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03计算机网络之计算机网络性能

1 速率、带宽、延迟

1.1 速率

  1.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称数据传输速率或比特率(bit rate)。
    (1)单位时间(秒)传输信息(比特)量
    (2)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3)单位b/s(或bps)、kb/s、Mb/s、Gb/s
    (4)k=103、M=106、G==109
  2. 速率往往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1.2 带宽

  1. “带宽”(bandwidth)原本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2. 网络的“带宽”通常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bps)
  3. 常用带宽单位:
    (1)kb/s(103b/s)
    (2)Mb/s(106b/s)
    (3)Gb/s(109b/s)
    (4)Tb/s(1012b/s)

1.3 延迟/时延(delay/latency)

  1. Q:分组交换为什么会发生丢包和时延?
    A:分组在路由器缓存中排队
    (1)分组到达速率超出输出链路容量时
    (2)分组排队,等待输出链路可用
    分组交换的时延
  2. 四种分组延迟
    dproc:结点处理延迟(nodal processing delay)
    (1)差错检验
    (2)确定输出链路
    (3)通常<msec
    dqueue:排队延迟(queueing delay)
    (1)等待输出链路可用
    (2)取决于路由器拥塞程度
    dtrans:传输延迟(transmission delay)
    (1)L:分组长度(bits)
    (2)R:链路带宽(bps)
    (3)dtrans=L/R
    dprop: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
    (1)d:物理链路长度
    (2)s:信号传播速度(~2×108m/sec)
    (3)dprop=d/s
    总延迟为dnodal= dproc+dqueue+dtrans+dprop
  3. 排队延迟
    (1)R:链路带宽(bps)
    (2)L:分组长度(bits)
    (3)a:平均分组到达速率
    流量强度(traffic intensity)=La/R
    (1)La/R≈0:平均排队延迟很小
    (2)La/R→1:平均排队延迟很大
    (3)La/R>1:超出服务能力,平均排队延迟无限大!

2 时延带宽积、丢包率、吞吐量

  1. 时延带宽积
    (1)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 dprop × R (bits)
    (2)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2. 分组丢失(丢包)
    (1)队列缓存容量有限
    (2)分组到达已满队列将被丢弃(丢包)
    (3)丢弃分组可能由前序结点或源重发(也可能不发)
    丢包率 = 丢包数 / 已发分组总数
  3. 吞吐量/率(Throughput)
    (1)吞吐量:表示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传送数据速率(b/s)
    | —— 即时吞吐量:给定时刻的速率
    | —— 平均吞吐量:一段时间的平均速率
    (2)瓶颈链路(bottleneck link)
    | —— 端到端路径上,限制端到端吞吐量的链路。
  4. 吞吐量:Internet场景
    (1)每条“连接”的端到端吞吐量:min(RC, RS, R/10)
    (2)实际网络:RC,或RS通常是瓶颈。
    注:RC指接收端带宽,RS指发送端带宽,R指共享链路带宽。
发布了3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1 · 访问量 1356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762330/article/details/10449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