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终身学习

前言

人需要终身成长,也需要终身学习,以下是记录个人读书学习的笔记总结,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借鉴,仅供参考。

书目一览

书名

作者

简要概括

推荐指数

匠人精神

秋山利辉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五颗星

终身成长

卡罗尔·德韦克

如何转化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五颗星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大卫·邓宁

如果一个人无知到一定程度,他就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四颗星

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

如何与他人进行平和且友好交流

五颗星

茶的真实历史

运动改造大脑

人生的底气

樊登

对《孟子》的解读,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人生最大的底气,就是能照顾好自己的内心。

五颗星

大学的终结

中国儒学三千年

樊登讲论语:学而

可复制的领导力

一平方米的静心

韧性

张晓萌

我们在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学会积累持续小赢,实现终身成长

五颗星

真实的幸福

越过内心那座山

自驱型成长

终结拖延症

笔记

《匠人精神》

秋山利辉是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都筑区“秋山木工”的经营者,从事订制家具制作业务。是一家小企业,现有员工34人,年销售额10亿日元左右。“秋山木工”为客户提供可使用一百年、两百年的家具,全部由拥有可靠技术的一流家具工匠打造。人们对秋山木工非常关注,是因为“秋山木工”培养一流人才的方式,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介绍他们独特的人才培养制度的核心内容。还有30条守则,这些守则浓缩了培养一流匠人,即一流人才的基本要素。

秋山利辉27岁创业,26岁时,已经开始接受为日本皇居制作家具的任务了。看这本书让我非常感动,秋山利辉先生本人本着为社会培养一流人才的心在做事,丝毫没有私心。花八年时间培养出的一流人才,全让他们出去独立了,工房每逢员工新旧交替时,营业额就要下滑一大截,甚至还有不小的一笔负债。周围的人一直在骂他傻,但他的初心从未变过。他要培养能造福社会的匠人,不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充当自己的分身为他工作。正是因为有这样强烈的信念和使命感,让他在培养人才方面非常的事无巨细必躬亲。

开书就是重点:要想把事情做好,先把人做好,你就会发现渐渐的走到“己成,则物成”“先德行,后技能”“有成人而后有成事”的道路上了。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整本书用一句话概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发心+愿力

【发心】:针对自己做的事是不是发心,甘愿去做,开心去做。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进而功到自然成,最终止于至善。

【愿力】:有了发自内心的想法,有没有真正做到

10条规则

“秋山木工”针对以成为工匠为目标的见习者和学徒,颁布了下列十条规则:

1、不能正确、完整进行自我介绍者不予以录取

2、被秋山学校录取的学徒,无论男女一律留光头

3、禁止使用手机,只许书信联系

4、只有在八月孟兰盆节和正月假期才能见到家人

5、禁止接受父母汇寄的生活费和零用钱

6、研修期间,禁止谈恋爱

7、早晨从跑步开始

8、大家一起做饭,禁止挑食

9、工作之前先扫除

10、朝会上,齐声高喊“匠人须知30条”

匠人须知30条

《终身成长》

简介

《终生成长》这是一本探讨如何去获得成功的书,但和众多类似主题的书不同,卡罗尔·德韦克并没有给出成功所必须的戒律。而是集中探讨了一个主题,我们对自己的能力的态度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成就的。

总述

我们可以发现并且去调整自己身上的固定性思维模式让自己能够更好更快的去成长。式,认为我们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固定的、不可以被改变。

主要内容

一、 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特征

  1.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他们能力是不可改变的,所以他们会更进一步认为这个评价就是给他这个人的,会跟随他一辈子。因此,他们会更为重视外界的评价。

  1. 能力不足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暂时的,而且它还会提示我们成长的可能性。所以,在受到外界的负面批评的时候,他们也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甚至还能够从批评中学习。

  1. 真正的努力是你清晰的知道你的目标,你知道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同时你又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出符合自己的明确的而又有效的策略。进而去执行自己的策略,不断的向目标前进,这才是真正的努力。

二、思维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能力和成就

  1.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更愿意看到别人不如自己。他看到身边的人成功,他们都会感到很失落。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不会这么想。因为他们本来就愿意向强于自己的人学习。

  1. 约翰·伍登曾经说,在开始责怪他人以前并不算是一个失败者。

  1. 而只要我们追求成长,就一定可以成长。所以成长型思维模式就能够帮助我们不断的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成就。

