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OSPF动态试验总结

OSPF动态实验总结

OSPF的技术说明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式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1】、基本概念:组播发送 标准的链路状态型协议–路由器之间传递拓扑
版本:OSPFv2–IPv4 OSPFv3–IPv6
更新方式:触发更新 存在周期性更新 30min
OSPF网络需要结构部署:
1.区域划分 2.IP地址划分

【2】、OSPF数据包:
1.hello包:用于发现、建立并保活邻居关系(每10s发送一次)。存在全网唯一的Rounter-ID,用于路由器的身份标识,Rounter-ID使用IP地址的方式表示
2.DD包(Datebase Description)
数据库描述包
3.LSR:链路状态请求
4.LSU:链路状态更新
5.LSACK:链路状态确认
【3】、OSPF状态机:
1.down:未启动协议。一旦启用协议并发出hello包之后,立即进入下一状态。
2.init:等待邻居回复的状态。若收到的hello包中携带了自己的RID,则和对方一起进入下一状态。
3.2-way:表示邻居关系建立成功。
条件匹配,若成功,则进入下一状态;若失败,仅hello包保活
4.exstart:预启动,使用假的DD报文比较RID,大者优先进入下一状态。
5.exchange:双方交换DD报文
6.loading:使用LSA/LSU/LSACK获取未知路径拓扑或者路由
7.full:邻接关系建立,收敛完成

【4】、OSPF的工作过程
启动协议后,本地设备基于224.0.0.5组播发出hello包,发现并建立邻居关系,生成邻居表;然后进行条件匹配,若匹配成功则一起进入下一状态,若不成功则仅由hello包担任10s保活使得邻居关系保活。RID大者优先进入下一状态,先交换DD包,然后再使用LSR/LSU/LSACK收集未知的LSA,生成LSDB–数据库表(LSA的集合)。
设备基于此LSDB,使用SPF算法计算出去往目标的最佳路段,生成路由表,至此收敛完成。
然后10s周期保活,30min周期比对DD。

OSPF动态实验的思路

  1. 搭建拓扑图、划分网络范围、注意有无串线、注意搭线时端口interface的选择、注意骨干区域非骨干区域的划分。
  2. 编写端口IP、配置PC:(若PC过多可使用DHCP配置,不然则手动配置)
  3. 在每台路由器上激活DHCP
  4. 若有外网,则编写缺省(分情况编写强制与非强制)
发布了11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41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5802917/article/details/10298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