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喧闹,深潭无波

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动机仅仅是,害怕毕业?还是拒绝成熟?
大龄青年不愿结婚,真的是没有选择好伴侣?还是害怕承担婚后责任?

拒绝成熟、推卸责任,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有人说“承担的痛苦越多,感受的快乐越少”,然而内心的成熟和成长才是快乐的真谛和源泉。为了逃避,我们可能隐瞒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然而 总有那么一天将会被某个陌生人一语道破。 承受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我们就能从痛苦中学到很多东西。

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直击人的劣根性,这条旅程沿途荆棘坎坷、艰难曲折、迂回往返,为什么我们要砥砺前行?因为,一旦到达终点,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自律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真正的每时每刻做到自律太难。当问题出现时,好多人习惯将其解释成非自身的原因,或者问题一旦出现,就想立刻解决,不然就会思绪烦乱、寝室不安。我完全属于后者,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使我经常疲惫不堪。自己内心一直认为 我的问题,我来解决;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问题拖得越久,就越是积重难返,解决起来自然更加艰难了。” 所以早点解决总归是好的,道理没错,但是解决问题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我相信,除非存在智力障碍,不然只要花时间学习,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好多时候,只是我们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我认为自己很有价值,同样也认为我的时间也很有价值,如此有价值的时间必须要加以善用。所以自己经常拿自己的时间付出和收到的效益做等价对比,然而换来的总是自我矛盾。 我的时间是我的责任。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应该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同事们选择了和我不同的工作方式,我就心怀不满,这实在毫无道理,因为我完全可以像他们那样安排时间。憎恨他们的自由自在,其实是憎恨我自己的选择,可是这本是我引以为荣的一个选择。

近一年来,自己在工作上比较辛苦,主要是心态上,自己总感觉自己为大家争取了很多,但是大家认可太少,很是不能平衡 权、利 之间的微妙关系。我希望将来有一天,不再因为人生充满选择而牢骚不断,不再终日与烦恼、忧愁、愤怒和沮丧为伴。”我们都面临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感觉自己不能够’应付‘或者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作为成年人,我们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个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

不必编造更多的谎言来掩盖过去的谎言。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容易。

对于想进入政治和企业高层领域的人而言,有选择地保留个人意见极为重要。 凡是直言不讳的人,极易被上司认为是桀骜不驯,甚至被视为”捣乱分子“,是对组织和集体的威胁。 要想在组织或集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注重表达意见的时间、场合和方式。一方面,我们担心祸从口出;另一方面,我们有不想违背诚实和公正的原则。二者之间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很难取得理想的平衡。​

爱是从自我界限扩充到世界(认同)的一种方式。

喜欢这样一句话: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其可以称之为神谕。腹背受敌的士兵没有选择,只能面对;而一个处于心灵成长中的人通常都会选择退缩到以前熟悉而又狭隘的方式中,拒绝成长。选择面对的会被历史铭记,选择退缩的会被自己局限。

“你我合而为一,我将一生感激。” ,理想婚姻并不应该是这样,让双方共同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共同成长才应该是其基本目标。出现冲突时,我们要谨记减少批评,多份理解。因为大多数批评只是处于一时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会使局面更加混乱。

爱并不完全等价于爱情,爱的呈现方式有太多种。艺术作品没有生命,可是它们的创作者,不都是怀着无比深厚的爱吗?它们的美不正是来自创造者真诚的爱吗?大自然的美不是同样让我们倾心吗?生命不止,爱不停流。对于生命来说,万物永远处在变化中,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肯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永远无法体味生命的宏大意义。

成长与信仰

由于天赋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人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常常有着天壤之别。人们的感受和观点起源于过去的经验,却很少意识到经验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他们对自己的世界观并没有完整而深入的认识。我们一味坚持自己的“小宇宙”,为此而不惜与别人对抗,不惜把每一场争执扩大化,甚至将其演变成一场战争。我们贫穷时,世界是一种样子;我们富有了,世界又是另外的样子。 一旦新的信息与过去的观念发生冲突,需要对地图大幅度修正,我们就会感到恐惧,宁可对新的信息视而不见。我们想要控制周围的一切,使之完全符合我们的地图。只有学习和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我们必须消化和吸收新的信息,扩充眼界,敢于涉足最新的领域。我们不仅要观察世界本身,也要对观察在世界的主体(我们自己)进行反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定胜天” 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消除由个人经验产生的成见之后,才会获得成熟的认识。 必须以包容一切的姿态,说服既有的成见和观念暂时退位,让陌生、新奇的事物进入感官世界。

恩典

如果我们认为爱与成长的动力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上帝想要我们成长?我们成长的方向是什么?成长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上帝想让我们成为他自己。我们成长的方向就是变成上帝。上帝不仅是推动进化的力量,而且是进化本身的目标。

恩典何在?

  • 我们往往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生病,却很少了解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保持健康。
  • 生活中有无数“千钧一发”的时刻,带给你极其神奇的体验。
  • 人类总是更愿意把事物理解为具有实质的存在。但是,思维本身就是奇迹。

我们其实是害怕失去当前的地位或角色,所以才害怕转换成新的角色,达到新的地位。我们害怕改变现状,害怕失去目前拥有的一切。

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中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我们获得一项真理,得到一种启示,不过是重新认识潜意识里原本存在的事情。科学本身很容易成为一种文化偶像,我们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我们赖以参考的数据有限,基本上只能听天由命,那么在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时,显然要容易得多;而如果我们必须吸收和总结越来越多的数据,做出决定的过程就会越发艰难;

大自然的进化、人类的进化都是反“熵”进行的。警惕懒惰、满足感,不断反“熵”而活,才能持续进化,心智成熟。

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所有走在最前面的人,所有走得最远的人,都会感受到孤独(孤独本身就是沉重的负担)。相当多的人缺乏忍受孤独的能力,所以宁可放弃“掌舵”的机会。大多数人只渴望平安,却丝毫不愿承受孤独。 任何训诫都不能免除心灵之路上的行者必经的痛苦。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上帝的境界。

发布了25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868 · 访问量 118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gang2585116/article/details/8717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