三、 固定型思维模式如何转化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第一,你得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

第二,思维模式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办法一蹴而就,要有一个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不能半途而废。具体的调整过程分为四步。

  1. 接受。不要因为我有固定思维模式我都感到很焦虑。

  1. 观察。是什么激发了固定型思维模型,这个人格会在什么时候回来?了解这个人格,只是观察,不做评价、评判,仅仅观察就好

  1. 命名。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取个名字吧,提醒自己这不是我想要成为的人

  1. 教育。懂得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教育固定型思维模式,邀请他加入成长型思维模式中来,一起往前,一起旅行。持续肯定、持续学习,每天肯定自己的成长、进步。并持续提醒自己:要保持不断成长,我还需要做什么,成功日记特别重要,让自己看到进步。

总之,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意味着我们要相信一切都是可以成长和进步的!

四、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具体运用

主要涉及教育、体育、商业、人际关系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简介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卫·邓宁。他是达克效应的提出者之一,也是非常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他说如果一个人无知到一定程度,他就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当然出现无知的这种状况不只针对某一部分人,而是我们所有人在某些层面上都有可能出现达克效应,这就是这本书所要解读的问题。

总述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讲的就是“从认识偏差到自我洞察”,认识自己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我们为何无法看出自己能力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元认知缺陷,我们无法认识到自身缺陷的程度和存在的症状,或者低估自己,或者否认自己的差劲。

主要内容

学会洞悉情境状况

我们会根据自己的想法理解相关事件的情境,从而导致错误预判,因此我们应尽力考虑到情境中的每一个细节。想问题时,除了按正常计划顺着想之外,也要反过来想如果事情没有按照预想的进行,要如何应对。

与情绪做斗争

情绪会改变人们对情境的认知,要专门采取行动来应付情绪,例如恐惧会让人觉得情境无法控制,高度的恐惧可能会让我们无法动弹。总体来说,人们会低估短期的情绪,会过高的估计长期的情绪。

参考他人的数据

把他人作为重要的信息源,参考他人在特定情境是如何做的。要多参考历史数据,看看历史上别人的表现数据分布情况。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听一听反对的意见,如果完全没有反对的意见,要特别小心。

《非暴力沟通》

简介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讲述了如何与他人进行平和且友好交流,通过语言的力量化解冲突和矛盾,并且通过实际的案例与每章的练习帮助人们改变沟通方式。以下将通过章节内容要点归纳和阅读体会进行展开。

总述

非暴力沟通一书告诉我们,很多的无效沟通都是因为在表达时没有清楚阐述自己的意思、需求和期待,并且不愿意倾听别人的感受。在和他人交流中,一方面要明确地表词达意,通过更多的描述让对方理解我们具体的需要,而非抽象的概念。

主要内容

一、表达与体会

1.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清楚明确的表达需求,多说正向语言,多提醒自己主动要做什么,而不是说否定的话。比如说,你不要干什么,你少加班,换成你早点回家,最好的是,明确的表达,我希望你一周有两天晚上早点回家陪家人吃饭聊天。避免用抽象的语言,而是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我们提出请求,而不是命令,同时让对方对出反馈。

2.不以道德评判他人与自己,不与他人做比较评判

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就会以道德的标准去评判他,实际上在未完全了解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时不要从一个表现就下定论。

比较要找好目标,不能盲目的与成功人士做比较,可以找比你厉害一些的人作为这段时间学习的榜样,当你超越这个榜样时,在寻找新的台阶继续攀登。

3.区分观察和评论,想法与感受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与需要是什么
5.当对别人提出请求时,要具体、明确并在提出请求后通过反问得到反馈

请求不是命令,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在提出请求后,观察对方的反应。

二、倾听

1.在倾听他人时,他们有时的需要是理解而不是分析问题和不恰当的安慰。

2.给予反馈与持续关注。

3.倾听内心的声音,遇到事情少愤怒和惩罚他人。

4.自我的评价是出于尊重和爱护的,而不是羞愧或内疚的自责。

5.学会自我宽恕,包容两个自己。

6.不在分析他人的毛病,倾听他人与自己的感受与需要,不以苛刻的态度要求自己与他人。

7.发自内心的赞扬他人,对他人表达感激和享受生命中的爱。

三、如何应对暴力语言

1.如何应对别人的暴力语言

先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把情绪说出来,而不是带着情绪去说。在倾听时,要聆听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不要把对方的话解读为批评或者指责。引导对方说出明确的需要,大成共识。

