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版本2) [0x00][0x02] OSI参考模型

假定现在要用OSI参考模型传输数据,从A发送到B,那么A和B需要做些什么呢

发送方

1.封装/打包:

   将信息打包,从最高层--应用层开始逐渐下行到最底层--物理层

   在每一层上,数据都被加上头部信息,用于传递信息

  1. 具体来说,在OSI参考模型的上三层,信息被表示为一定格式和形式的数据流(DataStream)
  2. 当数据流被传到传输层时,将其切割为适合传输的数据段(Segment),并加上段头,段头中包含定位应用进程的端口号等信息
  3. 数据段传到下一层网络层的时候,添加分组头部形成分组(包)(Packet)分组头部中包含寻址主机的IP地址和其他的一些传输需要用到的信息    eg:生存周期
  4. 分组再传到数据链路层,添加帧头形成帧,帧头中包含寻址主机所需要的物理地址、校验等信息
  5. 帧传到物理层转换为比特流

数据在各层的形式(或者说各层处理的数据对象)叫做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在不同的分层有不同的名字

  • 数据流,上三层
  • 数据段,传输层
  • 分组(包,报文),网络层
  • 帧,数据链路层
  • 比特流,物理层

接收方

解封装

收方以同样的步骤反向解码,去掉头部信息,还原出应用层的信息

每层完成封装/解封装的称作实体,可能由硬件或软件提供,每一对应层上的称作对等实体(Peer Entity)

实质上只有物理层是真正的进行实际通行,上面的其他对等实体之间好像是直接发送PDU到对应层,但实际上是通过虚拟连接发送,因此叫做对等通信或者虚拟通信

服务、协议与接口

在参考模型中每一层之间是以协议协议接口形式供上层调用,每一层为上一层提供服务,

发布了43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7 · 访问量 334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eroooooo/article/details/10143387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