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HashMap的底层原理(二)

基于哈希表的 Map 接口的实现。此实现提供所有可选的映射操作,并允许使用 null 值和 null 键。(除了非同步和允许使用 null 之外,HashMap 类与 Hashtable 大致相同。)此类不保证映射的顺序,特别是它不保证该顺序恒久不变。 此实现假定哈希函数将元素适当地分布在各桶之间,可为基本操作(get 和 put)提供稳定的性能。迭代 collection 视图所需的时间与 HashMap 实例的“容量”(桶的数量)及其大小(键-值映射关系数)成比例。所以,如果迭代性能很重要,则不要将初始容量设置得太高(或将加载因子设置得太低)
–摘自《百度百科》

前言

一步一步,一小步,一大步,我相信知识的积累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写此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学习。记录在此也是希望各位业界的前辈们如果发现了不正确的地方,希望您能及时批评指正,在此感谢!

本篇内容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粗略的介绍了HashMap中几个主要的基本概念。
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支持一下。如若发现了问题,也希望您能及时纠正。
本篇的内容是接着上一篇文章继续深入了解一下HashMap的扩容机制。
既然了解到扩容,我们当然离不开数据结构。JDK1.8之前HashMap由组数+链表组成,引入的链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哈希冲突(当我put的时候HashMap会将我们的key进行哈希算法,然后将此哈希值作为索引存入数组中,既然是随机生成的数就会存在概率性,当两个key的哈希相等时此时就会引入链表),在JDK1.8之后对于解决Hash冲突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默认为8)并且当前数组长度大于64时候,此时该索引上的数据转化为红黑树存储,否则还是进行扩容

JDK1.8中必须是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先看看JDK中的源码。

当链表数量达到阈值时会转为红黑树
会再次进行判断长度是否达到MIN_TREEIFY_CAPACITY
也就是说,当链表的长度达到给出的阈值8时,会调用treeifyBin方法,在treeifyBin方法中会再次进行一次判断,如果不满足最小数组长度会调用resize()方法进行扩容。
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resize(),先了解一下HashMap的扩容是如何执行的。

一、当我们put(k,v)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这是JDK中的方法。
/**
*	参数:
*		hash(key):把key进行hash计算,用来当做索引
*		key | value : 传入键值对
*		onlyIfAbsent:boolean类型,如果为true则不能对值进行覆盖
*	 	evict:如果为false表示处于创建模式。
*		onlyIfAbsent和evict是一个判断的依据不需要我们进行传参,因此我们也只需要它的用处即可。
*/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我们可以看到在put方法的内部实际上是调用了putVal()方法。

二、putVal()是如何扩容的.

实际上进行扩容操作的并不是putVal(),而是resize(),咱们在阅读源码的习惯也是逐级往下挖掘。所以我们就遵循这个逻辑。首先来看一下putVal()中是如何调用Resiz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声明两个Node数组,JDK1.8是Node 1.8之前使用的Entry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新数组,进行初始化得到数组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得到初始化数组和长度,第一次扩容
        n = (tab = resize()).length;

pubVal方法中的内容当然不止于此,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resize()的扩容机制,接下来就烦请大家往下挪一挪先看第三节的内容(若有不便,还请多多海涵.)

下面再来看看putVal方法,该方法大部分是普通的逻辑没有特别之处,注意的是在最后会再次调用resize()。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声明两个Node数组,JDK1.8是Node 1.8之前使用的Entry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新数组,进行初始化得到数组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得到初始化数组和长度
            n = (tab = resize()).length;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根据hash值获取该节点是否为空,是的话新建一个节点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Node<K,V> e; K k;
			//说明hash值入新put的元素hash相等,key相等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符合红黑树则转为红黑树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表示此处只有一个头节点
                    if ((e = p.next) == null) {
						//那么直接新建一个节点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如果链表的长度大于8,则将链表转为红黑树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更新p
                    p = e;
                }
            }
			//如果存在那么就覆盖
            if (e != null) { 
                V oldValue = e.value;
				// 判断是否允许覆盖,并且value是否为空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 回调以允许LinkedHashMap后置操作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 更改操作次数
        if (++size > threshold) // 大于临界值
		// 将数组大小设置为原来的2倍,并将原先的数组中的元素放到新数组中
            // 因为有链表,红黑树之类,因此还要调整他们
            resize(); //扩容
		  // 回调以允许LinkedHashMap后置操作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三、resize()的扩容。

final Node<K,V>[] resize() {
        Node<K,V>[] oldTab = table; //未使用put之前的原始数组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第一次初始化时为0,否则返回原始数组容量
        int oldThr = threshold; //临界值,
        int newCap, newThr = 0; //声明一个新的容量和阈值
        if (oldCap > 0) { //原始数组长度大于0
		//原始容量大于等于最大容量,则返回原数组,并且扩容临界值保持不变,否则进行扩容一倍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oldCap<<1 扩大一倍长度小于最大容量并且原始数组要大于等于默认容量
			//将临界值翻倍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
			
