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刻意学习》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937100/article/details/88878506

第一章 持续行动是精进最大的技巧

1.一旦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现状,就不会盲目自大,也不容易妄自菲薄。

2.面对问题采用朴素逻辑,即“缺什么补什么”,有困难就解决困难,直接硬上,用时间换空间,用耐心换进步。

3.适当为自己加载额外的任务:在原有任务能够保持每天做到位并有所进步的基础上,仍然有足够的心智和力量完成更多的任务,并且从原有的任务中找到了乐趣,可以自然持续,不用刻意说服自己去做,那么就可以适当加载额外任务。

4.警惕自我摧毁问题:当我们变得更好,而潜意识没有接受的时候,就会出现想要回到原来的自己的趋向,表现为自我满足,或者一心想要休息。这时应理智判断属于自我摧毁趋向还是的确到了该休息的时候。

5.在持续行动的路上不要太相信自己。人有一种自带的属性,就是在思考未来的时候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过度放大未来的美好,透支成功的快感,忽略过程中的困难。所以,时刻保持警惕,告诫自己,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6.自己想明白的问题最可贵,哪怕书上早就写了。你自己想明白的就是你的;书上的只是书上的,终究不是你的。

7.不要把听课的重心放到记笔记上。节省更多精力进行思考总结很重要,你能记下的大部分是你已经能够掌握的,比这些更重要的是那些还没得到思考的内容。

8.行动最大的魅力在于,在行动的过程中,参与和投入会成为最大的变量。如果能理解行动的要义,就可以获得一种动态的视角,不会以静态的视角看待问题,而对于结果而言最大的变量,也就是自己的行动了。

9.思考和犹豫纠结的区别在于你有没有出活,有没有输出和行动。另一个区分纠结和思考的变量是观察期的长短,比如大学生花两年的时间犹豫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到了第三年确定了方向,可以算作是思考;但是如果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思考却没有行动,那这只能算作是犹豫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永远坐在那里思考,这个代价太高昂。所以,与其纠结,不如行动。

为什么要持续行动

1.持续行动的意义:(1)面对这个变化的时代,最好的策略就是自己参与并投入到塑造未来形态的队伍中去,用自己的成长在未来的争夺战中,抢得一席之地。(2)我们的现状都是从沉淀中而来的,所以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3)过去不可扭转,但是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却是可以重构的,我们只能从现在开始,去影响未来的轨迹。(4)持续行动是一种战略能力储备,尤其是在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

2.对现状的认识:也许很多人会在夜深人静时反思人生,下定决心行动,可早上起来一切照旧。而且我们往往会把这些现状当成原因,来引导我们的行动。“因为我迷茫、压力大、不开心,所以我要如何如何…”这些看上去是一种现象,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更多的是结果而非原因。过去的某个时刻我们没有全力投入,没有付出更多的心思,没有做更多的事情,按照一种“将就”来生活,那么未来就会沿着这条“将就”的轨道继续前行。所以,如果你感觉每天都在凑合,那么一定要行动起来,否则这种“将就”的情况便会一直持续下去。

3.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能选择的也就是每天都行动了,这是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因为唯一相对公平的筹码就是每个人的时间,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某个方面,不断积累,形成优势,然后去市场上做交换。

4.我们应该把时间持续地,长期稳定地专注到一个点上,并且在这一个点上形成自己的优势资源。其实这便是一种通过持续行动为自己的成长“复利”的行为。

5.用持续行动为成长复利:通过持续行动,投入时间,构建自己的优势,努力之后有了新的环境,而基于这个环境,再通过持续行动获得更多的优势,于是可以把以前积累的优势进一步利用起来。这样,你的竞争壁垒会越来越高,因为在三维空间里时间无法逾越。比如作者提到的例子:当读者看到这些文字时,作者已经持续行动了1000天,而这1000天你无法通过“秒懂”、“干货”等方式瞬间获得,但是作者却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享受这1000天的努力所带来的复利。如果读者想要超越作者的话,要么也从这1000天中的第一天开始努力(但是作者已经做完了),要么扭曲时空(譬如打游戏时为了取胜而开挂)。

