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什么都需要懂系列>


大部分资料来源网络,具体源不可考,已重新整理


区别:

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十七大(科学发展观)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最后一天迁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

  • 代表
    • 李达、李汉俊、张国涛、刘静仁、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会僧、周佛海
  • 内容
    • ①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 ②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 ③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 ④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 意义
    •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因为它
    • 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 ②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
    • ③进行反帝反封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
    • ④它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⑤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之后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

  • 内容
    •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 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大会还指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 意义
    • 党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3、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东山)

  • 内容
    • ①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②(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 ③ 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 结果
    • 国共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大革命兴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中共放弃领导权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瞿秋白)

  • 内容
    • ①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②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③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秋收起义
   1、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2、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 意义
    •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 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5、古田会议(1929年低 福建古田)

  • 内容
    • 总结创建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来的经验教训,着重强调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要求用无产阶级思想来进行党和军队的建设
  • 意义
    • 是党领导下的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6、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尊义)

  • 内容
    • ①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李德、博古军事最高指挥权。
    • ②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 意义
    • ①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 ②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③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 ④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 陕北瓦窑堡)

  • 内容
    • 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意义
    • 瓦窑堡会议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8、洛川会议(1937年秋陕北洛川)

  • 内容
    • 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 影响
    •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为抗日的前线

9、中共七大(1945年春延安)

  • 背景
    • 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前夕
  • 内容
    • ①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 ② 指出当前形势下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 ③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 意义
    • 为争取抗日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1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

  • 背景
    •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全国即将解放
  • 内容
    • ① 党今后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 ② 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 ③ 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 ④ 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 意义
    •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11、中共八大(1956年秋北京)

  • 背景
    • 一化三改造完成,为工业化奠定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内容
    • ①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主要矛盾是人民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② 确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③ 确定今后的总任务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 ④ 确定经济建设方针是: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 意义
    •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1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 [开始形成]

  • 背景
    • ① 广大干部群众要求平拔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而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仍然坚持“两个凡是”,引起全国不满
    • ②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③《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总结了正反经验教训。
  • 内容
    • ① 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 ② 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③ 组织上: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 意义
    • ①(结论)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 ②(功绩):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 ③ 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④ 开始形成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
    • ⑤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13、十一届六中全会

14、十二大(1982年北京)[提出理论]

  • 内容
    • ① 提出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 ② 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 意义
    • 成为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5、十三大(1987年北京)[基本形成]

  • 内容
    • a、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理论
    • b、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C、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意义
    • 标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6、十四大(1992年北京)[新的突破]

  • 内容
    • ① 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 ②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③高度评价并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意义
    • 为我国规划了本世纪前进航程,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7、十五大(1997年北京)[理论成熟]

  • 江泽民报告
    •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来,全面推向21世纪》
  • 内容
    • ①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②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③ 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 意义
    •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我们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8981172/article/details/7816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