        else if (oldThr > 0) // 将初始容量设置为阈值
            newCap = oldThr;
        else {           
			//第一次初始化使用默认的初始容量和阈值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第一次扩容初始化阈值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threshold = newThr;
		/*
			上面的操作的结果就是以下两点
            1.如果是第一次进行put的时候(新数组):
                1.1、如果初始化的时候带了参数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那么newCap就是你的initialCapacity参数
                    threshold就是 (int)(initialCapacity*loadFactor)
            	1.2、否则就按默认的算 initialCapacity = 16,threshold = 12
            2.如果已经有元素了,那么直接扩容2倍,如果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了,那么threshold也扩大两倍
		*/
		//创建hash表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if (oldTab != null) {
			//变量hash表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临时节点
                if ((e = oldTab[j]) != null) { //如果旧的hash表当前存在节点,赋值给临时节点e
                    oldTab[j] = null;//删除旧的节点
                    if (e.next == null)//取出来的节点不存在下一个值,将该节点赋值给新的数组,并重新计算hash值作为key,e.next == null 也就是说该节点上只有这一个值,不存在链表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转为红黑树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否则维护现有的链表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do {
                            next = e.next;
                            if ((e.hash & oldCap) == 0) { //一个判断的依据,可以理解为索引位置不变,不做位移
                                if (loTail == null) //初次赋值 将桶中的头结点添加到lohead中
                                    loHead = e;
                                else //链表追加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lotail
                            }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该链表中还存在next时继续遍历
						//遍历结束后
                        if (loTail != null) {
							//在lo中的元素索引位置不变,赋值给新数组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在hi中的元素位置改变,为原始容量+原始索引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

对以上方法的解释(从上到下说 属于个人见解若有不对,希望及时指出,建议和源码一块看):

/**
*	1.
*	如果oldCap=0 说明是一个新的数组,否则是一个有长度的数组。 
*	oldTable是我们原始数组(put之前的)
*/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
*	2.
*	oldCap大于0说明是有长度的数组。
*	判断为true:原始容量大于等于最大容量,则返回原数组,并且扩容临界值保持不变,否则进行扩容一倍
*	为false:oldCap<<1 扩大一倍长度小于最大容量并且原始数组要大于等于默认容量,将临界值翻倍
*	关于位运算符这里简单说下,大佬可以忽略
*	例如:十进制的2
*		0000 0010
*	<<1	0000 0100 ->十进制4
*	<<1 0000 1000 ->十进制8
*	<<1 0001 0000 ->十进制16
*	可以总结一下以上规律:
*	移一次:2*2->移一次:2*2*2->移一次:2*2*2*2等价于
*   2*(2^1)->2*(2^2)->2*(2^3).....2*(2^n)
* 	明白这个之后对于<<1结果是扩大一倍相信应该不难理解了。
*/
if (oldCap > 0) {return "为了不占位置省略代码,可以对照上面源码看,建议用idea打开源码观看"}
/**
*	3.
*	既然是else if 说明 if(oldCap>0)为false,即:这是一个新的数组
*	将初始容量设置为阈值(此时的阈值还没有与加载因子相乘)
*/
else if (oldThr > 0)
else{
	//第一次初始化和第一次扩容
}
/**
* 4.以下重点
* 主要对if(oldTab != null){}进行说明,大致的意思在本节开始都做了注释。下面会着重说一下
* 重要的部分
*/
//原始数组不为空
if (oldTab != null) {
	//1.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转为红黑树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此处是扩容的重点,
		/**
		*	扩容之后就是将现有数组节点的内容移到新的数组中,链表的设计原则是继续上下节点的
		*	信息。那么HashMap是如何实现的呢?
		*	在此处先举个例子,我们在上面的也可以看到HashMap中的索引的计算是
		*	[e.hash&(newcap-1)]
		*	扩容之后的大小时原来的2倍,假设现在的容量是16扩容到32,原数组中的索引只会有2
		*	种可能,变或不变。
		*	不变的索引:存放在低拉链表中,也就中else中声明的
		*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低拉链表中的数据会转移到新数组中且
		*	索引保持不变
		*	变的索引:存放在高拉链表中,也就是esle中声明的
		*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高拉链表中的数据在新数组中且新索引
		*	是旧的索引+oldCap旧的容量
		*	--假设旧的节点中某个节点的hash是15,旧的容量是16.(e.hash & oldCap) == 0肯定是
		*	true为什么呢,对& 与做个说明(大佬可以忽略此处):两个都为1才是1
		*	0000 0010 ->属性2的次幂值,都只有一个高位1,其余位肯定是0.
		*	16-> 0001 0000
		*	15-> 0000 1111
		*		 0000 0000
		*	如果(e.hash & oldCap) == 0为false说明此索引的位置需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索引
		*	位置是旧的索引15+旧的容量16 = 31 位置相同
		*	在此处你能发现 [e.hash&(newcap-1)]的妙处了,为什么不是[e.hash&(oldcap-1)]
		*	假设hash此时为16,[e.hash&(oldcap-1)] = 0  [e.hash&(newcap-1)] = 16
		*	这样处理在扩容的同时解决了hash的冲突并且可以很快的计算出新的索引位置.
		*	不用纠结为什么要(e.hash & oldCap) == 0这样判断,因为你不得不承认JDK作者位运算符用的真的给跪了.
		*	在遍历结束后会将在lo中的元素索引位置不变,赋值给新数组
		*	在hi中的元素位置改变,为原始容量+原始索引
		*	
		*	再回到第二节中继续看putVal方法
		*	
		*/
		
	}
}

上一篇:深入理解HashMap的底层原理(一)粗略的介绍了HashMap中的主要变量和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帮忙一起探讨指正不足之处.

如果有不正确,希望大佬们能及时纠正,再次感谢.

发布了1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8 · 访问量 1027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0409260/article/details/10490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