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奥巴马都上当:“女版乔布斯”600亿惊天骗局,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你害怕抽血吗?

橡皮管一勒,针头扎进静脉,看着血液流进采血管,有人真能晕过去。

可是要进行医学化验,静脉抽血又是最常采用的手段,检验项目多的话,甚至一管血还不够。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发明了一项新技术,让你无需再忍受针头穿刺,甚至不用再去医院,只要自己用针扎破食指,采下一两滴血,就可以拿到200多项指标的化验结果,你会不会有点激动兴奋?

想想就知道,如果真有这技术,整个世界的医学检验行业会被彻底颠覆,有多大的商业价值就更不用提了。

事实上,确实有人声称做到了这种技术,不仅登上《时代》、《财富》、《福布斯》、CNN等知名媒体,还获得了一众政商大佬的投资和支持:

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亨利·基辛格;

媒体大亨默多克;

甲骨文公司创始人埃里森;

硅谷传奇创投家唐纳德·卢卡斯……

个顶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然而,他们都上当了。

骗倒这些最强大脑的,并不是什么老谋深算、满嘴跑火车的大忽悠,而是一个年轻的美女:

她叫伊丽莎白·霍姆斯。她所创立的企业希拉洛斯,因为声称拥有那项用一滴血进行二百多项检测的技术,在10年间成长为了硅谷最具商业价值的独角兽公司,估值近百亿美元。

而伊丽莎白本人,不过是一个毫无医学背景的斯坦福辍学生。这个商业神话的内核,也只能是一个谎言。

这场“21世纪硅谷最大骗局”是如何被打造的?为什么这么多大佬会被一个小姑娘蒙骗?

事件起源与详情被写成一本书,就是由《华尔街日报》记者卡雷鲁,用3年半采访150多人后写就的《坏血》

它记录了伊丽莎白及希拉洛斯的秘密与谎言,比尔·盖茨形容:“这个故事比我想象的还要疯狂……”

[ 为什么伊丽莎白的谎言让比尔·盖茨感到“超出想象的疯狂”?文末有一个视频,带你详细了解这场“世纪骗局”。]

                                                 1

                                                                  “我不想读博士,我想赚钱。”

伊丽莎白·霍姆斯从小就不是个普通孩子。

别的小孩在玩泥巴的时候,她已经在琢磨创业了。

7岁那年,她设计了一款时间机器,在笔记本上画着详细的工程图。

9岁时,有个亲戚问她:“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她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要做一个亿万富翁。”

“为什么不做总统呢?”

“不,总统将会娶我,因为我会拥有10亿美元。”伊丽莎白严肃认真地回答。

作为高中时成绩全A的学霸,2002年,她成功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就读于化学工程系,还被授予了总统奖学金。

对于一名梦想成为创业家,对科学和计算机兴趣浓厚的优等生,斯坦福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为这所大学与硅谷颇有渊源,雅虎就创立于斯坦福的校园,谷歌的两位创始人也毕业于此。

新生学期的圣诞晚宴,父亲把一架纸飞机飞到了伊丽莎白坐的餐桌前,机翼上写着“Ph.D”(博士学位)。

但伊丽莎白的反应相当直率:“不,爸爸,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想赚钱。”

很快,她就发现了机会。

2003年上半年,伊丽莎白到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实习。那时候,非典正肆虐亚洲,她整个夏天都在检测病患样本。

这些样本通过注射器或者鼻腔拭子的传统方式获得,伊丽莎白觉得这种取样法效率太低了,并且相信能找到更好的方式。

一回到休斯顿的家,她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5天,除了晚上睡一两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坐电脑前,只吃母亲放在餐盘里的食物。

结合实习和课堂上学到的新技术,伊丽莎白写出了一项专利申请:

一款特殊的手臂绑布,可以同时诊断病症,并且给出治疗。

她把这个想法展示给副院长钱宁·罗伯特森。这位名教授被深深触动了:

“她拥有某种能力,能把科学、工程学、技术的各种碎片综合在一起,用我以前从未想过的方式。此前我教过的数千学生中,从未有人像她那样。”

受到教授的鼓励,伊丽莎白果断从斯坦福辍学。

那是2003年,这个19岁的姑娘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CEO,钱宁以顾问身份加入了董事会。

她最终把公司命名为希拉洛斯(Theranos),由治疗(therapy)和诊断(diagnosis)两个词拼合而成。

                                                2

                                                                      “下一个苹果或特斯拉”

为了筹集资金,伊丽莎白找到邻居德雷珀,向他兜售自己的创业项目。

这个德雷珀来头可不小,他投资过特斯拉、推特,被称作“硅谷风投教父”,看完项目文件后,他迷住了:

