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喜欢工会吗?

王树义

读完需要

9

分钟

速读仅需3分钟

听好了,你只有两个选项……

1

   

疑问

Netflix 纪录片《美国工厂》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这个话题确实很容易吸引眼球。

那些显而易见的差异、冲突、矛盾,咱们就不讨论了。

我不知你看剧时,是否也有这样一个疑惑:

美国人到底喜欢还是不喜欢工会?

有人很喜欢。

他们会怀念有工会时的美好生活。那时候生活优渥,想给孩子买啥,根本不用犹豫。

受邀参加工厂重大仪式的议员,也不失时机呼唤工人组建工会。

部分工人不惜冒着丢掉饭碗的风险,推动组织工会的投票。

剧中,美国汽车工会的人,更是慷慨激昂地宣称,他们在员工福利和企业盈利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引发了阵阵欢呼和掌声。

可很显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

议员宣扬组建工会的时候,镜头里台下的美国人恨不得去找个大剪刀……当然,你可能认为他是管理层,是特殊的。

可招聘会时,听说新厂没有工会的时候,不少来应聘的工人都点头赞同。

工人们最终投票结果,也是压倒多数反对组建工会。

人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工会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让他们有体面和尊严的生活,难道不对吗?为什么不是所有美国工人,都张开双臂欢迎工会呢?

这个问题,我曾经也困惑过。

直到我的忘年交 Jeff ,给我讲了段他亲历的往事

2

   

往事

Jeff 在 IT 行业干了几十年,赚够了钱,就在千禧年前后,提早从公司退休了。之后他在网上经营一些小生意,赚点儿零花钱。

人上岁数了,腿脚不是很灵便,但是 Jeff 待人特别热情,尤其爱聊天。

聊天的时候, Jeff 给我们讲起了他年轻时候的一些事儿。

他那一代人,被称作“婴儿潮”。

Jeff 出生的时候,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还沉浸在战胜法西斯的喜悦中,那也是个繁荣的时代。

但不幸的是,等到 Jeff 成年时,却刚好赶上越战。

Jeff 说,当时许多同龄人的选择,是跑到加拿大逃兵役。

当然了,有本事的,就找医生开假健康证明,然后到英国去读研究生。之后,还当了总统。

Jeff 小时候,仰慕军人。他的父亲在二战中,就在阿留申群岛打过日本鬼子。

Jeff 没逃到加拿大,也没弄假证明,大学一毕业就应征入伍了。

幸运的是,他并没有被送上越南前线,而是被分配到在本土操作计算机系统。

之所以有这样的好运,是因为 Jeff 本科学的是数学专业,不但在学期间成绩优异,动手能力也强。

他上大学时,拿的不是全额奖学金,需要在暑期自己打工补足财务缺口。

在学校打工,收入很低。于是 Jeff 每到夏天,就去工厂做工。

不可避免地, 他跟工会打了交道。

3

   

选项

Jeff 打工的地方,在北方某城市。那里现在被称为“铁锈地带”。可在当时,却是工业重镇。

夏天的时候许多工人都选择休假外出,于是工厂就有大量岗位需要人补充。

即便是暑期打工的学生,也必须先加入工会,才有资格在厂里工作。

顺理成章地, Jeff 加入了工会。

他的工作,是用机器钻孔。

工厂是三班倒。Jeff 的这一班,每天从下午4点,工作到晚上12点。

这期间,需要钻 2375 个孔。这是定额,必须完成。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不熟练。但是,以 Jeff 的学习天赋和动手能力,没多久,效率就大幅提升。

一天他发现,原本8个小时的额定工作量,他只需要6个小时就能做完。

晚上10点钟的时候,他钻完了第 2375 个孔后,跑去问头儿:“我今天的活儿干完了。你看我再干点儿啥?”

