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魔法传说

古代欧洲魔法传说
 古代欧洲魔法传说 
2012-01-15 12:24提问者:匿名|浏览次数:716次
有没有书比较全面地描述古代欧洲魔法传说中各种咒语、魔法物品和生物的,最好能在深圳图书馆里找到
我来帮他解答
满意回答
2012-01-15 13:29
  能不能找到我不知道,给你一个目录,一找找看吧。
  首先,是欧洲中世纪最著名的7大魔法书籍
  1、所罗门的钥匙
  《所罗门的钥匙》(The Key of Solomon)
  在犹太人的传说中,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由于得到了天使书写的《罗洁爱尔之书》,获得了自由召唤和操纵恶魔精灵的能力。这本书记载了召唤的规则和咒语,但是这本书实际上是中世纪的术士们所撰写,和所罗门王毫无关系;并且书中记载的魔法鼓励杀生祭祀,属于所谓的“黑魔法”。据称现在保存最古老的该书为十四世纪的手誊本。
  《所罗门的小钥匙》(Lemegeton)
  一本重要的恶魔学文献,最早出现在17世纪初。该书的史料性比较强,分为四部。其中第一部记载了所罗门王有关召唤地狱72大恶魔的方法,而这本书实际上也是术士和恶魔学家的作品,和所罗门毫无关系,其中大部分的恶魔形象和典故抄袭自圣经的一部伪典《伪以诺克书》。
  但是书中有关恶魔的记述可以引申到被教会禁止的一些古代传说和非基督教神话的典故,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医学和矿产方面的知识。而第二部则记载召唤四方怪兽的方法;第三部记载星象学和黄道十二宫的天使传说;第四部记载召唤天使和呼唤蜡像的咒语。
  目前认为该书也只有第一部是中世纪写成,后三部应该并非原本。
  2、罗洁艾尔之书
  《罗洁爱尔之书》(The Book of Raziel)
  这本书的名字源自圣经外典《以诺克书》中记载的《Sefer Raziel》一书,传说为七大天使之一罗洁爱尔(Raziel)撰写,记载了宇宙一千五百种知识,《以诺克书》宣称罗洁爱尔由于同情即将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将书赠送给他,后来书被嫉妒的天使夺去并扔进海里,最后上帝派遣暴力天使拉哈夫(Rahab)把书取回;故事后来又讲道这本书被赠给贤者以诺克,后来送给了诺亚-他根据书中的知识建造了方舟,最后这本书被所罗门王得到,之后的下落不明。从诺亚那一段技术来看,这书要是存在,说不定是机械工程学的入门手册呢。
  3、Arbatel
  目前可称为内容最为完备的魔法书,被恶魔学者维特(Waite,1876`1942C负有盛名的恶魔学研究家)盛赞为“恶魔领域的超值论文”。它记载了有关奥林匹亚众神的传说、咒语和符号、纹章学知识,也包括天使、恶魔传说和作者杜撰的鬼神分类学以及魔术、神秘学。
  但是这本书的现存本并不完整,原本各部分散布在世界的八个地方。
  4、大魔法书(Grand Grimoire)
  也是一本著名的魔法书,主要记载天使的传说和召唤天使的内容,也记载有恶魔召唤的内容。
  5、《魔法大全》(Hep*****eron)
  十七世纪初叶印刷的传统魔法书,主要记载了一些“天使外表的恐怖恶魔”的传说和召唤术。
  6、《地狱辞典》
  1818年,法国记者西蒙·科兰以科兰·戴·布兰西的笔名撰写的这本书籍在很大程度上勾起了当时人们对恶魔迷信的兴趣。科兰(1794~1881)并非恶魔学家,在该领域并无很深的造诣,但其人相当博学并且受到中世纪恶魔学家约翰·威尔(Johann Weyer,1515~1588)的影响,所以也不能说他完全是个门外汉。
  科兰以半吊子的知识所书写的《地狱辞典》继承了威尔的理论,为地狱描述出和人间相似的行政结构,恶魔们各司其职,甚至还有搞笑般的驻各国恶魔大使。很多学者指责《地狱辞典》低级庸俗、胡编乱造、是扰乱恶魔学的糟糕作品,但是仔细想想,那些所谓正统的魔法书那个不是胡编乱造的产物呢?也正因为作者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贯汇文中,所以该书虽然没有什么文献性、但是读来相当有趣,简直可以称为西方的山海经。这本书中,也穿插了一些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看法,比如地狱帝国派驻到英国的大使竟然是代表“贪婪”的大恶魔莫蒙-这无疑是对英国的商业主义的讽刺。
  《地狱辞典》关于恶魔的解说基本按照威尔的理论进行。而到了1863年发行第六版时,加入了550幅彩色木版插画,插画由画家M·L·布尔顿创作-此公对恶魔学和术士的那套理论一窍不通,这些恶魔的形象完全按照一些传说的描述或他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这些表现力和视觉效果极强的插画对近现代恶魔传说文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很多神魔影片的恶魔造型都来自《地狱辞典》的这些插图。
  7、19世纪末
  19世纪末英国的术士团体(秘密结社组织)“黄金之晓教团”(HemeticOrderoftheGoldenDawn)结合喀巴拉教义和魔法书,是一个著名的用魔法和魔术研究宇宙秘密的唯心主义团体。该团体制订了一种召唤四大天使的魔法仪式。
  不过,这七本书基本上很难找到,是比较神秘的书籍而且多失传了,就算有,恐怕也是英文或者拉丁文的,没有一定的外语功底是看不懂的。
  然后是一些网上搜到的,网友知道或看过的魔法书籍。
  《翠玉录》
  《雷蒙盖顿》
  《大天使拉结尔之书》
  《地狱词典》
  《亡灵书》
  《金枝》
  《大魔法书》
  《魔法大全》
  《秘密之书卡巴莱恩》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写上来了。如果楼主想了解多点,或者想了解一些上面书籍的简介,请移步至下面的网址。里面都是网友分享的魔法书籍的简介。
   http://tieba.baidu.com/f?kz=828037195
参考资料: http://tieba.baidu.com/f?kz=828037195
《翠玉录》——炼金术誓词
(2006-11-16 17:10:54)转载▼
分类:转贴
  公元前1000年前后,一篇意外发现的简短而神秘的文献给中世纪人们的思想造成极大的震撼。人们认为,此文蕴涵了一门博大精深的学说的全部秘诀,而这门学说与宇宙同样古老。
 
  据史书记载,该文献通过一本阿拉伯文古抄本的拉丁文副本得以流传,而古抄本是以离奇的途径流入欧洲的。现代研究确定,它的源头来自埃及,在4世纪被抄成希腊文。
 
  围绕这篇文献出现的传奇数不胜数。最著名的一则说,该文献的作者在叛乱天使失败的当天,将它刻在从路西弗(Lucifer)前额落下的翠玉上,这就是人们称之为《翠玉录》(Table d’Emeraube)的由来……
 
  无论是从前还是今日,世上都存在炼金术誓词一说。由于这种学说的奇特形式,西方称之为练金术。如同往昔一样,现在用火操作的炼金术士在奥义传授仪式上,也要面对着这份誓词宣誓。
  炼金术
  炼金术是中世纪的一种化学哲学的思想和实践,是当代化学的雏形。其目标是将一些基本金属转变为金子,发现万灵药及制备长生不老药。现在的科学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直到19世纪之前,炼金术尚未被科学证据所否定。包括牛顿在内的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曾进行过炼金术尝试。近代化学的出现才使人们对炼金术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
 
  西方的炼金术
 
  早期的炼金术者的生活时代是从公元一世纪到五世纪。西方最早的炼金术著作是伪托德谟克里特的名字写的(约公元100年)。西方炼金术认为金属都是活的有机体,逐渐发展成为十全十美的黄金。这种发展可加以促进, 或者用人工仿造。所采取的手段是把黄金的形式或者灵魂隔离开来,使其转入贱金属;这样贱金属就会具有黄金的形式或特征。金属的灵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种灵气,主要是表现在金属的颜色上。因此贱金属的表面镀上金银就被当作是炼金术者所促成的转化。
 
  炼金术者所采用的一个相当普遍的方法是把四种贱金属铜、锡、铅、铁熔合,获得一种类似合金的物质。然后使这种合金表面变白,这样就赋给它一种银的灵气或者形式。接着再给它加进一点金子作为种籽或发酵剂使全部合金变为黄金。最后再加一道手续,或者把表面一层的贱金属蚀刻掉,留下一个黄金的表面,或者用硫磺水把合金泡过,使它看上去有点象青铜那样,这样转变就完成了。
 
