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华为灰度扩张史:洪流之中,平稳着陆

摸着石头往前走,不争论,也不做政策上的明确界定,让最终发生的事实来定义前行的方向。

短暂的中国企业史,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部关于人的精神史,每一个产业的颠覆及重构背后,都起伏着无数个体生命的悲欣交集,时间之针会在终止之前一直前行,它裹挟一切,向不确定性宣战。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中国的电信市场复苏,随着程控技术的推广,全国电信网络面临一次全面的更新改造,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遇。

对于拥有自主程控交换技术的华为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时还没有名气的华为在电信行业却已经露出它锋利的钢爪。

在这个行业里,诺基亚、爱立信等跨国公司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任正非在起步之初,依靠“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从一些偏远的城镇电信局突破,迅速抢去了一块大公司们还没有来得及顾及的“蛋糕”。

随之,华为与跨国公司们的正面战争便爆发了。由“农村”进入“城市”,华为遭遇了强大的竞争,很多中心城市和发达省份的电信部门不信任华为的产品。

便是在这时,任正非想出了一个外国同行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方法:他游说各地电信局,由华为与电信职工集资成立合资企业。

在华为的一份内部文件中,任正非如此阐述他的策略:“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达到巩固市场、拓展市场和占领市场之目的。利益关系代替买卖关系;以企业经营方式代替办事处直销方式;利用排他性,阻击竞争对手进入;以长远市场目标代替近期目标……”

华为的合资模式率先在四川取得成功。1997年,四川电信管理局由工会出资,与华为公司组建四川华为公司。到年底,华为在该省的业务合同就从上一年的 4000 万元猛增到 5 亿元,一下子涨了 12 倍。

作为合资方,四川电信分到了 25% 的丰厚利润。四川模式当即产生了连锁效应,在一多年的时间里,华为先后与天津、上海、山东、浙江等省市组建了 9 家合资公司,其主要业务就是把华为的设备卖给合资的电信公司,这一模式让华为转眼之间成了各地电信局的“自家人”,自家人采购自家人的设备俨然成了最合理的事情。

电信局的设备采购费用是由国家财政出的,而产生的利润则可以分一部分给内部的职工,这实在是让各地局长难以拒绝的好想法。对于华为来说,合资模式让它成为电信市场的垄断型供应商。

在河北省,华为的业务从零一下子做到 10 亿元;在山东省,则从原来的 2 亿元销售额猛增到惊人的 20 亿元。从四通跳槽到华为的李玉琢出任过合资合作部的部长,是华为合资工程的主要操盘手。

他回忆说,当时有的电信局甚至拆了其他公司的设备,改装华为的机器。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华为陡然做大,成为国内增长最快、暴利率最高的电信企业。

1997 年,华为的销售额实现 41 亿元,同比增长 60%。

为了组建这些合资公司,任正非日夜奔波于全国。他个性内向,脾气暴烈,不喜与人交流,但是与电信部门的谈判却无往不利,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开出的合作条件实在让人难以拒绝。

在后来的很多年里,他一直拒绝接受任何采访,屏蔽了自己与传媒界的任何关系。而在电信行业,无论是省部级官员还是一个小县城里的局长,只要是能够给华为带来业务的,他都来者不拒,亲自接待。他说:“我只见给我市场的人,因为他们是我的衣食父母。”

对于竞争,他则说得更为直接:“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客户肯选择我们的产品而不是别人的。”

从一开始,华为的合资模式就受到同行的攻击,它被质疑是“不正当竞争”。任正非曾经试图在每一个省都组建合资公司。但是由于告状的国内外企业实在太多,到 1999 年之后,任正非被迫整编这些合资公司。但事实上,华为的市场目标已经实现,合资公司的使命已然完成,它成为全国电子企业中成长最快的黑马企业。

如果仅仅靠这种颇为可疑的商业模式,任正非和华为很可能并不会走得太远。在一个转型的时代,法制的滞后以及对灰色行为的宽容让无数企业家获得了超越式的成长和惊人的利益。而这中间隐藏着的种种毒素也同样让这些人无法从这种非正常的商业逻辑中挣脱出来。

跟同时代的企业家相比,任正非的超人之处是,在从事不无争议的原始积累的同时,他也正在进行一场坚决的自我救赎。从三年前开始,他聘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春波等人为华为起草一个企业战略规划。它参照当时的《香港基本法》,很有想象力地被命名为《华为基本法》。

任正非要求吴春波等学者弄清楚三个问题:华为是谁?华为从哪里来?华为要到哪里去?

1997 年 3 月 27 日,八易其稿、103 条的《华为基本法》通过最后一次审稿。日后,它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制定的第一部企业管理大纲。

在《华为基本法》中的第一条,任正非就明确提出:“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任正非十分严苛地设定了专业化的发展战略,“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此外,《华为基本法》还确定了两条十分惊世骇俗的原则。

一是实行员工持股制度,“普惠认同华为的模范员工,结成公司与员工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将不断地使最有责任心与才能的人进入公司的中坚层”。作为企业的创始人,任正非大量稀释自己所拥有的股份。据他自己透露,“我在公司中占的股份微乎其微,只有 1% 左右。华为 70% 的管理层和员工拥有华为的股份”。

二是在技术开发上近乎偏执地持续投入,任正非坚持将每年销售收入的 10% 用于科研开发,这在中国著名企业中是一个无人可及、无人敢及的高比例。正是这些原则使得默默无闻的华为蜕变成一家前程远大的中国公司。

发布了31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75 · 访问量 46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wei16611/article/details/10098815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