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成员愿意做岗位之外的工作

在真正的团队中,每个成员不会仅仅把自己定位成所在岗位的员工,而是愿意做团队需要自己又能做的任何事情,愿意随时为其他成员提供帮助。而在假的团队中,成员在做一件工作之前,往往要先考虑“这是不是我的工作”,试图把工作推给其他成员。

在真正的团队中,分工和岗位都是相对的,每个成员都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岗位,而应该随时准备好做任何所需要的工作,准备好给别人补位。就像一支足球队,如果每个球员都局限于自己的位置,球队肯定是不能赢球的。

也正像《第五项修炼》中所说,员工仅把自己定义成自己岗位上的人,是妨碍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的一大障碍。员工首先是所在组织、所在团队的成员,然后才是某个特定岗位上的员工。

成员乐意做出决定

在真正的团队中,成员乐意在权限范围内做出自己应该做出的决定,并愿意承担与此有关的责任。而在假的团队中,成员会因害怕承担责任而尽量避免做出决定,总是设法把问题上交。如果员工经常把问题交给领导去做决定,这不一定体现出员工对领导的尊重,也许反映了员工的无能或不愿承担责任。

不仅只有具备相应权力的人才能做出相应的决定,而且只有愿意承担责任的人才敢于做出相应的决定。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肯定不能成为好的团队成员。如果成员不做任何决定,不仅成员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而且容易使他们成为旁观者。因为决策是领导做的,当执行效果不好时,成员也就可以嘲笑道:“领导也就是这个水平。”

我在鲁布革工作时,鲁布革工程管理局要求员工“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在可能的最低层次上解决问题”,反对员工动不动就把问题上交。这种做法很有效,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锻炼了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

成员乐意在任何时间工作

在真正的团队中,成员愿意在任何时间工作,工作和休闲的界限比较模糊。而在假的团队中,成员会严格区分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只愿意在上班时间工作。如何处理工作和休闲的关系,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们处理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可以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工作与休闲的界限比较模糊,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第二种是工作与休闲相互独立,界限明确,井水不犯河水;第三种是工作与休闲相互对立。

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白领和专业人士,比较容易采用第一种模式。干体力活的人,比较容易采用第二种模式。我们不鼓励人们采用第三种模式。

项目团队成员,只要不是干纯体力活的人,都应该采取第一种模式。工作与休闲的界限比较模糊,两者相互融合,是指工作中有乐趣,休闲中有工作。

休闲不只是为了玩,而且也是为了学知识,为了工作发展。只要有心去培养,专业人士应该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作为白领,作为专业人士,作为管理者,你只在八小时以内工作,那是远远不够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400743/article/details/1076867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