  另一种为早期炼金术者加以广泛传播的思想,是一种更原始的观念,即金属是两性生殖的产物,金属本身就有雌雄之分。这种观念在伊斯兰教和中古炼金术里的地位比较重要。
 
  自公元12世纪起,基督教盛行的西方开始翻译阿拉伯和希腊著作,包括炼金术文献。希腊炼金术对欧洲的影响远不及经过了系统化的阿拉伯炼金术所产生的影响。炼制黄金是欧洲炼金术的主要目标。欧洲学者根据伊斯兰炼金术的理论,作了大量实验。虽然不可能成功,但为化学的发展与出现积累了大量知识。
 
  伊斯兰的炼金术
 
  伊斯兰炼金术体现了一种关于本质的哲学,它与古希腊赫尔墨斯的哲学和中国的炼金术,以及关于矿物和金属转变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关系。伊斯兰教历史上,穆斯林学者对炼金术的效能长期争论不休。正统的宗教学者大多反对炼金术,而多数自然学科的学者,尽管他们也不相信一般金属能变成黄金,却接受了炼金术的基本观点。著名的伊斯兰医学家伊本·西那在他的《治疗书》中关于金属构成的学说,便是以炼金术的理论为基础。
 
  穆斯林最早的炼金术者是倭麦亚王子哈立德·伊本·叶基德。8世纪初,炼金术甚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贾比尔·伊本·哈扬。他的著作《七十本书》和《平衡书》,被视为伊斯兰炼金术的基础理论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关于炼金术最重要的文献。穆斯林医生兼炼金术拉齐被誉为将炼金术发展为古代化学的奠基人
 
  中国的炼金术
 
  炼金术在中国古代叫炼丹术。
 
  中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药。汉武帝本人就热衷于神仙和长生不死之药。到了东汉炼丹术得到发展,出现了著名的炼丹术家魏伯阳,著书《周易参同契》以阐明长生不死之说。继后,晋代炼丹家陶弘景著《真诰》。到了唐代,炼丹术跟道教结合起来而进入全盛时期,这时炼丹术家孙思邈,著作《丹房诀要》。这些炼丹术著作都有不少化学知识,据统计共有化学药物六十多种,还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
  影响
  
  炼金术经过现代科学证明是错误的。但作为近代化学的先驱在化学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炼金术,人们积累了化学操作的经验,发明了多种实验器具,认识了许多天然矿物。炼金术在欧洲成为近代化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西方炼金术
  西方的炼金术,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亚历山大城。这座以亚历山大大帝之名命名的城,位于埃及尼罗河入海口,是个繁华的城市,有很多民族杂居在一起。
  埃及人的冶金技术很发达(比中国都早哦),这是炼金术产生的基本条件。不过埃及工匠们都很实际,虽然也会偷偷往黄金里掺点黄铜,以次充好,赚点不义之财,但还没有直接把黄铜变成黄金的妄想。希腊人在与埃及人的交往中发现了这一点,再加上希腊人的哲学思想中原本就有关于金属转变为黄金的理论,于是,炼金术产生了,只是单纯的想把普通金属变为黄金,还真是实际啊。
  炼金术的基本思想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学说(地水火风),各种元素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不完善的金属(铜、铁)终究会转变为完善的金属(金),炼金术就是要让这个转变的过程加速。
  顺便说一句,这个四元素学说在西方相当有基础,很多传说都是用这个学说来解释世界的组成的,《玛丽/艾莉》中的物品也是按照这个来分类的。
  前面说过,这个亚历山大城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当然不仅仅是埃及人和希腊人在做炼金术士,各个民族的人都拿出他们的神话来为炼金术尽一份力。
  结果炼金先得祭天求神,念咒驱鬼,还要符合神秘的仪式,总之是玄之又玄,一个不注意就会失败。其实呢,那时候炼金的基本方法就是把普通金属混合熔炼,得到黑色合金,再加入水银让它转白,再用硫化钙溶液让它变黄,再洗干净就行了。
  
  这样炼金术炼出的黄金,当然也并不是真金,大量制造之后,终究会引起市场混乱。这时的亚历山大城隶属于罗马帝国,这个注重军事的帝国对经济和知识不怎么重视。公元四世纪,罗马皇帝整顿金融市场,炼金术由于制造了大量伪金而被取缔了。
 
  不过,有一部分炼金术的书籍被景教的信仰者带到了中东。
  景教是基督教的支派,既肯定神性也肯定人性,所以认为世俗的文化技术是有益的,甚至是上帝故意安排的,可以与神学共存。当时罗马的国教是正统的基督教,不能容忍这种宽容的思想,对景教十分排斥。
  于是景教东迁到波斯。波斯的官方宗教是拜火教,不过对其它宗教也很宽容,景教教徒凭借他们的医学技术得到波斯贵族的支持,终于可以安下心来研究,炼金术又有了一点复兴的迹象。
  结果战乱发生,阿拉伯人入侵。
 
  八世纪初,阿拉伯人建立了以波斯为中心的大帝国。阿拉伯人本身的文化十分落后,但对于接触到的先进文化就要全盘吸收,不过要翻译成阿拉伯文。那时候的阿拉伯帝国统治者,非常重视希腊人哲学著作的翻译,据说当时做翻译的报酬是与译稿等重量的黄金。不过造纸术也是在那个时候传入阿拉伯的,如果是用纸写的译稿可就亏多了,呵呵……
  到了九世纪,阿拉伯社会繁荣昌盛,丰衣足食,炼金术也进入了鼎盛时期。
  阿拉伯的炼金家中,扎比尔是最出名的。这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受到重视,在他死后,街道修建时,人们发现了他做实验的地下室,里面有大量炼金器具,还有一大块黄金。于是人们认为他掌握了真正的炼金术,他的著作成了畅销书,以至于后来有很多炼金术的书籍都假托扎比尔之名。
 
  在八世纪的时候,阿拉伯炼金术中就出现了一个新词语——丹药,是指一种点人长生、点铁成金的物质,显然是来自中国的炼丹术。在这之前西方的炼金术还只是以炼制黄金为目的。
  
  那时候的中国,正是盛唐时期,西域胡商往来频繁,炼丹的思想,也被他们传播到了阿拉伯。与西方不同,中国有足够多的成仙故事,所以中国炼金术士一开始就是以炼丹成仙为目的的,至于炼药治病,只是副业而已,如果要炼金发财,那更是俗念,至于炼伪金发横财,简直是天诛地灭,祸及子孙的。
  很多宗教都有神仙传说,但似乎只有道教相信普通人也可以通过修炼长生不老,变成神仙,所以也只有道教才有那句极有气势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样阿拉伯的炼金术中也有了炼药治病的内容,而且阿拉伯的炼金术士们还大胆猜测:丹药可以点铁成金,点人成仙,说不定也能点物成人。基督教不是说人类是上帝用泥土做的吗?希腊传说中也有用神水做的神像可以变活,所以,人造生命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炼金术士艾莉》中也有人造生命法,比如爱赛尔的人造人,还有艾莉的木鸡,好像还有“活生生扫帚”也该属于这一类。
 
  十一世纪,阿拉伯炼金术度过了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因为这时的阿拉伯帝国开始变得腐败奢靡,经济衰退,又有外族入侵,炼金术这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实践的研究性工作,是没办法在这种动荡的社会中进行的。
  这时候的西欧社会,经过数百年的黑暗,文化水平远低于东方,基督教会把内战的祸水引向他国,发起了十字军东征。他们被东方灿烂的文化震惊,尤其是当他们发现阿拉伯文化其实是以自己的祖先古希腊文化为基础的时候,长期以武为荣,忽视学习的西欧人忽然感到对知识的渴求。
  于是炼金术又传入西欧。
 
  十三世纪中叶,几位意大利医生根据阿拉伯炼金术士的方法,从葡萄酒中提取出一种“能够燃烧的水”,其实就是酒精。阿拉伯人虽然能制造,但由于伊斯兰教是禁酒的,所以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对于西欧人,却是非常新鲜的东西,由于饮用之后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大概之前的葡萄酒都没有让人醉得这么厉害),人们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生命之水”,炼金术掀起了热潮。
  西欧没有“肉身不朽”的神仙说,所以他们对“长生不老”的兴趣远不如对“点铁成金”的兴趣大。西方的炼金术士称丹药为“哲人石”(Philosopher's Stone)。炼金术士认为金是完美的金属,其他金属都是有缺陷的,而圣人的石头是能够治疗疾病的,当然也能治疗有缺陷的金属,让它们变成完美的黄金。
  当时的皇帝和教会,对炼金术十分支持,毕竟是个发财的好手段啊。西方炼金术进入鼎盛时期。
 