6.虽然从1开始的读者和从1001继续的作者在他们所努力的这个领域还有着差距,但并不是说这种差距永远无法弥补。持续行动的意义同样在于把一个大目标通过持续行动的方式进行分解,将问题的难度转化为时间的积累,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即便仍然与作者有着很大差距,但回头看的时候也会发现自己已经从一粒沙子变成稍微大一点的石子了,这就是成长。

7.持续行动的能力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无法保证生活时时刻刻都一帆风顺,如果想让自己的一生不虚度,想让自己从困境中驶出,在逆境中勃发,在成就中清醒,这种持续行动的能力就必不可少。

8.安全感来自自身的价值,而非外界的给予。因为外界不可控。你管的住人的身体,却控不住人的心,只有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可控的范围之内,才会有真正的安全感。

9.投机取巧是人的本性。这么说并不是指技巧无用,而是指我们的心态往往具有倾向性,认为掌握一些所谓的独门秘方,瞬间就会有大的突破,从而忽略长期的积累,以及从量变到质变的持续变化。技巧是一种结果,而不是追逐的目标,如果你看到某些人某些事做得很好,那在其背后支撑的一定是有体系的东西,而不是一两个你在表面看到的技巧。所以我一直认为,技巧来自深度的掌握,是一种结果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追求就可以得到的。既然如此,也可以说技巧是很低层次的东西,因为它是结果的副产品。而你全力去追求一个技巧,也只有在你比技巧还肤浅的时候才会感觉到技巧光芒万丈。

10.与其在技巧上折腾半天,不如想想你如何将能量提升一个量级。能量的基础就是你的行动量,而要有行动量,最直接最朴素的办法,就是持续行动。

别因为没有成就感就不持续做事情

1.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本能:当我们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找到了成就感,那么今后就会很容易坚持下去了。找到成就感的确可以让人走得更远,这只是表象,强调外在事物在我们行动中的作用,此乃外求。而我们应该有的心态是:在持续行动的时候,要做好即使没有任何外界反馈仍然能继续前行的心理准备。

2.成长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因为今天的文章没人看,今天的语音练习没有人点评,今天发了个朋友圈没有人点赞,你就开始怀疑自己。其实谁也没有义务要给你反馈,谁也没有义务陪你玩,不理你是本分,理你是情分。如果我们把心态放低一些,不要对外界有那么多预期,多对自己有一些要求,也许我们能走得更远。

3.如果我们持续地做一件事情,一定是因为我们目前分析认为它是靠谱的,值得做的,或者是应该做的。而不是因为我做了这件事,大家会觉得我很牛,所以我才去做。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是为了所谓的成就感或者其他外界反馈上路,就像把自己的心智开关放在了别人的手里,于是你的喜怒哀乐将会被外界所掌握,今天这个让你不开心,明天那个使你很伤感。有的人把这叫做人生百味…

4.任正非曾说过:“冷板凳要坐十年。”对于认定的事情,就要拿出坐冷板凳的心,持续地行动,扎扎实实地做好一些事情。

不要在没能力遵守规则的时候,大谈灵活性

1.在我们能力不够的时候,如果连遵守规则的基本功都没有做好,大谈灵活性,我觉得唯一的结果就是,乱了章法,没了节奏,浪费了时间,丢掉了未来。

2.我们学习任何专业,其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着教材一页一页地看,一段一段地理解。我们需要对规则有一些敬畏,投入自己的资源去遵守它。

要持续行动,不要自我感动

1.关于持续行动,如果你想有进步和突破,那就要有每天做这件事的心理准备,排除内心所有的疑虑和对困难的恐惧,一往无前,稳定持续地向前走。

2.在持续行动的过程中,要注重两个系统的建设:行动系统和学习系统。行动系统帮助我们每天去做,学习系统让我们每天的行动和表现比前一天有实质性的进步。

3.看到一点小小的进步就沾沾自喜。感动变得廉价,其实恰恰说明我们做的太少了,我们没有对行动量脱敏,没有对进步脱敏,没有对情绪脱敏。这样最后的结果往往会很可怕:迷失前进的方向。