2.如何应对自己的暴力语言

留意你和自己对话时的词汇,对自己少用“应该”、“不得不”这样的词汇。用“选择做”这样的词汇代替“应该”、“不得不”。例如:照一张白纸,写下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那些事情时很无聊的,但又不得不去做的,然后,在你写的每个选项前加上“我选择做”。最后深入理解自己的行为动机,思考“我选择做这件事,是因为我想要做什么”。

《茶的真实历史》

《运动改造大脑》

《人生的底气》

简介

《人生的底气》是樊登老师的新书,是对《孟子》的解读,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人生最大的底气,就是能照顾好自己的内心。本书不是通篇的解读,樊登老师是对《孟子》中名句加以解析。每篇文开头是原文和出处,接下来是实例分析,与原句解析相结合,通俗易懂。樊登老师在解析时,引经据典,附带很多其他书籍的知识点,可见他看过的书没有一本是白看的。

总述

人生的选择题,别人给不了答案,只有内心坚定的人,过得不那么扭捏和纠结。原来做一个超级正常人,就是内心富足的人。

主要内容

第一章,初心的力量。

一说到初心,就想到近几年自媒体的发展趋势。一开始,相遇很多爱好写作的人,大家一起写作,后面慢慢发展平台,一路走来,圈里写作的人越来越少,原因是写作不赚钱,没必要坚持。

然而还有另外一些人,做写作培训班,教大家如何变现,我也参加过几个这样的班,发现基本都是套路,自己没有实力,没有素材,同样写不出爆款。

大家为了利益,迷失了方向。如何才能对梦想保持热爱呢?当然是初心啊。保持初心是一件很难的事。

就拿养娃来说,孩子刚生下来,父母的初心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每到一个阶段,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的点,就会对自己的孩子提出要求,渐渐忘记初心,对孩子比较苛责。回到初心,跟孩子好好沟通,你会发现生活真的很美好。

第二章,人生的节奏。

掌握到初心的力量,知道内心坚定的作用后,我们就要看下人生的节奏。

人生的节奏有点类似于到一个阶段做一个阶段该做的事,遵循发展规律而生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注重自身的认知。

对自身力量的权衡,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做事要量力而行。比如房贷,之前网上曝出很多房子被银行回收的事件,房主交不起房贷,被赶出房屋,视频被渲染得悲惨至极,如果一开始就是量力而行,在买房子之前预留一部分的钱作为缓冲,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类事件。

我们不是当事人,可能并不知道他们当时是如何做决定,但是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做任何事都需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有退路才能走得更稳。

这是做事的原则:量力而行,还有做事的准则:坚持,喜欢的事情,要长久的坚持下去才会结出幸福的果实。不以利益为中心,是以内心的满足感为重点。

总结

人生的底气来自哪里?

要做一件事,要实现一个目标,千万不要以为外在的条件满足就足够了,相反,内心的力量才是你行动的源泉。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就会明白,那些身外之物往往在热闹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价值,而内在的富足才是人生质量的分水岭,决定着你的未来走向和人生幸福。

孟子讲关于舜的故事,舜居住深山,后成为人问圣主。“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舜每听到一句善言,见到善行,就立刻照学照做,好像決口的江河无人阻挡。他心中有一股力量推动着去做事。内心力量是行动的源泉。你想去读书去学习一项技能,道理都懂,但依然每天刷着手机,羡慕着别人。因为你内心缺乏做一件事的力量,没有强烈期待,被人趋于安逸享受的天性打败。

在《认知觉醒》 中提到的“元认知”,实际上与孟子讲的“反求诸己”不谋而合,“元认知”层次越高,自我剖析越深刻,思考就越有深度。掌取舍之道、养浩然之气,敢松弛、不内耗,我就是我自己最大的底气!

