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复盘(一)

人生第一场辩论赛,可谓是非常的失败了。

辩题:赋予教师惩戒权对校园教育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持方:反方,弊大于利

正方观点

  • 有利于端正校风

  • 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

  • 有利于让学生尊敬老师

反方观点

  • 历史淘汰惩戒权(社会制度的优胜劣汰)
  • 路径依赖(惩戒权会被滥用)
  • 权利义务相统一,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交锋

好好地质询环节被玩成了正反双方交替申论,佛了佛了

主要集中在正方战场内,反方未能在交锋中证明自己的论点。

结辩

反方的结辩可以说是非常失败了。没有概括己方观点,没有反驳对方观点,完全没有结合场上形势,一来就上价值。

正方的结辩倒是可圈可点,有总结战场,有结合形势,唯一的没做的是上价值。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6247397 查看本文章

反方结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

比赛打到这里,我们谈了很多。我们谈了学生,我们谈了教师,我们谈了惩戒。现在,我最后想谈一谈教育与成长。

我愿意把成长比作一次登山。我们从不同的地方出发,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努力地想要到达山顶。这个山顶可以是古希腊的一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也可以是孔子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无论它是什么,我们要追求的是在一生中走得最高,而不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限内走的最快。

那么,教育是什么呢?在我的理解中,教育就是一个站在山上的人,为山下的人指出一些道路,并提供一些帮助。在你最羸弱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搀扶着你走一段。但它最终的目的,是让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自己继续向上爬。简而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你自我教育。

(隐含前提:你犯错误是你没成长)

惩戒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很显然,每个人的步伐与节奏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走的快一些,有的人走的慢一些。在一般的语境下,我们把那些走在前面的叫做成熟,把那些走在后面的叫做幼稚。惩戒,就是用一套统一的标准来看待山路上的这些人,它审视着走在后面的人,冷冷地说:“落后,就要挨打 。”于是那些走在后面的人不得不加快脚步,努力跟上。他用一种强制的方式,逼迫着每个人成长。

这样的办法,在短期内虽然能取得成效,但不利于我们最终的目标。我很难想象,一个在人生的前半程中被威胁着向上爬的人,在人生的后半程中又怎么继续向上走呢?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一些,看看高考,有多少孩子在高考后依然很认真的?恐怕大多数同学一考完高考就玩疯了吧,甚至有些同学还把这种状态绵延到了大学,这对于他们而言,这难道不可悲吗?

我听过一句话,他说:“有些事情不该是这样,却只能是这样。”是的,在过去,我们的目光没法放的这么长远,因为在那个年代,建设祖国、摆脱贫困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能给学生以教育,我们只能给学生以训练。在那时,训练出一批技术工人、一批工程师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对方辩友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传授知识和技能需要效率,我们需要赶紧训练出一批零件来,按在国家这个大机器的上面。

可是对方辩友,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人工智能的时代将要来临,我们训练出的技术工人、工程师们随时会被取代。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教育,我们需要教育出真正的“人”。

剥除训练的外壳,我们才能看到教育本来的样子。

谢谢。

经过改动后的结辩稿

对方辩友一直以为,我方所讨论的情况都是个例,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人,目光短浅,所以我们看不到长期的好处;人,生而惰怠,所以我们更倾向于选简单的路。惩戒,它是如此的方便,短期内又如此的有效,选择它对大多数人而言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我们再来看看对方的论点。对方说,它可以规范我们的学生,它有用。但是,有用就一定是好的吗?有用也可能导致滥用啊。

对方又说,我们可以让学生尊敬老师。可是在惩戒的背景下,这样的尊敬是真正的尊敬吗?在我看来,这只是学生不敢不尊敬老师罢了。

尚需努力的地方

  • 抓点能力,表示并没有很能概括对方的论点
  • 反驳能力,反驳乏力虚弱无比
  • 临场感,纯粹对着稿子念的

相应的训练

  • 短时间内概括一个论点的能力
  • 训练找隐含前提的能力
  • 公开发言的能力

对自己的嘱咐

  • 赛前做好沟通
  • 我方的每一个论点都做好一段陈词,临场太难了

现在,我十五,人生第一次打辩论赛。虽然这次很失败,但我会继续努力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river-flows-in-you/p/10872390.html