  《炼金术士玛丽》中,玛丽的最好成绩,就是做出令英格丽老师大吃一惊的贤者之石,当时我还以为这贤者之石不定有多么圣贤的作用呢,但是游戏到此结束了。在《炼金术士艾莉》中,才说明这贤者之石只是点金石而已,而且,那个靠点金石发大财的结局,也并不能算一个好结局。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魔法石,也是指这种点金石,同时还具有令人长生不老的功能,对于黑巫师来说,还是这种功能更重要。
  可是,这个哲人石到底是什么物质呢?据说是一种红色的石头,大概是其中有汞元素吧,但是它的炼制方法十分神秘,当然不可能流传于世了。
 
  总之,炼金术们的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就。他们深入探求物质的组成原理,并且力图用实验来验证。炼金术向科学靠近的倾向,使教会十分不安,毕竟这种思想是会危及到对上帝的信仰。
  于是炼金术成了“妖术”,毕竟炼金术也有一条炼伪金的小辫子抓在人家手里。
 
  十四、十五世纪,是教会统治的黑暗时期。
  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的禁锢被打开,科学技术都有新的发展,古老的炼金术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奇人——帕拉塞尔苏斯。他是个医生,但是性格狂放,到处都找不到固定的工作。他给了炼金术一个新的定义:不只是炼金,只要是炼制纯净的物质或者有益的产品,都是炼金术。这下子,矿工、药剂师、甚至厨师都可算是炼金术士了。
  由于帕拉塞尔苏斯是个医生,他认为炼金术的主要工作应该是炼药,而且,他把炼金术的地水火风四元素理论,改为硫汞盐三元素,其中硫代表可燃的气体,汞代表流动的液体,盐则代表坚固不腐的固体。这个八成是来自中国的炼丹术,在中国炼丹术中,硫和汞历来被称为阴阳大药,是炼丹的基础。只是帕拉塞尔苏斯在其中又加入盐元素,可以更加完美的解释化学反应。
  根据这个理论,人体生病是因为体内的三元素失去平衡,需要用矿物药品来调和。在这之前,医学界盛行的是体液平衡理论,药品以“液体”丰富的动植物为主。帕拉塞尔苏斯的理论使医生开始以矿物药为主,这是医药化学的开端。
  帕拉塞尔苏斯学派的医生们开始尝试各种从矿物中炼制的新药,当然也免不了很多失败,治死不少人,以至于被传统学派的医生叫做杀人的医生兵团、造毒药的恶魔。
  不过帕拉塞尔苏斯学派的医生们渐渐掌握了各种矿石药的药性,由于他们抛弃了传统的“万灵药”观点,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终究还是不断克服了各种疾病。
 
  十七世纪,他们的称呼由炼金术士(Alchemist)变为化学家(Chemist),炼金术(Alchemy)也变成了化学(Chemistry)。所以,现代化学中的很多符号,其实都是起源于炼金术的,比如化学方程式中用于表示加热的那个三角形,就是炼金术中表示火的符号,同样还有一个向下的三角形,是表示水的。
  当然由炼金术到化学的转变也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这期间有无数的学者研究、推测、验证。总之,终于,神秘莫测的炼金术变成了井井有条的化学。
文章引用自:网络
《翠玉录》新译及阐述(转)  
2009-07-21 21:15:38|  分类: 好文共享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吾曾入幽窟,觅得翠玉书。授自墨丘利,真实不妄语:
(When I entered into the cave,I received the tablet zaradi,which
was inscribed,from between the bands of Hermes,in which I discovered
these word:Its true without lying, certain & most true
                                                                    作者  颜浩
    据说智慧的源泉赫耳墨斯传授了关于炼金术的主要原则,刻在一块祖母绿玉板上,称为《翠玉录》(Emerald Tablet,或Smaragdine Table)。在中世纪,炼金术士们的工作间,都会挂着一份翠玉录的文字,这是他们所需的最终指导。但我阅读全文,深表怀疑。翠玉录描述了世界的起源和构造方式,阐述了太一大道的演化规律,与一般意义上的炼金毫无关系。炼金术士把它解读为如何制取神秘的哲人之石(Philosopher's Stone),凭借它制造纯金或者灵丹妙药(Elixir),这是把象征说法当作现实真相,是人类中经常发生的愚痴现象。《翠玉录》及其指导下的炼金术其实本来是哲人们用于寻求智慧开悟、提升个人精神层次的思想和方法。
据说在公元前1350年,人们在埃及的一座金字塔下的一个密室里首次发现了翠玉录。
  下面是科学家、炼金家牛顿翻译的版本,以及流行的中文翻译:
  当我走进洞穴,我看到了一块翠玉,上面写着字,那是从赫尔墨斯的双手间被书写出来。从那里我发现了以下这些文字:When I entered into the cave,I received the tablet zaradi,which was inscribed,from between the bands of Hermes,in which I discovered these word:
  真实不虚:Tis true without lying, certain & most true: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依此成全太一的奇迹。That wch is below is like that wch is above & that wch is above is like yt wch is below to do ye miracles of one only thing.
  万物本是太一,藉由分化从太一创造出来。And as all things have been & arose from one by ye mediation of one: so all things have their birth from this one thing by adaptation.
  太阳为父,太阴为母,从风孕育,从地养护。The Sun is its father, the moon its mother, the wind hath carried it in its belly, the earth its nourse.
  世间一切完美之源就在此处;其能力在地上最为完全。The father of all perfection in ye whole world is here. Its force or power is entire if it be converted into earth.
  分土于火,萃精于糙,谨慎行之。Separate thou ye earth from ye fire, ye subtile from the gross sweetly wth great indoustry.
  从地升天,又从天而降,获得其上、其下之能力。如此可得世界的荣耀、远离黑暗蒙昧。It ascends from ye earth to ye heaven & again it desends to ye earth and receives ye force of things superior & inferior. By this means you shall have ye glory of ye whole world & thereby all obscurity shall fly from you.
  此为万力之力,摧坚拔韧。Its force is above all force, for it vanquishes every subtile thing & penetrates every solid thing.
  世界即如此创造,依此可达奇迹。So was ye world created. From this are & do come admirable adaptations whereof ye process is here in this.
  我被称为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因我拥有世界三部分的智慧。Hence I am called Hermes Trismegist, having the three parts of ye philosophy of ye whole world.
  这就是我所说的伟大工作。That wch I have said of ye operation of ye Sun is accomplished & ended. 
    我不清楚配译的中文出自何人之手,但至少对应英文,已经有多处错讹。为了准确传递至少是来自牛顿的信息,我尝试以五言律诗的形式予以重新翻译如下:
        吾曾入幽窟,觅得翠玉书。授自墨丘利,真实不妄语:上下自相似,大道唯太一。太一生万物,造化在分离。太阳如其父,太阴当其母。运载凭长风,收藏靠大地。太一如宗祖,完美创此世。全能毕竟日,一切皆土归。土从火化生,演绎愈精细。造化钟神秀,奇迹堪沉迷。考量天与地,诸般名与色。开悟于万物,殊荣临普世。尔若参悟透,无明俱飞起。天道擒万力,巨细悉无遗。创世之奇迹,可叹为观止。我冠天地冥,三界大智慧。所述之功业,皆赖太阳力。
        我们可以推想数千年前的作者,一位抄写员(古埃及的透特神是其原型)为了让真理流传下来,把它雕刻在万年不腐的祖母绿石板上,储藏在洞穴里。后世有缘人深入洞穴,发现了这个石板,然后转抄出来,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全文内容。这里已经呈现一个人类文化传承的典型情境:铭刻和深藏。以一种主动漫灭的放式,通过无意识的渠道,在后世呈现出来。这个典型情境本身就与人类的记忆功能十分相似。而抄写复制,传递信息,则是“铭刻和深藏”的局部工作,但与整体相似。这样的工作不仅因循了大道演化的规律,而且推动了大道演化的进展,并包含在大道演化的环节里,乃是自发的觉悟。抄写复制的是“透特”,传递信息的是其子赫尔墨斯,在罗马被叫做墨丘利。赫尔墨斯被称为智慧之神,是邮递员的原型。
        以下,我来陆续阐述《翠玉录》全文,诸位不必为经文所迷惑,道理其实很简单。
第一章  上下自相似,大道唯太一
(That wch is below is like that wch is above & that wch is above
is like yt wch is below to do ye miracles of one only thing.)
 
