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笔记

1、  曾国藩推崇“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他不仅仅给出大的道理,还给出具体的执行方法,学习起来非常容易。比如,曾国藩一直强调的“戒傲戒惰”,他不仅仅是提出抽象的概念,而且还给出具体的执行方法,“戒傲”的具体执行方法是从不讥人长短,不打骂奴仆开始的,“戒惰”的具体执行方法是“不晏起”,就是早起的意思。

2、  大火炖,小火焖的读书方式也是从曾国藩学习的。曾国藩说“读新书宜速,温旧书宜熟”。我的理解就是首先通过快速阅读构建知识大厦的整体结构,然后再通过熟读来向知识大厦中填砖头(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如果先了解细节,就相当于造了一堆砖头,最后读完也是一个砖头堆,很难形成整体印象。

3、  曾国藩的挫折观,“吾生平长进,皆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荼然自馁也.”。曾国藩把挫折当成一个长进的机会。人遇到挫折才会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才会想自己哪些方面有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从而才会有大的进步。我现在也试着把挫折当成天赐良机,珍惜上苍赐予的机会,发现确实长进不少,而且长进非常快。短短的四个月,我已经感觉到了脱胎换骨。

4、  做事有恒,不求近效。“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素,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养畜,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曾国藩还说过“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现在的社会非常浮躁,大家都想一日暴富,一日之内成为圣贤。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天天向着富裕的方向迈进,天天向着圣贤的方面迈进,不用担心,就像种树和养猪一样,慢慢不知不觉就达到了目的。而如果急功近利,很容易气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终将一事无成。

5、  做事专注。“凡事皆归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心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炫彼夺者,则大不可.”这个社会不是选择太少而是选择太多,很多人都比较贪心。希望什么都精通,结果东抓一把,西爪一把,最后什么都是半瓶子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专注于一点,收获反而更多。以前我不懂这个道理,什么都想做好,结果十几年来长进很慢。专注于一点,才感觉自己突飞猛进。

6、 求缺思想。曾国藩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兄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 故,岂若是不公乎?今吾家椿萱重庆,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故兄但求缺陷,名所居曰求缺斋。盖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此区区之至愿也。”人在顺时,往往容易得意忘形以致招来灾难;反之,人在逆境时,又因特别小心而带来吉顺。所以,明白盈虚消息之理的人,要将自己时时放在不完美的,有所缺失的状态,才不至于因盈而虚,因息而消。

正因为世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同时又想追求完美圆满,所以难免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怨愤之心,嫉妒之心。此时,若看到身边的有某人什么都得到,完美无缺的话,便会认为天道不公平,怨愤、嫉妒便会向他发泄。这圆满之人,便可能遭受到无端的攻击和无妄之灾。一个人占有率许多好处,如果还以为最求更多的好处,将会因此损害现有的美满。

我觉得这个求缺思想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做事留有余地,不要做的太完美。我以前帮助别人,总喜欢尽善尽美,最喜欢做到极致,以免显得自己不够实在。但是现在觉得这样是不太合适的,做的太完美,容易给别人造成你压力,别人会不会像也要像这样回报你?(即使你说不用也无济于事)。而且显得太客气,见外,影响关系发展,同时也给自己造成很多不便。

7、  庸人戒惰,才人戒傲(第一条也提到了)。这两点比较容易理解,“才人戒傲”与上面的思想有点不谋而合。

8、  不要怨天尤人。“无故而怨天,则天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不服。”

猜你喜欢

转载自pengzhaocheng16.iteye.com/blog/2159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