伊丽莎白把自己的创业项目描述为一个诊疗贴片,它能通过微型针将血液透过皮肤无痛析出,并自动检测,根据身体状况决定用多少药量,还会以无线方式把数据传给医生。

尽管对医疗、纳米技术不了解,但德雷珀了解市场,他一看就知道,这项目能赚大钱:

在美国,血液检测长期被两大巨头垄断。而伊丽莎白在做的事,会直接颠覆每年750亿美元的血液检测市场,亚于“医疗界的特斯拉”。

更让德雷伯兴奋的是,这个新兴公司的董事会里,还有一个学术界大人物——斯坦福大学的知名教授钱宁·罗伯特森。

一个是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孩子,一个是斯坦福专家的背书,想到项目诱人的前景,德雷伯很快打消了顾虑,果断投资了100万美元。

于是和钱宁一样,德雷珀这个名字,也成了项目可靠的“证人”之一。

                                                                                     < 德雷珀 >

不得不说,伊丽莎白虽然并无医学专业背景,却是个销售高手。她永远让自己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展现出创业家那种不受世俗羁绊的乐观。

面对投资人和合作方,她还有一套动人的创业故事:

这姑娘说,她自己从小就害怕打针,每次做血液检查,看到针筒扎进血管,一管管抽血,就觉得那像是地狱的酷刑,非常瘆得慌。

而且传统的血液检查,又麻烦又贵,等待时间还长,非常耽误治疗。她的姨父就是死于皮肤癌晚期,死的时候癌症已经转移扩散。

所以她下定决心,要设计出一款产品,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健康状况,再也不用像自己这样,眼睁睁看亲人,因为耽误治疗白白受苦。

这套故事打动了不少名人大咖,无论是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还是媒体大亨默多克,都被她的想法迷住。

同时,伊丽莎白还毫不掩饰自己对乔布斯的崇拜,甚至有意模仿这位偶像,穿黑色高领毛衣,刻意压低嗓音,以“女版乔布斯”的形象示人。

                                                               < 伊丽莎白·霍姆斯  |  乔布斯  >

那时候,创投界很喜欢追逐“黑科技”,痴迷于发现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人”。伊丽莎白的气场和标签,以及与她站在一起的大佬的名单,由不得让人激动地遐想:希拉洛斯,也许就是下一个特斯拉,或者下一个苹果吧!

这些投资者的兴奋让他们忘记了审慎的理性思考:

为什么这么重大的技术突破,没有医学行业的权威报道呢?

                                                   3

                                                                             十字路口的选择

起初,伊丽莎白是想把她的想法变成现实的。但在搞定融资后,她发现技术上的困难,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最初设想的诊疗贴片,功能跟科幻小说差不多,根本做不出来。她只好退一步,让研发团队做一个轻便的手提设备,类似糖尿病检测仪那样。

直到成立18个月后,公司才做出第一个原型机——希拉洛斯1.0。

这个机器有两个板块,包括检测盒和阅读器。先让病人刺破手指采血,把样本放入看上去像加厚信用卡的检测盒中,再把检测盒放入更大的阅读器里。

伊丽莎白想做的事,说白了,就是只用几滴血,检测出几百项数据。

但这件事,直接撞上了两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叫微量血液检测。这个想法从1970年被提出来,过了30年,医学界都没做出来。

因为用针刺手指挤血,这个过程中,细胞会被刺破,红细胞也会被挤破,这样细胞杂质、破裂红细胞释放的钾,都会混在里面,干扰最后结果。

然后第二座大山,叫微流体技术,这纯粹是伊丽莎白自己挖的坑。

研究人员发现,只靠几滴血,根本做不了这么多检测,可老板还不让多抽血。实在没辙的员工,只能加生理盐水稀释,获得足够的检测样本。

但大家想想,本来手指采血就因为掺杂质,数据不准,在还往里头”,精确度可想而知。

更难的是,要想实现同时检测多种指标,必须对样本血液进行分流,让它们与不同的反应物接触,而在盒子里控制这么点液体的精确流向,难度太高了,很容易交叉污染。

遇到难题时,更能看得出人性,是迎难而上还是投机取巧,全看选择。

当研发陷入瓶颈时,新来的一个工程师,直接买了个点胶机器人,组装成一个很糙的装置,说白了就是一个机械手,分别取血液样本和反应物。

既然做不出微流体系统,那干脆绕过、不做。希拉洛斯的工程师改装出一版更小的机器人,把它装进了阅读器盒子里。

伊丽莎白对这个粗糙的设备大为赞许,把它命名为“爱迪生”,成了公司的核心系统。

尽管有了个原型机,但微量血液检测这个最核心的难题,根本没有解决。而且,“爱迪生”能检测的指标数量,也远远达不到伊丽莎白设想的几百种。

面对烧钱如流水的研发经费,她迫切需要更多融资。

2010年1月,伊丽莎白给全美最大连锁药店沃尔格林,发了一封邮件,她宣称自己设计出一个迷你实验室,只需要一两滴血,就能测出几百项数据,成本足足少一半。

这时,伊丽莎白超豪华投资人名单,以及此前精心编织的故事,发挥了关键作用。

谁能想到,这家本该小心谨慎的医疗企业,居然连产品都没实地检测过,就送上了5000万美金的大单。

在前国务卿引荐下,《华尔街日报》社论版对伊丽莎白进行了访谈。这个希望用一滴血改变世界的“女版乔布斯”,很快成了硅谷偶像:

