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之美》读书笔记

这本书作者是德内拉,梅多斯。这本书主要讲了系统是什么?主要组成是什么和各种典型的系统有哪些?系统有什么特性以及如何做到系统思考?等等。下面我将通过这些问题一一介绍这本书。希望读者对这本书有所了解。假如觉得值得一读,不妨去找本来精读下,我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例如人、细胞、分子等。系统可能受外力触发、驱动、冲击或限制,而系统对外力影响的反馈方式就是系统的特征。在真实的世界中,这些反馈往往是非常复杂的。

学习系统思考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制定睿智决策;推动组织成长、提升组织能力;激发集体智慧、加速组织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技能。总之,如果你想克服自己思维中固有的缺陷,学习和提升系统思考能力,本书对你来说将是一本从入门到精通的必读之作。

二、系统的组成有哪些?

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从这一定义可见,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譬如一个人、一棵树、一个公司就是一个系统。在一个系统内,连接是至关重要的。譬如,人体内各个系统的相互连接,而不是单独存在的,而在各个系统内部,也存在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紧密连接,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连接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信息流,而是物质流。系统中的很多连接是通过信息流进行运作的。信息使系统整合在一起,并对系统的运作产生重要影响。作者详细讲了这三个方面各自对系统的影响,并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结论,要素是最不重要的,其实是连接,最最重要的是目标和功能。正因为有了目标或功能,系统才会展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譬如说,你的身体每隔几周就会更换掉大部分细胞,但那仍是你的身体;大学中的学生每年都在不断流动,教授和管理人员也会缓慢变化,但它仍是一所大学;即使更换了所有成员,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国会也依然如故。总之,只要不触动系统的内在连接和总目标,即使替换掉所有的要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者只是发生缓慢的变化。

三、系统的基础有两个:一个是存量,另一个是反馈控制(feedback loop)。
存量是所有系统的基础。所谓存量,是指在任何时刻都能观察、感知、计数和测量的系统要素。譬如人口,书籍数量,人口数量、温度等。还包括那些些非物质的,譬如信誉、品格等。反馈控制包含两种,一是调节回路,二是增强回路**,前者的代表例子是一杯热咖啡慢慢冷却到室温或者冷咖啡慢慢升温到室内温度。调节回路的这一行为模式——逐渐接近系统设定的目标,在大自然中是很常见的。例如,放射性物质逐渐衰变、导弹的自动制导、固定资产的折旧、水库的蓄水或放水、你的身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以及你在停车入位时,都会经历类似的行为模式。你还可以找出更多的例子,这个世界充满了自动复位的调节回路。在系统中,调节回路是保持平衡或达到特定目标的结构,也是稳定性和抵制变革的根源。后者的代表例子是复利,利息的不断增加,相应的本金增加,这又导致利息增加,如此反复。对自己的受益是一个良性循环,当然是在假定利率不变的情况下。
各种典型的系统有哪些呢?包括:单存量和双存量,前者典型的例子是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人口经济系统等。后者主要的例子是石油经济系统渔业经济系统。这些系统在书上都有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这里不作阐述啦。
我们要记得一条很重要的系统基本原则:由反馈回路所传递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不能立即改变系统当前的行为。因为信息经由反馈回路的传递需要时间,如果你根据当前反馈做出了一项决策,它不能足够快地发送一个信号,去修正由当前反馈所驱动的系统行为,这期间必然有一定的延迟。所以,你的决策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不能改变当前的系统行为。

四、那么系统到底美在何处呢?
接下来,作者讲了系统的三个主要特征。他们分别是适应性、自组织和层次性。**系统的适应力指的是系统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存在和运作的能力。系统所具备的这种使其自身结构更为复杂化的能力,被称为“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譬如,单个受精卵通过生长、分化最终演化成一只青蛙兔子或者一个人。层次是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进化的,从局部发展到整体,从细胞发展到器官和有机体,个人发展到团队,单人作业发展到生产管理。早期的一些农民逐渐聚居起来,形成了自治的村镇,而村镇之间产生了贸易行为。系统的层次性表明系统是自下而上进化的,上一层级的目的是服务于较低层级的目的的。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是动态系统有效运作的三个原因。

