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阿里p8发帖:手下12个p7,17个p6,亲自写代码毫无中年危机!

微 信 扫 码 带 你 走 进

程 序 员 的 欢 乐 源 泉

程序员热议的“35 岁中年危机”,其实很多人都没搞懂本质上是因为什么而焦虑。

最近看脉脉上有阿里员工发帖称:

“今年36岁,p8,手下29个人,12个p7,17个p6,我依然写代码,没感觉有中年危机。”

截图自“脉脉”

对此有程序员示很疑惑:

“底下29个人还有时间写代码?是显得逼格高吗?”

“12个p7以后怎么办?等你这个p8自己退场,还是永远都在你手底下干活升不上去?”

也有人认同楼主的说法:

比如评论区就有今日头条员工分享,“自己也是leader,带了30多个人,也经常写代码。牛逼的人哪里都很牛逼。”

“提高自己的技术没毛病!技术管理的核心还是技术,不然怎么cover住关键点和难点,怎么服众?”

“楼主知道8和没升8之间的巨大差距。同样一件事,p8的格局大是因为懂得多维度思考问题,并知道哪个维度更重要从而达到平衡。”

截图自“脉脉”

其实到了这个年纪,大家对于职业规划要么就是在技术领域或管理方向有更高的积累,要么就是有更好的技术影响力,比如自己能做一些技术决策,从而影响其他人,以此获得成就感。

但很多人觉得会有中年危机感,我觉得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比较迷茫,对于个人职业规划的目标动作也缺少真正可度量的衡量标准。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更多可能是打基础,技术基础以及行业基础。

而在这过程中,就像楼主说的:“一看态度,出问题总是那几个人响应,都不需要等人找就能第一时间跳出来解决,这样的人绩效肯定不会差。二看能力,有的人有懒惰的资本,做东西就是快,问题少,这样的人到点走也没啥问题,也放心交给更多的活让他承担,这种人绩效也不会差”。

工作前3年的新人是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严格的学习、重大项目的历练等达到快速成长的,这个阶段是为自己做贡献。为什么有些人工作两年顶别人五年?就是这个道理。

而工作多年的程序员,大部分时候都是为团队做贡献。

年龄并不是最大的槛,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能力是否和当前阶段匹配。行业和企业对新人更宽容,而一旦工作四五年后,对你个人的衡量标准就不一样了。

除了硬知识,你还需要有软知识。团队管理、业务熟悉、客户服务等等,都得多看多学多迭代,并不简单。

比如楼主提到的“第一看机遇,大方向能有业务去拓展,否则添添补补很难有机会晋升;第二看个人能力,从技到术的转变;第三,自己可以替代产品经理,能带着一个团队走出一个方向,并且走正确,走好”。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人生大方向的选择,都压在了一个中年程序员的身上,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

上面提到的这些可能还只是其中一隅,真正想达到比较好的状态要学习的还远不止这些。可怕的并不是到了35岁中年危机就来了,而是你毕业10年后突然反应过来,原来自己早就跟其他人的进步脱离很远了,想追都追不上。

从结果倒推,其实时间还是挺紧的,很多人现在开始努力还不算太晚。或者说,只要下定决心了,任何时候都不晚。


发布了6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27 · 访问量 1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ITFile/article/details/10005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