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2)-分层结构和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5层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2)-分层结构和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5层参考模型

1. 为什么需要分层?

发送文件前需要完成很多准备工作,解决很多大问题,为了能解决这些大问题,需要使用分层结构,将大问题转换为小问题再解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怎么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一层结构都要包装SDU,生成新的PDU:
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PCI(协议控制信息)+SDU(传输的实际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OSI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生产上通用的是4层TCP/IP参考模型。
为了解决计算机网络中复杂的大问题,需要使用分层结构。
目的: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不利于生产使用,仅适合理论研究。

OSI参考模型:物数网传会表应
123层属于通信子网,用于数据通信
567层属于资源子网,用于数据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参考模型的通信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端到端:后四层发送数据包,无需知道中间是怎么发送的,也不需要知道这个数据包经过哪些地方,只需要知道发送的对等实体就行。
点到点:前三层发送数据包,必须要知道下一步发送给谁。

OSI参考模型的打包、拆包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①数据链路层要对上层发送过来的PDU进行头尾包装,而其他层(除了物理层)只需要对数据进行头包装。
②物理层不需要对数据链路层传过来的数据进行包装,只需要将数据转换为比特。

4. OSI参考模型详解

4.1 应用层

需要联网的程序都属于应用层,不需要联网的就不属于应用层。如QQ、微信属于应用层, 记事本不属于应用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表示层

表示层: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3大功能:
①数据格式变换
②数据加密解密
③数据压缩和恢复

4.3 会话层

会话层: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传输数据。建立的连接,即是建立会话,也称建立同步。可以同时建立多个互不影响的会话。
2大功能:
①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②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常用于传输大文件。

4.4 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用户数据报
4大功能:
①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基于确认机制的可靠传输,若没有收到确认,则重新发送。
②差错控制:当发送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丢失或者顺序出错,会修复和改正。
③流量控制: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
④复用分用
复用:多个应用层可同时使用传输层的服务【如qq和微信同时发送消息给另一个qq和信息,qq和微信分别拥有各自的端口号,故qq和微信可以同时使用传输层传输报文段,而不会造成混乱。】
分用:传输层把收到的信息按端口号分别交付给应用层上相应的进程。【另一个qq和微信收到发送过来的报文段,根据端口号识别里面的报文段应该交给哪个应用层上的程序去处理。】
主要协议:TCP、UDP

4.5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任务是把分组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不同的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数据报过长可切割成多个分组进行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大功能:
①路由选择:找到一条最佳路径进行路由转发
②流量控制: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
③差错控制:检验收到的分组是否出错,确保收到的数据都是正确的。
④拥塞控制:当所有节点都来不及接收分组,就会丢失大量的分组,此时网络就处于拥塞状态。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这种状态,即拥塞控制。
主要协议:IP IPX ICMP IGMP ARP RARP OSPF

4.6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组装成帧。该层的传输单位是
4大功能:
①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②差错控制:帧错、位错
③流量控制
④访问(接入)控制:控制对信道的访问,帧在数据链路层上以广播的方式传输,其他主机只能用作监听,故每次只能有一台主机接入数据链路层。
主要协议:SDLC HDLC PPP STP

4.7 物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工:发送方和接收方已经确认好,并且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发送方在发送。
半双工:发送和接收的双方可以互换角色,但同一时间也只能有一个发送方在发送。
双工:发送和接收的双方可以互换角色,并且同一时间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

5. TCP/IP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相同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不同点:

6. 5层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参考模型:物数网传会表应
TCP/IP参考模型:网网传应
5层参考模型:物数网传应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6522099/article/details/10929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