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故事(美团、拼多多)

(一)美团的商业模式

1.创业者大致有三种状态:

(1)老兵杀入新大陆: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用户、组织资源的经验,且具备行业感召力,起跑领先,快速圈地,速度就是收成。(eg:雷军做小米、王海军做亚朵、米雯娟做VIPKID)

(2)困局里挣扎:在一场大概率失败的败局中挣扎

(3)后发先至:选择了建立长期优势的发展战略,并且在市场发生拐点的窗口,找到破局点,后发先至。(eg:华为手机,2014年开始的荣耀互联网手机品牌和MATE系列)

2.美团——千团大战

(1)美团的时间线:从团购到外卖,跨越非连续

3.千团大战里三种模式的企业

(1)2VC模式,以拉手为代表:

(2)并购驱动模式,以窝窝团为代表:互联网讲的是连接,比的是你洞察用户,建设自己的核心能力系统,直接连接用户,黏住用户的能力。

(3)用户价值驱动的模式: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9457008 查看本文章

4.美团的思维模型

(1)这个业务的本质是什么

(2)它的阶段是什么:

(3)它的技法是什么

5.美团的核心业务模型:一横一纵的核心业务框架

(1)一纵:

在餐饮领域垂直做纵深,把底盘做厚实。不仅有前端的顺势爆发,还要储备后端的蓄势,不断的强化对这个产业的控制力。

①前端是外卖,他们内部定义为食品的新零售——超级流量的头部

②往下一环到店,比如大众点评的内容,支付,团购买单等

③再往下是针对B端的,美团做了餐饮店几乎用到一切的信息设施(电子菜单、POS机、erp等)

④食物供应链

(2)一横:

生活服务类业务的横向展开,核心逻辑:高频打低频

外卖作为头部,极其高频;用高频业务带动,可以形成流量分发,分发到电影票、酒店、门票、娱乐等领域

①美团APP上排序:先是吃的,接着是电影票,再然后是酒店

②电影票这个品类是一直产生新内容的,对用户活跃度有贡献,属于能拉动用户频率的品类,so 高频优先

(二)新商业——拼多多

1.拼多多的发展

早期用户增长飞快;之后获得B轮融资,投资方有腾讯,成为腾讯大家族成员,获得微信推广的优惠和白名单。

2.四大红利撑起拼多多

(1)淘宝商家外溢:本质其实是一个低端供应链和低消人群如何安放的问题(一切红利的根基都是人口红利,因为生意的本质就两件事,机会和体量;人口红利就是最核心的体量)

(2)团购产品的流变

从人口结构来讲,拼多多最像的不是淘宝,而是以经营尾货起家的唯品会。这是因为,对于一线城市人口来说,拼多多是消费降级,而对三到六线人来说,拼多多是消费升级。

(3)3至6线人群上网

点线面体的体正在逐步发生变化

(4)微信社交流量的崛起

3.拼多多和淘宝、京东有什么不同?

(1)公司起家的基因不同:

拼多多——食品店;淘宝——服装店;京东——电器城

一个生意要做大:一定有一个自己的一级火箭;越高频越好;

(2)用户画像不同,行为不同

第一代电商——大明用户(百度、京东的3C、携程等)

第二代电商——笨笨用户(后期淘宝、美丽说、蘑菇街等)

腾讯的流量——小闲用户,娱乐效率非常高

拼多多是把小闲用户转化为笨笨用户,然后让用户去消费

4.拼多多对微信小闲用户的转化

拼多多是限时秒杀、品牌清仓、天天领现金、现金签到、砍价免费拿等。这就意味着我没有任何需求,不想买任何东西,但突然得到这么一个东西,打开拼多多还是可以干点事情。——游戏逻辑

微信逻辑的一个规则:如果下单,就默认关注。

拼多多默认推荐抽纸,因为这是高频、消费品。靠高频的商品低价打折从而构成一级火箭。

当你有了最快速度得到用户的方法,就毫不犹豫做这件事情,一定要相信市场的力量。

5.数据

(1)熟人拼单:笨笨用户,被人拉哪个,我就买哪个

(2)开拓新消费体验:

注:24.8%的人买了之前从未用过没见过的东西,就好比团购刚开始时,很多人去了从来没吃过的五星级酒店

美团和点评合并前,用户数也明显。点评用户的场景——我在附近,想吃什么吃点好的;美团的场景——在打这里找一个自己想吃的。

如果是在超市场景,拼多多就属于特价打折区,永远有人专门在这个区域里挑他需要的东西

(3)小闲用户特有的购买习惯

注:淘宝和京东的购物习惯,93.1%来自直接搜索,再按照销量和评价来选购。拼多多则是从秒杀、特卖、清单、免单的区域去购买,这就是典型的大明用户和笨笨用户的区别。

6.开店、购买更符合移动场景的产品设计

拼多多的逻辑是:再不拼这个团就没了,而且先付款再拼团,快速促进用户当下就下单。

拼多多的开店——发一个商品,送一个店铺。不需要考虑开店的事,直接就是有啥货要卖,过程极简

电商的核心:获客、开店、供货

(1)获客:平台流量、广告流量、运营位、搜索展示等方面

社交裂变流量,利用一系列承接小闲用户的方法,让社交裂变的流量有效的在拼多多的场景里沉淀下来。

(2)开店:

拼多多不以开店为目的,以甩货为目的。

京东以品类为单位运营;唯品会颗粒度比京东、天猫要细,以品牌为单位运营。

拼多多去品类,去品牌,已货为单位运营。

(3)供货:

拼多多的去品类、去品牌化,其实是在服务笨笨用户

淘宝、京东、拼多多的业务模式区别:

(1)初始业务不一样:(视频、服装、3C)

(2)用户进入的状态不一样,大明、笨笨、小闲用户的区别

(3)商家开店速度不一样

(三)拼多多的过程原罪和未来机会

1.曾鸣教授的《智能商业》有以下几个因素:

①由算法驱动,是货找人

②C2B,用户定义

③体验的平等

2.李善友教授的颠覆式创新,三条曲线:

(1)第一条曲线是诺基亚:遭遇了非连续性,没有突破和通讯运营商构成的价值网

(2)第二条曲线是苹果:与互联网服务者一起构成了价值网

(3)第三条曲线,颠覆式创新:小米

社会能力一定会进步,把成熟的技术和能力拿回来,然后降低成本,提供给更广谱的用户,这就是颠覆式创新

消费升级的时代,世界不断被重构,成就你的是你的价值网,谁需要你吗,谁依赖你,这才是这件事情的本质。相信市场的力量,建立独立判断(因为产品链接的就是过去和未来),颠覆式创新。

发布了4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46 · 访问量 3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Y_star1/article/details/10073585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