头儿,自然也是工会的人。

他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 Jeff ,半晌没说话。之后,他盯着 Jeff 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

Jeff,听好了,你只有两个选项:一、慢点儿干;二、带本书来上工。10点带上你的书去二楼(卫生间),差5分12点的时候,记得回来。

Jeff 呆住了。

不过很快,他就很享受每天1小时55分钟安静的读书时光了。

那个暑假,他着实看了不少书。

4

   

警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Jeff 下午4点上工,需要打卡。

由于路上可能有交通阻塞,而且打卡也得排队,所以工人们一般都会提早出发。如果路上一切顺利,大概会早到20分钟左右。

打完了卡,就都在那儿等着上工铃响。

工会规定,铃响之前,是绝对不允许开始工作的。

那 2375 个孔,只有4点以后钻出来的,才算数。

让一个数学系的优等生,每天浪费20分钟,无所事事,也着实难为 Jeff 了。

利用运筹学, Jeff 很快就找到了可干的事儿。

钻孔机器工作长时间之后,温度会升高。工人需要定期检查温度,并且采取降温措施。

工人往往都是工作到一段时间后,才去取降温材料。

这样一来一往,必然导致时间浪费。

于是 Jeff 利用上工之前的20分钟,跑去取材料。而且他会观察,如果上一班工作完,机器却还没有做降温处理,他就先维护机器。

他的举动,被另一个工人看到了。

头儿很快来找他了。

只不过,这次头儿的语气更加严肃。

Jeff,你如果还想继续干的话,一定要记住,等铃响!铃响之前,什么也不要做。听清楚了吗?

Jeff 说,这一个暑假,他挣了不少钱。不但学费的缺口有了着落,自己还攒了不少零花。

但是,他再也不愿意去这个厂子打工了。

跟他同事的那些工人,都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

虽然日复一日,工序简单重复,他们也没有怨言,更从没想过要换工作。

后来 Jeff 听说,那家工厂倒闭了。

5

   

差异

听了 Jeff 的故事,不知道你作何感想?

设身处地来想,把你长时间放到那样的一个环境里,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有人可能做梦都会笑开花,庆幸“钱多事儿少离家近……”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但是你知道的,依照这复杂世界的运行规律,虚幻的安全与满足感,难以持续。

就如同一个高三班级内部达成协议,所有人都不学习,以避免恶性竞争。

假设所有人都认真执行了约定。结果呢?

当然是在高考中一起被淘汰

同样,工会的刻板教条规定,让工厂内部,不可能有任何提升效率的举动。结局必然是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导致工厂里所有人的生活,都一落千丈。

连工都没得做,工会有什么用呢?

有人说,这不就是大锅饭吗?

不。

在我看来,它连大锅饭都不如

大锅饭,是“多干少干一个样”。至少,人还被赋予了“当傻子”的权利,保留了“多干”的选项。

爱学习、勤思考、有上进心的你,能否愿意待在这样一种环境——勤劳就是罪错,聪明就是诅咒,上进就是挑衅,创新就是异端?

好在,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那样的情境下生活。

Jeff 告诉我,即便在美国,各州对待工会的态度,也是差异巨大的。

许多南方州,根本就没有工会的生存土壤,历史上也没有工会的传统。

在那里,人们更讲究“个人奋斗”。

我曾经问一个德州朋友:

你们这里人人都有枪,许多人还不止一把,这多危险啊。

他告诉我,拥枪的最初目的,不是为了娱乐,也不是如今人们宣扬的那些理由。

其实,这里原先是蛮荒的西部。遇到匪徒,如果等警察来保护自己,那已经凉了。

所以,他们被环境塑造的理念,就是“靠自己”。

明明能倚靠别人搭便车,却不干。

傻不傻?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许多大型制造企业的总部,已经纷纷迁到了这些远离工会的地方。

6

   

延伸阅读

你可能也会对以下话题感兴趣。点击链接就可以查看。

感觉有用的话,请点“在看”,并且把它转发给你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赞赏就是力量。

由于微信公众号外部链接的限制,文中的部分链接可能无法正确打开。如有需要,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按钮,访问可以正常显示外链的版本。

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玉树芝兰”,第一时间免费收到文章更新。别忘了加星标,以免错过新推送提示。

如果你对 Python 与数据科学感兴趣,希望能与其他热爱学习的小伙伴一起讨论切磋,答疑解惑,欢迎加入知识星球。

题图: Photo by Ant Rozetsky on Unsplash

发布了9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72 · 访问量 23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nkwshuyi/article/details/10013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