五、认清系统的六大障碍。
这一章主要讲了为什么动态系统的行为常常出人意料。他们分别是:
1)、别被表象迷惑。
2)、在非线性的世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譬如说,随着高速公路车流量的增加,车辆密度从零增长到一定限度时,汽车行驶速度会受到轻微的影响。然而,再超过这个限度之后,只要汽车密度再再稍微增加一些,汽车行驶速度就会显著降低。之后会形成交通堵塞,汽车行驶速度降为零。
3)、恰当地划分边界。所谓的边界,只是人为的区分,是人们出于观察、思考、理解、表达、交流等方面的需要,而在心理上设定的或社会上一般公认的虚拟边界。如果边界划定得太窄,一些对系统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未被认真分析和对待,系统就可能产生令你意想不到的行为。你想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未考虑到人们的居住、生活模式,这一问题将很难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对策甚至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4)、看清各种限制因素。正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酵母,即使有再多的面粉,也做不出面包来。小孩子不管吃了多少碳水化合物,如果缺少蛋白质,身体也不会健康。同样,不管有多少客户,没有资本,公司也无法正常运营;相反,资本再多,如果没有客户,公司的运营也难以为继。因此,从根本上讲,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维持生存。如果你的公司能以可承受的价格生产某些精美的产品或服务,订单就会蜂拥而至,直到你无法应付,出现某些瑕疵或限制,降低了产品的完美程度,或者提高了它的价格。
5)、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当我们试着创造一个新事物时,我们必须学会等待。我们必须充满耐心地播种,精心浇灌土地,让种子自己发芽、生长,它需要时间。你不可能愚弄植物,你更不可能愚弄历史。无论是植物的成长、森林的荫蔽,还是民主的发展,都需要时间。同样,你投入邮箱里的信到达目的地,需要时间;
6)、有限理性。这个世界呈现给我们更多的现实是,人们倾向于理性地从自己短期的最大利益出发,但每个人的行为汇集起来的结果却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至夏威夷的威基基海滩或瑞士瓦莱斯州的采尔马特冰川,却开始抱怨这些地方已被众多旅游者破坏了。有限理性意味着,人们会基于其掌握的信息制定理性的决策,但是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尤其是对于系统中相隔较远或不熟悉的部分,由此导致他们的决策往往并非整体最优。

六、认清系统的八大陷阱。
1)、政策阻力。在一个具有“政策阻力”的系统中,多个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如果任何一方的态度有所让步或放松,其他各方就会把系统往更靠近自己目标的方向拉,导致系统更加远离让步一方的目标。因此,每一方都不得不付出巨大的努力,以使系统保持在谁也不希望看到的状态。
2)、公地悲剧。在任何一个系统中,通常都有一些共享的资源(如草场)。对于那些容易出现“公地悲剧”的系统来说,共享的资源不仅是有限的,而且在过度使用时会出现严重的侵蚀和衰竭。也就是说,超过一定限度之后,资源越少,其自我再生的能力也越差,或者更可能的情况是被彻底破坏。以草场为例,草越少,牲畜就越容易把草连根吃掉;由于没了草根,土壤就容易被雨水冲刷走,变得更加贫瘠,草也就更难生长了。
3)、目标侵蚀。目标侵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系统状态快速改变,通常会引发明显的修正过程。但是,如果系统状态是逐步下降的,变化速度非常缓慢,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或使参与者产生了麻痹心理,忘记了系统之前一直保持的良好状态,每个人都似乎不知不觉、顺理成章地将期望值越降越低,努力越来越少,实际的绩效表现也就越来越差。对于目标侵蚀,有两个对策:一是不管绩效如何,都要保持一个绝对的标准;二是不断地将目标与过去的最佳标准相对照,而不是和最差的表现相比。
4)、竞争升级。当系统中一个存量的状态是取决于另外一个存量的状态,并试图超过对方时,就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使得系统陷入竞争升级的陷阱,表现为军备竞赛、财富攀比、口水仗、声音或暴力升级等现象。由于竞争升级以指数级形式变化,它能以非常令人惊异的速度导致竞争激化。如果什么也不做,这一循环也不可能一直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将是一方被击倒或两败俱伤。
5)、富者愈富:竞争排斥。如果在系统中,竞争中的赢家会持续地强化其进一步获胜的手段,这就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如果这一回路不受限制地运转下去,赢家最终会通吃,输家则被消灭。
6)、转嫁负担。当面对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无助于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了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不管是麻痹个人感官的物质,还是把潜在麻烦隐藏起来的政策,人们选择的干预行动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如果选择并实施的干预措施,导致系统原本的自我调适能力萎缩或受到侵蚀,就会引发一个破坏性的增强回路。系统自我调适能力越差,就需要越多的干预措施;而这会使得系统的自我调适变得更差,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外部干预者。
7)、规避规则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规则都可能会有漏洞或例外情况,因而也存在规避规则的机会。也就是说,虽然一些行为在表面上遵守或未违背规则,但实质上却不符合规则的本意,甚至扭曲了系统。对策设计或重新设计规则,从规避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创造性反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规则的本来目的。
8)、目标错位。系统行为对于反馈回路的目标特别敏感。如果目标定义不准确或不完整,即使系统忠实地执行了所有运作规则,其产出的结果却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对策恰当地设定目标及指标,以反映系统真正的福利。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要将努力与结果混淆,否则系统将只产出特定的努力,而不是你期望的结果。