 20051115192516336.jpg (9.01 KB)
2009-5-12 21:24
       分形几何的创始人曼德尔布罗特(B.B.Mandelbrot)研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1980年他发现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集合,他发现整个宇宙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构成自相似的结构。我不确定他是否读过《翠玉录》,但他的发现过程作为一种结果吻合了前文所说的“铭刻与珍藏”典型情境的走向。使得古老的发现被再次发现。在他之前,很少有人能如此精确而系统地描述宇宙的构造方式,除了古代中国人提出的《易经》象征体系。曼德尔布罗特先生成了赫尔墨斯在这个时代最好的驿站之一。
        什么叫自相似结构?我们日常可以观察到大量的事实,比如一个大树与它的枝丫、叶脉,一座山脉和他的山峰,海水的涟漪与巨浪,从宇宙星系到原子核,他们的结构都是相似的。自相似是一种局部和整体的形态相似。曼德尔布罗特把这个现象抽象为几何模型。然而,这种自相似结构并不仅仅在物质的层面发生着,在人类精神产品中也可以被观察到。比如社会的组织方式,基层组织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对口相似职能,不同行业相似的管理序列,文章与它的段落乃至文字之间,也存在着自相似结构。一个人的细胞蕴藏着这个人全部的生命信息,而他的人格中蕴藏着他一生的命运信息,从他的日常行为、梦境、精神产品可以知道他的人格发展状态。
    《翠玉录》中所说的“below”、“above”,指的就是这种自相似结构中上下不同层次组织结构上的相似性,并非同一层次意义上的相对位置的上下。在同一层次上相对位置而言,上下左右是完全可能显得不一样的,比如树冠和树根,左边沙滩右边大海,里面是书外面是包,清朝下来是民国,等等。恰恰也是这些现象在屏蔽我们的意识,掩盖了自相似结构,并因此使得世界丰富多姿。但透过这些现象,在原子的层面、细胞的层面、功能的层面、感受的层面……我们依然可能会看到上述相对位置的差异被纳入宏大的自相似结构中去成为局部。
 自相似结构,就是太一大道的演化和表达的基本结构,任何其他的结构最终都是来自最初的自相似结构的演绎和堆砌。
    太一是什么?在这里,不是简单的“one only thing”能囊括的,在这里我们只看到了英语的简陋和局限。不过,在最高处,太一的确是唯一的事物,是整个宇宙的根源,同时又是整个宇宙本身。太一和宇宙是近义词。当我们说宇宙的时候,更多倾向于客观物质的层面,当我们说太一,则更多倾向主观意识层面,但他们所指基本相同。太一是一个中国词汇,是“最早的唯一事物”的汉语象征。当其混沌未分,被称为无极,当其诞生的刹那间被称为太极,太一就是无极而太极。当太极分化演绎,太一就是道,即演化的规律。太一是唯一的,是无极、太极、道的统称和同义词。在这个层面上四个概念无差异,无分别,但并不妨碍如下表达:太一是无极、太极、道的三位一体。现在我们看到语言象征的局限性了,浑一囫囵的东西硬是给分开成了四个(别介意,下一章会谈到这点),其实这是我们人类意识的特点决定的。意识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只能在特定时间和特定方向上去关注事物的某个侧面,回溯到“最早的唯一事物”(其实这个短语是第五个表述了)也不例外。
    正是这种语言象征的局限性,使得天主教表述的“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所要传递的关于太一的信息被错误理解而成为奥秘。这种情况跟人们对同样传递太一信息的炼金术的理解是相似的。在对上古神话的理解中,相似的情形再次出现了。好,我已经一再提到了“相似”,所以这就是太一之道,经过一条“错误”的渠道传承下来。在绪论中,我们提到过“铭刻和深藏”的典型情境,可见神话和宗教也是如同翠玉一样的载体。
    以上载体是诉诸人类认知的,古人,或许甚至是上一届智慧生物,以这样的方式传递太一之道。然而真相是,太一之道根本就无需这样费尽心机来记述和流传。所谓神秘,其实就是人类心智对太一的视若无睹。太一在在处处,在人们身边每一件事物身上发生着、演化着,在一棵树上、一根钉子上、一件事情上、一段感情中……。这是一个自相似结构:一事物的诞生为无极而太极,发展变化中自然呈现两仪、四象、八卦……。中国人直接用非人格化的混沌、太一、无极、太极、道、阴阳等概念来表达和传承太一之道,相对于古希腊人用该亚、乌拉诺斯、宙斯、赫拉、赫尔墨斯等人格化的神来表达和传承,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蒙昧气息。但并不表明中国人的做法就已经打破了“铭刻与深藏”的原型-象征格局。语言和文字作为媒介本身也是隔离,尤其对于不识字的人、不理解的人。此外,读《周易》经文,你是什么感觉?更为甚者,古代中国还有很多高人方士根据《周易参同契》的指导苦苦炼丹,服毒自杀呢!
第二章  太一生万物,造化在分离
(And as all things have been & arose from one by ye mediation of one: so all things have their birth from this one thing by adaptation.)
 
 Fractal_Broccoli.jpg (7.6 KB)
 
当我们在太一、宇宙、无极、太极、道、上帝等概念上盘桓的时候,我会感受到一种想要从粘滞中挣扎出来的焦虑。我要与它分开以便看清它。这是分离的力量在我身上起作用。世界的变化就是通过这种分离功能而日益复杂精细的。同一件事物既是在同样的语言中也会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述,更何况全世界有上千种语言呢?这本身体现了太一生生不息的特点,而在每一次新的变化中,人们赋予了同一事物不同的外延,并逐渐丰富和修改了它的内涵,使得原始的意义被曲解,潜入无意识中储存起来。
天主教的“上帝”就是这样一个词汇,它的人格化(上帝依自己的形状创造了亚当,又以亚当的肋骨创造夏娃,其本意是一种自相似的分化而已)使得它逐渐远离了“太一”,并被长期投注人类的热爱、崇敬和畏惧而成为人类心理原型,其万能性甚至表现在可以后悔,这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特点,与动物的改变策略形似而神异。但太一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演化,从不退缩,它所包含的人类心理中的后悔,在基本的生物化学层面上依然是通过亚原子极化形成矢量开始的,与人类心理中的憧憬无异。人类不能因为后悔而真正退回原处,只能到达一个与原处相似的新处,瞧,还是相似。但这个例子里,太一因为披上了上帝的外衣而被“隐藏”了起来,似乎偏离了原意,然而其本质却是“太一”这个概念在人类意识领域里的分离演变而已。
万物都出自太一,是太一的局部。太一就仿佛一棵大树,枝丫和树叶如同万物。太一生万物的机制就是分离、分化。本质上是分离,从太一的整体中分离出来。易经的模型描述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自相似结构的分离过程。这个模型可以用来考察各个不同层面的不同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无不吻合。
    也许有人会提出反对,说聚合过程也是太一的进展过程之一,没有聚合哪来的星体,没有聚合哪来的群众运动、战争,没有聚合就没有银行……然而仔细考察,你会发现任何聚合都是分离的结果,并为进一步分离提供起点。比如宗教的兴起,是一些相似信仰的人在传道者的组织下聚集起来,同时意味着他们从人群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体,紧接着,宗派就会产生并彼此开打。聚合是作为分离的亚过程而存在的。是同一层次处于无极状态的相似个体的极化,太极从这里产生并开始分化为阴阳两仪。所谓聚合就如同大树分出一个树枝。
第三章  太阳如其父,太阴当其母
(The Sun is its father, the moon its mother,)
 