她被邀请和马云、克林顿三人同台坐谈;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为“美国全球创业大使”;《财富》、《福布斯》、《快公司》、《今日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CNN、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频道……这些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都排着队报道她。

伊丽莎白个人身家,也突破了50亿美元,成为硅谷第一位亿万女性创业家,被《时代》周刊提名为“2015年最具有影响力的100大人物”。

尽管追求得到关注,但突然而来的成名并不完全是因为伊丽莎白自己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她迎合了公众想看到一个女性创业家在历来由男性统治的科技世界取得突破的渴望。

此前,硅谷已经有了出色的女性典范:雅虎公司的玛丽莎·梅耶尔和Facebook的雪莉·桑德伯格。但她们并没有白手起家创建自己的公司。

而伊丽莎白·霍姆斯的出现,让硅谷拥有了它第一个身为技术创始人的女性亿万富翁。

故事到目前为止发展得皆大欢喜,但盛名之下的伊丽莎白,其实一直面临着那个艰难的选择:

一边是悬而未决的医学技术难题,一边是估值90亿美元的独角兽。是停下脚步扎扎实实地埋头研究补足技术缺陷,还是继续迎着鲜花和赞美前进,努力掩盖问题?

遗憾的是,在一夜成名的十字路口,她依然选择了后者。

                                              4

                                                                       独角兽轰然倒下

希拉洛斯的员工早就知道:公司的机器并不成熟,还远没达到实验标准,更别提大规模商用了。

但他们吃惊地发现,伊丽莎白正在和连锁药店沃尔格林和连锁超市西夫韦接触,想和他们合作,在线下开设检测诊所,把这么不靠谱的机器用在人身上。

为了绑住这两家大客户,伊丽莎白想了一个歪招:

答应的迷你实验室做不出来,就用不靠谱的“爱迪生”蒙混过关,可“爱迪生”只能测几项数据,根本无法检验几百项指标,怎么办呢?

她大批购买西门子血液检测机,放在公司的实验室,然后让开在连锁药店的诊所把血液样本快递过来,偷偷用别人家的机器做检测。

可就这出“挂羊头卖狗肉”,伊丽莎白还彻底搞砸了。

不但抽血流程漏洞百出,血液样本在寄回来的途中,还没做好保鲜措施,等到了实验室都已经变质了。

再加上频频出问题的实验器材,可想而知,这样检测出来的数据,误差有多可怕。

那些不愿意和伊丽莎白沆瀣一气的员工,要么向董事会提出疑问,要么辞职离去。而为了强化内部控制,伊丽莎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公司里到处是监控摄像头,员工一入职就要先签保密协议,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实验室;

工作电脑的活动被技术部监视,连内部信息通道也被设计为“竖井式”的,不同部门之间无法沟通,每个业务板块单独对管理层汇报;

稍有对工作表示疑议的员工,马上就会被解雇,并威胁离职后不得在社交网络上提及希拉洛斯的内部情况。

她还请来了华尔街的王牌律师大卫·博伊斯,在美国政府控诉微软案中,此人的手段被媒体形容为“几乎‘烤焦’了比尔·盖茨”。

                                                                              < 大卫·博伊斯 >

这一招是致命的。那些离职后的员工对在希拉洛斯的往事三缄其口,毕竟跟这种不缺钱独角兽公司一旦打起官司,自己很可能会倾家荡产。

但对有些人来说,所谓人命关天,这是底线。

譬如,有位希拉洛斯前员工叫泰勒·舒尔茨,他的爷爷就是希拉洛斯的董事,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

泰勒在发现公司偷偷篡改研究数据,无视不合格的检验结果后,直接给伊丽莎白发邮件投诉,却收到了公司二把手的直接嘲讽:

“看在你是舒尔茨先生孙子的份儿上,我才会在工作以外拿出这么多时间来亲自回复你的这种问题。”