不要用单变量模式思考问题

1.完美主义者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做事之前总希望找到一个适合的时机,或者一段适合的时间。其实这些借口都忽略了一个情况:一旦开始持续做一件事,对这些问题和困难的看法往往也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我们的认识感知也随着行动发生了改变,这些变量的改变是由第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连锁反应。

第二章 成长来自持续地行动和学习

一、成长意味着做出决定并落地执行

1.“持续演进”的意义在于,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场永不停止的旅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即使有再多的伙伴与你同行。道路仍然需要自己走,所依赖的只有自己的力量。

2.成长有三个特性:互斥性、普适应、复利性

(1)互斥性:如果你不走在成长的路上,那你就是走在凋零的路上。

(2)普适性:每一个认为自己不需要成长的人,迟早会发现成长的需求一直都存在。

(3)复利性:成长所带来的新结果,新现实,可以用于促进新的成长。

3.成长都是孤独的旅程,只是一路上正好有你。一件事能不能做到,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验证。

4.成长必须脚踏实地,略过去的关口都要还。

5.成长必须是持久战,穿越荆棘,回望才美丽。

二、行动系统的构建

1.资源投入和优先级。刚刚开始持续行动的人,行动力资源不足,行动系统孱弱,所以先保证一件事的稳定执行是上策。仅仅把一件事做好已经非常不容易,而保障持续稳定地做好一件事,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舍弃对这件事情造成干扰的事项,克制自己对很多事情感兴趣的欲望。

2.情绪意愿和触发点。行动有时候需要情绪触发,但归结起来就两个方面,一是逃避痛苦,二是追逐快乐。如果我们能注意到痛苦和快乐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并且加以干预调控,对要做的事情赋予更多的快乐,更少的痛苦,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人往往会掉入舒适区,贫穷和无能都是场景,身处其中不去改变,就必然会习以为常。一旦适应了以后,要挣脱出来就很难,反过来硬说是一种幸福,我无法接受。

3.进程跟进和追踪记录。当我们开始持续行动的时候,需要有跟进方式以追踪行动的情况,通过数字量化的方式展现轨迹。

4.打足预留量,兼容突发,不要完美主义。当我们在持续行动的时候,如果中断了怎么办?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有一些中断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不失控就好了。千万不要因为中断了一天而悔恨不已,于是因为这一天浪费了一个星期。除此之外,应对突发问题的方法还包括(1)在平时行动的时候多往前做(2)用突发预案来代替无谓的担心。

三、学习系统——如何才能每天进步

1.在任何领域的学习里,学习者在开始阶段都要准备好足够多的沉默时间去夯实自己的基础。

2.当我们想要突破成长的时候,要做两件事。一件是行动,一件是学习。一方面我们需要做事情,培养自己的行动力,建立自己的行动系统;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去学习,让自己的学习力更强,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

3.唯有同时注重行动系统和学习系统的建设,在持续行动的推动下,在时间累计的见证下,我们才有最大概率实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行动系统是我们的引擎,学习系统是我们的导航。

4.建立了行动系统,就可以形成强大的惯性,可以在我们学习爬坡的时候,不会轻易滑坡。具有强大的定力,于是在学习中,我们就不那么害怕困难,即使是学习曲线非常陡峭的领域知识,也能取得胜利。

第三章 即刻行动,做高段位的行动者

一、用暴力破解的方法攻破成长的问题

1.不要在开始行动前就想着去评判这条路是否是最优的。我倾向的观点是:直接去干,直接去做,用暴力破解的方式打破僵局,在行动中反思总结,而不是在行动前就想到用各种优化。连程序都没有运行起来,哪里来的优化的根基呢?