 11ad7d211c5.jpg (8.66 KB)
2009-5-16 00:46
        就我们目前的科学知识而言,物质宇宙中万物的产生,说太阳为父、月亮为母,显然并不符合事实。因此,太阳和太阴在这里并不能当作具体的日球月球来看,而应理解为象征。太阳指太一的阳性一面,太阴指太一的阴性一面,是原型意义上的概念。日球是我们人类感受到的太阳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象征,月球则是我们人类感受到的太阴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象征。我们在用象征来代表难以言说的原型。原型意义上的太阳和太阴彼此共生,是先天和纯粹的。而他们的象征物日球和月球其实都具有阴阳两面并且彼此独立。因为它们相对于原型来说是后天的、从太一中分化出来的物质星球。但以地球古代居民的眼光来看,没有比日球、月球更为接近太阳、太阴原型的象征了。在今天,也许我们可以说,宇宙中心大爆炸残余的高热类星体或者银河系比日球大N多倍的恒星更像太阳,而黑洞更像太阴。但这并无必要。在太阳系里,日球承担了太一阳动不息的功能,化育万物,一些像月球一样宁静的因素起到了包容涵养的功能,这就足够了。在人类的灵性和精神的层面,太阳太阴的象征已经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不会因为物质世界的新发现而被动摇。太阳和太阴可以作为象征类别的代表来看,在这个意义上,恒星归于太阳,黑洞归于太阴。
        这样,《翠玉录》的这句话就好理解了。太一的能量要释放形态要分化,前面说过,是必然而且不可逆的(用热力学原理来阐述是熵增的过程)。太阳代表了太一绝对的分化趋势以及分化的方向,是稳态的打破,太阴代表了太一的存在以及相对的稳定,是分化的基础。用父母来类比,就是父亲代表主动积极促进变化,母亲代表被动消极保守现状,但两者谁也离不开谁。太阳和太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了太一分化的波动节奏和阶段形式。太一分化的自相似结构就是在这种波动节奏和阶段形式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对此,《易经》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做了描述。我们举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比如一根藤上的瓜,其先天部分就是花朵时期,此时的太阳是花粉,太阴是花蕊。受精后花萼开始了瓜的后天发育阶段。太阴的力量决定它长成什么形状,代表遗传稳定性、本质上的规定性。太阳的力量则决定它长起来,长多大,代表营养推动达到的可能性。再比如一部文学作品的诞生,在先天,太阴代表文化生活母体的特征,太阳便是作品的构思立意。在后天,也就是动笔的一刹那开始,太阴代表作品的立意构思,太阳代表每天进展的写作。太阴中的太阳代表立意构思在写作过程中的调整,太阳中的太阴代表写作的停顿和反思。太阳和太阴是太一分化中的两大状态,绝对的动和相对的静不仅相互渗透,而且循环交替。
        我们可以看到,太阴的特点象水,平静稳定,太阳的特征象火,跃动变化。水相与火相,正是太一的两面性。从物质宇宙的角度来看,宇宙大爆炸,无极而太极的刹那,正是兼具水相与火相的高温宇宙汤阶段。水相代表其物质形态的存在即液态,火相代表其迅速的扩张和炽热。两相之间的分化与转换是有波动节奏的,这也是今天的光波和宇宙背景辐射的特点。这个特征在太一后续的分化得到了自相似的复制。先天太极理论讲天地定位水火相对,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几乎在这个刹那的同时,风相和土相也诞生了。风相代表火相与水相之间高速分离形成的气态虚空,土相代表了火相与水相分离中节奏性回归所形成的固态(最初为氦核,质子)。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所谓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其实,是太一的四大性状。用周易符号来表述,如图所示:

 风轻上飏,土重下坠。阳动为风火相推,阴守为水土相接。
        至此,我们从太一里分化并确立了太阳、太阴、水、火、风(气)、土等形态和性状。
第四章  运载凭长风,收藏靠大地
    (the wind hath carried it in its belly, the earth its nouse.)
 
 sky-photography_12.jpg (14.24 KB)
2009-5-20 12:50
   上一章我说到了太一的两性和四相。水相的功能是在太一分化的过程起到保守涵养和稳定作用,保障事物的存在性;火相的功能是在太一分化的过程中起到积极推动和变化作用,促成事物的发展性。那么,太一的风相和土相在分化过程中究竟有什么功能呢?
    先看这两相的特征。
    风相的特点是气态、流动、活泼、飘逸、在高处、在绝对的动态中,是水相到火相的过渡,它是信息,是导致变化的依据,也是变化的中介。因此,它的功能就是把从水相分离出来的太一的局部带到火相状态,所以说“运载凭长风”。太阳的内部是炽热的液态。太阳的光芒是火相的,太阳风就是一些高能粒子流,是光辐射的载体。而在大地上,一株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也类似。遗传信息就是内部的风相之物,它让水相的相对稳定的植株到达新的形态,成长就是火相。大地上空气的流动让种子四处传播,长出新的植株来,这是植物凭借外部的风相之物发展自己。一场革命要爆发,它的风相的理论和许诺早就已经传播出去了,相对安静的水相的人群因此而卷入火相的暴力。风相也有阴阳两态,其太阴是通过载体表达的信息本身,是风中之水,其太阳是传播过程,是风中之火。前者就是古埃及透特神的原型(透特还是月神——太阴),后者就是古希腊赫尔墨斯神的原型,有趣的是,古希腊人把他们作为父子关系来看待,可能强调的是先太阴后太阳的关系吧,没有文书你送啥呢?透特是抄写员的保护神,赫尔墨斯则是送信人的保护神。但是总体来说,风是阳动性的,所以虽然透特为父,风相的统称依然是赫尔墨斯,它相当于《易经》四象中的少阳。

 赫尔墨斯Hermes)          (透特Thoth)
    土相的特点是固态、静止、沉重、消极、在低处,在相对的静态中,是火相的沉寂,但在高能而持续的火相事物的催化下又可能复归到水相,变为液态、流动的样子,开启下一轮变化,比如冶炼金属,比如熔岩。土相的功能就是接受火相的结果,所以说“收藏靠大地”,大地是很典型的土相。大地上的事物都将归于尘土。落叶凋零,城垣颓败,尘埃落定,人物埋葬,历史尘封……即使最猛烈的阳光,最终也会转化为煤炭深藏。但是大地深藏的事物依然携带着一些信息,火相变化时,其中的风相的太阴被保留下来了(所以透特神与冥界也有关联),而这是土相转化为水相的关键。土相是大母神,是古希腊的盖娅,它相当于《易经》四象中的老阴。
第五章  太一如宗祖,完美创此世
    (The father of all perfection in ye whole world is here.)
 
 060625191868946.jpg (11.58 KB)
2009-5-24 09:19
    《圣经》说,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大致说,上帝创造了天与地——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天下之水要聚在一起,使旱地露出来……然后创造生命,从鸟和鱼开始……完全采用象征来叙述,容易被理解为我们生活现实中的对应物,因此显得零乱,但大致能看到其脉络,与《翠玉录》基本吻合。可以这样理解:上帝象征太一、太极,天与地象征精神与物质、阳动与阴静,然后便是水、火(光为火之象)、气(风为气之动态)、土(地为土之象)四相。中国古代《易经》在讲述世界起源的时候(先天卦序),也说:天地定位、水火不相射、……
而生命的创造过程则从鱼鸟开始,也是象征性的说法,鱼象征阴,鸟象征阳。鱼象征生命的起源:自在;鸟象征生命的归宿:自由。
    鱼象征生命的稳定性,鸟象征生命的变化性。这个重要信息早在半坡人的陶罐上就出现了。弗洛伊德派说人的发展是脱离母亲走向父亲,拉康也宣讲“以父之名”,乃是鱼鸟寓意的缩影,是太一在人生发展中的自相似表达。上帝创世的传说基本上也与《易经》的叙述吻合。《易经》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在西方,上帝被称为天父(Father)。
    在第二章,讲了太一生万物的机制,就是以分离为基本方向,分离与聚合的对立统一。分离是太一的阳动变化,聚合则是太一的阴守保持。在绝对的阳动变化中,存在着相对的阴守保持。这些被保持的太一的局部从太一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体,便成为“事物”。阳动变化是绝对的规则,所以我们把太一尊为“the father”,一切事物的源头和宗祖。
    对每个具体事物来说,在其诞生之前,等待聚合的太一的部分处于无极状态。来自太一中心的能量推动其极化,进入太极状态,事物便宣告诞生了。太阳系的形成与美国独立有着相似的过程,随后的发展演变过程也相似。在太阳系这个宇宙里,混沌的尘埃落定,各大行星逐渐凝固,每个行星也经历了分离而聚合、无极而太极的过程。美国独立之后,各种社会团体、族群、州和城镇也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也会分离而聚合,无极而太极地生生不息。太阳系的历史与美国的历史差异只在时间的长短和起止上,而存在着生命结构上的相似性。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中都一样地存在着“分离而聚合、无极而太极”这个格局,这个格局还发生、发展于任何事物的过程中、环节里,即事物的局部中。上下自相似,内外自相似,这是第一章叙述过的太一演变的基本规律。

 现在考察一个聚合的过程。我在写本文的时候,头脑中纷纭的思绪开始了逐渐有序的极化现象,逐渐形成了第一个章节的叙述,标志着文章开始诞生了。与此同时,我键盘敲击引起的无意义的电流开始了聚合成为规则化的代码,规则化的代码在屏幕上显示出有意义的文字,文字也开始了聚合成为更高层意义的章节,章节开始了聚合成为本文。这个现象被现代科学称为自组织。这里,我启动了与分离反方向的聚合过程。但是,宏观地看,本文是从集体无意识中的剥离,以凸显出有关《翠玉录》和《易经》的新的学术视角。而在每个聚合的层面,分离总是首先发生。键盘的电流是从接入电脑的电流中分离出来的;代码可以说是从ASCII码中挑选出来的;文字来自汉字库;章节离开我头脑中的整体构思降落到屏幕上;最后文章从集体无意识里剥离出来。每一高层次的分离和聚合,都统御了低层次的分离和聚合。这个自组织的过程完美无瑕,没有任何一个层面脱离了“分离而聚合、无极而太极”这个规律,并且总是先有绝对的分离,然后有相对的聚合。这整个过程如同一片绿叶在树枝上的萌生,也如同一个星系的形成。
    按照这个规则,世界被创造了出来。如此完美,令人惊叹!
第六章  全能毕竟日,一切皆土归
(Its force or power is entire if it be converted into earth.)
 
