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类别与性能

计算机网络(二)

学习计算机网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知识点的整理,方便我自己查找,也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

—— 计算机网络类别与性能 ——

1. 计算机网络定义与类别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计算机网络的精确定义并未统一。
    较好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解读

  • 根据这个定义:
    1. 计算机网络所连接的硬件,并不限于一般的计算机,而是包括了智能手机。
    2. 计算机网络并非专门用来传送数据,而是能够支持很多种的应用(包括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应用)。
    3. 类似于打印机不能算作计算机网络,因为它不是通用的且只能用于打印。

1.3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计算机网络有多种类别。典型包括:

  1.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2. 按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3.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
1.3.1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速率快(100M—10Gbps),误码率低(可达10e—14),范围小(1km以内)。

  •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作用距离约为5 ~ 50 公里。

  • 个人区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范围很小,大约在10 米左右。

      若中央处理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如仅1米的数量级甚至更小些),
      则一般就称之为**多处理机系统**,而不称它为计算机网络。 
    
1.3.2 按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 公用网 (public network)

    按规定交纳费用的人都可以使用的网络。因此也可称为公众网。

  • 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

    为特殊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造的网络。

      公用网和专用网都可以传送多种业务。
      如传送的是计算机数据,则分别是**公用计算机网络**和**专用计算机网络**。
    
1.3.3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
  • 接入网 AN (Access Network),它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 接入网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计算机网络,用于将用户接入互联网。

  • 接入网本身既不属于互联网的核心部分,也不属于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 接入网是从某个端系统到另一个端系统的路径中,由这个端系统到第一个路由器(也称为边缘路由器)之间的一些物理链路所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2.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2.1.1 速率
  •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 比特(bit)来源于 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 1 或 0。
  • 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 (data rate)或比特率 (bit rate)。
  • 速率的单位是 bit/s,或 kbit/s、Mbit/s、 Gbit/s 等。例如 4 * 1010 bit/s 的数据率就记为 40 Gbit/s(但实际上是4*210bit/s)。
  •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非实际运行速率。
2.1.2 带宽

两种不同意义:

  • “带宽”(bandwidth) 在频域上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 “带宽”(bandwidth) 在时间域是指单位时间通过的数据量,即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 bit/s ,即 “比特每秒”。

      在“带宽”的上述两种表述中,前者为频域称谓,而后者为时域称谓,
      其本质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其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数字信号流随时间的变化
在时间轴上信号的宽度随带宽的增大而变窄。

计算机网络类别与性能

2.1.3 吞吐量
  • 吞吐量 (throughput)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2.1.4 时延
  • 时延 (delay 或 latency) 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 有时也称为延迟迟延
  • 网络中的时延由以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
    1. 发送时延
    2. 传播时延
    3. 处理时延
    4. 排队时延
2.1.4.1 发送时延
  • 也称为传输时延
  • 发送数据时,数据帧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类别与性能
2.1.4.2 处理时延
  •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 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有本质上的不同
  • 信号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完全不同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类别与性能
2.1.4.3 处理时延
  •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为处理分组(例如分析首部、提取数据、差错检验或查找路由)所花费的时间。
2.1.4.4 排队时延
  • 分组在路由器输入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所经历的时延。
  •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2.1.4.5 四种时延产生的地方

计算机网络类别与性能
计算机网络类别与性能
※概念问题

  •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 提高链路带宽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 速度的基本单位为m/s;速率的单位为b/s,它们是不同的。
  • 对速度来说,电磁波和光波在某一种传输媒体中速度是固定值。所以不存在“在高速链路(或高带宽链路)上,比特会传送得更快些” 这种说法。
2.1.5 时延带宽积
  •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计算机网络类别与性能

2.1.6 往返时间
  • 互联网上的信息不仅仅单方向传输,而是双向交互的。因此,有时很需要知道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
  • 往返时间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 在互联网中,往返时间还包括各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 当使用卫星通信时,往返时间 RTT 相对较长,是很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2.1.7 利用率
  • 分为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目前技术水平是达不到百分之几十的)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
2.1.8 时延与网络利用率的关系
  • 根据排队论的理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

若令 D0 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 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则在适当的假定条件下,可以用下面的简单公式表示 D 和 D0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类别与性能

  • 当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迅速增加。

计算机网络类别与性能

2.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

一些非性能特征也很重要。它们与前面介绍的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关系。主要包括:

  • 费用
  • 质量
  • 标准化
  • 可靠性
  •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 易于管理和维护
发布了5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9 · 访问量 887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4867435/article/details/10454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