二、听话、照做、执行、别发挥

1.我们应该摒弃这样的心态:我比别人聪明。这种心态可以让你浮躁到飞上天。我们应该相信规律的指引,相信前人累积的经验,相信你看到的现象后面都可能蕴含着经过多轮筛选的结果。

2.人学的越多越容易自满,不是脑子满,而是心满。不知道天高地厚,就不会有得到提升的可能。

3.不要以为其他人都是傻瓜,我更宁愿这么想:比我结果好的人通常比我更聪明。

三、在通往牛X的路上,先将一部分事情做起来

1.完美主义者总想把完事准备好再开始,所以在他们看来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会这也怕,那也怕。实际上,即便我们现在做不到牛X,那也是在通往牛X的路上,不断地往前赶,只要方向是正确的。

2.让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不要等到某个所谓的时刻再开始,而是要在开始中捕捉你那所谓的某个时刻。

第四章 刻意学习,学到真正的知识

一、把握成长进步的主旋律

1.什么是主旋律?主旋律就是主要矛盾,就是主要论点,主要关切,主要问题,主要变量。这些是会影响事件进展的关键,会决定我们最终到哪里。

2.明白什么是主旋律,你就会开始明白,在一件事情的进展中,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最终的结果。明年某个公司的业绩怎么样,到底是来自网上读者的一通评论,还是来自整个团队的写作奋战?同样,站在个人角度,明年你个人成长如何,到底是由谁来决定?

3.众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但是我们在自己的处境下做出了什么事情,其实更实质地决定了我们会走到哪里,而不是因为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二、学习的“黑盒”与“白盒”

1.直白地解释:黑盒就是,你会使用一项功能,会用但不知道怎么实现的,你把它看成是一个盒子,但是里面的内容对你不可见。白盒是相对于黑盒而言,你知道功能的原理、逻辑和流程,内部对你可见。

2.比如通信和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领域。通信行业更多关注的是,如果要从A到B构建一条稳定的链路,应怎样把信号持续地传输过去,即黑盒模型。而互联网行业的关注点往往在于,假设A和B是通的,可以做一些什么服务,带来用户并形成生态,即白盒模型。

3.现代社会知识爆炸,每个领域都在蓬勃发展,对我们很多学习者而言,如果都追求白盒,自然会有难度;但是对于你所在的领域,掌握的知识应该是白盒越多越好。

4.学习的过程我把它称之为“单向函数”的过程:正着看难,反着看简单。就是一个问题在你想明白找到解决方法之前,对你来说是很难的,而假使你通过各种手段找到了问题的解,回头看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这本是一个很容易的过程。

5.你需要把白盒里面的所有逻辑自己走通。正因为你走通了,有了参与和投入,才能获得全面的体验与认识,你的收获才是扎实的,牢固的,累积性的,才能印象深刻。

6.从白盒策略的角度来说,甚至结论根本不重要,从假设出发到结论的分析过程更有价值。

7.学习的过程就像寻宝一样,其中最大的价值未必在于你找到了那个宝贝,而是在于你寻找的过程中,在你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在你想方设法突破心理障碍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才是可以迁移的财富。

8.做出题目所获得的喜悦,也只能算小快感。在科研领域面对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搞定后带来的快感,往往更强,这也是你会看到很多顶级聪明的人去做学术的原因。我想大概世间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搞定一个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产生最大的效应来得开心了。

三、度过从新手到大师的沉默期

1.不管学什么,大体上都会遇到一个很艰难的阶段。这个阶段,学习兴趣消退,效率低下,流于表面,浮躁地赶过场。那种让人窒息的学习期,我称之为“学习的沉默期”。沉默期就像填河截流。一开始你扔下的石子是根本没有影响的,有可能沉入河床,有可能让水冲走,但是你仍然要持续地扔,直到河底的石子堆积,慢慢露出水面。