当天辞职的泰勒,接到了母亲电话:伊丽莎白让爷爷警告泰勒,如果他坚持反对公司,一定会输。

但坚持正义的泰勒,很快向监督机构投诉了实验室,还恳求爷爷离开公司董事会。但爷爷选择相信伊丽莎白,爷孙俩从此渐行渐远。

                                                                              < 泰勒·舒尔茨 >

同样因为揭露谎言而付出沉痛代价的,还有希拉洛斯前首席科学家——伊恩·吉本斯。

在发现公司对外宣称的产品,根本没办法变成现实后,伊恩沉默了。

在2012年,他受到传唤,需要在法庭上为公司做伪证,这个老实人左右为难:

如果说出事实真相——这家公司技术根本不行,这会伤害到同事,家庭安全也无法保证;但如果自己撒谎,那消费者可能会因为错误的数据,被错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

心力交瘁的伊恩选择自杀,他服用了足以杀死马的止痛药量和酒,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伊恩的妻子罗谢尔把丈夫的死讯告知公司,不仅没有收到任何吊唁,还被律师通知:立即归还伊恩的电脑、手机以及任何机密信息。

不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015年初,《华尔街日报》的调查记者约翰·卡雷鲁,收到了关于希拉洛斯的爆料,并着手调查这家硅谷最受瞩目的创业公司。

伊丽莎白很快听到了风声。

在《华尔街日报》总部,博伊斯带着希拉洛斯的精英律师团队,措辞强硬地对卡雷鲁和编辑进行威胁。

对于所有怀疑对卡雷鲁爆了料的前员工,博伊斯都进行了恐吓,甚至动用私家侦探监视他们的日常生活。

除了阻止证人发声,伊丽莎白更是直接向卡雷鲁施压。

当时,《华尔街日报》的老板默多克,刚给希拉洛斯投资了1.25亿。

于是伊丽莎白不止一次地向默多克表示,希望阻止卡雷鲁的调查,不要刊发对希拉洛斯不利的报道。

可敬的是,默多克都拒绝了。他说,相信报纸的编辑会公正地处理此事。

2015年10月,卡雷鲁关于希拉洛斯的第一篇报道终于刊发。

一下子,希拉洛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此前将伊丽莎白捧上神坛的知名媒体们也纷纷倒戈。

伊丽莎白当然不会轻易认错。她在电视频道CNBC上,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被性别歧视的女性创新者,反击卡雷鲁的报道:

“当你想要改变世界的时候,有的人就是会这样针对你。”

“一开始他们觉得你疯了,紧接着他们会攻击你,你只有挺过去,才能看到拨云见日的曙光。”

但这些话,没能迷惑过监管机构,他们很快对希拉洛斯展开了突击检查,足足提出了45项问题。

伊丽莎白垂死挣扎,想用商业机密做借口,不让监管部门公开报告,同时,还妄图通过支持参加总统竞选的希拉里·克林顿,用政治站队洗白自己。

但远胜于雄辩的事实,以及不断涌现的真相爆料,都让伊丽莎白和希拉洛斯的谎言,彻底无力回天。

2018年6月14日,伊丽莎白和她的二把手巴尔瓦尼因两项串谋诈骗罪名和九项诈骗罪名受到起诉。

如果罪名成立,他们面临最高可达20年的监禁。

2018年9月,希拉洛斯资金耗尽,遭到遣散。它的各种投资者总计损失了约10亿美元。

这出利用欲望和贪婪打造出的硅谷商业神话,彻底破灭。

                                           后记

                                                                            ✎✎✎

《红楼梦》里有一句诗: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在事态无可挽回之前,伊丽莎白有无数次踩刹车的机会,可她义无反顾,一错再错,直至骑虎难下。

看完这本“女版乔布斯覆灭记”,书单君感慨良多。

出色的学习能力,名校光环的加持,不错的外貌条件,伊丽莎白的牌真的不差。如果她在斯坦福完成了学业,踏踏实实地创业奋斗,本可以成就让人羡慕的人生。

一切都源于那些十字路口的选择。

在跌落神坛,走向法庭的时候,不知道她心里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产生过一点悔意。

都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间。

乔布斯和“女版乔布斯”,其实也就是一线之隔。但那条线,是底线,也是红线。

越过道德和法律边界的“改变世界”,最终也只能是一场幻灭。

                                                                      图源 | 《超验骇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里有一个视频

讲述了这场“21世纪硅谷最大骗局”的始末

告诉你伊丽莎白是如何编织谎言

并利用良好的话术欺骗投资者的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g0610fjm4u9.html

另外本人还开设了个人公众号:JiandaoStudio ,会在公众号内定期发布行业信息,以及各类免费代码、书籍、大师课程资源。

                                            

扫码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有惊喜奥!公众号每天定时发送精致文章!回复关键词可获得海量各类编程开发学习资料!

例如:想获得Python入门至精通学习资料,请回复关键词Python即可。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1213648/article/details/9063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