7、如何改变系统呢?
作者在最后两章给出了答案:
1)、数字(包括各种常熟和参数)的改变。例如,通过利率或出生率,来控制增强回路的增长。如果参数是系统目标,那就另当别论了。
2)、物理结构对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但它们很少是杠杆点,因为改变物理结构通常不太容易而且见效慢。
3)、时间延迟通常不是很容易改变的。很多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该花多长时间就得花多少时间。你不可能一夜之间积累起一大笔资本,孩子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长大,拔苗助长也无法加快庄稼的生长。
4)、我们开始把关注的焦点从系统的实体部分转移到信息和控制部分,在这些地方存在更多的杠杆点。调节回路在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大自然具有极强的平衡和自我进化能力,人体也能精妙地调控自身,把一些重要的存量维持在安全边界内。譬如温度调节器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的目标是将存量(室内温度)维持在期望的水平上。为了改善系统的自我校正能力,我们需要增强调节回路的力量,以下是一些实例:通过预防医学、锻炼和良好的营养补给,来提高人体战胜疾病的能力;推行综合治理,鼓励增加自然的捕食者来控制害虫等。
5)、调节回路是自我修正的,而增强回路是自我强化的。它每运作一次,就能获得更大的强化自身运转方向的力量,使系统的行为朝原有方向越转越快。例如,越多的人患上流感,就有更多的人被传染;新生儿越多,他们长大之后就会生育更多的孩子;你在银行里的存款越多,你得到的利息就越多,从而让你的钱更多。
6)、信息流的缺失是系统功能不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增加或恢复信息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干预方法,而且通常比重建系统的物理基础设施更为容易、成本低廉。因为它说明了系统的信息结构是一个高杠杆点。它不涉及参数的调整,也不是对现有反馈回路的强化或弱化。它是一个新的回路,让人们在之前得不到信息的地方可以获得反馈。
7)系统规则:激励、惩罚和限制条件。譬如,物理定律(如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些绝对规则,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是否理解或喜欢它们,它们都起作用。法律、处罚、激励以及非正式的社会约定都是一些人为规则,强度依次降低。
8)、改变系统的自组织。自组织是系统具有最高适应力的表现形式。一个能够自我进化的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来适应各种变化,以维持生存。“自组织”意味着系统可以改变自身的任何一个方面,包括增加全新的物理结构(如大脑、翅膀或计算机等)、增加新的调节回路或增强回路,或者新的规则。复杂的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计算机模拟,只是根据一组很简单的规则,就能够衍生出非常复杂、令人惊讶的模式。DNA携带的遗传代码是所有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也只是由4种不同的字母组成,每3个字母组合成不同的单词。这种模式及其复制和重组的规则,对于一些物种来说,保持了30亿年未变,而在这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涌现出了难以想象的自我进化的生物变种,有的很成功,有的则失败了。
9)、改变系统的目的和功能。前文我们提到的单一循环的例子显示的那样,系统内大多数调节回路都有自己的目标——保持浴缸里的水位、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保持充足的库存量、保持足够的蓄水量。例如,如果你想让屋里更暖和一些,你会去调节空调的旋钮,将其设定到合适的温度。但是,对于那些更为复杂的系统整体而言,也存在更大的、但更不明显的高杠杆性目标。
10)、范式是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的根源。根植于这些范式,产生了系统的目标和信息流、反馈、各种存量和流量,以及系统中的所有东西。系统的目标、结构、规则、时间延迟和各种参数,都受范式的直接影响。不管是哥白尼和开普勒发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还是爱因斯坦论证了物质和能量是可转换的,或者是亚当·斯密提出了“市场中单个主体的自私行为汇集起来,却能令人惊奇地产生出集体的福利”,凡是在范式层面上采取干预措施或推动变革的人,都产生了巨大的杠杆效应,并从根本上改变了系统。