《大学的终结》

《中国儒学三千年》

《樊登讲论语:学而》

《可复制的领导力》

《一平方米的静心》

《韧性》

简介

作者张晓萌,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系组织行为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率先在领导力教学中引入心理韧性的概念,启动并持续追踪中国企业家韧性打造的研究项目,积累了超500万数据点的研究资料。任教课程连续七年获得逾万名企业家学员的高口碑赞誉,并在2019—2021年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新冠疫情持续、全球经济下滑、局部战争爆发的当下,韧性显得尤为举足轻重且难能可贵。

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韧性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年龄、职业和身份如何,都是我们持续从不确定性中受益、一生向上生长的力量。

总述

《韧性》一书缘起她在长江商学院“韧性的打造”必修课,她希望通过书籍的出版,把韧性的理念、培养和修炼带给更多的受众。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强大的心理韧性的重要性。作者在融合心理学、行为学等前沿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韧性飞轮”模型,旨在从觉察、意义和连接三个层面解码焦虑与情绪,发掘并深化热爱,在关系中强化自我认知,实现从个人韧性到组织韧性的传导。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韧性

韧,柔而固也。

二、“韧性”对人的意义

张晓萌副院长研究“韧性”对于人之意义,最后给出“韧性”的三个纬度:韧性=复原+成长+获益

三、“韧性飞轮”模型

1)核心:持续小赢修炼正念

第一,要有复原能力。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有办法恢复过来,自己不会被这些东西打倒。

第二,在复原的过程中间你还要得到成长。

第三,一种成长,加上获益。当我们刚开始会陷于困境的时候,可能首先我们要先恢复,我们跌倒了我们先爬起来,但爬起来之后要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反思,我到底经历了什么?从中我学到了什么?如果以后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该怎么样去处理?

2)做持续小赢的事情:

1.每天起来做一个冥想。

2. 每天听一本书,重要不紧迫的事。

3.比如樊登跟嘟嘟《古文观止》共222篇,一天读一篇。

4.每天给自己一个正向的鼓励

3)韧性飞轮-觉察

即达克效应-冥想,如何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安于当下。如 做了十几年,给自己定一个永不为零的目标。

ABC法则: A 诱发事件 B 信念 指人对A的信念和认知。 C 结果或症状

ABC法则,强调通过改变人们的信念和想法来改变结果。

冥想:让你不停地觉察现实此刻。觉知当下。与此时此刻链接。

丰富感受度:每天感受快乐。

4)韧性飞轮-意义

晓萌在她的《韧性》这本书里原创了一个工具,叫意义树:

专注的热爱就是我们能够找到意义的部分。樊登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原来他在央视做节目,后来跳出央视,开始做讲书人。从他在大学开始参加大学生辩论赛,就喜欢读书,现在在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把π的两条腿拧起来了,目前他就处在一种非常快乐的状态。

一个人在年轻时,的确需要挣钱、需要买房子,那就先做着这份工作,慢慢地让自己在工作当中发现热爱,也许工作中有自己没有看到的爱好。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没有热爱的元素,那他可能就没有办法持久地做下去。现在有一部分“斜杠青年”,他会有多元的热爱元素,未来越来越需要在工作中注入热爱的元素。

5)韧性飞轮-连接

我们所有人都有社会性,自己的价值感、归属感都是在人和人之间的连接中产生的。韧性也是在人和人之间的连接中产生的。

比如,从连接的角度看,当一个人得到信任,会有一种安全感。因为每个人都想要有掌控感。 两个人之间信任的建立,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一种观感,它有一些元素,比如,你是不是有胜任力,你是不是可靠,相互之间是不是熟知,你是不是不自私等等。

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和他人连接顺畅,信任度很高,原来这些元素他们都具备。 当我们掌握了韧性的理论核心——“韧性飞轮”,不断去体悟,去刻意锻炼,那么我们的韧性会越来越“强”,活出自我,活出“柔而坚固”的精彩。

《真是的幸福》

《越过内心那座山》

简介

作者伊迪丝·伊娃·埃格尔,用她疗愈自己的刻骨创伤和打开无数来访者心灵枷锁的故事告诉我们,将我们的心牢牢困住的往往不是外在力量,而是我们在脑海里建造的精神牢笼。而打开它,通往自由的钥匙,恰恰就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总述

我们不能赶走痛苦,也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过,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礼物,甚至可以学会珍惜自己的创伤,找到自己,疗愈自己,放飞自己。作者以自己的经历为切入点,通过自愈自己和他人的故事,带我们找回心灵的沉静和强大。学会爱自己,做自己,从现在开始打破困住自己的一切牢笼,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烛光下能找到最黑暗的影。

主要内容

著名心理学家、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博士用她疗愈自己的刻骨创伤和打开无数来访者心灵枷锁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由的基础是具备选择的力量,而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回应我们的遭遇。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我们就能解救自己,让心灵得到自由。

《自驱型成长》

《终结拖延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a6408323/article/details/12940693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