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人如何做好能力积累

| 0x00 学习的力量

从毕业开始,数据人就要奋斗在学习的第一线上。

数据开发与Java不同,它要求一个更高的起点;数据开发与Java相同的是,成为专家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毕业伊始,数据人就要奋斗在读论文的道路上。大数据不得不讲神器的Google三大论文,你可以骂它看不懂,你可以骂自己英语不好,但是你确实要看的,不推荐你看中文版,会让你误解很多概念和词汇,还是要从英文的开始看起。MapReduce可谓是总结了大数据计算的核心:分而治之。如果觉得太难懂,吴军老师有一本《数学之美》,有一章也是说这个东西的,很简洁易懂,同时,建议码农们都读一读这本书,用科学修身养性。GFS真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啊,计算框架Spark大有Spring一统江湖的架势,但是HDFS你却找不出比它更经典的。BigTable奠定了NoSql数据库的理论基础,也是必看系列。

其次,数据人需要横向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建议看一看搜索引擎的一些相关知识,大数据源于搜索引擎,从祖宗学起来,也是一件好事,尤其是Nutch,你可以快速了解一个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随后,数据人的基础依然是写好代码,在Coding能力上也需要勤加练习,尤其是多看书,包括《代码大全》、《编程珠玑》、《算法导论》、《设计模式》与《代码简洁之道》。

在毕业的前五年中,人与人的差异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公司更看重的是个人的技能熟练度,而这些差距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学习、重大项目的练习得到快速的提升。项目的经历是痛苦的,但只要是数据人,早晚都要面对各种不合理事务的挑战,只有经历过,才能快速的成长起来。

| 0x01 实践出真知

毕业后的5-10年,是数据人的另一道坎。大部分人毕业十年后,都要遇到35岁危机的问题:我已经是一名技能熟练的工程师了,我该如何进一步的提升自我?

其实,到达35岁年龄的人,往往已经不再是强调“个人贡献”的时候了,而是到了需要强调“团队贡献”的时候。

“团队贡献”的第一点,就是要多沟通。工作中需要沟通的情况非常多,数据由于职能所属,需要与前端、后端、产品、运营等多方打交道,承接需求众多,很多小伙伴明确表示了非常不适应这种沟通方式。其实沟通的本质是信息的交换和处理,要想做到高效沟通,避免无效沟通占据了大多数工作时间,还是要把握好两点:一是提前沟通,就像数据结构中的队列一下,今早把待办事项丢到队列中,就能尽早做出工作的安排,避免等到最后才知道,免不了一顿手忙脚乱;二是不跑题,沟通的过程中抓住问题的“本质”,例如会议上是在沟通项目如何排期,但有人可能对项目该不该做提出了异议,这种情况其实就是浪费大多数人的时间。

“团队贡献”的第二点,是学会带人。团队的成绩单,不仅仅与主管的能力有关,也与所有团队成员的能力有关。这就要就主管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能力教给下属,让其他人也拥有自己工作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在带新入职员工的时候,往往看得非常焦虑,恨不能“事必躬亲”,让其他人无代码可写。长期以往,团队成员提升有限,自己也累的半死,就不划算了。根据经典的“探索和利用”理论,良好的用人方式应该如下:

  • 首选选择相信,在面临失败后,收缩信任度。
  • 查找失败的原因,提供改进意见,提升下属的能力。
  • 总是给下属机会,在恰当地时机给下属更高的挑战。 总之,苍天大树来自一颗小种子,要相信成长的力量。

“团队贡献”的第三点,是提升研发效能。数据的工作永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积极与其他组进行打交道的,这个过程中势必涉及到项目协作方式是否流畅、业务方的需求是否合理、数据同学的项目排期是否有冲突,等等。数据工程师往往面临的情况是:排期有冲突、流程太繁琐(模型、上线、测试等)、业务方需求做不了。而如何理顺这一切,非常依赖于管理者的项目管理水平。我们常常说,高层管理者也应该写写代码,其实就是要参与到研发工作的第一线,切身感受一线工程师的痛点,并与其他Leader一同,降低研发过程中的阻力,提升研发效能。

| 0x02 坚持与习惯

其实不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团队贡献,在大公司中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能够有切身的体会,并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目标。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计算机领域作为知识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就要做好一种觉悟:我们的知识要不断更新,不然就会被淘汰。因而,“小目标”只是0-1的过程,坚持做下来才是1-100的部分。

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公司就是希望你能够产出价值的,纯粹的技术独立公司很少,而大多数是希望你能够在所负责的业务上有所产出的。因而,不管是35岁现象,还是工作经历,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公司带来应有的价值。而这种竞争力,可以是架构能力、可以是带团队的能力,也可以是行业影响力。这种竞争力的构建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产出结果的,而需要长期的积淀。每个人都说,P8是一道坎,也是因为当你发现能力有缺失时,其中的Gap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弥补上的,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晋升时机。

这里从几个方面来讲一下长期积累的“核心竞争力”:

  • 从事行业的发展特点、行业趋势、竞争力分析是否有很好的洞察?行业的痛点是什么,怎样逐步推动痛点的解决?
  • 特定领域的客户中,客户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知识是否清楚,哪些产品才是客户所真正需要的?
  • 能够为自己的老板讲清楚业务的规划,从而争取到有利的投资条件?包括了资金、人力、时间规划等。
  • 作为团队的带头人,如何将业务方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行动路线图,并且让技术团队容易理解和推动完善?
  • 对于国际化的公司,英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这里推荐一些书籍,建议业余时间读一读:《系统化思维导论》、《金字塔原理》、《实现领域驱动设计》、《人月神话》等,有的书籍虽然写作年代早,但共性是相同的。别小看了每天看一会的书籍,经年累月下来,你所沉淀的知识储备,与其他人相比,会明显的厚出很多。有时候,你的竞争力,也正是一两句别人不知道的话中所体现出来的。

| 0xFF 生活是一场长跑

程序员在聊天时,经常会提到对于做基础技术同学的羡慕,认为只有Hadoop、Spark、Flink这种的才算是技术,业务的技术含量就很低。其实,从远一点的角度看,基础技术所需要的人的数量,一定是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要求也越来越高,除非是学院派毕业,不然但你遇到天花板的时候,智力的差别,并非是努力所能够弥补。业务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业务实施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业务价值能力、团队组织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弥补的,并且随年龄的增长,壁垒越来越深。

基础技术和业务应用技术必然会有不同的关注点,没有高低之分。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解,主要原因是基础技术相对成熟,有比较完整的体系,这给人一个高大上的感觉。业务应用技术相对来说,由于每个团队使用的不一样,所以成熟度参差不齐,影响力没有那么大。

人生其实是一场长跑,在哪个跑道上并不重要,开始跑的快也不一定坚持到最后,只有最后撞线的那个人,才是人生的赢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aixiaoyang123/article/details/10640887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