 20051115192570075.jpg (7.49 KB)
2009-6-5 08:37
        当所有能量全部耗尽的话,所有的一切都将完全归于土相。这句话很显然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此定律的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每一个自发的物理或化学过程总是向著熵(entropy)增高的方向发展。熵是一种不能转化为功的热能。热量从热的地方流到冷的地方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比如开水变凉,冰雪融化。如果要在夏天结冰,就要用冰箱,实际上为了使水凝结额外耗费的电能远超过让同样数量的冰融化为水。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宇宙的熵(无序程度)绝对地、永恒地与日俱增,在这总趋势下,局部的熵减少(有序化)是相对的、临时的,将以宇宙内其它地方的熵增加为代价。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熵总是增大的,一直增大到极限,这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火相推动土相重新转变为水相)。对宇宙来说,由于宇宙膨胀的速度可能等于或超过光速(不可能小于光速,因为光本身就是爆炸的结果),我们的宇宙在这个意义上就成了封闭的系统,因为光无法穿越宇宙了。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了,这种情况称为“热寂”。当宇宙中所有的火相都转化为土相,也就失去了推动土相转化为水相的可能了,四相流转的螺旋循环便停了下来。这相当于太一绝对的分离方向的停止,所有的能量耗尽。至少,在逻辑上我们能推断出这个结果来。
        类似的现象在实验室里已经被观察到了,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当新的能量不再注入时,事物便彻底消失。例如,百万年前无数先人都已经化为尘土,全世界各地只留下少数挤压变形的头盖骨化石。如果说先人们依然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典籍中,是因为我们在研究项目中投入了资金和人力(这是火相的推动),才没有让他们彻底堙灭,而是被挖掘出来,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里(也是土相的表达),成为古老生命的余响。它原来的生命体的螺旋循环在百万年前就已经停止了,它改道参与了地质演变的大螺旋循环。再比如,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是火相的,如果双方闹翻了,不再投入热情了,爱情便变成了一些束之高阁的情书或者干脆连情书也焚化了,风停火熄,变成了土相的东西。如果若干年后,当事人能在翻检或回忆的时候流下泪水,土相就因为翻检和回忆的行为(火相)而转化为水相的情感(泪水和心情的变化),使得这部分封存的生命历程重新获得生机。如果不这样做,它就停留在土相,并进入大自然的螺旋循环中去逐渐消蚀。情书的纸张腐朽了,这是纸张内在的火相继续在转化为土相;写情书的人带着记忆(风相)进入坟墓,从此无人知晓,他的生命个体的火相燃尽而转化为土相的虚空。人类文明总体是风相的,但也在逐步依靠内部和外部的火相因素的交织而逐渐走向衰败,有些政治制度腐朽了,有些风俗不复存在,它们都固化在历史尘封中不再被使用,但依然有着研究价值,后者则是它们进入的下一轮水、风、火、土循环,是它们曾经拥有的生命力的余响。但到最终,当地球分崩离析,它们的余续将随同载体一起跌入物理世界的黑洞。在精神世界里,集体失忆形成的虚无就是“黑洞”,我们只能通过“黑洞”的“喷射流”来推测它吞噬过什么。
        黑洞吞噬一切。在我们这个宇宙,黑洞仿佛四相循环机。任何事物掉进去,都会消失,而黑洞又在不断喷射微粒子流出来,在远离黑洞的地方可以被观测到其风相的存在。也许有更高层次的宇宙包含我们所在的宇宙,黑洞是我们这个宇宙与其它宇宙之间的通道,在那里,这边土相的黑洞也在喷射,或者成为爆炸之初,这就依然吻合《翠玉录》的思想,但却只能是想象了,因为现在我们不可能进入黑洞又返回来,无法带回任何证据。宇宙的热寂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在实验室建立的封闭系统已经被观测到,但在现实中绝对封闭的系统几乎找不到,相对的热平衡态总是会被很快打破,只要在它周围出现新的能量活动。只有黑洞能吞噬所有附近新出现的能量,所以我认为黑洞就是这个宇宙局部发生的相对的热平衡态,是局部能量耗尽的结果(黑洞必须是一颗质量大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演化到末期耗尽能量沉积而形成的,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做了阐述。质量小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无法形成黑洞,将被外部能量推动继续参与四相循环,直到最终耗竭后被其它黑洞吸纳或者分解为宇宙粉尘。)。黑洞吞噬新能量或物质的时候会抛射出一些微粒子风,这是火相转化为土相的过程中对风相的回馈。风相具有在各个相位之间往返穿梭的特点,依赖的动力就是火相的回馈。从《易经》的角度看,风相为少阳,为阳动的变化携带阴静的信息,其中阳动是火相的活力。
        全能毕竟日,一切皆归土。换言之,只要能量没有全部耗尽,太一的阳动和绝对分离趋势就不会停顿,阴守和相对聚合也会随之不停,那么,太一四相水、风、火、土的转化循环也继续存在。但是循环不是封闭、圆满、自足的,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转化做功,总有一部分土相不再转化为在这个循环内的水相,它们到了哪里去?结论是,它们分化了出去,并开启了一系列新的循环,直到耗尽火相的资源,彻底停顿下来。其实,四相流转中在任何一个相位都有能量流失,这个相位不能转化为本循环的下一个相位,而是分化为一系列的小循环。由于推动变化的能量总是火相的,所以四相流失的能量转化为的小循环并不两两对称。火相分离出去的部分形成的新的循环总量会庞大很多,水相风相分离出去的部分相对较小,土相分离出去的部分形成的新的循环总量最小。沉积现象总是在土相部分发生,即小部分土相在我们所感知到的这个宇宙内不再转化(可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宇宙了),而是相聚凝结成为“黑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的无比瑰丽的自相似图形总是不对称的,每一团花型包含相同的风相信息,这是相似的基础,而包含不同的火相能量,这是大小差异的基础。
第七章  土从火化生,演绎愈精细。造化钟神秀,奇迹堪沉迷
(Separate thou the earth from the fire, the subtitle from the gross sweetly with great industry.)
 
