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3-冒泡排序

不诗意的女程序猿不是好厨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From 李诗雨—https://blog.csdn.net/cjm2484836553/article/details/95004540


源码地址见github: https://github.com/junmei520/DataStructureStudy/tree/master/src/algorithms

1.冒泡排序概念

排序序列从前向后(从下标较小的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元素的值,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值较大的元素逐步移到后部,就像水底的气泡一样逐渐往上冒。

2.举个栗子并总结规则

下面我们以 2, 8, -1, 20, -6 这组数据为例,来一步一步进行冒泡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终排序后结果:-6 ,-1 ,2 ,8 ,20

由此我们总结出一些冒泡排序的规则
(1)一共进行了【数组的大小-1】次大的循环。
(2)每一趟排序的次数在逐渐减少。

3.代码实现基础的冒泡排序

3.1先从冒泡排序的演变过程来一步一步分析

(此部分完整代码 对应 github上的 algorithms.BubbleSort1 类)
还是以上面的数组为实例,我们来一步一步分析:
第一趟排序 把最大的数排在最后 需要比较4次(即【arr.length-1】次

 //第一趟排序 把最大的数排在最后
        // 需要比较4次(即【arr.length-1】次)
        int temp = 0;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就进行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一趟后的数组为:" + Arrays.toString(arr));

第二趟排序 把第二大的数排在倒数第二位
这次的比较次数比以第一趟的少1次,需要比较3次(即【arr.length-1-1】次)

 //第二趟排序 把第二大的数排在倒数第二位
        //这次的比较次数比以第一趟的少1次,需要比较3次(即【arr.length-1-1】次)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1;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就进行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二趟后的数组为:" + Arrays.toString(arr));

第三趟排序 把第三大的数排在倒数第三位
这次的比较次数比以第一趟的少2次,需要比较2次(即【arr.length-1-2】次)

 //第三趟排序 把第三大的数排在倒数第三位
        //这次的比较次数比以第一趟的少2次,需要比价2次(即【arr.length-1-2】次)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2;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就进行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三趟后的数组为:" + Arrays.toString(arr));

第四趟排序 把第四大的数排在倒数第四位
这次的比较次数比以第一趟的少3次,需要比较1次(即【arr.length-1-3】次)

//第四趟排序 把第四大的数排在倒数第四位
        //这次的比较次数比以第一趟的少3次,需要比价1次(即【arr.length-1-3】次)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3;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就进行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四趟后的数组为:" + Arrays.toString(arr));

打印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总结规律并合并简化代码

(此部分完整代码 对应 github上的 algorithms.BubbleSort2 类)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这四趟的比较代码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这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我们可以把不同的抽取出去,把相同的包起来,则可以改造成如下样子:

//创建原始数组
        int[] arr = {2, 8, -1, 20, 80};

        int temp = 0;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i;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就进行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 + (i + 1) + "趟后的数组为:" + Arrays.toString(arr));
        }

打印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对冒泡排序进行适当的优化

4.1通过实例发现问题

先举个需要优化的例子:比如把 2,8,-1,20,80按从小到的顺序进行排序
一步一步来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我们发现了问题,其实第三趟排序数组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第四趟变化其实是多余的操作。我们本可以在第三趟排序后就提前结束冒泡排序的。

4.2优化的具体代码实现

(此部分完整代码 对应 github上的 algorithms.BubbleSort3 类)
思路:
根据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定下一个这样的规则:如果某趟排序中,没有发生过一次交换,就可以提前结束冒泡排序,这个就是优化的方法。
那么我们不妨增加一个boolean 型的标记 flag,初始值为false , 如果某趟排序中进行了次序交换则把flag置为true。在一趟排序结束后,就判断如果flag为false(说明此趟排序中没有发生过一次交换),则提前退出冒泡排序;如果flag为true,则重置为false,继续进行下一趟比较。
我们就以 2,8,-1,20,80 这组数据集为例,没有优化前打印结果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化后的代码为:

 //创建原始数组
        int[] arr = {2, 8, -1, 20, 80};

        boolean flag = false;//用于记录一趟排序中是否进行过交换
        int temp = 0;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i;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就进行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flag = true;  //只要在某趟排序中进行了交换,就置为true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 + (i + 1) + "趟后的数组为:" + Arrays.toString(arr));

            //一趟比较结束后,判断flag的值
            if (!flag) { //如果为false,则可以提前结束冒泡排序(说明此趟排序中一次交换都没有)
                return;
            } else { //如果为true,则重置为false
                flag = false;
            }

        }

优化后的打印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果然少进行了一趟排序。

5.将冒泡排序封装成一个方法。

(此部分完整代码 对应 github上的 algorithms.BubbleSort4 类)
细心的我们可能已经发现,上面的代码太过于零散,那么我们不妨把它封装成一个方法,这样当数组数据发生变化时,我们只要调用方法就可以了。

public class BubbleSort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原始数组
        int[] arr = {2, 8, -1, 20, 80};

        //测试冒泡排序方法
        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 + Arrays.toString(arr));
        bubbleSort(arr);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 + Arrays.toString(arr));
    }

    /**
     * 封装的冒泡排序方法
     */
    private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boolean flag = false;//用于记录一趟排序中是否进行过交换
        int temp = 0;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i;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就进行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flag = true;  //只要在某趟排序中进行了交换,就置为true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System.out.println("第" + (i + 1) + "趟后的数组为:" + Arrays.toString(arr));

            //一趟比较结束后,判断flag的值
            if (!flag) { //如果为false,则可以提前结束冒泡排序(说明此趟排序中一次交换都没有)
                return;
            } else { //如果为true,则重置为false
                flag = false;
            }
        }
    }
}

源码地址见github:https://github.com/junmei520/DataStructureStudy/tree/master/src/algorithms

积累点滴,做好自己~

发布了8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52 · 访问量 28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jm2484836553/article/details/9500454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