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懂生活

世界很大,不要动不动就困住自己。任何你引以为傲的东西,都可能是束缚你前行的枷锁。离开一个人,你会发现世界上有几亿人等着你爱。离开一家公司,你会发现无数的机会摆在你面前。离开一座城市,你会发现更多的生活体验。只经历两点一线,很难说一个人真正活过。勇敢前行,不念过往,不困眼前,温暖向善。

人生中有很多错觉,比如:股票要涨,房价要跌,他还爱你,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这些事儿咱都做不了主。

此处应该再祭出一句名言:只有你自己强大,才是真的强大。这句话来自著名哲学家:沃兹基(我自己)。沃兹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家跟你交往的热情程度,往往取决于你的价值。哪怕这个价值是特别擅长陪聊,特别擅长出主意,特别擅长埋单。没有自身价值存在感的社交,纯粹是打酱油。你认识再多的人,遇上事儿,大家都立刻做鸟兽散。

好多人以为比自己成功的人都比自己勤奋。错,这大部分是因为运气。你看我这么成功,我啥时候说过自己勤奋?媒体问我,我都是淡淡地一笑:都是运气而已。简直很霸气,有没有?这气场,我要是个妞儿,都要爱上自己了。

富士康车间里的每个工人都很勤奋,每座城市里的清洁工都很勤奋,有可比性吗?世间大部分事情都是靠运气,碰上就碰上了,碰不上安安静静地过一生也不错啊。

真正具有好态度的是第四类人,每天保持勤奋,也不忘记享受自己的小生活。

岁数越大越开始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事情都是因为自己的大惊小怪,才让它失去控制的。

梁实秋说的挺真实,一个人发现自己忽然迈入中年,往往是通过跟周围人的对比。所以说,人是忽然发现自己变老的,而不是慢慢变老的。

离现实越近的人,就会离灵魂越远。离现实越近的人,也越容易蝇营狗苟、患得患失、亦步亦趋地被眼前的现实所驱动,而忽略了自我的反省,也就忘记了自律。而一个人一旦不再自律,就会迅速让身体和精神状态滑向不可救赎的境地。

一个人要摆脱中年危机,首先是不要让自己的肉体堕落,因为让肉体堕落就是对灵魂不负责。

村上春树说:“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着什么,都要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世界越来越大,才不会把自己眼前那点儿恩怨情仇,看得比世界还大。你恨多了,只能说明你的世界太小了。

如何保持好奇心呢?就是要让自己每天活得不同,拒绝重复,每天体验不同的生活。哪怕是面对同样的生活,也要活出不同的姿势。哪怕是活出同样的姿势,也要拥有不同的感受。哪怕是拥有同样的感受,也要写下不同的文字。

当然,美是有层次的,低级的美只能带来快感。

生命很长,不要急着让自己老去。

生命很短,不要让自己辜负年华。

他非常强调人作为主体在审美中的地位,当你自觉地提醒自己是个人,而非一只忙着打洞储存粮食的鼹鼠,然后放慢脚步去观察自然、品味生活的时候,美自然就会在你面前展现出来。

但我喜欢把这句话反着讲:学会欣赏美,活得才像人。我们不能等待美的出现,但可以刻意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通过这种对美的欣赏,让自己摆脱功利主义的利害计较,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把美感定义为: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不计较利害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自己的旁观性。另外,审美一般是建立在无用之上的,无用之用才是审美的大用。

我们过于重视有用,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让人局限于动物性的自己,以图自保。而无用之用,是不会立刻作用于现实目的的,它更重视心灵的感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让人从现实中转移出来,以获得人之为人,而不是鼹鼠的自觉。

每个人只能陪自己一段路,什么时候上车,什么时候下车,都不得而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人上车的时候不随随便便,下车的时候不患得患失,只要车在路上跑,还愁拉不到活儿吗?

人有理性的部分,比如我们劝别人要看开的时候,就会特别理性。人也有感性的部分,比如自己看不开的时候,就会特别矫情。理性的时候,你的道德感如上帝般的观察周遭。矫情的时候,你的自觉就会始终提醒自己:我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这样,你才能知道你是个人,不管处境如何,每天都要活得像个人,而不是时时处处准备去战斗。

我们经常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待得太久,只想着让自己灿烂,而忘记了分享给别人一点阳光。

转载于:https://www.jianshu.com/p/3a4b28b80f1b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4292959/article/details/9119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