 005.jpg (24.56 KB)
2009-7-18 22:02
    土相的、相对稳定的事物均仰赖火相的、积极变化的力量推动和演绎,并处于绝对分离(阳)和相对聚合(阴)的辩证过程之中,这种推动和演绎将呈现一个绝对的方向:愈加繁复和精细化。绝对的分离支配着派生的精细化的方向,相对的聚合保障了繁复的自相似性结构。
    我们来看个例子,这是在风相的大范畴内的一个例子。法律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支配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法则。鄂温克人在长白山林中迁徙,因为他们了解森林的规律,追随食物资源而变更生活环境。为了配合自然法则保障生存,人类在部落之间建立约定,划分领地或者形成相对固定的游走线路,最早的人类规则就诞生了。为了遵循这些规则,部落对自己的个体有了约束和劝诫,对其他部落有了要求,并使用战争等手段来保障利益和保护规则,或者将自己的规则强加于别人以攫取更多利益。此时,规则便开始精细化了。规则最基本的结构总是“你不可以……如果违背将受到……”,不论这规则是282条《汉谟拉比法典》,还是458条《大清律》,或者汗牛充栋的现代法律。在法律变迁的过程中,出现刑法和民法的分化,大陆法和海洋法的分流,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的分层。为了平衡法律日益严苛带来的问题,规则基本结构背后隐含的相反(反向相似)结构“你有权……如果受到困扰我们会……提供帮助”也被纳入法律体系,并成为现代宪法的核心。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法律条文是(风相中的)土相的,修订行为则是(风相中的)火相,修订的现实理由则是(风相中的)水相,修订的原则是(风相中的)风相,修订后的结果也是土相的,但进入下一个螺旋并比较修订前通常是更为精致了。
    地球生命的演化史更是一个奇迹。原子拥有电子和原子核的层级结构,原子聚合成分子,是彼此的连接。无机分子聚合产生有机分子,为细胞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单细胞生物经历漫长的演变,结构越来越精巧复杂,并开始聚合形成多细胞生物。自然产生两种不同的聚合方式,一种是阴性的吞噬,内隐的,另一种是阳性的连接,外显的。阳性的连接产生脊椎结构,阴性的吞噬产生甲壳结构。两种聚合方式彼此交融,使得后代的动植物都拥有枝节(脊椎结构)和皮肉(甲壳结构)两个不同方向的伸展。这种情形可以追溯到原子的层级结构(相当于皮肉)和彼此连接(相当于枝节),是自相似的。在多细胞生物之后,细菌和微生物占据了原始海洋,它们逐渐发展分化为植物和动物。在动物中,骨包肉形式的动物,主要特征是皮肤甲壳化,然后才是枝节,比如原始巨虾,是今天的各种虾蟹和陆地上的蝎子、甲壳类昆虫的祖先,它们的成长需要不断褪壳;肉包骨形式的动物,主要特征是拥有一根脊柱,皮肤鳞片或软化,它们一般不需要褪壳(蛇是一个介于两者之间而偏向于肉包骨动物的例外),它们是今天除了昆虫以外的所有动物的祖先。随着地球生存条件的变化,动植物从海洋开始登陆,苔藓蕨类逐渐发展出各种参天大树,而鱼虾类则逐渐发展出各种飞禽走兽。
    在一种简单的阴阳互动的自相似的规则指导下,来自太一的能量不断分离聚合变化演绎。造就了如此神奇的世界,造就了我们精美的生活空间,多么伟大而令人陶醉的创造啊!难怪古人要把这一切归功于想象中的无所不能的上帝了,他们实在是被迷住了,并不了解基本规则是多么地简单。地球生物演化,总体是在土相的范畴内的,每个物种的诞生都来自火相能量的推动,它的祖先的变化的需要是水相的,变化的规则则是风相的,变化的结果是新的土相,新的物种。
    造化总是更加钟爱神奇秀丽的结果,因为所有的发展都要充分用足它内蕴的能量。这是火相的特点。火相的唯一目标就是耗尽自己,这个过程最好像爆炸一样顺畅。火相继承了原始大爆炸的禀赋,极为阳刚,对应《易经》四象中的老阳。我们的生命发展也一样依靠火相能量的推动,我称之为生命潜能。这使得我们天生就喜好舒展和发挥,喜好尽力和圆满。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们天生就热爱发展充沛的事物。大自然也是如此,每一棵树都在尽力做到它的最佳状态去生长,每一种动物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压力是水相的(少阴),代表阳刚的发展遭到了阴柔的限制,于是阳刚的部分就会试图冲出来,这就是少阴向少阳的转化,物种就会寻求风相的规律(少阳)的通道去发展,在达成火相的目标(老阳)之后,新的形式就稳定下来,这就是土相的新结果(老阴)了。紧接着,新的发展需求又出现了,稳定土相的老阳转化为水相少阴的压力状态,这一轮又一轮的循环构成了发展的波动性节律。人生就是要完美,要充分地实现自己的。压力和不幸是水相,智慧和勇气是风相,积极变化是火相,相对安定的现状是土相。四相循环在我们人生的各个层次上同时发生着,整个人生、每个发展阶段、每一年四季、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件事情、每一段情感,都在四相中周流不息,不同事件影响、不同层次和方位的四相彼此交织,会让你产生吉凶两类四相的不同的感受和评估,它们是连续体,从凶到吉并没有截然的界限。朋友,总体而言,你处于生命中哪个相位?
    当你让自己顺应四相周流的特点,积极发展你的人生,你就拥有了太一的大慈悲。生命的真谛在于沉浸在变化之流,阳动不止,生生不息。人生应该追求完美圆满。
    追求完美?是的,就追求完美我多说几句。
    真正的追求完美是物种天性,代表生命潜能的方向即自我实现。追求完美不是问题,追求完美过程中的痛苦太大才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的工作目标不要放在劝人放下执著别追求完美上,而是要放在寻找痛苦根源予以解除上。为什么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有痛苦?是因为早年情结阻挡了生命潜能的畅流。早年情结通常来自对生命潜能的阻遏,形成固结。比如,孩子认为苹果好,要抓苹果,家长认为苹果是别人家的,没有主人允许不可以抓,但采用打手喝斥的方式来沟通,孩子正常的愿望因此受挫,下回见到苹果,唤起痛苦记忆。追求完美唤起痛苦,是因为在完美和痛苦之间被强制建立了不正当的联系,我们要做的是断开这种联系,而不是劝人放弃逃避。如果劝人放弃追求完美,她也通过接受暂时得到缓解,则意味着长期的自我压抑的开始,人生将不会满意。这也是为什么某些神经症治疗很容易复发的原因——在过去,几乎所有的治疗都是在劝导放松停止执著,而不是断开追求完美与痛苦之间的连接。但需要鉴别的是另一种虚假的追求完美。这种“完美”是不现实的,同时并非来自生命潜能的原始冲动,而恰恰是来自经过情结扭曲变形之后的冲动。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孩子,被父母训诫之后决心要做一个完美的道德君子,不再追求苹果了,而是追求来自父母的奖励和肯定,成为弟妹们做人的典范。追求这种完美产生的神经症状,才适合运用放下执著的劝诫(及其相应的方法)来操作并治愈。这种方法在这里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这孩子无意识深处还是认同苹果好的。但你若“做到”断开他追求完美与痛苦之间的连接,将把他推向人格障碍的境地,他的被“断开”的痛苦将以别的方式呈现,或由他人承担。
2009-9-18 23:26 
第八章  考量天与地,诸般名与色。开悟于万物,殊荣临普世
(It ascends from ye earth to ye heaven & again it de sends to ye earth and receives ye force of things superior & inferior.)
     在四相流转中,从一轮土相到下一轮土相,流转呈现出节奏和波动,而事物的变化也完成一个阶段。天地万物,周流不息,从最底层的到最高层次的不同事物,都遵循同样的规则。大道的光芒照耀整个宇宙,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层面。
    关于层次问题(superior & inferior),阿瑟·凯斯特勒(Arthur Koestler)对此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我们的精神文化是建筑在人类社会和人性基础上的,以人作为认知的主体,那么,我们大概可以将人的生存建立在以下几种不同的层次水平上:1、分子水平,这涉及到人体内的电解质、无机盐平衡,和有机物诸如氨基酸等的摄取和排放,分子水平以下我们可以不必考量了,就目前的科技我们可以一直看到光子、夸克,但都与人的生存基本无关了;2、细胞水平,这涉及到人体所有不同种类的细胞,它们均由分子组成,但显然超越了分子所具有的功能,产生了全新意义上的功能。例如,血红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载氧气的功能不是铁离子所能承担的。细胞的稳定和新陈代谢保障我们的正常健康;3、脏器、体液和它们组成的各种系统,它们组合成为个体的躯体。这是建立在细胞之上的新的层次,拥有各自的功能和生命力,我们因此拥有了自我的载体——生命,自我是建筑在这个躯体之上的精神体;4、个体的人彼此连接成为社会和群落,产生种族、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类共同创造本身也拥有了生命活力,反过来左右人类个体的生存;5、人们的精神世界彼此呼应连接和交流,共同缔造了灵性的世界,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是神灵。它们与人交相影响。——这最后一个层次的描述是站在现代人类的普遍心态立场上的象征描述,可能局限于人的认知能力,只能运用象征法来说明,而象征则是人类心智的认知方式。或许神灵并不依赖于人的精神而独立存在,这是一个无法证实的猜测。用佛教的说法,象征形象是法身,不是真如。
    在我大概划分的五个层次上,在在处处,都存在阴阳互动、四相流转,而且不同层次之间彼此相似。比如在分子水平上,人体摄入无机盐的一种氯化钠,作为一个循环的起点是水相的,而人必须食盐则是规律,代表风相,其中还包括一定的量的限制,食盐在体内参与生理过程,诸如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平衡、胃酸形成和酸碱度平衡等,则是火相的进程,而多余的、废弃的食盐通过体液排泄则为土相,一个循环结束。
    更为重要的是,高层次的事物的诞生,仰赖低层次事物的变化发展,即四相流转中产生的新的创造性的结果,新的意义。分子水平上蛋白质、核酸、多糖积聚起来,是土相的结果,但火相能量推动这些结果共同进入水相(原始海洋营养汤)的起点,大量积累的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在原始海洋的营养汤里组合成了原始的单细胞,这个聚合的过程使单细胞生物从太一中分离出来。单细胞作为独立生命体诞生了,它能自我复制。组合的方式属于风相(有规律),组合的能量属于火相,产生的原始单细胞生命则为新一轮的土相。
    原始人类约两百万年长期浸淫在狩猎时代的腥风血雨中,茹毛饮血,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是风相的,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发展壮大,在部族生存的层面上循环。比如风雨雷电,不可阻挡的山洪,反复发作的灾难,使先民怀疑存在驾驭自然的超人类的力量,在想象中勾勒出形象来。随着相似事件的日益丰富和大量重复,风相事物中蕴含的土相变得具有压力了,呼唤火相的变革,人们发展出仪式和崇拜、敬畏规条来对待这种想象中的超人类力量。于是,灵性的世界诞生了。神明居住在那里,并支配了人类的命运。适当的趋避有利于部族生存。灵性世界诞生之后,新的阴阳交互、四相流转又产生了,神明分出了正邪吉凶,人们内心产生神明的心愿和情感是水相的,所期待的功能和功利性、特征和规律,是风相的,创造的过程是火相的,产生的象征则是土相的。总体来说,灵性的世界本身属于风相的,是人类的精神内容。
    各民族创造的神明与该民族的经验和教训之间有着象征对应;不同民族创造各自的神明,但彼此相似,例如上帝、魔鬼,都是大同小异的。这些魔鬼、上帝等等,就是荣格所谓的心理原型(类似真如),它们只能经由象征的渠道(法身)被我们认知,并经由象征的更新而发展。人类的心愿改变着原型,而原型也影响着个人。心理原型意义上的上帝和魔鬼受到基督教文明的影响最为深刻,我国的朱建军教授创立的意象对话技术揭示,即使是从未受过基督教文明熏陶的东方人,心灵深处也一样会出现基督教意义上的上帝和魔鬼、死神的影响,这映证了荣格的人类集体无意识心理原型的假说。实际上,遗传学和社会人类学都倾向于认为,全世界人类共同起源于非洲,无论肤色和血脉在今天具有多么大的地域差异。东方佛教对阿鼻地狱的描述与但丁的幻想也是异曲同工的。
    我个人认为,尤其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下述四个心理原型从人类发展的功能和功利角度来看,更比上帝、魔鬼和死神重要,它们是:弃儿、智慧、英雄、母亲。我们先看看这四大原型的起源:首先,当人类被逐出伊甸园,人的原型便打上了弃儿的烙印,开始了漂泊生涯,所以,弃儿是自性的第一个重要的、根本的侧面。其次,人类为了生存,需要智慧的指引,然而这正是被逐出伊甸园的理由之一,所谓的原罪,因为智慧本来是属于上帝的禁果。再次,人类有了智慧,还不足以开拓自己的生活领域,还需要勇气,于是英雄诞生了,英雄引导人类不断进取,打败强大的自然力量。最后,人类的发展需要持续和稳定的基础,母亲的作用不可忽视。这四大原型正好拥有水、风、火、土四相的特征,而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原型蕴含着人类对自身命运承担责任的主体精神,而这,正是在今天具有特别意义的所在。在以中世纪为代表的往日岁月里,就象孩子依赖父母一样,人类敬畏着上帝(天父、生)、死神(地母、死),这些人类精神外投的生命和死亡原型,拒绝魔鬼(享有、占据)的诱惑。但实际上,享有生命就是生命存在本身的意义,魔鬼是上帝的侧面,是最朴素的智慧本身,在诺斯替教里暗渡陈仓!如果我们撇开它滥用智巧和侵夺性的一面——而这些东西恰好是童稚人类情感开始发展出公共道德之后的投射。弃儿、智慧、英雄、母亲四大原型从功能分化、组合的渠道连接着其他许多重要的心理原型。弃儿本是自性的侧面,也是自性的第一个烙印,连接着希望、守护、光明、黑暗,他的孤独感召唤着行人、邻人、他人并缔造了社会。智慧也是自性的侧面,自性的功能,指导着享有和选择,连接着命运、寿、才智、父亲、理性、情感,等等。它既寓于过程之中,又超越过程之上,所以它就是大道本身,或者大道的分流。英雄是自性的冲动,是宇宙大爆炸的精神余脉,是对抗母体羁留和环境压力的宝贵资源,它连接着阿尼姆斯、儿子、情人、青年、父亲、血脉、阳刚、战争,在生命和死亡之间开拓疆域。母亲是自性的涵养和保育功能,也是自我的诞生之所、存留之处。它连接着阿尼玛、女人、女儿、大地、收藏、容器、归属感和社会环境。偏离主题了,就此打住。
    总之,大道既是万物本源,也是万物的普遍联系,从联系这个功能来看,大道就是象征。如此,世界万象豁然开朗,均按照《易经》和《翠玉录》描述的规律在发展变化,这样的开悟是多么荣耀!
      