11)、与改变范式相比,在更高的层次上,还有另外一个杠杆点,那就是使自己摆脱任何范式的控制,保持灵活性,意识到没有范式才是“真实”的。每一个人在认识世界方面都有巨大的局限性,这个世界太大、太复杂,远远超出了我们人类的理解力和认知范围。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受范式的控制,从而对每一种事物的多种可能性视而不见,偏执一端,想当然地认为只有自己的看法才是对的,其他看法都是错误或荒谬的,并迅速地反对其他看法,在自己认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在“空”的境界里,就没有权力与控制,没有决断,甚至没有存在的缘由,更没有无谓的作为,内心深处不执著于某一个信念。虽然这种境界看似玄妙,但事实上,每一个接纳该观点的人,不管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都会发现这将是彻底放下的基础。如果没有任何范式或世界观是正确的,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可以选择任何合适的手段。如果你对于如何达成目标没有任何想法,你可以仔细观察大自然的运作,倾听宇宙之声。
12)、跟上系统的节拍。在你想以任何方式去干预系统之前,首先要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如果它是一首乐曲、一段激流或者是某种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就要研究它的节拍;如果它是社会系统,就要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研究它的历史,询问那些曾长期关注它的人们的意见,让他们告诉你曾经发生过什么。如果可能的话,去寻找或者制作一张图表,显示系统实际数据的时间变化态势——人们的记忆不是一直很可靠的,尤其是对于相对久远的事件。
13)、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当我们画出系统结构图,并接着写出来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式,这样就强迫我们把自己内心隐藏的各种假设投射出来,并精准地表述它们。因为我们的模型需要保持完整、符合逻辑。你也可以通过语言、列表或者图片、箭头等方式,来表达你的想法,什么东西与另外一些东西存在关联,这些都包含着你的心智模式。不管以什么方式,你这样做得越多,你的想法就会变得越清晰,你承认各种不确定性并修正自己错误的速度就越快。这样,你就能学到更多,变得更为灵活。
14)、相信、尊重并充分分享信息。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向各位再多提醒一点:你不能歪曲、延迟或隐瞒信息。如果扰乱了系统的信息流,系统的运作就会陷入混乱或疯狂。相反,如果能使信息更及时、准确、完整,系统就会运做得更好,轻松而自在。
而信息流主要是由语言来组成的,而人们的心智模式也大多是通过词语来表达的。因此,尊重信息首先意味着避免语言污染——尽可能清晰、准确地使用语言;其次,要想办法扩展我们的语言,以便能够更有效地谈论复杂性。
15). 如果某件事物难以量化,我们往往对其视而不见或者忽略它,这会导致模型不完善。在前面,你已经知道了系统常见的陷阱,其中包括围绕那么易于测量的东西来设定目标,而不是根据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所以,不要再掉进此类陷阱。上帝赋予人类的不只是数数的能力,也包括评估品质的能力。
16)、追求整体利益。请记住,层级组织存在的目的是服务于最底层,而非最顶层。千万不能放大系统的某个部分或某个子系统的重要性,使其凌驾于系统整体之上,反而忘记了系统整体的存在。这是犯了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同时,正如肯尼思·博尔丁所讲的,不要因为优化某件根本没必要做的事而招来更大的麻烦。因此,要瞄准那些能增强系统整体性能的要素,包括增长、稳定性、多样性、适应力以及可持续性,而不必在意它们是否容易衡量。
17)、学习的方式就是试验,或者就像是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所说,通过“试错”来学习。在复杂系统的世界中,认准一个方向,一声令下,勇往直前地冲锋陷阵,不懂变通,并不是睿智的做法。即使你确信自己的方向正确,“坚持到底”也可能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你必须随机应变、相机而动。

作者:DQJY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f6056858b5b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发布了2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4336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ynchyueliu/article/details/10436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