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的范式

一、基本概念

好的数据库设计对数据的存储性能和后期的程序开发,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建立科学的,规范的数据库就需要满足一些规则来优化数据的设计和存储,这些规则就称为范式

设计数据库时,需要遵循的一些规范。
要遵循后边的范式要求,必须先遵循前边的所有范式要求

设计关系数据库时,遵从不同的规范要求,设计出合理的关系型数据库,这些不同的规范要求被称为不同的范式,各种范式呈递次规范,越高的范式数据库冗余越小。

二、分类

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 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 巴斯-科德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又称完美范式)。

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 在第一范式的基础 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规范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

其余范式以次类推。一般说来,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

  1. 第一范式(1NF):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
  2. 第二范式(2NF):在1NF的基础上,非码属性必须完全依赖于码(在1NF基础上消除非主属性对主码的部分函数依赖)
 几个概念:
(1)函数依赖:
	A-->B,如果通过A属性(属性组)的值,可以确定唯一B属性的值,则称B依赖于A
	例如:学号-->姓名。  (学号,课程名称) --> 分数
	
(2)完全函数依赖:
	A-->B, 如果A是一个属性组,则B属性值得确定需要依赖于A属性组中所有的属性值。
	例如:(学号,课程名称) --> 分数
	
(3)部分函数依赖:
	A-->B, 如果A是一个属性组,则B属性值得确定只需要依赖于A属性组中某一些值即可。
	例如:(学号,课程名称) -- > 姓名
	
(4)传递函数依赖:A-->B, B -- >C . 
	如果通过A属性(属性组)的值,可以确定唯一B属性的值,在通过B属性(属性组)的值可以确定唯一C属性的值,则称 C 传递函数依赖于A
	例如:学号-->系名,系名-->系主任
	
(5)码:
	如果在一张表中,一个属性或属性组,被其他所有属性所完全依赖,则称这个属性(属性组)为该表的码
	例如:该表中码为:(学号,课程名称)
	* 主属性:码属性组中的所有属性
	* 非主属性:除过码属性组的属性
  1. 第三范式(3NF):在2NF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在2NF基础上消除传递依赖)

二、案例讲解

  1. 一个普通的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范式(1NF):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

这张表里系可以分割,所以不是第一范式

  1. 第一范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范式(2NF):
	在1NF的基础上,非码属性必须完全依赖于码(在1NF基础上消除非主属性对主码的部分函数依赖)

这里表的主码是学号和课程名称,比如存在非主属性姓名对主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因此不是第二范式

  1. 第二范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范式(3NF):在2NF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在2NF基础上消除传递依赖)

这里存在非主属性系主任对学号的传递性依赖,所以该表不是第三范式

  1. 第三范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布了64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85 · 访问量 26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nanhuaibeian/article/details/10459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