2.填河的例子就对应于我们的学习过程,填河截流正对应持续学习的过程。当你进入了沉默期,千万不要想着放弃,你要度过去。首先,你已经有了强大的行动系统所带来的惯性,其次你要明白,度过这段时期才能有未来,度不过就只能等着下一轮月圆鸡血满杯时,投胎重新下决心。

3.要相信明天会更好,即使明天真的没有好,也仍然要矢志不渝。

四、能用思路解决的问题,不要用技巧

1.人是一种局限性很强的动物,一旦陷入细节之中,除非有外部提醒或者强大的自觉意识,否则很难看到更大场景并修正行动。

2.思路是朴素的逻辑。当你要解决一个问题,能不能抵御琐碎的诱惑,专注核心关键,抓住主要矛盾,展开逻辑分析?与此同时,你的分析能不能保证不干扰自己处理所谓问题,并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3.能用思路解决的问题,不要用技巧。如果对要做的事情有清晰的思考,明确的方向,那对技巧的需求,就不是你在网络上看到的那样,不是漫山遍野的饥渴。

4.思路是上一个层面的事,而技术是下一个层面的事。先理清思路,打好基础,举目张纲,便会豁然开朗,也就能更加顺理成章地获得做事所需的技术。

第五章 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对待成长

1.其实无论奖学金也好,其他奖项也好。重点不是在于荣誉本身,而在于挑战自己,证明自己的过程。而不是躺在荣誉上,沉醉在成就里,那样根本没有进步提升,反而会生出空虚。

2.人往往会给自己设限,瓶颈有时候需要点播。换一种思路,寻求突破。

3.对生活中不重要的琐事不要过于被动响应,抓住主线。

4.有一种感觉十分美妙,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就像暴雨前的那种窒息感,像大变革之前的悄然无声。儿时的记忆涌现,脸颊上还吹拂着雨后清爽的风,人们吃完饭都到门前来聊天乘凉,我和哥哥钻在屋子里紧张刺激地打游戏。这大概是成年以后特别怀念的一种惬意。

5.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业余时间利用100小时定律去做那么几件事,不要太多,但要享受,要坚持做好。

6.人们都说xxx竞争压力大,但我现在看来,这种竞争压力最应该把它放在理性思维考虑的范围之内,不应该是让自己焦虑浮躁的原因。一个勤勉的人如果不再害怕失败了,那么他离成功才能不远。

7.坚定选择的人都光芒万丈。每一次选择都相当于人生的开局,所以不要幼稚地、不看长远发展地、武断地开始和投入,做事之前需要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规划,整体估计一下投入成本和想要达到的水平情况。你的时间、精力都是不可再生的,是珍贵的。当做出选择时开始惧怕,才是认识到勇气的开始。我们用勇气做出的选择,不一定立即就能换来好的回报与结局,开局从来不会决定结局的胜负。加入创业团队并不能代表你以后就能财富自由,远赴偏远地区基层并不一定直通高官厚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的勇气也很重要。承担自己的选择更重要,无论如何,担起责任,坚定地走下去。不突破重重障碍,就无法看见灿烂的曙光。

8.或许有一天,你也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漂泊,你会租一套房子,在租房子之前会去多看几处,选择一处感到最舒适的租下来。或许你的邻居很友善,或许隔壁家也养着一条狗,受到惊吓就会狂吠不止。或许你也会在每天早上,急匆匆地吃上几口早饭然后挤上充满人肉气息的沙丁鱼罐头,车厢内充满困倦和压抑,偶尔伴随着猪肉大葱的味道。更多时候会因为人太多,甚至连握杆的机会都没有,吵闹争执时有发生,不喜欢这里,却又不得不呆在这里。或许这就是未来的某一天你所要面对的生活。然而我现在却坐在安静整洁的图书馆里,所以我会珍惜。而且,那些眼光狭隘所制造的问题,好像也没有那么重要了,你只需要知道如何去解决,完全没有必要再去纠结。

