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和思想

一 单一职责原则

1.1 单一职责原则概念

       单一职责原则的英文是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缩写为 SRP。这个原则的英文描述是这样的:A class or module should have a single responsibility。如果我们把它翻译成中文,那就是:一个类或者模块只负责完成一个职责(或者功能)。

       一个类只负责完成一个职责或者功能。也就是说,不要设计大而全的类,要设计粒度小、功能单一的类。换个角度来讲就是,一个类包含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业务不相干的功能,那我们就说它职责不够单一,应该将它拆分成多个功能更加单一、粒度更细的类。

1.2. 类的职责是否单一如何判断

       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阶段的需求背景、不同的业务层面,对同一个类的职责是否单一,可能会有不同的判定结果。实际上,一些侧面的判断指标更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执行性,比如,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就有可能说明这类的设计不满足单一职责原则:

  • 类中的代码行数、函数或者属性过多;
  • 类依赖的其他类过多,或者依赖类的其他类过多;
  • 私有方法过多;
  • 比较难给类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 类中大量的方法都是集中操作类中的某几个属性。

1.3. 类的职责是否设计得越单一越好

       单一职责原则通过避免设计大而全的类,避免将不相关的功能耦合在一起,来提高类的内聚性。同时,类职责单一,类依赖的和被依赖的其他类也会变少,减少了代码的耦合性,以此来实现代码的高内聚、低耦合。但是,如果拆分得过细,实际上会适得其反,反倒会降低内聚性,也会影响代码的可维护性。

二 开闭原则

2.1 开闭原则概念

       开闭原则的英文全称是 Open Closed Principle,简写为 OCP。它的英文描述是:software entities (modules, classes, functions, etc.) should be open for extension , but closed for modification。我们把它翻译成中文就是:软件实体(模块、类、方法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2.2. 如何理解“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添加一个新的功能,应该是通过在已有代码基础上扩展代码(新增模块、类、方法、属性等),而非修改已有代码(修改模块、类、方法、属性等)的方式来完成。关于定义,我们有两点要注意。

  • 第一点是,开闭原则并不是说完全杜绝修改,而是以最小的修改代码的代价来完成新功能的开发。
  • 第二点是,同样的代码改动,在粗代码粒度下,可能被认定为“修改”;在细代码粒度下,可能又被认定为“扩展”。

2.3 如何做到“对扩展开放、修改关闭”?

       我们要时刻具备扩展意识、抽象意识、封装意识。在写代码的时候,我们要多花点时间思考一下,这段代码未来可能有哪些需求变更,如何设计代码结构,事先留好扩展点,以便在未来需求变更的时候,在不改动代码整体结构、做到最小代码改动的情况下,将新的代码灵活地插入到扩展点上。

       很多设计原则、设计思想、设计模式,都是以提高代码的扩展性为最终目的的。特别是 23 种经典设计模式,大部分都是为了解决代码的扩展性问题而总结出来的,都是以开闭原则为指导原则的。最常用来提高代码扩展性的方法有:多态、依赖注入、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以及大部分的设计模式(比如,装饰、策略、模板、职责链、状态)。

三 里式替换原则

3.1 里式替换原则概念

       里式替换原则的英文翻译是: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缩写为 LSP。子类对象(object of subtype/derived class)能够替换程序(program)中父类对象(object of base/parent class)出现的任何地方,并且保证原来程序的逻辑行为(behavior)不变及正确性不被破坏。

3.2 如何理解里氏替换原则

       实际上,里式替换原则还有另外一个更加能落地、更有指导意义的描述,那就是“Design By Contract”,中文翻译就是“按照协议来设计”。看起来比较抽象,我来进一步解读一下。

       子类在设计的时候,要遵守父类的行为约定(或者叫协议)。父类定义了函数的行为约定,那子类可以改变函数的内部实现逻辑,但不能改变函数原有的行为约定。这里的行为约定包括:函数声明要实现的功能;对输入、输出、异常的约定;甚至包括注释中所罗列的任何特殊说明。实际上,定义中父类和子类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替换成接口和实现类之间的关系。

3.3 里式替换原则跟多态的区别

       从定义描述和代码实现上来看,多态和里式替换有点类似,但它们关注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大特性,也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一种语法。它是一种代码实现的思路。而里式替换是一种设计原则,用来指导继承关系中子类该如何设计,子类的设计要保证在替换父类的时候,不改变原有程序的逻辑及不破坏原有程序的正确性。

四 接口隔离原则

4.1 如何理解“接口隔离原则”

       理解“接口隔离原则”的重点是理解其中的“接口”二字。这里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如果把“接口”理解为一组接口集合,可以是某个微服务的接口,也可以是某个类库的接口等。如果部分接口只被部分调用者使用,我们就需要将这部分接口隔离出来,单独给这部分调用者使用,而不强迫其他调用者也依赖这部分不会被用到的接口。

       如果把“接口”理解为单个 API 接口或函数,部分调用者只需要函数中的部分功能,那我们就需要把函数拆分成粒度更细的多个函数,让调用者只依赖它需要的那个细粒度函数。

       如果把“接口”理解为 OOP 中的接口,也可以理解为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的接口语法。那接口的设计要尽量单一,不要让接口的实现类和调用者,依赖不需要的接口函数。

4.2 接口隔离原则与单一职责原则的区别

       单一职责原则针对的是模块、类、接口的设计。接口隔离原则相对于单一职责原则,一方面更侧重于接口的设计,另一方面它的思考角度也是不同的。接口隔离原则提供了一种判断接口的职责是否单一的标准:通过调用者如何使用接口来间接地判定。如果调用者只使用部分接口或接口的部分功能,那接口的设计就不够职责单一。

五 依赖反转原则

       依赖反转原则的英文翻译是 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缩写为 DIP。中文翻译有时候也叫依赖倒置原则。

High-level modules shouldn’t depend on low-level modules. Both modules should depend on abstractions. In addition, abstractions shouldn’t depend on details. Details depend on abstractions.