不断更新中...
                                                                                ——转自心理治疗师网易明探索版


考察物质宇宙能量变化规律,聚合的方向并没有逆分离的方向而行,而是为分离提供了波动和节奏,在基本面,能量总是在释放中,熵在增加中,这是不可逆的。物质宇宙至今依然在膨胀之中,星体之间在彼此远离。以上面的宗教发展为例,参加宗教的个体在增加、文化历史的影响在扩大,典籍著作在摞高,流血事件在积累……而熵增到一定量,组织就会彻底瓦解崩溃,转化为其他形式。很多古老的宗教都灭绝了。一些恒星体塌缩了,喷出大量的光子之后成为白矮星甚至黑洞。热聚变的氢弹爆炸得踪影难寻。这就是聚合体的最终结果。最根本的分离是不可逆的过程,是造化的根本规则。

第一】我要声明的是 在古典魔法里 到五芒星和正五芒星,并不是现代所说的正为向上 至神,倒则是 坠落 恶魔的象征,这些的论述 是18世纪左右,新思维与理性主义结合哲学产生时期提出来的,在这之前,我称之为古典派系的魔典里,五芒星只不过是所有魔法象征里的一个部分,并没有那么多花哨的说法。 
最早五芒星出现在古典魔法书里的事一本《所罗门圣约》的魔典,这本书五芒星是以一枚戒指的形式出现的,书中秘语隐喻出五芒星是神的一个名字的象征图。对于恶灵有威慑的作用,并能驱使邪灵。

最著名的魔典里的五芒星莫过于《所罗门的小钥匙【雷蒙盖顿】》第一本 众邪灵之书里的 五芒星护身符【又称之所罗门的五芒星】这个五芒星明确说明了保护的作用,五芒星里外围书写着神的密名Tetragrammaton,大意是神的4字名。五芒星里分别安置了6个灵的名字与印符。不得不说这个五芒星还是蛮出名的,在很多地方都有它的影子。

关键在于五芒星的解释,有几种象征。 第一,象征着梅塔特隆Metatron的印章【是神容之子,他带来的是上帝的尊容】 第二象征着 ,微观之神,微观世界【人】的象征,另一个则是火星,神名Elohim Gibor 的象征【即威猛,惩罚的邪恶之神】他的属性为卡巴拉里的第五个原质严谨, 
这是权力,严谨,刚毅,安全,审判,惩罚,屠杀和战争。 
现在我们看看下图【卡巴拉世界模型】


他统领着卡巴拉第2个世界【创造之界】的【Kether;王冠】 
来自原型之界的光开始组织起来。思想和观念开始被赋予形态。这是大天使的世界,神的心。其sp的含义是:与人类头顶的大宇宙之间的接点。有创造的泉源、纯粹存在、生命力的泉源之意。 
是ahvh这个神名下降的基点,梅塔特隆直接和原型世界的王国【Adonai】相连,有的说法是和美丽【Eloha或Tetragrammaton】相连。
关于微观的世界的象征就好比人得世界的对应。关于这个到了阿格里帕时期就有这类的说法,并提出,以下我会给出阿格里帕最著名的5的模型世界的图表


魔法典籍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6085902.html
欧洲魔法.rar http://www.rayfile.com/zh-cn/files/a8b8be82-8ec7-11e2-bcea-0015c55db73d
  欧洲魔法资料2.rar  http://www.2kuai.com/view-219960.html
 基督教资料.rar  http://www.2kuai.com/view-219961.html
 欧洲魔法资料1.rar  http://www.2kuai.com/view-219971.html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zgdcnyhl/p/1234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