9.我们的思考是有盲点的。地铁很挤,但我可以选择住的近一点,也许的确有人因为某些需要每天拼命挤地铁,但是如果我自己能做一些事情,把握好我自己的通勤节奏,那地铁里的事,其实我不必经历。所以这就是成年该有的思维,对生活需要用建设性的眼光就看待,及时清醒地拒绝让自己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并对未来有重大隐患的事。问题的关键在于给出解决策略,而不是一味纠结,因为纠结解决不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换句话说,你的纠结在于想改变既成事实,而不是想办法将这个事实绕过去从而不影响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你不必经历那些让你感觉压抑的场景,你是可以做出一些选择的,而你的选择,造就了今天的你自己。

10.你不必经历所有的事,也不必去遇见所有的人。很多人身上发生的事其实对你而言没有可参考性。这不是让你不去和人接触,而是明白这些接触对我的核心观念不会造成影响,这样就不会把外界观念轻易地代入。另外,不要去试图表达,这毫无意义。和某个人为了某件事展开长久的论战,扯了半天,该做的事还是要做,这是很差劲的体验。每想到这样的结局,你还会想继续纠缠下去吗。

11.从人格上说,人人平等不分贵贱,但是在专业素养,综合素质,能力视野上,人和人还是会有客观上的差异的。

12.但是无奈的是,这样的场景或许经常会出现,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被牵引到深刻的东西上,无论是你的头脑还是你的言行。也许你可以做很多事,但是你仍然无法保证工作中所有人都喜欢你,有时候就是你做的再好,也会让人不爽——这就是江湖。

13.真正核心思考内容也是需要释放的,只是它太过珍贵,需要安置妥当,例如作者用持续写作的方式在网络上发射信号,而相同频率的人一定可以接收到,于是,这样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络上相识相遇。

14.你不是害怕付出吗?害怕付出让你没有行动,没有行动让你没有长进。所以反过来,如果你要有长进,越是害怕付出,那就越是要踩下油门,拼劲地付出;越是害怕没有回报,就越是全力投入,不对结果有任何的预期,不对回报有任何期待。

15.如果我们付出了一些精力,以自己浅薄的视角又看不到回报的时候,就有一脸受害者的表情,上帝怎么会让如此矫情之人心想事成?那更多不矫情,全情投入的人,他们力求成就的事,优先级放到了哪里?

16.当你对回报没有任何预期的时候,你的内心总是更容易充盈的,因为你会发现惊喜好像从来没有从你身边走开。注意不预期回报是真心的不预期回报,但投入却没有因此大打折扣。

17.你与人合作被坑,你用这一段投入换来了一份切肤的实战经验和对一个人深刻的认知,对一段亲密关系的不如意,你的身心投入换来的是对自己的深刻了解和对对方的终身鉴定。如果你在二十多岁的时候,知道了自己的短板,知道了对方的内在属性,知道了某位朋友的不同方面,这样一种知悉,值得你付出多少代?如果被别人落井下石才知道人心冷暖,那早一点暴露,也未必就是坏事。

18.尽管内心会颤抖,但是却不必害怕,做好该做的事情,持续稳定地去做,一直这么做,回报什么时候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只有来了的时候,你才知道。

19.智慧担当颜值高,和蔼可亲有才华。

20.读一本书终有合卷时,但是生命的书却在不停地书写。不到最后一刻,你无法判断所有的可能性,而这就是持续行动的魅力所在。

第六章 投资自己,坐等风气

1.充分感知将来的处境,并投射到当下,触发行动。

2.拖延这种毛病是和惰性绑在一起的,就像一个哭闹的小孩,你越给他注意力,他越来劲,越折腾,越嚣张,因为你的主线已经被带跑了,当你的主线没有了,你就基本上是被“拖”着走的,无任何主动性可言。

3.惰性是基因里的一部分,不要对抗,我们很无法从基因里消除惰性,接纳这一部分存在,接手这部分的运行,最后追求自如驾驭,与狼共舞才显英雄本色。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0937100/article/details/888785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