       高层模块(high-level modules)不要依赖低层模块(low-level)。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应该通过抽象(abstractions)来互相依赖。除此之外,抽象(abstractions)不要依赖具体实现细节(details),具体实现细节(details)依赖抽象(abstractions)。

       所谓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的划分,简单来说就是,在调用链上,调用者属于高层,被调用者属于低层。在平时的业务代码开发中,高层模块依赖底层模块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实际上,这条原则主要还是用来指导框架层面的设计,跟前面讲到的控制反转类似。

       我们拿 Tomcat 这个 Servlet 容器作为例子来解释一下。Tomcat 是运行 Java Web 应用程序的容器。我们编写的 Web 应用程序代码只需要部署在 Tomcat 容器下,便可以被 Tomcat 容器调用执行。按照之前的划分原则,Tomcat 就是高层模块,我们编写的 Web 应用程序代码就是低层模块。Tomcat 和应用程序代码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依赖关系,两者都依赖同一个“抽象”,也就是 Servlet 规范。Servlet 规范不依赖具体的 Tomcat 容器和应用程序的实现细节,而 Tomcat 容器和应用程序依赖 Servlet 规范。

六 KISS 原则

6.1 KISS 原则概念

    KISS 原则的英文描述有好几个版本,比如下面这几个。

  •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 Keep It Short and Simple.
  • Keep It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不过,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它们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差不多,翻译成中文就是:尽量保持简单。KISS 原则就是保持代码可读和可维护的重要手段。代码足够简单,也就意味着很容易读懂,bug 比较难隐藏。即便出现 bug,修复起来也比较简单。

6.2 如何写出满足 KISS 原则的代码

  • 不要使用同事可能不懂的技术来实现代码。
  • 不要重复造轮子,要善于使用已经有的工具类库。
  • 不要过度优化。

七 YAGNI 原则

       YAGNI 原则的英文全称是:You Ain’t Gonna Need It。直译就是:你不会需要它。这条原则也算是万金油了。当用在软件开发中的时候,它的意思是:不要去设计当前用不到的功能;不要去编写当前用不到的代码。实际上,这条原则的核心思想就是:不要做过度设计

       AGNI 原则跟 KISS 原则并非一回事儿。KISS 原则讲的是“如何做”的问题(尽量保持简单),而 YAGNI 原则说的是“要不要做”的问题(当前不需要的就不要做)。

八 DRY 原则

8.1 DRY 原则概念

       它的英文描述为:Don’t Repeat Yourself。中文直译为:不要重复自己。将它应用在编程中,可以理解为:不要写重复的代码。

8.2 怎么提高代码复用性

  • 减少代码耦合

       对于高度耦合的代码,当我们希望复用其中的一个功能,想把这个功能的代码抽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模块、类或者函数的时候,往往会发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移动一点代码,就要牵连到很多其他相关的代码。所以,高度耦合的代码会影响到代码的复用性,我们要尽量减少代码耦合。

  • 满足单一职责原则

       我们前面讲过,如果职责不够单一,模块、类设计得大而全,那依赖它的代码或者它依赖的代码就会比较多,进而增加了代码的耦合。根据上一点,也就会影响到代码的复用性。相反,越细粒度的代码,代码的通用性会越好,越容易被复用。

  • 模块化

       这里的“模块”,不单单指一组类构成的模块,还可以理解为单个类、函数。我们要善于将功能独立的代码,封装成模块。独立的模块就像一块一块的积木,更加容易复用,可以直接拿来搭建更加复杂的系统。

  • 业务与非业务逻辑分离

       越是跟业务无关的代码越是容易复用,越是针对特定业务的代码越难复用。所以,为了复用跟业务无关的代码,我们将业务和非业务逻辑代码分离,抽取成一些通用的框架、类库、组件等。

  • 通用代码下沉

       从分层的角度来看,越底层的代码越通用、会被越多的模块调用,越应该设计得足够可复用。一般情况下,在代码分层之后,为了避免交叉调用导致调用关系混乱,我们只允许上层代码调用下层代码及同层代码之间的调用,杜绝下层代码调用上层代码。所以,通用的代码我们尽量下沉到更下层。

  • 继承、多态、抽象、封装

       在讲面向对象特性的时候,我们讲到,利用继承,可以将公共的代码抽取到父类,子类复用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利用多态,我们可以动态地替换一段代码的部分逻辑,让这段代码可复用。除此之外,抽象和封装,从更加广义的层面、而非狭义的面向对象特性的层面来理解的话,越抽象、越不依赖具体的实现,越容易复用。代码封装成模块,隐藏可变的细节、暴露不变的接口,就越容易复用。

  • 应用模板等设计模式

       一些设计模式,也能提高代码的复用性。比如,模板模式利用了多态来实现,可以灵活地替换其中的部分代码,整个流程模板代码可复用。关于应用设计模式提高代码复用性这一部分,我们留在后面慢慢来讲解。

参考文档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71771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76075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77110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77442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77444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77448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79607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ack1liu/article/details/10787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